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资产状况分析
2.5.1 流动资产分析
流动资产一般是指企业可以或准备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转化为货币,或被销售或被耗用的资产。在我国的资产负债表上,各流动资产根据变现能力的强弱,依次按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合同资产、持有待售资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和其他流动资产等排列和列示。
对流动资产的含义,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营业周期问题
一般来说,营业周期是指企业从支付货币购买商品或劳务开始,到这些商品或劳务重新转化为货币为止的时间。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其营业周期通常小于一年。但仍有一些行业的企业,如造船企业、工程建筑企业等,其营业周期通常长于一年。流动资产与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的划分,通常以“一年内能否”或“是否准备一年内变现或消耗”为标准。但在企业营业周期长于一年的条件下,则应以营业周期为标准来划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2.流动资产与特定资产的物理特性问题
特定资产的物理特性是指有关资产的最终可利用性能:有的资产(如冰箱、房屋等)可多次反复被最终消费者使用,而有的资产(如一些日用办公用品等)则可能被最终消费者一次性消耗掉。需要强调的是,对企业而言,一项特定资产是否被列作流动资产,不取决于特定资产的物理特性,而取决于该企业持有该项资产的目的:如果持有的目的是一年内或一次性消耗,表现为售出或一次性使用完毕,则应将其列作流动资产;反之,则应将其列作非流动资产。例如,对于生产汽车的企业,如果其生产出来的汽车是用于销售的,则有关汽车就应被列作该企业的流动资产;如果其生产的汽车有一部分用于自己的运输活动,长期参加企业的经营周转,则这部分汽车就应被列作为固定资产处理。
3.流动资产的实际构成与管理要求问题
流动资产在实务中的划分与理论上的概念有一定的差异:如对某些资产,虽然其耗用期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但可能由于其单价较低,在管理上为了抓住主要矛盾,提高工作效率,大部分企业均把这类资产作为流动资产管理。
(一)货币资金质量分析
货币资金质量主要是指企业对货币资金的运用质量以及货币资金的构成质量。因此,对企业货币资金质量的分析,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分析企业的日常货币资金规模是否适当
为维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企业必须保有一定的货币资金余额。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过低的货币资金保有量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从而制约企业的发展,并进而影响企业的商业信誉;而过高的货币资金保有量,则在浪费投资机会的同时,还会增加企业的筹资成本。因此,合理的货币资金规模主要受企业的资产规模、业务收支规模的影响。此外,分处不同行业的企业,由于其生产经营方式的不同和运营模式的差异,最佳的现金保有量也不相同。另外,企业对货币资金的运用能力也会影响其现金的持有规模。
2.分析货币资金收支控制制度
货币资金收支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制度,涉及企业货币资金收支的全过程。国家从宏观管理的角度出发,在有关货币资金收支方面有严格的管理规定,因此,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结算政策、现金管理制度,合理调度资金。从企业微观的财务管理角度来看,企业在收支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以及实际执行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货币资金运用质量。
在货币资金的收入方面,由于收款主要是由销售而引起的,与货币资金收入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应涉及销售过程和具体的收款过程两个方面。企业应当尽可能地由具有不同授权的人员或部门来完成这两个方面,以保证各部门或人员在收款业务全过程的互相牵制。
在货币资金的支出方面,由于付款主要是由采购而引起的,与货币资金支出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应涉及采购过程和具体的付款过程两个方面。同收款过程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样,在执行上述主要环节的过程中,企业应尽可能地由具有不同授权的人员或部门来完成不同环节的工作,以保证各部门或人员在业务上的互相牵制。只有注重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质量,才能高质量地提供或接受产品(商品)或劳务。
3.分析企业对国家有关货币资金管理规定的遵守质量
我国对于企业货币资金的日常保有量以及允许现金结算的情况做出了相关的要求和规定,企业应该严格遵守现金管理相关的规定。而企业对国家有关货币资金管理规定的遵守质量,也成为企业货币资金运用质量的又一重要方面:在由于没有遵守国家的现金管理制度而保留过多的货币资金的条件下,企业可能会遭受失窃、白条抵库的损失;在违反国家结算政策的条件下,企业有可能遭受有关部门的处罚;在对国家有关货币资金管理规定的遵守质量较差的条件下,企业的进一步融资也将发生困难。
4.分析企业货币资金构成质量
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资金金额代表了资产负债表日的货币资金拥有量。在企业的经济业务仅仅用记账本位币来完成的条件下,由于资产负债表金额的时点特性以及货币资金所具有的自动与资产负债表日的货币购买力相等的特性,我们从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的货币资金拥有量本身难以揭示出企业货币资金的质量。
但是,在货币资金金额一定的条件下,我们仍然有可能对企业的货币资金的构成质量进行分析。在企业的经济业务涉及多种货币、企业的货币资金有多种货币的条件下,不同货币币值有不同的未来走向,不同货币币值的走向决定了相应货币的“质量”。此时,对企业保有的各种货币进行汇率趋势分析,就可以确定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的未来质量。
(二)应收账款质量分析
应收账款的质量是指债权转化为货币的质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信用的日益推广,企业的应收账款日益增多,应收账款在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扩大。应收账款的增加,一方面说明企业扩大了销售,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收不回来将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财务分析人员要结合财务报表附注中的应收账款的账龄和计提的坏账准备来进行分析。账龄越长,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越大,应收账款的质量越差,计提的坏账准备就越多。
对应收账款进行分析的目的在于管好、用好应收账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科学地制定信用政策,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为资产的使用安全性提供信息。
应收账款的质量,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对债权的账龄进行分析
对债权的账龄进行分析,是通过对债权的形成时间进行分析,进而对不同账龄的债权分别进行质量判断的过程:对现有债权,按欠账期长短(即账龄)进行分类分析。一般而言,未过信用期或已过信用期但拖欠期较短的债权出现坏账的可能性比已过信用期较长时间的债权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要小。
2.对债务人的构成进行分析
企业债权的质量不仅与账龄有关,更与债务人的构成有关。所以,通过对债务人的构成进行分析,也可以对债权的质量进行相应的分析。
对债务人的构成进行分析,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从债务人的所有权性质来分析。从债务人的所有权性质来看,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其自身债务的偿还心态以及偿还能力有较大差异——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2)从债权企业与债务人的关联状况来分析。从债权企业与债务人的关联状况来看,可以把债务人分为关联方债务人与非关联方债务人。由于关联方彼此之间在债权债务方面的操纵色彩较强,所以对于关联方债务人对债权企业的债务的偿还状况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3)从债务人的稳定程度来分析。从债务人的稳定程度来看,稳定债务人的偿债能力一般较好把握,而临时性或不稳定的债务人的偿债能力一般较难把握。
(4)从债务人的区域构成来分析。从债务人的区域构成来看,不同地区的债务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法制建设条件以及特定的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企业自身债务的偿还心态以及偿还能力有相当大的差异:处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法制建设条件较好以及特定的经济环境较好地区的债务人,一般具有较好的债务清偿心理,因而企业对这些地区的债权的可回收性较强;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法制建设条件较为薄弱以及特定的经济环境较差(如正面临战争等)地区的债务人,其还款能力较差。
3.对应收账款的总额分析
影响企业应收账款总额的因素,如图2-1所示。
图2-1 影响应收账款的因素
(1)同行业竞争。应收账款产生于企业为扩大销售而采取赊销政策的过程中。顾客希望延缓付款获得所需商品,而作为销售者,为了宣传产品扩大销路,挤占市场份额,愿意采用赊销的方法来吸引顾客。于是,销售方的应收账款逐渐增多。行业内部竞争越激烈,产品供大于求,销售方赊销的政策就会越宽松,其应收账款总额也就越来越大。
(2)企业的销售规模。企业应收账款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销售规模。销售规模越大,占用在流动资产各阶段的资产就会相应增加,应收账款也会随之增加。
(3)企业的信用政策。应收账款的多少,通常取决于企业的信用政策。企业的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限期和现金折扣,其主要作用是调节企业应收账款的水平和质量,其中最重要的是信用标准的确定。
信用标准是指顾客获得企业的交易信用所应具备的条件。如果顾客达不到信用标准,便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信用期间是企业允许顾客从购货到付款之间的时间,或者说是企业给予顾客的付款期间。当企业提供的信用限期较长,现金折扣率较高时,企业应收账款方面占用的资金就会增多,反之则会减少。现金折扣是企业对顾客在商品价格上所做的扣减。向顾客提供这种价格上的优惠的主要目的是吸引顾客为享受优惠而提前付款,从而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另外,现金折扣也能招揽一些视折扣为减价出售的顾客前来购货,借此扩大销售额。企业采用何种程度的现金折扣,要与信用期间结合起来考虑。不论是信用期间还是现金折扣,其都能给企业带来收益,但同时也会增加成本。当企业给予顾客某种现金折扣时,应当考虑折扣所能带来的收益与成本的高低,权衡利弊,择优决断。
(4)应收账款的周转。对应收账款周转情况的分析,可通过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来进行。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反映企业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比率,用来衡量一定期间内企业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其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在上式中,分子应是赊销收入净额,即商品销售收入扣除现销收入、销售折让与折扣后的净额。因为应收账款是由于赊销而引起的,分母中的平均应收账款是年初应收账款余额和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平均数。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一年内收回的账款次数越多,意味着平均收回账款的时间越短,应收账款收回的速度越快;否则,表明企业的营运资金过多地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了正常的资金周转。
用时间表示的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称为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称平均应收账款回收期或平均收现期,其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销售收入。一般而言,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并无一定的标准,也很难确立一项理想的比较基础。一个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视企业的政策并参照同行业所定标准而制定。
一般情况下,分析应收账款的周转情况,可以测定企业某特定期间收回其应收账款的能力和速度,即应收账款转化为货币资金的平均次数。应收账款流动的速度越快,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企业管理应收账款的效率越高。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对上述指标的应用会产生较大影响。例如,季节性经营的企业、大量使用分期付款结算的企业、大量使用现金结算的企业对该指标的计算结果往往产生偏差。这是因为:对于季节性经营的企业,其计算周期与众不同,所以“计算期天数”的应用不能反映其实际情况;对于大量使用分期付款的企业,难以反映其债权的回收能力;对于大量使用现金结算的企业,其“销售收入”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企业年末销售额大增或年末销售额大幅下降,都会对应收账款的平均额产生影响。
对应收账款周转情况进行分析,一般是先根据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的有关数据,计算出企业本期实际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等指标,然后再根据本期实际数与前期指标、行业平均数或其他指标相比较,进而判断该指标值的高低,判明应收账款的回收能力是否增强,速度是否加快,指标值是否达到了行业平均指标值等。
(5)应收账款的动态。应收账款是赊销业务形成的债权,从理论上来说,应收账款的增加应导致销售收入的增加,但应收账款的增加应小于销售收入的增加幅度,否则,赊销的意义就不大。因此,应根据应收账款年末与年初的比率同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本期与上期的比率进行对比分析。如果后者的增长幅度小于前者的增长幅度,就要分析原因。在实际分析时,还应逐一对客户进行对比分析。若只做总体分析,则难以找到症结所在。
(三)存货质量分析
存货在企业流动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品,是企业进行连续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缺少必要的存货,会导致企业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发挥,经济效益下降;而过多的存货,又会增加企业资金的占用成本以及存储费、保管费、保险费、管理人员工资等各项开支的费用。
进行存货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企业存货的占用总额是否合理、各项存货所占比例是否恰当等。对于不合理的因素要查明其原因,控制存货储备量,降低存货占用额,加速存货的周转。
对存货质量的具体分析方式,如图2-2所示。
图2-2 存货质量的具体分析方式
1.对存货的物理质量分析
存货的物理质量是指存货的自然质量。例如,商业企业中的待售商品是否完好无损、制造业的产成品的质量是否符合相应产品的等级要求等。对存货的物理质量进行分析,可以初步确定企业存货的状态,从而为分析存货的被利用价值和变现价值奠定基础。
2.对存货占用额过多的分析
对存货资产进行分析的目的是查明不合理存货的原因,采取措施减少其储备量,从而加速存货资产的周转。存货过多,将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包括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利息负担加大,保管、存储等一系列费用增加等,也容易发生丢失、被盗、损毁等情况,不利于及时置换新产品,不能及时满足市场的新需求。
3.对存货的品种构成结构的分析
在企业生产和销售多种产品的条件下,不同品种的产品的盈利能力、技术状态、市场发展前景以及产品的抗变能力等可能有较大的差异。过分依赖某一种产品或几种产品的企业,极有可能因产品出现问题而使企业全局受到重创。因此,应当对企业存货的品种构成结构进行分析,并关注不同品种的产品的盈利能力、技术状态、市场发展前景以及产品的抗变能力等方面的状况。
4.对存货周转的分析
存货周转率是考核企业存货周转速度快慢的指标,是通过某特定期间企业存货余额与同期销货成本的比例关系来确定的。存货周转速度越快,说明存货占用的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从而,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
存货周转率的分析,主要是在考核企业当期存货周转情况的基础上,将本期与上期或计划的存货周转率相比较,用以反映企业存货管理的效益,从而为今后的存货管理工作提供有用的信息和依据。
2.5.2 固定资产质量分析
固定资产的质量分析,就是对固定资产被企业利用的状况进行的分析。这种分析可以从多角度来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分析
固定资产的损耗有两种: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有形损耗也称作物质磨损,是由于使用而发生的机械磨损,以及由于自然力的作用所引起的自然损耗;无形损耗也称精神磨损,是指由于科学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原因而引起的固定资产价值的损失。一般情况下,当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要同时考虑这两种损耗。固定资产折旧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影响当期利润,因此,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式对企业的盈利影响不同。在分析时,一是要看企业采用的是什么样的折旧方法。例如,加速折旧法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则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以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补偿,能较快收回企业的投资,减少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但这种方法增加了企业成本费用的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同期的企业盈利和税收支出;二是要看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确定是否合理。例如,有时由于企业经营不善,导致利润减少,如果人为延长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就意味着减少了每期的折旧额,从而减少了成本费用的支出,使企业盈利出现虚增。
(二)固定资产增值潜力分析
固定资产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看其是否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是否具有增值潜力。具有增值潜力的固定资产是指那些市场价值的未来走向趋向于增值的固定资产。这种增值或是由特定资产(如土地等)的稀缺性引起的,或是由特定资产(如房屋、建筑物等)的市场特征表现出较强的增值特性而引起的,又或是由于会计处理的原因导致账面上虽无净值但对企业仍有可进一步利用的原因(如已经提足折旧、企业仍可在一定时间内使用固定资产等)而引起的。无增值潜力的固定资产,则是指对特定企业而言,其价值未来不可能上升的资产。这种不能增值状况的出现,既可能是由与特定资产(如电子计算机等)相关的技术进步较快、原有资产因技术落后而相对贬值引起的,也可能是由特定资产(如不需用的固定资产等)本身价值状况较好,但在特定企业不可能得到较充分利用的原因引起的。
(三)固定资产成新率分析
固定资产成新率又称“固定资产净值率”或“有用系数”,是企业当期平均固定资产净值同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反映了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体现了企业固定资产更新的快慢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如果固定资产的成新率较低,则说明固定资产老化,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届时,企业可考虑更新固定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待到后期容易出现问题,会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这就要求企业应留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如果固定资产的成新率较高,则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比较新,对扩大再生产的准备比较充足,发展的可能性比较大。运用该指标分析固定资产新旧程度时,应剔除企业应提未提折旧对房屋、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真实状况的影响。
(四)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分析
企业进行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分析,一般是利用期末、期初固定资产数额相比较,研究其变动规律,查明其原因,并在总体上分析固定资产变动的规模和速度的过程。为了查明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情况和原因,可根据会计资料,按照固定资产类别,详细分析一定时期内企业从哪些渠道增加了固定资产以及在哪些方面减少了固定资产等。
2.5.3 无形资产质量分析
根据无形资产的特点,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无形资产的质量。
(一)无形资产的营利质量分析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形资产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实力的增强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如同一双看不见的手给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现行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决定了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往往是象征性的(即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相当部分的无形资产的内在价值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其账面价值,而无形资产本身的特点又决定了其营利的不确定性。可见,分析无形资产的营利性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在分析时,要详细阅读报表附注及其他有助于了解企业无形资产类别、性质等情况的说明。不同项目的无形资产的属性相差悬殊,其营利性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由于有明确的法律保护的时间,其营利性相对较为容易判断。而对于专有技术等不受法律保护的项目,其营利性就不容易确定了,同时也容易产生资产的泡沫。
(二)无形资产与其他资产组合的增值质量
无形资产是一项不具有实物形态的特殊资源,其自身无法直接为企业创造财富,而无形资产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其只有与固定资产或存货等有形资产进行适当组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企业可利用品牌效应、技术优势、管理优势等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通过联合、参股、控股、兼并等形式实现企业扩张,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可见,无形资产在与其他资产组合过程中所释放的增值潜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无形资产的营利性,进而决定了无形资产的质量。
(三)无形资产的变现质量分析
无形资产在市场上通过转让而变现,是其价值实现的一种有效途径。但由于它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或垄断性很强的特殊资源,其变现价值的确认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分析企业无形资产的变现性主要考虑:是否可以单独进行转让,是否存在活跃的市场可以进行公平交易,无形资产减值难以变动的速度等。
通常情况下,可以单独转让且存在活跃交易市场的无形资产的变现能力强。一般来说,能够顺利变现的无形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和专有技术等。按照现行规定,企业应定期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对无形资产的可回收金额进行估计,并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可回收金额的部分确认为减值准备。因此,财务分析人员可以通过分析企业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情况来判断各项无形资产的变现性。当然,分析时还应注意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合理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在以后期间不得任意转回。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企业利用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来操纵利润的情况的发生。
2.5.4 长期投资质量分析
一般来说,公司对外投资包括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两大类。短期投资的变现能力较强,其往往只是上市公司调节闲置资金的手段,规模不大,因此给公司带来的风险相对较小。而长期投资获得利润和变现的周期较长,风险相对较大,能对公司的业绩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一)长期投资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影响
首先,长期投资对于企业而言是长期难以控制的资源流出。长期投资按其性质可划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其中,股权投资包括对其他经济实体具有控制性影响、重大影响或非重大影响的投资。对于股权投资,企业不能直接控制其投入的经济资源,而只能依赖被投资企业的自主经营来取得收益。
其次,长期投资项目往往与高风险相联系,对其要分析投资方案是否合理,本金的安全性与稳定收益是否能够得到保证,能否保证企业生产资金的周转和资金效益的提高。
最后,企业通过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投资收益要缴纳税款,引起企业相关税费的增加,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经济利益的流出。
(二)长期投资构成分析
长期投资构成分析主要对企业长期投资的方向、规模、持股比例等进行分析,以判断企业投资的质量。长期投资因其性质不同会有不同的盈利特征和增长潜力,利用从报表附注中得到的关于长期投资的披露可以对企业长期投资的构成进行分析。按照投资行业的不同,对长期投资进行行业构成分析,分析所投资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对于企业盈利等的影响;按照投资品种的不同,分析长期投资股权与债权比例、不同金融资产品种等对企业资产状况的影响;按照投资投向区域的不同,结合国内、国外各地域经济发展或政治局势等状况,进行长期投资地域构成分析。
(三)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龄、债务人构成进行分析
一般认为,超过合同约定的偿还期越长的债权投资,其可回收性越差,质量也就越差。对企业的长期债权投资按照债务人的构成进行分析,可以分析其债权的安全性,并进一步对债务人的具体偿债能力进行分析。
(四)对利润表中债权投资收益与现金流量表中因利息收入而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
债权投资收益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将在现金流量表中以取得利息收入产生的现金流量的项目出现。在债务企业无力偿还利息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债权投资收益就有可能大于现金流量表中取得利息收入收到的现金金额。
(五)对利润表中股权投资收益与现金流量表中因股权投资收益而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
股权投资收益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将在现金流量表中以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的项目出现。在被持股企业没有分红、分红规模小于可供分配的利润或无力支付现金股利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股权投资收益就有可能大于现金流量表中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的金额。
另外,对长期投资的质量分析还包括判断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充分等。
2.5.5 资产结构质量分析
(一)资产结构概述
资产结构是指企业的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对于报表使用者而言,资产结构分析可以帮助其深入地了解企业资产的组成状况、盈利能力、风险大小及弹性高低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为其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资产结构分析可以帮助其优化资产结构,改善财务状况,使资产保持适当的流动性,降低经营风险,加速资金周转;对于债权人而言,资产结构分析可以帮助其了解债权的物资保证程度或安全性;对于企业的关联企业而言,资产结构分析可以帮助其了解企业的存货状况和支付能力,从而对合同的执行前景心中有数;对于企业的所有者而言,资产结构分析可以帮助其对企业财务的安全性、资本的保全能力以及资产的收益能力做出合理的判断。
企业资产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如图2-3所示。
图2-3 资产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
1.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和经营领域
不同的行业以及经营领域,往往需要不同的资产结构。例如,生产性企业固定资产的比重往往要大于流通性企业固定资产的比重,机械行业的存货比重一般要高于食品行业的存货比重等。
2.企业的经营状况
企业的资产结构与其经营状况紧密相连。经营状况好的企业,其存货资产的比重相对可能较低,货币资金则相对充裕;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可能由于产品积压,其存货资产所占的比重会较大,货币资金则相对不足。
3.市场需求的季节性
若市场需求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则要求企业的资产结构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即资产中临时波动的资产应占较大比重,耐久性固定资产应占较小比重,反之亦然。旺季和淡季的季节转换也会对企业的存货数量和货币资金的持有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4.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环境与市场的机会、投资风险密切相关,从而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长期投资数额。通货膨胀效应往往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存货水平、货币资金和固定资产所占的比重。一些法律或行政法规、政策,也会影响到企业的资产结构。
(二)资产结构分析的意义
通过对资产结构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的行业特点、经营特点和技术装备特点。
1.行业特点
工业企业的非流动资产往往大于流动资产,而商业企业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2.经营特点
在相同行业中,不同企业的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所占的比重反映的则是不同企业的经营特点。流动资产和负债较高的企业稳定性较差,但较为灵活;而长期资产和负债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底子较厚,但“掉头”难;长期投资较多的企业,其金融利润和风险都较高。
3.技术装备特点
无形资产的增减和固定资产折旧的快慢反映了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无形资产比重较大的企业,比较具有创新精神;固定资产折旧比例较高的企业,其技术更新换代更快。
(三)资产结构的比重分析
资产结构比重的分析方面,如图2-4所示。
图2-4 资产结构比重的分析方面
1.现金资产的比重分析
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和可支配的银行存款。现金资产比重如果太低,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能力和正常支付能力。但该比重如果过高,会导致现金的闲置,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多年的经营和管理经验确定合适的现金储备量,或者根据同行业的参照值确定现金储备量。
2.应收账款资产的比重分析
应收账款占资产总额的比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应收账款属于债权性流动资产,其占用本身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只是企业对外提供的一种商业信用。
对应收账款资产的比重进行分析,就是要为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资产的安全性提供信息。企业应收账款资产的多少取决于企业的信用政策,当企业提供信用政策优惠时,企业在应收账款方面占用的资金就会增多,比重加大;反之,企业在应收账款方面占用的资金就会减少,同时比重也相应减少。影响应收账款资产比重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市场的经济情况、需求情况、产品质量、季节变化等。总之,对应收账款资产比重进行分析,就是要分析影响应收账款资产比重的各种因素,使应收账款有较为合理的占用额,也就是要在应收账款占用收益与应收账款占用成本之间做出权衡。只要其所产生的盈利超过应收账款所增加的成本,企业就应当放宽信用条件,以增加销量。
3.存货资产的比重分析
进行存货资产比重分析的目的主要是了解企业存货的占用额是否合理,构成存货总额的各项存货所占比例是否恰当。如果企业存货占用不合理,要进一步查明其原因,以便采取措施,控制存货储备量,降低存货占用额,以加速存货的周转。
企业的存货占用源于满足企业生产和销售的需要。企业持有一定的存货是必要的,但过多的存货将给企业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如存货资产投资过大,会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存货资产过多,管理费用就会相应增多,利息也会相应增多等。因此,企业应保持适当的存货占用量,以确定适当的经济订货批量。
4.生产经营用资产的比重分析
企业的全部资产可按用途分为生产经营用资产和非生产经营用资产两部分。这两部分各占的比重应适当,如果企业占用非生产经营用的资产过多,则会导致企业总资产的使用效果不佳,从而会束缚企业生产经营的周转及创新。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国有企业大量非生产经营用资产,使企业承担着诸多社会职能,严重拖累了企业前进的步伐。剥离和净化资产结构,可以使企业轻装前进,发挥生产经营用资产的更大效能。
5.无形资产的比重分析
在科技飞速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无形资产的比重有越高越好的趋势。因为企业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价值在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而无形资产的价值和相对作用不断上升,这个规律和趋势与社会和经济形势相适应。企业应善于培育和合理配置无形资源,并借助无形资产的比重指标,观察企业知识化和高新技术化的程度,分析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的强弱。
6.对外投资的比重分析
对外投资的比重应该略高一些。这是因为,企业的资产需要有一个适当的组合,内外分布便是企业降低风险的重要途径。商品经营与资本经营并举,是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新趋势,而对外投资是资本经营的重要形式。对资本经营的重视将使资产中的对外投资比重上升。反过来,借助这个指标也可以观察企业资本经营的水平和效果。另外,集团化的大企业一般都是以资本为纽带组建的。如果企业的对外投资较少,则集团化和大型化的进程和规模通常也非常有限。
(四)资产结构优化分析
企业资产结构优化就是研究企业的各类资产如何配置才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过程。在企业资产结构体系中,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之间的结构比例是最重要的内容。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之间的结构比例通常被称为固流结构,因此,资产结构优化分析主要是指固流结构优化分析。
在企业经营规模一定的条件下,如果固定资产存量过大,则正常的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造成固定资产的部分闲置或生产能力利用不足;如果流动资产存量过大,则又会造成流动资产闲置,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无论哪种情况出现,都会影响企业资产的利用效果。
1.固流结构的类型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其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的固流结构。
(1)适中的固流结构。适中的固流结构是指企业在一定销售量的水平上,使固定资产存量与流动资产存量的比例保持在平均合理的水平上的资产结构。这种资产结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但也增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偿债风险,是一种风险一般、盈利水平一般的资产结构。
(2)保守的固流结构。保守的固流结构是指企业在一定销售水平上,维持大量的流动资产,并采取宽松的信用政策,从而使流动资金处于较高的水平的资产结构。这种资产结构由于流动资产比例较高,可降低企业的偿债或破产风险,使企业的风险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流动资产占用大量资金会降低资产的运转效率,从而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因此,该种资产结构是一种流动性高、风险小、盈利低的资产结构。
(3)冒险的固流结构。冒险的固流结构是尽可能少地持有流动资产,从而使企业流动资金维持在较低水平上的资产结构。这种资产结构流动资产比例较低,资产的流动性较差。虽然固定资产占用量增加而相应提高了企业的盈利水平,但也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因此,这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结构。
针对以上所述,不同类型固流结构的对比如表2-9所示。
表2-9 不同类型固流结构的对比
2.评价标准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根据下列标准来评价企业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的结构比例是否合理。
(1)盈利水平与风险。企业将大部分资金投资于流动资产,虽能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但会造成资金大量闲置或固定资产不足,降低企业生产能力和资金利用效率,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反之,固定资产比重增加,虽然有利于提高资产利润率,但也会导致经营风险的增加。企业选择何种资产结构,主要取决于企业对风险的态度。例如,如果企业敢于冒险,其就可能采取冒险的固流结构策略;如果企业倾向于保守,则其宁愿选择保守的固流结构策略而不会为追求较高的资产利润率而冒险等。
(2)行业特点。不同的行业因其经济活动内容的不同,技术装备水平存在差异,其相应的固流结构也会有较大差异。一般来说,创造附加值低的企业,如商业企业等,需要保持较高的资产流动性;而创造附加值高的企业,如制造业企业等,需要保持较高的固定资产比重。同一行业内部,因其生产特点、生产方式的差异较小,因此,其固流结构比较接近。行业的平均固流结构比例应是本企业固流结构的主要参照标准。
(五)企业经营规模
企业经营规模对固流结构有重要的影响。一般而言,规模较大的企业,其固定资产比例相对较高,因其筹资能力强,流动资产比例相对较低。
企业在分析和评价目前固流结构合理性的基础上,必须对固流结构做进一步优化。固流结构优化必须以企业采取的固流结构策略所确定的标准为根据,其步骤一般如下。
首先,分析企业的盈利水平和风险程度,判断和评价企业目前的固流结构。
其次,根据盈利水平与风险、行业特点、企业规模等评价标准,按照企业选择的固流结构策略,确定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固流结构比例的目标标准。
最后,对现有的固流结构比例进行优化调整。调整时,既可以调整流动资产存量,也可以调整固定资产存量,还可以同时调整固定资产存量和流动资产存量以达到确定的目标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