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20世纪70年代:自力更生,硕果累累
20世纪7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恶化,加上西方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中国胶黏剂的研究只能立足于自力更生。1970年,北京有机化工厂经过自行设计研究,建成投产了我国第一套聚乙烯醇1788生产装置。1972年,航空部621所“自力-2”无孔蜂窝结构胶黏剂通过技术鉴定,标志着我国自力更生研制胶黏剂取得了重大成果。20世纪70年代,在众多胶黏剂研究单位的努力下,中国胶黏剂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航空结构胶。1972年,航空部621所郑瑞琪、赖士洪等人研制成功“自力-2”无孔蜂窝结构胶黏剂。20世纪70年代初期,根据国防工业的要求,黑龙江石油化学研究所王致禄等人研制出耐温350℃高温胶J-08(用于航空仪表中)及耐温450℃高温胶J-09;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了提高结构胶的耐水性能,黑龙江石油化学研究所又研制出耐湿热老化性能优异的J-15结构胶,成功用于“水轰-5”水上飞机的船舱承力粘接壁板和某歼击机扩散器的粘接中,以及某项核能工程设施中。之后,黑龙江石油化学研究所配合无孔蜂窝工艺的研究,开发出无孔蜂窝结构用改性环氧高温固化结构胶。20世纪70年代末,又开始了中温固化环氧结构胶黏剂的研究。高温固化结构胶方面,黑龙江石油化学研究所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发出以双腈胺固化的丁腈橡胶改性酚醛环氧的无孔蜂窝结构胶J-23,用于某直升机、歼击机、运输机的操纵舵面。1978年,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研制出SF1、SF2航空结构胶。
环氧胶黏剂。1971~1973年,天津合成材料工业研究所李固、王泽洋、白南燕、刘建华等人研制成功HY-910中温固化环氧胶、HY-911常温快固环氧胶、HY-914室温快固环氧胶;1974~1975年,经过改进,研制出HY-911-2常温快固环氧胶、HY-914-2室温快固环氧胶;之后,又研制出HY-916多空材料环氧胶、HY-917环氧抗蠕变胶、YY-921环氧丙烯酸酯胶等产品,还研制出了改性胺、咪唑类、酸酐类系列固化剂。合成材料工业研究所研制的部分产品转入天津延安化工厂生产。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在1974~1975年研制出农机1号、2号胶和常温固化1号胶、2号胶、3号胶,后转入番禺农机二厂生产。1970~1977年,上海市合成树脂研究所先后研制出了E-8耐热环氧胶、E-9环氧点焊胶(又称425胶)、E-10环氧结构胶(又称JW-1)、E-11(又称SW-2)和E-12(又称SW-3)室温环氧胶。西安黄河机器厂夏文干等人于1970年研制出703环氧胶黏剂,1977年研制出778环氧胶黏剂。晨光化工研究院孙韶瑜等人研制出室温快固环氧胶黏剂。航天部703所研制出HYJ-6、HYJ-12等环氧胶黏剂。
聚氨酯胶黏剂。1970年,解放军后勤部提出要求搞聚氨酯涂层雨衣以取代笨重的橡胶雨衣,上海新光化工厂朱世雄、邵立坡成功开发了102聚氨酯涂层胶。之后又开发出铁锚104聚氨酯超低温发泡型胶黏剂,用于石化超低温区的管道、设备及冷库、冷藏车的保冷材料——泡沫塑料与金属或泡沫塑料之间的粘接。1971年,太原化工研究所研制成功聚氨酯胶黏剂。1972年,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研制成功聚氨酯弹性密封胶。
橡胶型胶黏剂。1971年,西北橡胶厂天然橡胶胶黏剂XY-101、XY-102、XY-103通过鉴定投入生产;1972年,北京橡胶工业研究所研制成功氯-甲接枝共聚物胶黏剂。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研制成功JX-15、JX-18、JX-19氯丁胶黏剂。20世纪70年代,丁腈-酚醛胶黏剂、氯丁-酚醛胶黏剂在国内几家橡胶厂投入生产,主要有四川长寿化工厂的LDN系列氯丁胶,重庆橡胶厂的CH-500系列丁腈-酚醛胶黏剂和CH-400系列氯丁-酚醛胶,北京橡胶十二厂的XY-400系列氯丁胶黏剂,北京椿树橡胶厂CX-400系列氯丁-酚醛胶,西北橡胶厂的XY-500系列丁腈-酚醛胶等。
厌氧胶黏剂。1970年,杨颖泰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始厌氧胶方面的研究,经过攻关,1972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厌氧胶品种XQ-1及促进剂C-1,并在大连地区应用于压力管道的密封及进口工程机械的维修中。1973年,杨颖泰又研制成功用环氧树脂改性的厌氧胶Y-150和促进剂C-2,填补了我国厌氧胶的空白。Y-150于1974年在大连红卫化工厂(大连第二有机化工厂)投入生产,建立了我国首个年产百吨级的厌氧胶生产车间。1974年,兵器部五三所刘初三研制成功BN-501、BN-601厌氧胶。1978年,杨颖泰转到中科院广州化学所工作,继续进行厌氧胶的研究,1979年研制成功GY-340厌氧胶,GY-340胶是我国自行研制和生产的第一个单组分(一液型)室温快固化厌氧胶。上海新光化工厂于1978年前后研制生产铁锚300、304、350厌氧胶。20世纪70年代,参与厌氧胶研究的还有浙江机械科学研究所陈熊飞、王锦林、北京大学曹维孝、天津合成材料工业研究所的路太平等。
有机硅胶黏剂。1971年,晨光化工研究院研制成功716型单组分常温硫化硅橡胶腻子,之后陆续研制出GD-145、GD-401、GD-402、GD-404有机硅密封胶、GD-420室温硫化硅橡胶以及GN-521、GD-522粘接性有机硅凝胶、GN-581、GD-585航空透明有机硅凝胶,于1978~1979年通过技术鉴定,转入晨光化工二厂生产。同时,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研制出JG-3有机硅胶黏剂、GT-3有机硅灌封胶、GPS-4有机硅胶黏剂、D03单组分耐烧蚀腻子等产品。1979年,北京化工二厂研制生产107甲基室温硫化硅橡胶及231、232、233嵌段甲基室温硫化硅橡胶,1979年通过北京化工局鉴定。南京大学周庆立、曹永兴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发成功南大-701、702、703、705室温硫化硅橡胶胶,在南大抗大化工厂生产。
乳液型胶黏剂。北京有机化工厂1975年6月自行设计研究建成了聚乙酸乙烯乳液生产装置。1975年开始,吕时铎带领团队开始乳液胶黏剂研究,研制的乳液胶黏剂主要用于人造板表面装饰,也可用于纺织、造船、电子、轻工等行业。1975~1977年期间研制成功的“乙酸乙烯-羟甲基丙烯酰胺共聚乳液”,1978年获得江苏省科学大会奖。1978~1979年期间研制成功的“乙酸乙烯-丙烯酸丁酯-羟甲基丙烯酰胺共聚乳液”(牌号VBN),主要应用于以化学纤维为原料的无纺布。研制成功的热固性乙酸乙烯二元及三元共聚乳液(VNA、VBN乳液)为国内首创,研制的高黏度乙烯-乙酸乙烯共聚乳液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热熔胶黏剂。我国热熔胶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一些科研院所如河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开始热熔胶方面的研究。1975年,由于天津某企业委托并在天津市科委立项,河北工业大学王润珩承接了“服装黏合衬用胶黏剂”课题,他凭借自己在留学苏联期间有机物合成和共聚反应的扎实基础,经过1年多的研究,首先研制成功聚酯热熔胶,继而在河北工学院化工厂试生产并首先在天津市服装衬布厂用于服装黏合衬的生产。197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印刷厂应用进口的EVA热熔胶技术装订《毛泽东选集》第五卷;1978年浙江省化工研究所研制的用于服装黏合衬的热熔胶通过浙江省科技厅小试验收;1979年连云港热熔粘合剂厂销售的热熔胶已达200t。
特种胶黏剂。1971~1972年,上海合成树脂研究所研制成功DW-1、DW-2、DW-3超低温胶及DAD-7导电胶;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教研室魏月贞、王春义研制成功301、303、305环氧导电胶;西安黄河机器厂研制出701、711环氧导电胶;黑龙江石化院1973年研制成功J-17导电胶。1978~1979年,襄樊生物化学研究所李健民、崔守福研制出了BC-1铜粉导电胶,李新等人研制出了AR-4、AR-5耐磨胶;1974年,上海合成树脂研究所研制出425点焊胶,上海有机化学所研制出TF-3点焊胶,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出203点焊胶,621所研制出SY-74点焊胶。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身)1973年研制出F182型400℃应变片胶,1978~1979年又研制出P122型700℃应变片胶和P129型800℃应变片胶。1971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P32/P36聚酰亚胺胶。1975年,天津合成材料研究所研制成功GM-924光敏胶。1978年,晨光化工研究院研制出光敏防龋胶。
压敏胶带。1971年,江苏省化工研究所、南京军区总医院联合研制成功703护创压敏胶;1970~1975年,上海橡胶所连振顺等人研制成功JY-4压敏胶、88-II聚乙烯胶黏带、83-II聚乙烯防腐胶黏带,后转入上海制笔零件三厂生产。之后又研制出SF-7A双面压敏胶黏带、SF-7B涤纶压敏胶黏带等产品。上海合成树脂研究所研制出丙烯酸系列压敏胶PS-1、PS-2、PS-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