中国竖横针刺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竖横针刺法的作用和适应证

人体受外因、内因或非内外因产生局部肢体或大部肢体活动受限,生理活动功能产生障碍称为运动障碍性疾病。现代医学又把运动定义为:骨骼肌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牵动关节产生运动。其实这个运动的定义还不完整,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活动的外部运动,或叫作动作,如人体内部胃的运功、肠的运动等,如果产生运动障碍也会产生相应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都认为人体的肌肉(筋经)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动力。现代医学认为肌肉有收缩、放松的生理功能;竖横针刺法认为肌肉不仅有收缩、放松的生理功能,而且有延展功能。在运动生物力学中叫作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收缩功能和延展功能都是在肌肉放松功能基础上才能产生。当骨骼肌某一功能产生障碍或不协调时就会产生运动障碍。

人体骨骼肌产生一个运动其实是多块(束)肌肉产生协调运动的结果,有的肌肉束(群)要产生收缩,有的肌肉束(群)要放松,有的肌肉束(群)要延展,协调性差或不协调则会导致运动障碍。

肌肉产生动力的基础是肌纤维。每块肌肉由很多肌束集合而成,每一肌肉束又由无数肌纤维组成。值得注意的是,肌肉力量大小和肌纤维粗细有关,也和每束肌纤维总量有关,不可随意把肌纤维割断。

竖横针刺法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结合现代医学,进行了动物试验,从而挖掘出古老针刺法。这小小银针具有现代医学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从而形成中国针灸之中又一理论体系——通过不同的刺式可调节、恢复肌肉收缩功能、放松功能、延展功能。

竖横针刺法大体分为:“竖刺式”和“横刺式”。

【竖刺式】

顺着肌肉纤维走向进针的针法称为竖刺式。竖刺法有调节、恢复肌肉收缩功能的作用。在临床使用时为竖刺法。

【横刺式】

截断肌肉纤维走向进针的针法称为横刺式。横刺法有调节、恢复肌肉放松功能的作用。在临床使用时为横刺法。

软组织运动障碍性疾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的疾病,名目繁多,治疗难度较大,以疼痛而言,就有牵涉痛、放射痛、本部位损伤(劳损)痛等;就疼痛的性质来讲,有神经性疼痛、血管性疼痛、肌肉性疼痛、韧带肌性疼痛、关节性疼痛等;就疼痛的病机而言有内因、外因、不内外因,有主动肌为主病,有协同肌为主病等;从病种来说,形形色色,复杂多变,往往不是一个单一的病变放在医者面前治疗,另外还有许许多多无痛症型运动性障碍疾病。

大道易简,万变不离其宗。任何软组织运动障碍性疾病所致的疼痛大多表现为肌肉的酸、麻、胀、痛;任何肌肉的疼痛大都是收缩功能失调、放松功能失调或延展功能失调;任何伤及骨(关节)病,伤骨必伤筋(肌腱韧带),伤筋不一定伤骨,伤筋必伤肌;任何运动神经性、血管性的疾病,最终表现形式为所支配的运动肌群疾病,痛症如此,无痛症亦如此。

竖横针刺法最大特点是能较迅速地恢复肌肉收缩、放松、延展功能,使形形色色、复杂多变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从病理状态恢复到生理状态。其恢复过程有的放矢,并包涵着现代医学的解剖学、神经学、肌肉力学、运动生物力学等理论。

竖横针刺法治疗在临床应用中比较广泛,首先是对运动障碍性疾病疼痛症型与无痛症型有较好的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另对内科肠胃疾病也有较好的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如胃痉挛、胃动力差引起的消化不良、肠动力差引起的便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