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麟全集:黑格尔哲学讲演集(全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黑格尔哲学介绍

我主要讲一讲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和《逻辑学》。黑格尔的著作是很难读的,也不易讲清楚。我国现在关于黑格尔,研究的水平还落后于学习的需要。今天我很难保证能讲得清楚。对于黑格尔哲学的评价很困难,评价得太高了当然犯错误,否定得太多也是错误的。这不仅是我们,就是苏联对德国哲学的评价,也不是太高,就是太低,因而他们编写的西方哲学史至今还没有出版。鉴于这些困难,请大家对所讲的多提问题,多提意见。

黑格尔哲学的体系。他把自己的书叫做《哲学百科全书》或《哲学全书》。所谓“哲学百科全书”,就是哲学体系。而所谓“百科全书”,实际上只是“三科全书”,即只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逻辑学”,我们普通就叫“小逻辑”;第二部分是“自然哲学”;第三部分是“精神哲学”。逻辑学,他自己把它叫做研究理念自在自为的科学。这话很难懂,其实就是把理念本身作为研究的对象。理念就是理性,或者说就是真理。逻辑学就是对理念本身,单独加以研究。自然哲学是研究理念的外在化或他在的科学。什么叫理念的外在化呢?即理念潜伏在自然中还没有自觉。黑格尔肯定自然是精神性的东西,不过只是潜伏着的精神性而已。第三部分精神哲学研究理念由外在回复到它本身。这是什么意思呢?即理念在精神、意识现象中得到了自觉,得到了实现。所以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成了他体系的三个组成环节。

这样讲对不对呢?对的。一般人都这样讲,黑格尔自己也这样讲。但还不够全面,太简单。因为在《逻辑学》以前,还有个非常重要的著作,马克思、恩格斯也非常重视的著作,即《精神现象学》,没有包括进去。还有在“哲学全书”之后他的许多讲演录也没有包括进去。其次,这个体系一开始就是逻辑学,就抽象地研究,好像没有准备条件,没有客观基础,好像完全是从抽象到具体的;其实黑格尔的辩证法,从抽象到具体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是从具体到抽象。因此,如果认定那三部分为体系,那就会认为只有从抽象到具体的一面。第三,这样会把自然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的地位看得太高。自然哲学在他的体系里虽然很重要,但并不占三分之一的地位。他主要是注重精神。

我们对黑格尔哲学体系还有个比较全面的看法,这个看法是比较接近马克思、恩格斯的看法的。他的哲学的第一个环节是《精神现象学》,是1807年出版的,是他30多岁正精力充沛的时代写的。他在这里第一次集中提出了自己的多年所韫蓄的思想。当他刚写完这书的第二天早晨,拿破仑就打到耶拿来了(他当时在耶拿任教),是一个具有戏剧性的结束。这书又是讲世界精神的发展的,当他看到了拿破仑,他对朋友说他看到了“马背上的世界精神”。马克思说:《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泉源和秘密。恩格斯在谈到黑格尔哲学体系时,也首先介绍这一著作。

精神现象学是研究人类意识形态的学问,是人类意识的发展史。何以叫现象学呢?通过现象去认识本质就叫现象学。从意识现象去把握本质,通过历史现象去找逻辑原则,从事实中去找合理的理性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没有现象学这个名字,但我们认为科学就是通过现象去认识本质的。黑格尔以前的实证主义者和不可知主义者认为科学就是记录现象,根本不能认识本质。简言之,现象学就是要通过经验、事实,去认识本质,从经验、事实起头,提高到逻辑原则。黑格尔认为“精神现象学”是他全部体系的第一部分,是“逻辑学”的导言,引导大家去研究逻辑学的准备。这书约有50万字。

其次是“逻辑学”。黑格尔共写了四种逻辑:1.《逻辑学纲要》,是对中学生讲的讲义,只有四五万字。2.《耶拿逻辑》,在耶拿时期写的,有20万字,已经是比较大的著作了。3.《大逻辑》,1812—1816年当中写的,那时他当中学校长,有70万字。4.《小逻辑》,他《哲学全书》的第一部分,有30万字。

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第三个重要环节,就是他所谓“应用逻辑学”,就是把逻辑原理应用来讲自然、社会、人生、文化、政治,讲精神现象。这包含的方面很多,列举如下:《自然哲学》,有60万字,是他《哲学全书》的第二部分。《精神哲学》,是一般地讲主观精神(个人意识),客观精神(社会思潮),绝对精神(具有普遍性、永恒性的精神,如艺术、宗教、哲学)。这是他《哲学全书》的第三部分,有30万字。《法哲学》,1821年出版,代表他对政治、社会、法律的观点和伦理道德思想,是属于客观精神方面的哲学,约有40万字。《历史哲学》,是他死后他的门人替他出版的,也是属于客观精神方面的,有35万字。“艺术哲学”,即《美学》,也是他死后出版的,有110万字。《宗教哲学》,也是他死后出版的,约有90万字左右。“哲学史”,也叫《哲学史讲演录》,是他死后门人整理的笔记,约有100万字。这七种都可说是他的应用逻辑学。

我于列举黑格尔的著作时,同时还标明这些著作的字数。因为想借此表示要全部翻译黑格尔,要研究和批判黑格尔,都是很艰巨的工作,需要集体的力量共同努力。

就他整个体系来看,精神现象学是导言,逻辑学是骨干,应用逻辑学是他逻辑学的发挥。比如他的体系是一棵树,精神现象学是树根,逻辑学是树干,而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便叫做应用逻辑学,是它茂盛的枝叶。

所以在他体系里面,无论怎样看,逻辑学总是他体系的中心。我们只能用比喻来讲。比如造房子,逻辑学就是工程师的图案,整个房子就按它建造。又比如,逻辑学相当于国家的宪法。当时黑格尔赞成德国实现君主立宪,他是主张君主立宪的,知道宪法的重要。从世界观来看,逻辑学是世界的宪法,任何运动变化都要遵守逻辑原理。在政治上他主张君主立宪,有个君主,同时也有代表各阶级的议会,制定宪法。同样在世界观上他给予上帝,即绝对理念以重要地位。所以,“逻辑学”有其理论上认识世界宪法的重要性。

现在分别把精神现象学、逻辑学的内容介绍一下。

精神现象学是意识形态学,意识发展史,从意识现象中找本质,从历史事实中找逻辑规律,从简单的东西中找深刻的东西。因此,精神现象学的性质决定了采取辩证法,矛盾发展的辩证法。

精神现象学讲意识的发展。黑格尔把意识的发展分成五个大的阶段,即:意识→自我意识→理性→精神→绝对精神。

我们现在分析意识怎样发展到自我意识。黑格尔是从最低级最原始的意识讲起的。意识中最原始的是感觉,所以他讲意识是从感觉开始的。他认为感觉是最具体、最丰富、最客观的东西,同时又是最抽象、最贫乏、最主观的东西,因为它只是直接性的,当前看见的、就在面前的东西,是没有间接性、不需要通过别的条件作中介就可以认识到的。而且,感觉阶段感觉的对象是“无名之璞”,所用的范畴是“这个”“这里”“现在”。这些都是最一般的抽象的、空洞的范畴,范围太宽,什么东西都可以叫做“这个”,什么地方都可叫“这里”,什么时候都可叫“现在”。因此,在感觉阶段,主体与对象是模糊不清的。换言之,感觉的主体不是真正的我,对象也不是真正的物。所以他一方面论证意识从感觉开始,同时他也就批判了感觉主义。

感觉进一步是知觉。知觉着的东西是事物,知觉已抓住事物的特质。这时用的范畴是“事物”, “质”等。这是第二个阶段。但这样孤立地认识到个别的事物还不够,知识还要往前。现在我们要问:据什么条件认识到这个事物?这样就进一步了解事物的关系、条件、运动的规律,认识就达到理智的阶段。我们把握了事物的关系、规律,认识到事物关系之网,这是比较科学的、客观的认识,能认识到事物的关系。到认识了规律、关系时,认识就达到理智之光,这时是主体最能动的时候,这样就进一步认识了自我意识。

到了自我意识,黑格尔就强调它的实践方面,行动方面。自我意识的行动最初是怎么样的呢?黑格尔提出原始个人主义,这是最野蛮的个人主义,看到不认识的人就把他杀了,要杀死对方才能使自己存在。这种原始个人主义是要被否定的。自我认识到把外人杀掉不好,把他当成奴隶不是更好、更有用吗?于是就出现了主奴意识,把敌人当成自己的奴隶,替自己工作,使自己更加发展。但这里也有矛盾,主奴矛盾。主人养尊处优,慢慢地懈怠而脱离实际;而奴隶服从主人,劳苦工作,接触实际,得到锻炼。这样奴隶坚强起来了。黑格尔分析出矛盾的转化:“主人变成了奴隶的奴隶,奴隶变成了主人的主人”。这样,奴隶似乎是翻身了、革命了吧?不是的。往下,黑格尔顺着哲学史的发展,在主奴意识之后,提出了斯多葛主义。这是古希腊末期的一种哲学思想,认为奴隶的地位虽然很卑贱,但精神上比贵族、皇帝还要高尚,精神上翻了身,社会地位没有翻身,这似乎有些像我们说的阿Q精神。斯多葛主义自然会变成怀疑主义。一方面怀疑世俗的荣华富贵和权势,同时又看不起空洞的理想,认为整个世界都是没有意义的。这大概是奴隶社会末期的思想意识。怀疑主义再往下发展,黑格尔认为就是苦恼意识。它多少反映中世纪的宗教思想,认为世界是龌龊的,个人是渺小的,伟大的圣神的是在另外一个世界上。一切无望,人生只是苦恼。因此,到这时人就要求宗教了,要求升天国,通过相信上帝,使自己灵魂得救。为了使这个渺小的自己能够上升到天国,于是苦修、祈祷等宗教仪式也就出现了。

通过这样的过程,自我最后觉悟了,认为神圣的、有价值的东西不在另一个世界,而就在自我意识中。中世纪末,文艺复兴时代有这种思想。这样又回到了现实世界,回到了个人。这就叫做“理性”。理性在这里是指神圣的东西在内而不在外,自我有权在这个世界里生活,不要脱离这个世界。“理性”在这第一阶段上认为我有权享受世界的一切,如肉体快乐、知识、权力等等。有人说这种享乐世界思想有点像歌德的浮士德思想。但是否能真正得到满足呢?不能。求乐得苦,越求快乐,越得痛苦。因此自我又觉悟了,认为享乐世界不对,要改善世界。世界很坏,我要负起责任来改善世界,单凭主观理想改善世界。这有些像堂吉诃德式的思想。自己修养、能力都不够,要改善世界,结果只是碰壁。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所说的,“没有任何一个人比他(黑格尔)更辛辣地嘲笑了席勒所传播的那种沉湎于不能实现的理想的庸人倾向”参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7—228页。,就是指的这种意识形态。

享乐世界不行,改善世界也不行,理性又发展了。认为还是掌握科学好,为艺术而艺术,为科学而科学,努力搞自己的专业,不管人群世界。黑格尔把这个阶段称为“理智动物及其骗局”。作为一个人,要科学要艺术,但不帮助人,不过问政治。黑格尔认为这种艺术家、科学家是自私自利的动物。有人说这也包括黑格尔自己在内。脱离政治,掌握了科学、艺术,把人变成了注重专业的理智动物。这些理智动物依然自私自利,以学问骄人,文人相轻,互相争论,辩驳,所谓为学问而学问,也是骗人的东西。

最后是理想的生活。有科学、艺术是对的,但要与社会结合,服从国家的需要。这里反映了他的爱国思想,因为当时拿破仑已打到德国来了,他号召科学家忠于国家。他认为这才是理性生活、个人生活的最高阶段。个人与社会、群体的结合,这就达到“精神”阶段。精神就是社会意识,也叫做“客观精神”。

从自我意识到理性、到精神,可以说是黑格尔对个人主义的逐步批判。

精神阶段(社会意识)就是分析时代思潮的演变,从古希腊到古罗马、到文艺复兴、到法国革命、到德国康德和费希特的伦理思想的演变过程。

社会精神也有其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当我们的精神达到普遍绝对时就得到了绝对精神。通过艺术形象、宗教信仰、哲学概念去掌握绝对精神,对绝对精神的概念的把握,就是最高的认识、绝对知识。

精神现象学的内容到绝对知识后,就过渡到逻辑学去了。因为逻辑学的理念就是对于绝对精神之概念的把握。这部分由于时间关系,不详细谈了。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说,“精神现象学”“也可称为与精神胚胎学和精神古生物学类似的学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5页。。这个说法非常恰当。他又说“精神现象学”“是对个人意识各个发展阶段的阐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5页。。所以我们说“精神现象学”是意识发展史。恩格斯又说“精神现象学”是“人的意识在历史上所经过的各个阶段的缩影”《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15页。。缩影即是典型的意思。而且后一阶段总是批判前一阶段,是从前一阶段的矛盾发展而来的。每一个阶段又都是必然的,但又必然要被推翻,被扬弃。同时黑格尔又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批判了个人主义和社会思潮,批判个人主义和社会潮流,最后发展提高到艺术、宗教、绝对知识,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精神现象学的总线索或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肯定了“精神现象学”中历史发展和逻辑发展统一的合理内核部分。人类意识的发展是合逻辑的,合历史的,同时也隐隐约约地符合社会发展的过程。不过黑格尔是用意识的发展来说明社会的发展,而马克思主义则是倒过来,用社会存在的发展去说明意识的发展。历史的、社会的发展是第一性的,逻辑的发展是第二性的。由意识的认识到概念的认识是格物穷理,从现象到本质;而逻辑学是从概念推概念,即以理推理,建立概念的体系,亦即概念辩证法的逻辑学体系。应用逻辑学则是以理观物,用理念来考察、规定自然和精神事物。这三个环节:1.精神现象学——格物穷理,2.以理推理——逻辑学,3.以理观物——应用逻辑学,各有不同的性质和认识作用,构成黑格尔的整个体系。

在逻辑学中,黑格尔提出了辩证法、逻辑学、认识论三者统一的观点。

黑格尔认为逻辑学是研究思维规律的学问,认识论是研究认识规律的学问,在世界观上,本体论是研究存在(事物)规律的学问,这三者的规律是一个东西,是统一的。思维的规律何以可能是认识的规律呢?平常我们可以有思维,但并不认识。如A=A是思维规律,但没有认识,不是认识的规律。但有内容的思维、掌握了对象的思维的规律,就是认识的规律了。认识规律与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否统一呢?可以统一,也可以不统一。我们认识错误,不与事物俱变,就不统一。它们所以统一,在于认识规律可以掌握事物的规律。这从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来看是很明显的。但黑格尔那里没有这个说法。他说事物里本来有理性,通过认识,理性就自觉了,显示出来了。黑格尔的逻辑学就是认识思维、存在的规律。思维、认识的规律是属于主观方面的,存在的规律是客观的,主观的认识和客观事物是可以统一的。所以,三者的统一,本质上即是主客观的统一。

其次,思维规律是矛盾发展的,认识规律、存在规律也是矛盾发展的,所以它们都是辩证法的规律,它们是统一的,都有辩证法贯彻其中。

再举几个范畴来讲。存在,一方面是思维的概念,另一方面又是认识的范畴。这个桌子有“存在”,存在同时又是实际存在着的东西。所以这个概念就包括了三方面。其他如本质、因果性、必然性等等范畴也是这样。逻辑上不论哪个概念都有三个身份,它们是统一的,而且这些概念也都是矛盾发展的。黑格尔逻辑学说三个东西统一,但不是混一,而是内容很丰富的,是辩证法,是逻辑学,又是认识论,又是世界观。

黑格尔逻辑学是概念辩证法,是概念的矛盾转化、矛盾发展的过程。精神现象学中还不全是概念辩证法,逻辑学则是个分析概念的方法,我们要从他逻辑学中学习如何分析概念矛盾发展的方法。

逻辑学中包含有认识论的内容,描写认识如何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分析认识论范畴的矛盾发展。

黑格尔逻辑学分成有论、本质论、概念论三个阶段。有论相当于感性认识范畴,本质论相当于抽象思维范畴,概念论是具体的理性思维的范畴。有论给我们以直接的认识;本质论是间接认识,通过原因认识结果,通过这个认识那个,要有媒介才能认识;概念论要求直接、间接认识的统一,矛盾统一。有论中得到的是表象、普通观念,本质论中得到的是抽象概念,概念论中得到的是具体的概念。有论中认识的是事物的存在、变化、质、量等等直接的东西;本质论认识事物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内外、因果、相互关系,即关于关系的认识;概念论认识事物是一般与个别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只说事物存在而没有本质,这是虚的;有了存在,有了本质,没有概念去把握,还不是真实的;有了概念,就使主观与客观统一了。

列宁说,黑格尔逻辑发展的次序是符合人类认识过程的。这表明逻辑学是认识论。逻辑学又是本体论、世界观。它讲有无、讲变化,虽然只讲范畴,但也告诉我们事物本身也是有无统一的,是变化的。同样,任何事物都是质量的统一。这样就说明逻辑学与本体论的统一。逻辑学讲范畴的关系,同时也就表明事物处在关系之中,有内在矛盾和联系。这样它就是讲世界观了。概念论认为一定要达到概念认识才是认识,概念认识是一般与个别的统一。所以他说真正的事物是一般与个别的统一,任何事物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没有主观,客观只是潜在的。所以列宁说黑格尔天才地猜测到了事物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与它不同的地方就是把它颠倒过来了。我们认为存在的规律是第一性的。我们不是从思维、认识的辩证法去猜测事物的辩证法。我们所了解的思维规律和认识规律正是事物的辩证法的反映。

黑格尔所谓辩证逻辑是怎么回事呢?它是名正言顺的理性的逻辑学,是思维规律。这个问题很复杂。有人认为只有形式逻辑才是逻辑,辩证逻辑不是逻辑,只是广义的、对事物相反相成的灵活的看法,只是世界观。中国和苏联现在都还在争论中,这个问题的研究很有现实意义。

黑格尔的辩证逻辑首先是有内容的逻辑,形式与内容统一的逻辑。形式逻辑有形式,也有内容,但形式与内容不统一。列宁说:“黑格尔则要求这样的逻辑:其中形式是具有内容的形式,是活生生的实在的内容的形式,是和内容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形式。”《哲学笔记》,第89页。所以列宁对逻辑学的认识,强调内容与形式不可分。

什么叫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内容是生动、变化、曲折的,形式也要这样,否则不能如实地把握事物,否则它们就不统一。

其次,要说明形式逻辑是初级的逻辑,辩证逻辑是高级的逻辑。黑格尔自己没有这样说过,而是恩格斯说出来的。他把它比诸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这是黑格尔与马克思主义讲法一致之处。所以如此,因为内容与形式统一当然要高一些,而内容与形式不统一就次一些。用黑格尔自己的名词:形式逻辑是“知性逻辑”,抽象地、片面地、静止地看问题;辩证逻辑叫“理性逻辑”,讲矛盾统一,从具体、全面、发展去看问题。再有,形式逻辑不包括辩证逻辑,而辩证逻辑却包括形式逻辑。黑格尔认为把辩证思维中思辨的、辩证的部分去掉,所剩下的就是形式的思维。

形式逻辑的同一律:A=A,黑格尔把它叫做抽象的同一,认为它没有告诉我们新知识。另一种是具体的同一,即异中有同,同中有异,这就较高一级了,辩证逻辑中所讲的同一就是这种同一。并且辩证法的同一是变化中的同一。我是我,在许多年的变化中还是维持着我是我,维持其连续性。

矛盾律:A不能同时是非A,一个命题不能含有矛盾,否则就不真。黑格尔把这矛盾分为二种,一个叫形式的矛盾。“一个方的圆形”,就是不可能的矛盾。但辩证逻辑说矛盾是必然的,没有矛盾的事物就不可能存在。所以它就注重具体分析矛盾,而形式逻辑不去分析矛盾,更不去具体分析矛盾。

排中律:或者是A,或者是非A,排斥中间环节。辩证逻辑总要找个统一,在相反的东西中找一个共同的背景。如走路,一个向东,一个向西,是完全相反的方向。从辩证逻辑来看,这还是统一的,统一于同一条路。辩证逻辑从相反的东西中找统一,承认矛盾统一。这也与形式逻辑的讲法不同。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这三个规律同是建立在同一律上面,黑格尔统称之为“抽象的同一”。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提出不同律,认为天地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东西,这叫做“不同律”。其实不同律、同一律是一样的,黑格尔说问题不在于有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东西,而是在于事物自己与自己就不同,自己与自己就有矛盾。

形式逻辑中还有个充足理由律(也是莱布尼茨提出来的):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原因的。它比较注重经验的认识。黑格尔说充足理由律永远不能充足,因为没有一个最后的原因。其次,如果对每件事都任意去找理由,叫做理性化,其实是强词夺理的胡扯,都不充足,甚至引起诡辩,对最坏的事情作最好的辩解。从辩证逻辑来看,充足理由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据本质,抓住了它的目的性,或者找到了矛盾的统一。

现在谈一下逻辑之三个主要方面:概念、判断、推论。在这里黑格尔指出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是不相同的。形式逻辑所谓的概念是抽象的概念。所谓抽象的概念,就是与内容相脱离的概念,是一般脱离特殊的概念。辩证逻辑所谓的概念是具体的概念,是能把握对象的内容和实质的概念,是一般与个别统一的概念。正因为辩证逻辑所谓的概念是具体的,生动的,能够把握对象的内容和实质的概念,所以它就能够产生行为,它是与实践相结合的。这就是黑格尔所说的概念的能动性,概念能外在化自己,自己实现自己。辩证逻辑所谓的概念与形式逻辑所谓的概念相区别开来的基本特征,就在这里。

判断:在形式逻辑看来,主词加宾词就构成一个判断,也可以说判断是主词与宾词的外在结合。例如:“桌子是方的”,这即是一个判断。主词是个体(桌子是个体),宾词是普遍的(方是普遍的),宾词大于主词。形式逻辑只把判断罗列出来并加以归纳分类,把判断看作都是一样的,而没有判断之间的质的差别,没有判断之间的发展联系。黑格尔认为判断之间是有质的差别和发展的联系性的。同时,黑格尔认为判断不是宾词加在主词之上,不是宾词大于主词,而是相反,主词大于宾词,判断是概念的特殊化。“判断”德文字是verteilen,是完整的原始,teilen是分割,把完整分割成部分,就是判断的原意。

黑格尔所谓的判断之间的质的差别和发展的联系性,是指判断是一个由感性判断到理智判断,然后到理性判断的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例如:“花是红的”,这是感性的判断,或质的判断,是属于有论范围的判断。“花令人愉快”,这是反思判断,这种判断带有主观性,因为,我看了花可能愉快,他看了花就不一定愉快,这里有个人的爱好起作用。“花是植物”,这是必然判断,没有任何例外,因为花一定是植物,这里没有客观、主观的问题,是带有科学性的判断。反思判断,必然判断是属于本质论范围的判断,是抽象的理智判断。最后是概念的判断,也叫理性的判断。如“花是美的”,这样花的本质和它的价值便被表露出来。概念的判断是高级的判断,它真正掌握了事物的本质。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美国是一个有很多高层楼房的国家”,这是一感性的判断,质的判断。“美国是一个大国”,这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你说他是大的、强的,我却说他是小的、弱的,这就带有主观性,这是一反思判断。“美国是一资本主义国家”,这里有了分类,并指明美国不是一封建主义或其他类型的国家,而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这是一必然的判断。“美国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这样就抓着这个国家的本质:垄断资本的统治、好战、对殖民地的掠夺等。这是一个概念的判断,理性的判断。由于这样的判断把握了对象的本质,于是就产生行动。由于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我们就可能产生反帝国主义的行动。由此可见,判断是有着质的差别的,判断也是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低级阶段的判断由于满足不了人们认识的要求,必然向高级阶段发展。关于黑格尔判断的理论,恩格斯曾予以很高的评价,他指出,“黑格尔——他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合理的分类是比一切唯物主义的胡说八道合在一起还更伟大的成就。”参看《自然辩证法》,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46页。所以黑格尔认为判断发展阶段和事物存在的发展阶段是统一的。

形式逻辑认为宾词大于主词,辩证逻辑认为主词大于宾词。主词是指概念,宾词是概念的特殊化,是概念的一个片面,而概念的内容则是丰富的。例如:“桌子是方的”,桌子这一概念是丰富的,它包括有很多方面:桌子是用木做的,桌子是有用的,桌子有一定的颜色等;“桌子是方的”,这里的“方”只是桌子丰富内容的一个方面,所以它是不完全的,片面的。因此,判断是不能给予我们丰富知识的,我们决不能满足于判断,必须使我们的认识向更高的阶段发展。这就由判断过渡到推论。

推论:形式逻辑也讲推论,形式逻辑所讲的推论和黑格尔所讲的推论有不同之处。黑格尔把推论分为三个部分:属于有论范围的推论,属于本质论范围的推论,属于概念论范围的推论。属于有论范围的推论有质的推论、量的推论。如:看到绿的东西令人起快感,这片草地是绿的,所以这片草地令人起快感。这是质的推论。甲等于乙,乙等于丙,所以甲等于丙。这是量的推论。黑格尔认为这种推论是感性阶段的推论。属于本质论范围的推论有反思的推论、必然的推论。例如:凡人皆有死,孔子是人,所以孔子有死。这是反思的推论。人是有理性的,孔子是人,所以孔子是有理性的。这是必然的推论。关于在黑格尔那里是否有概念的推论,这是一个尚未肯定的问题。在黑格尔所列的表格中,“概念的推论”是没有的。不过,我个人的看法,在黑格尔那里概念的推论是有的。黑格尔之所以不把概念推论列入表格中,正是因为概念的推论在形式上即与形式逻辑不同,它没有形式逻辑所有的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格式。黑格尔认为概念的推论是最高的推论,即辩证法的推论,即概念的过渡、推移或发展。“任何事物都在发展,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推论”,就是这个意思。辩证法的推论,就是辩证的发展。然而,为什么叫概念的推论?这与概念的推论有什么关系呢?凡是从概念开始推论下去的即叫概念的推论。例如:理念外在化为自然,这即是一个概念的推论。由主观推客观,由思维推存在,这也是概念的推论。(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焦点。这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唯心主义认为思维在先,然后由思维推存在。我们唯物主义者与之相反,认为存在第一性,思维是第二性的。)关于概念的推论,我再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工程师营造房子,必须先有一个图案,然后根据图案营造房子。这也是一个概念的推论。又如中世纪一个神学家,他几十年都在作思想斗争,企图证明上帝的存在。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因为我心中有一个上帝的观念,所以上帝存在;假若我心中没有上帝的观念,上帝是不会存在的。康德反对这个思想,他认为观念是观念,存在是存在,两者之间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观念与存在是不一致的。他说:我有100元的观念,我就无法证明我口袋里真正有100元。康德这一有名的论证,在反对中世纪神学论证上帝存在的理论时起了很大作用。黑格尔反对康德,认为假若你的观念是假的、空的,当然你就不会有100元,但是,假若你真有这样的观念,一个实实在在的观念,那你口袋里就会有100元。黑格尔解释说:假若你真的迫切需要100元,而自己又没有,办法就是好好劳动,这样你便会得到100元。先有观念,然后观念创造存在,也就是由观念推存在,这是唯心主义的一个中心理论。关于黑格尔的这一思想,列宁曾予以一定的肯定,认为由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存在的东西,这是一个深刻的思想,可以用此反对庸俗唯物主义。革命的理论可以产生革命的行动,正确的观念是可以影响现实的东西的。但是辩证唯物主义是从唯物主义的立场来了解这一问题的。它认为观念的东西不是第一性的,物质才是第一性的。

此外,黑格尔的概念推论是一个正反合的过程,或者叫推论的过程。正反合又叫一个三一体,任何事物都是一个三一体,一般讲来,又叫做三个环节,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有个别性,特殊性,一般性。黑格尔还提出所谓“绝对的推论”,或绝对的三一体。这是指理念、自然、精神三者的统一体,宇宙就是这种三一体。黑格尔的概念推论是辩证法的推论,但它是唯心主义的。虽然如此,它还有合理的东西,它对事物将来的发展有预见的可能,并与实践有联系。

总之,黑格尔的逻辑所讲的概念、判断、推断与形式逻辑所讲的概念、判断、推论是不同的。形式逻辑所讲的概念、判断、推论是抽象的,黑格尔的逻辑则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这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黑格尔第一个要求具体的概念,他说哲学最反对抽象的东西,而要求具体。2.他的逻辑学是以精神现象学为导言的,就这个意义讲,他的逻辑学不是空洞的。3.他的逻辑学的概念发展是与哲学史上事物的发展相联系的,逻辑的范畴是与哲学史的范畴相联系的。我们可以说他的逻辑学多少概括了哲学史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必须指出,黑格尔在这个问题上仍然是头脚倒置的,他错误地认为哲学史是逻辑概念发展的反映,而不是相反,逻辑概念的发展是哲学发展历史的反映。4.他的逻辑学总是与实际相联系的,他在谈逻辑学的时候,总是总结很多关于宗教、道德、文化、科学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在这个意义下,黑格尔的逻辑学虽然一方面是抽象的,但也是有内容的。

上面已经谈过了精神现象学、逻辑学,现在大略讲一下黑格尔的应用逻辑学。应用逻辑学是指自然哲学、精神哲学,是运用逻辑学中的原理来看在自然、社会、政治、文化、道德、艺术等方面理念的表现怎样,主观与客观在自然中是否统一,在其他方面又怎样,同时也用辩证法来看理念在自然、社会、道德、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阶段。所有这些都是应用逻辑学所研究的。

黑格尔对逻辑学的应用是否对呢?马克思、恩格斯好像是反对应用逻辑学的。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指出:“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哲学笔记》,第216页。这话意义深远,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但至少可以表明在某种意义下,他是赞成应用逻辑学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谈到杜林如何搬用黑格尔,杜林有所谓世界图式论(这相当于黑格尔的逻辑学)。他应用世界图式论来讲自然和人类(相当于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所以说杜林完全是按着黑格尔的体系来做的,因为他的图式论是抄袭黑格尔的逻辑架格。但是我们是否因反对杜林、也就全盘否定黑格尔呢?我认为黑格尔比杜林高明得多,黑格尔的逻辑学有精神现象学为基础,还有概念的辩证法。杜林则没有,他是用抽象形式的方法来讲图式论的形而上学者。然而黑格尔的应用逻辑学是否对呢?1.首先就应用逻辑学是指把辩证法运用到各个知识部门中去,这是对的。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世界观是错误的,但应用辩证法贯串一切知识部门却是对的,在这个意义下的辩证法即逻辑。2.逻辑学原理应该和具体材料相结合,否则便是教条主义。黑格尔的逻辑学原理是与自然、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具体材料相结合的。在这点上他比过去一切旧的哲学家要丰富,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比较起来相差甚远。例如: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一部有严格的逻辑原理与大量丰富的材料相结合的书。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注意黑格尔的逻辑是唯心主义的。他是用唯心主义的逻辑原理与具体材料相结合的。

下面讲一下黑格尔如何应用逻辑讲自然哲学。黑格尔说:自然本身是一个活生生的有生命的全体,自然是潜伏的理念自身的实现。不自觉的理念在自然中实现的过程,是由无机自然到有机自然,然后由有机自然发展到意识的过程。由此可见,自然也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是机械自然,它包括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物质是时间、空间的统一。然后由机械自然发展到物理自然;由光、热、声、磁、电逐渐发展到颜色。最后由物理自然发展到有机自然(黑格尔认为物理自然过渡到有机自然是通过化学的作用实现的)。有机自然分三个方面:地质自然、植物自然、动物自然。动物是有机体发展的最高点。然后由动物过渡到精神。这就是自然哲学的大致线索。

艺术哲学:黑格尔反对把艺术创作当作装饰品,同时反对康德把艺术与满足道德和情感要求相联系,黑格尔称这会使艺术侍奉两个主人。黑格尔反对认为艺术所描写的东西是虚假的,他认为艺术能够认识本质,它比感性的东西更真实。例如读过《红楼梦》的人会感到贾宝玉、林黛玉比起你自己的弟妹还更亲切真实。艺术是理性的体系,不应把艺术当作无所为而为的、直观的东西,应该尊重它的独立使命。艺术的目的,在于使理念得到自觉,使神圣的东西、精神的普遍真理实现出来。并且他还说,要了解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智慧,重要的钥匙就是艺术。艺术可分做三个阶段:一为象征艺术,用动植物、自然现象来象征精神、神圣。这是最原始的艺术,这时理念表现得最模糊,没有清楚的真正的把握理念。例如人们用老虎象征勇敢,老虎是很凶的,令人害怕的,当然,这样来表示勇敢是不恰当的。又如用龙来象征帝王的美德,这也是模糊的,不恰当的。由于黑格尔不了解东方艺术,认为东方的艺术主要是象征的艺术。其次为古典艺术,这时艺术的形式与理性达到平衡。用人的形象来表现理念,以身体的感性形式作为表现精神的外衣。古希腊的雕刻就是古典艺术的代表。象征艺术是客观重于主观,古典艺术是主观和客观达到平衡。最后是浪漫艺术,这是用精神的工具来表现精神。例如,用诗、音乐、文字来表现精神,这是主观战胜客观,心优越于外界自然。内心世界、内心生活是浪漫艺术所表现的内容。

哲学史:黑格尔说,哲学史是理性得到发展的历史。在哲学中理念得到自觉。世界上最晚出的哲学体系是最具体、最丰富、最发展的哲学,它吸收了以前一切哲学中最好的最优秀的成果。他还把哲学史看成是辩证法发展的历史。在哲学史上哲学家所有的辩证法因素,他都尽量吸收到自己的哲学史中,而对形而上学则进行批判。哲学史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关于这一点黑格尔也提出来了,不过在他看来,应该倒反过来,把哲学史看作是唯心主义对唯物主义斗争的历史。黑格尔在他的哲学史中是贯串了这一原则的。列宁说:黑格尔在哲学史中追踪着辩证法,同时除了辩证法唯物主义以外,他也打中了批判了一切唯物主义。这里应该注意的,黑格尔站在唯心主义立场,对唯物主义斗争所采取的策略是,在哲学史中凡是好的唯物主义,他都把它写成唯心主义,并把他所需要的东西吸收到自己的哲学体系中。他曾说过:“没有一个赫拉克利特的命题,我没有纳入我的逻辑学中。”对于唯物论哲学家斯宾诺莎也是如此,他曾说过:“做一个斯宾诺莎主义者,是一切哲学的开始。”他的意思是说,要想成为一个黑格尔派哲学家,就必须先成为一个斯宾诺莎式的哲学家,把斯宾诺莎的哲学当作达到他自己的哲学的准备。由此我们看到他在对待哲学史中哲学家的态度是站在客观唯心主义的立场上的,他总是批判地吸收其他各派的优点,以期完成集各派之大成的体系。

以上只是简单地讲述了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和逻辑学的内容,并部分地粗略地讲了一些他所谓“应用逻辑学”。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大、方面多,须要吸收批判以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方也特别多。中国目前对黑格尔哲学的翻译、介绍、研究、批判,都远落后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希望大家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努力,攻下这一座哲学堡垒。


(根据1955年春给党的报刊杂志工作者讲演的笔记稿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