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引导案例】

托马斯·A. 普格尔曾经指出:“只要国家存在,国际经济学就需要采用一套不同于其他经济学学科的分析框架与方法。国际经济学的特殊性使其既有趣味又很难学。未来发生的事件一定会不断地使我们认识到这一领域的特殊性。”世界上多次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Financial Crisis)就是最好的例证。

所谓国际金融危机,是指由一国所发生的金融危机,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其他国家,从而引起国际范围内金融危机爆发的一种经济现象。国际金融危机通常会表现为全球金融资产价格的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1930年的西方经济大萧条和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7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所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等,均属于国际金融危机范畴。特别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尽管其原因解释可能有很多,如从微观层面可以概括为金融创新、全球金融一体化和放松监管,从宏观上则可以解释为是全球的储蓄和投资失衡等。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与国际金融危机作为国际经济问题的独特性密切相关,在国际金融高度一体化背景下,与拥有主权的国家之间宏观经济的独特性关系密切相联。要清楚地理解或解释这些国际金融危机问题,仅靠传统的经济学分析框架与方法,是很难实现的。

通过国际上这些多次发生的金融危机事件来看,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是:

(1)金融危机包括美国的次贷危机,一开始发生在一个国家,但为什么很快会波及并蔓延到其他国家呢?

(2)如何看待和分析诸如国际金融危机此类国际经济现象的相互作用机理?

(3)正如托马斯·A.普格尔所指出的那样,要正确分析和认识诸如此类特殊的国际经济现象,需要哪些必要的国际经济学理论准备?

国际贸易理论(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理论部分(Microscopic Theory),它是以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为理论基础来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和影响的。关于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与影响,最早是由英国古典学派经济学家(Classical Economists)在劳动价值学说(Labor Value Theory)基础上提出来的,他们从生产成本(Production Cost)方面,提出了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学说(Absolute Advantag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并以此来说明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学说认为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Production Factors),生产成本取决于劳动生产率(Labour Productivity),劳动生产率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决定因素。从本质上讲,古典贸易理论是从技术差异(Technological Gap)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起因的,只不过,当假设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时,生产技术差异就具体表现为劳动生产率差异。在微观经济学中,关于供给面的分析通常分为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两种(Short Term Analysis and Long Term Analysis)。短期和长期并不是完全按时间长短划分的,而主要视生产要素的流动性(Mobility)而定。在长期条件下,假设生产要素是同质的(Homogenous),由于同质性,不同部门中的生产要素可以互相使用,厂商所使用的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量都可以自由调整。也就是说,长期条件下,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间可完全自由流动。因此,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实际上是一种长期分析。在长期条件下,人们可从供给方面来探讨要素禀赋与国际贸易间的关系。要素禀赋理论出现之后,随着时间的发展,经济学家又将短期因素引入要素禀赋理论框架中,进一步丰富了原有的理论。为了正确把握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所采用的一些主要分析工具以及相关的理论发展,本章主要介绍国际经济学的微观理论基础和现代国际贸易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