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2 体育竞赛的组织编排

本节将阐述体育竞赛的组织工作,包括赛前的准备、赛中的管理和赛后的汇总。具体讲解田径竞赛和球类竞赛的编排,田径竞赛的编排包括准备工作、竞赛日程编排、竞赛分组编排、编印秩序册、记录公告编排等;球类竞赛的编排方法有淘汰法、循环法、混合法等。

3.2.1 体育竞赛的组织

1. 赛前准备工作

(1)确立组织方案。组织方案既是各项筹备工作的依据,又是保证运动会高效、顺利运行的先决条件,一般包括竞赛的名称、性质、目的、任务、意义、规模、组织机构、经费预算、工作步骤等。

(2)拟定竞赛规程。竞赛规程是竞赛工作的法规性文件,具体指导比赛有计划、有秩序、科学、合理地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竞赛名称、目的、时间、地点、项目、比赛方法(运动员资格要求,每人限报项数,每项限报人数等)、竞赛规则、参赛资格、名次录取、奖励办法、报名方式、注意事项等。竞赛规程应由主办单位提前下发到各参赛单位。

(3)构建组织机构。竞赛组织机构的设置既要符合竞赛规模,又要尽量精简,还要职能划分明确(见图3-1)。竞赛组主要负责裁判、编排记录、成绩公布、运动员资格审核等工作。政宣组主要负责思想教育、宣传报道、安全保卫等工作。会务组主要负责经费计算、物质供应、公共关系、食宿交通、医疗救护等工作。

图3-1 竞赛组织机构职能划分

(4)制订工作计划。根据组织方案和职能分工,各部门应制订具体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阶段、时间、工作内容、要求、进度、负责人等。运动会的各项工作应按照计划流程有条不紊地推进。

(5)落实赛前工作。主要包括:组织裁判实习、检查场地器材、确保后勤服务等工作。

2. 赛中管理工作

竞赛期间,组织与管理工作较为繁重:开幕式、闭幕式的安排,比赛时间的把握,赛场秩序的控制,突发事件的处理,竞赛成绩的公布,裁判队伍的管理,颁奖仪式的设计等,其成效直接影响着赛事的顺利进行。

3. 赛后汇总工作

竞赛结束后,组织工作的主要任务有:编印并发放成绩册;财务结算;赛后总结;将相关文件和资料整理归档等。

3.2.2 田径竞赛的编排

1. 编排准备工作

田径竞赛编排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审校报名表;编排运动员名单和比赛号;统计各项目参赛人数、兼项人数、各代表队参加人数;选聘仲裁及裁判人员;编制竞赛相关表格(见表3-1、表3-2、表3-3、表3-4、表3-5)等。

表3-1 田径运动会报名表

表3-2 径赛检录表和终点记录表

表3-3 女子运动员兼项统计表项目

表3-4 田径运动会成绩记录表

表3-5 田径运动会竞赛日程安排表

2. 竞赛日程编排

编排竞赛日程时,应准确把握田径竞赛规则,详细了解本次比赛的竞赛规程,如比赛时间(包括天数和每天的赛时)、项目、录取方法、场地器材、参赛人数等情况,在统筹全局的基础上,寻求最佳方案。

(1)合理控制赛次间隔和比赛时间

赛次间的时间间隔是为了保障运动员的适当休息和调整,其最低标准是:200米及200米以下各项目为45分钟,200米以上至1 000米各项目为90分钟,1 000米以上各项目不在同一天举行,全能各单项为30分钟,田赛的及格赛和正式比赛之间应间隔一天,第一天的最后一项与第二天的第一项之间应间隔10小时。

各项目比赛时间的估算,如表3-6所示。

表3-6 各项比赛时间估算

注:不同项目换项或同项目换组时需增加5~10分钟;跨栏跑的每组用时不含摆撤栏时间,摆撤栏需增加5~10分钟;同一项目,女子组用时较长,男子组用时较短。

(2)科学减少兼项冲突和各类干扰

兼项的一般规律为:100米和200米,200米和400米,400米和800米,400米和400米栏,800米和1 500米,3 000米和5 000米,5 000米和10 000米,100米和跳远,跳远和三级跳远,100米和4×100米接力,400米和4×400米接力,推铅球和掷铁饼等。为减少兼项冲突,应尽量将相关项目分开编排。

此外,还应尽可能减少自然环境、场地器械等对比赛的干扰。例如,撑杆跳高要考虑阳光的照射方向且比赛时间较长,一般应在上午进行;同一时间,不要安排两个田赛长投项目(铁饼、标枪、链球),以免造成场地交叉,增加裁判工作的困难并易导致伤害事故。

(3)全面考虑整体赛程和实际需要

① 某些性质相近的项目要注意先后顺序,距离应由短到长。例如,先100米后200米,先800米后1 500米,先5 000米后10 000米,先铅球后铁饼,先跳远后三级跳远等。

② 径赛中不同组别、性别的同一径赛项目,最好衔接安排,以便于裁判工作和场地器材的布置。

③ 短距离竞赛项目,若赛次较少,应尽量安排在一单元或一天内结束。

④ 跨栏项目,一般安排在各单元之首尾,抑或长距离跑之后;不同项目的跨栏,不可连排。

⑤ 每个单元的比赛中,尽量安排径赛和田赛同时结束,还要尽可能地避免某些场地出现“冷场”。

⑥ 决赛项目和观赏性较强的项目应分开编排,使赛场气氛始终保持热烈活跃。

⑦ 全部比赛临近结束时,可安排长距离项目或适当减少比赛项目,以便于计算总成绩和举行闭幕仪式。

3. 竞赛分组编排

(1)径赛项目

① 径赛项目分组的方法。蛇形法:若有报名成绩,可采用蛇形法分组。例如,有6条跑道,男子100米参赛23人,先按运动员成绩高低排序,然后按蛇形排列,把运动员分别编入各组。

斜线法:若无报名成绩,且人数较多,可采用斜线分组法。将参加该项的运动员卡片(或号码)按单位依次上下排列,再按斜线通过的卡片(或号码)分组。例如,男子100米预赛21人,按成绩取前8名参加决赛,6条跑道,分4组,如表3-7所示。

表3-7 斜线分组法

第一组 1001 2004 3008 5002 6002 7008

第二组 2002 3002 4009 6001 7007

第三组 3001 4003 5007 7005 1006

第四组 4001 5003 6003 1003 2005

② 径赛项目分组的注意事项。应根据各项目的参赛人数、赛次、录取方法、跑道数(直道、弯道)以及裁判员的情况等,进行分组。

每组人数应尽量均衡,避免同一单位的运动员排在同一组里(尤其是预赛时)。

按名次录取分组时,应把成绩优秀的运动员分别编排在各组内;按成绩录取分组时,可将成绩较好与较差的运动员搭配分组,也可把成绩较好的运动员相对集中地编在一组内(一般排在第二组或第三组)。

不分道的径赛项目,按成绩相近的原则分组,每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在15人以内。通常把成绩较好的运动员集中在第一组。

初赛时,按照随机原则,进行组次和道次抽签(不分道的项目则是起跑位置抽签),排出各组比赛顺序和各组中每位运动员的比赛道次。复赛时,800米及以下距离的分道项目,每组运动员均分两次抽取比赛道次——列前4名的运动员抽取第3、第4、第5、第6跑道;列后4名的运动员抽取第1、第2、第7、第8跑道。只有6条分道时,成绩较好的前3名抽第2、第3、第4道,后3名抽第1、第5、第6道。

温馨提示

还可以按照成绩进行道次分配,以8条跑道为例,由内向外排列,直道项目为:4、5、3、6、2、7、1、8,弯道项目为:3、2、4、5、6、7、8、1。

(2)田赛项目

田赛项目的比赛一般不分组,比赛的次序在裁判长监督下由大会随机抽签排定。

报名人数较多(≥18人)时,一则可在正式比赛前举行及格赛,由大会根据参赛运动员的水平规定一定的标准,明确地写入秩序册,不达标者,没有资格参加正式比赛。二则可分组进行比赛。各组的比赛场地、气象、风向等条件必须基本相同。若条件允许,远度项目可分组在不同的场地同时进行前3轮比赛,取成绩最优的前8名运动员合并成一组再进行后3轮比赛。高度项目在不同场地分组比赛时,每次横杆提升高度应相同,淘汰一定人数后,再合并为一组继续比赛。

(3)全能项目

如表3-8所示,男子十项全能和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必须在连续的两天内按规定的顺序赛完。

表3-8 全能比赛顺序表

全能项目的分组、分道和排序方法,与径赛、田赛各单项相同。但最后一项,应根据前几项积分

进行分组,成绩最低的运动员为第一组,依此类推,成绩最高的一组运动员为最后一组。

全能的每一个单项,均应单独进行抽签。田赛项目的比赛顺序,除第一项由编排人员在监督之下抽签确定,其余各项均由运动员当场抽签排定。

4. 编印秩序册

秩序册一般包括下列内容:封面(运动会名称、主办单位、竞赛日期);目录;竞赛规程、竞赛须知、补充通知;组织委员会人员名单;办事机构及工作人员名单;技术代表、技术官员、仲裁委员、裁判员名单;代表队名单(运动员姓名、号码对照表);竞赛日程;各项目参赛运动员名单及人数统计;分组名单;相关纪录和等级标准;比赛场地平面图等。

5. 记录公告编排

接收、审核各项比赛成绩,发布成绩公告和后继赛次录取名单,记录得分和奖牌数目、统计破纪录的项目、人数、人次等。

3.2.3 球类竞赛的编排

球类竞赛的编排方法较多,基本有淘汰法、循环法和混合法。应根据参赛队(人)数、项目特点、比赛时间、裁判数量、场地设施等因素选取适宜的编排方法,以达到扬长避短、相得益彰的效果。

1. 淘汰法

淘汰法是指参加比赛的队(人)在比赛过程中失败一次或两次之后,即失去比赛资格,连续获胜的队(人)继续参加比赛,直至最后决出优胜者。

淘汰法包括单淘汰和双淘汰,多用于参赛队(人)较多、赛期较短的情况。一般大球(篮球、排球、足球等)项目较少单独使用,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则采用较多。其优点是:比赛场数少,需用时间短,同时可使比赛逐步形成高潮。其缺点是:合理性差,机遇性强;除第一名外,不能准确地确定其余名次;参赛者锻炼机会较少,不利于互相交流和学习。

编排淘汰赛时,需计算比赛场数、比赛轮数和比赛轮空数。

单淘汰法比赛场数=参赛队(人)数-1;

双淘汰法比赛场数=参赛队(人)数×2-2

若参赛队(人)数=2x,则比赛轮数=x;若2x<参赛队(人)数<2x+1,比赛轮数则按2x+1(号码位置数)计算。例如,13个参赛队(人),则按16(24)个队计算,比赛为4轮。

比赛轮空数=号码位置数-参赛队(人)数,如13个参赛队(人),轮空场数=16-13=3

① 单淘汰

各参赛队(人)按编排的顺序进行比赛,失败一次就被淘汰,即为单淘汰。

例1:8个队的单淘汰赛可按图3-2所示编排。

图3-2 8个队单淘汰赛

第二轮为复赛,失败的两队(人)可补赛一场,决定第三、第四名,也可并列第三名。

第三轮为决赛,产生第一名与第二名。

例2:13个队的单淘汰赛可按图3-3所示编排。

图3-3 13个队的单淘汰赛

轮空位置均在第一轮,使第二轮的队(人)数正好是2的乘方数。

根据轮空位置表(见表3-9)得出1、9、16这3个号码为轮空位置,凡抽到1、9、16号的队(人)第一轮轮空,直接进入下一轮比赛。

表3-9 轮空位置表(该表适用于128队以下)

注:轮空位置表的使用方法为:按比赛所需轮空数,逐行由左向右依次摘出小于或等于号码位置数的号码,这些号码即为轮空的位置号码。

例3:9个队的单淘汰赛可按图3-4所示编排。

图3-4 9个队的单淘汰赛

参加比赛的队(人)数稍大于2的乘方数时,若采用轮空,则空位太多,可以用“抢号”的方法解决。即以最接近的小于队(人)数的2的乘方数作为号码位置数。两个参赛队(人)争夺一个号码位置数,胜者继续参加比赛,负者淘汰。

为避免优秀队过早相遇,应采用“种子(队)”位置安排法。如有轮空机会,一般“种子(队)”优先轮空。

确定“种子(队)”可以通过协商,也可以按照往届赛事的成绩和排名。选择“种子(队)”的数目一般是2的乘方数即4、8等,在编排中易于均匀分布。以技术水平的高低排列“种子(队)”序号,实力最强的为1号。“种子(队)”应在竞赛规程中作出明确规定,并经过一定会议的讨论认可。

如图3-5所示,第1号种子应在上半区的顶部,第2号种子应在下半区的底部,第3号种子在下半区的顶部,第4号种子在上半区的底部,第5号种子在第2个1/4区的顶部,第6号种子在3个1/4区的底部,第7号种子在第3个1/4区的顶部,第8号种子在第一个1/4区的底部。

图3-5 种子(队)位置

单淘汰法只能确定冠军与亚军,增加附加赛则可以通过每轮胜者与胜者、负者与负者的比赛进一步排出前8名的顺序,具体编排如图3-6所示。

图3-6 附加赛编排方法

② 双淘汰

参赛队(人)在单淘汰赛失败后,另行编排进行比赛,再次失败的则被淘汰(失败两次)。最后,只失败一次的队可以参加决赛,并有可能获得冠军。

双淘汰的编排方法较之单淘汰大大减少了比赛胜负的偶然性。

例如,8个队的双淘汰赛可按图3-7所示编排。

图3-7 8个队双淘汰赛编排方法

决赛时,如果1胜,则1为冠军,3为亚军;如果1败,则1与3都只败一次,所以应举行补赛(如虚线所示),胜者名次在前。

2. 循环法

循环法是指参赛队(人)按一定的顺序与其他队逐一对阵,按全部比赛的胜负场数计算各队得分,并确定名次。

循环法包括单循环、双循环和分组循环3种方法,一般用于参赛队(人)数较少,比赛时间较长的情况。其优点是:能够较合理地确定各个名次;锻炼机会较多,有利于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其缺点是:比赛场次多,所用时间长,并需要具备一定的场地器材设备条件。

(1)单循环

所有参加比赛的队(人)均能相互比赛一次,最后按各队积分和得失分率(得失分率=得分/失分)排列名次。

单循环赛时,需计算比赛场数和比赛轮数,并编排轮次表(赛程)。

比赛场数=参赛队(人)数×(参赛队(人)数-1)/2

循环赛中,每队(人)均出场比赛一次,称为“一轮”。若参赛队(人)数为偶数,则比赛轮数=参赛队(人)数-1;若参赛队(人)数为奇数,则比赛轮数=参赛队(人)数。

球类比赛轮次的编排通常采用固定轮转法。第一轮采用“U”形排除,之后每轮比赛均把1号位置固定不动,其余号码按逆时针方向移动一个位置。抑或末尾位置固定不动,其余号码按顺时针方向转动。

无论参赛队(人)数是偶数还是奇数,都应按偶数编排。若为奇数时,要将其配成偶数,可以在最后补一个“0”号。与“0”相遇的队(人),即轮空。

例如,6个队或5个队的单循环赛赛程可按表3-10所示编排。

表3-10 单循环赛轮次表轮次

(2)双循环

编排方法与单循环一样,但所有参赛队(人)均需相互比赛两次。最后按各队在全部比赛中胜负的场数和得分的多少排列名次。

双循环比赛的场数、轮数和比赛时间均是单循环的倍数。

(3)分组循环

全部比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将参赛队(人)分成若干组(注意将种子队分别编入各个小组),各组按单循环进行比赛。第二阶段按名次分组,同名次为一组,仍按单循环决出总名次。

3. 混合法

混合法是将淘汰法与循环法配合使用的方法。一般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分组淘汰法,第二阶段则采用循环法;抑或相反,第一阶段为分组循环法,第二阶段采用淘汰法。

例如,12个队采用混合法比赛,取前8名。先分组循环,后交叉淘汰。

第一阶段:先以蛇形法分组,将参赛队平均分为A、B两组(如下),各组分别进行循环赛决出名次。

第二阶段:按小组名次进行交叉决赛(见图3-8)。A1与B2,B1与A2进行比赛,胜者决第1名和第2名,负者决第3名和第4名;A3与B4,B3与A4进行比赛,胜者决第5名和第6名,负者决第7名和第8名(见图3-9)。

图3-8 交叉决赛1

图3-9 交叉决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