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场盈利八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精心养育雏鸭

雏鸭是指0~4周龄的小鸭。雏鸭培育是蛋鸭高产养殖过程中一项艰巨而细致的工作,不但关系到雏鸭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而且直接影响到以后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因此,必须细心饲养,科学管理。

(一)掌握雏鸭的特点

1.体温调节机能弱

雏鸭体温低,绒毛属于针形胎毛,不保温,神经和体液系统功能发育尚不健全,调节体温能力弱。因此,难以适应外界环境温度的急剧变化(变温状态)。当外界温度低于25℃时,会冻得发抖,堆叠成堆,互靠体温取暖,俗称“烧堆”,易引起感冒或低层雏鸭窒息死亡。15~20日龄后,雏鸭体内温度调节机能日趋完善(恒温状态)。所以,需要人为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

2.消化机能差

刚出壳的雏鸭,其消化器官尚未经过饲料的刺激和锻炼,消化道容积很小,食道的膨大部很不明显,其储存食物的能力有限,消化机能尚未发育完全,消化能力弱。因此要求饲料营养浓度要高、营养全面易于消化吸收。另外雏鸭对饥渴比较敏感,贪食,调节采食能力差,出壳头几天喂得过饱易发生涨嗉、消化不良、便秘或拉稀等消化系统疾病。要勤喂料和频繁饮水,任何时候都不可少水,夏天更应注意。

3.生长发育快

雏鸭4周龄体重为出生时的24倍,7周龄体重为出生时的60倍。所以,必须供给营养全面充足的日粮,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刚出壳的雏鸭,在其肠道中段外侧有一个5~7克的卵黄囊。出壳后的雏鸭如果腹部得到适宜的温度及入舍后及早饮水和开食,可极大增强雏鸭的体质和抗病力,促进雏鸭的生长。

4.敏感性强,抵抗力弱

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缺乏或有毒药物的过量都会导致雏鸭出现病理症状,要注意药物中毒。雏鸭娇嫩,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差,加以免疫器官发育尚不完善,易受到病原菌侵袭,因此,育雏时要特别重视防疫卫生工作。

(二)提供适宜的育雏条件

1.温度

温度是培育鸭的首要条件,温度不仅影响雏鸭的体温调节、运动、采食、饮水及饲料营养消化吸收和休息等生理环节,还影响机体的代谢、抗体产生、体质状况等。只有适宜的温度才有利于雏鸭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的提高。育雏温度分为高温、低温和适温,见表2-1。

表2-1 育雏温度随日龄的变化

注:育雏室内温度为23~24℃。以后,每周下降2~3℃,直至室温,一般室温为18~21℃。表中温度为地面20厘米处的温度。

高温育雏,雏鸭生长迅速,饲料报酬高,但体质较弱,而且房舍保温条件高,成本较大;低温育雏,雏鸭生长较慢,饲料报酬低,但体质强壮,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不高,相对成本较少;适温育雏,介于高温和低温之间,从目前饲养效果看,以适温育雏最好。由于温度适宜,雏鸭感到舒服,发育良好且均匀,生长速度也较快,体质健壮。育雏温度是否适宜,应以雏鸭的表现为标准。如果表现三五成群静卧无声,有规律地吃食、饮水、排便、休息,说明温度正常。如表现缩颈耸翅,互相堆挤,或行走不稳并发出吱吱的尖叫声,说明温度过低,需及时调整。若雏鸭张口喘气,散离热源,烦躁不安,张开翅膀,饮水量增加,说明温度过高。

笼养育雏时,一定要注意上、下层之间的温差。采用加温育雏取暖时,除了在笼层中间观察温度外,还要注意各层间的雏鸭动态,及时调整育雏温度和密度。育雏期间温度要稳定,切忌忽高忽低。

保温时间的长短要根据品种、季节和雏鸭的强弱等灵活掌握。夏季育雏时,雏鸭一般在育雏室保温2~3天后,然后降温,1周后就可以完全脱温。此时也要注意防暑。若室温超过35℃或1周龄以上的雏鸭室温超过30℃时,要注意做好通风和喷水降温等防暑工作。冬季育雏时,要延长保温时间,雏鸭应在保温室保温育雏14天左右。

2.湿度

育雏前期,室内温度较高,水分蒸发快,此时相对湿度要高一些。如空气中湿度过低,雏鸭易出现脚趾干瘪、精神不振等轻度脱水症状,影响健康和生长。此时,可以向育雏室喷些水雾,或是在火炉上烧些开水,增加空气湿度。但垫料仍然要保持干燥,千万不能将水洒在垫草上。湿度也不能过高,高温、高湿易诱发多种疾病。所以,育雏室内开始1周的相对湿度应为70%,其后降低为60%,3周龄后保持55%为宜。

3.通风

新鲜的空气有利于雏鸭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鸭的体温高,呼吸快,代谢旺盛,呼出二氧化碳多(鸭每千克体重每小时呼出的二氧化碳量为1.5~2.3升)。雏鸭日粮营养含量丰富,消化吸收率低,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的氨气和硫化氢多。加之人工供温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都会使舍内空气污浊,有害气体含量超标,危害鸭体健康,影响生长发育。加强通风换气可以驱除舍内污浊气体,换进新鲜空气。同时,通风换气还可以减少舍内的水汽、尘埃和微生物,调节舍内温度。

育雏舍既要保温,又要通风换气,保温与通气是矛盾的,应在保持温度的前提下,进行适量通风换气。通风换气的方法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自然通风的具体做法是:在育雏室设通风窗,气温高时,尽量打开通风窗(或通气孔),气温低时把它关好(冬季,朝南的窗户可以适当打开,但任何时候都要防止贼风直吹雏鸭)。机械通风多用于规模较大的养鸭场,可根据育雏舍的面积和所饲养雏鸭数量,选购和安装风机。育雏舍内空气以人进入舍内不刺激鼻、眼,不觉胸闷为适宜。通风时要切忌间隙风,以免雏鸭着凉感冒。

4.光照

雏鸭特别需要日光照射。太阳光能提高雏鸭的体表温度,促进血液循环,经紫外线照射能将存在于鸭体皮肤、羽毛和血液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促进骨骼的生长,并能增加食欲,刺激消化系统,促进雏鸭的采食和运动,提高新陈代谢,增强鸭体健康。在不能利用自然光照或自然光照时数不足时,可用人工光照补充。育雏期内,第一周龄,每昼夜光照可达20~23小时。第二周龄可缩短至18小时。第三周起,要区别不同情况,若夏季育雏,白天利用自然光照,夜间用较暗的灯光通宵照明,只在喂料时用较亮的灯光照明0.5小时。如晚秋季节育雏,由于日照时间较短,可在傍晚适当增加光照l~2小时,其余时间仍用较暗的灯光通宵照明。在人工照明时,注意光照不要太强,控制在每平方米5瓦,灯泡离地面2~2.5米。

5.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因品种、日龄、饲养方式和环境而不同。密度过大,会造成雏鸭活动不开,采食、饮水困难,空气污浊,不利于雏鸭的生长;密度过低,房舍利用率低,能源消耗多,不经济。以下提供肉雏鸭和蛋雏鸭的不同饲养密度以供参考,见表2-2、表2-3。

表2-2 肉雏鸭的饲养密度   单位:只/米2  

表2-3 蛋雏鸭地面平养的饲养密度  单位:只/米2  

6.卫生

雏鸭体小质弱,对环境的适应力和抗病力都很差,容易发病,特别是传染病。所以入舍前要加强对育雏舍的消毒,加强环境、出入人员、用具设备消毒,经常带鸭消毒,并封闭育雏育成舍,做好隔离,减少污染和感染。随着雏鸭逐渐长大,排泄物不断增多,极易使小鸭绒毛沾湿弄脏,必须及时打扫,保持干燥、清洁、卫生的良好环境。

(三)选择可靠的育雏和加温方式

1.育雏方式

平面饲养和立体饲养,不同方式各有特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平面饲养 平面饲养分地面平育、网上育雏和地面-网上混合育雏。

① 地面平育 在育雏前,在雏鸭舍地面上铺上清洁干净的垫料,接雏后将雏鸭直接放在育雏舍的垫料上。雏龄越小垫草越厚(初生雏第一次垫料厚6~8厘米),使雏鸭熟睡时不受凉,但在饮水和采食区不垫料。鸭舍最好是水泥地面,如为土地地面,地势应当高,否则地下水位高,又无隔湿措施,则垫草易受潮腐烂,会造成不良后果。采用土地面饲养时,一般应先在地面上铺一层生石灰,然后再在地面上铺一层5~10厘米厚的垫料。垫料可重复利用。对垫料的要求是:重量轻,吸湿性好,易干燥,柔软有弹性,廉价适于作肥料。常用的垫料有:稻壳、花生壳、松木刨花、锯屑、玉米芯、秸秆等。以后在垫料即将潮湿时,在上面继续局部或全部增加垫料,直至垫料厚度达到20厘米左右,也可局部或全部更换垫料。冬季养鸭更换垫料时,要防止雏鸭感冒。为了防止雏鸭进入水槽,弄湿羽毛,造成鸭体受凉及引起育雏舍地面潮湿,可以采用乳头式饮水器。

地面平育的优点是劳动强度小,简单易行,雏鸭感到舒适(由于原料本身能发热,雏鸭腹部受热良好),并能为雏鸭提供某些维生素(厚垫料中微生物的活动可以产生维生素B12,有利于促进雏鸭的食欲和新陈代谢,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缺点是雏鸭经常与粪便接触,容易感染疾病,饲养密度小,占地面积大,管理不够方便。

② 网上育雏 网上平育即利用网面代替地面,网的材料可以是铁丝网,或是塑料网,还可用木条、竹条制作。一般网面距地面为60~70厘米。木条地面用的板条宽1.25~2厘米,空隙宽1.5~2厘米,板条走向要与鸭舍的长轴平行。竹子产区也有用竹竿或竹片做竹条地面的,竹材的直径与空隙一般均为1.5~2.5厘米。网上育雏的饲养密度可稍高于地面散养,通常l~2周龄内,每平方米可达20~25只,2~3周龄时为10~15只。网上育雏的优点是粪便直接落入网下,雏鸭不与粪便接触,减少了病原感染的机会,尤其是大大减少了球虫病爆发的危险。同时,由于养在网上,提高了饲养密度,减少了鸭舍建筑面积,可减少投资,提高经济效益。

③ 地面-网上混合育雏 将地面育雏与网上育雏结合起来,称为混合育雏。其做法是将育雏舍地面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高出地面(或将地面挖深)的高床,另一部分是铺垫料的地面。这两部分之间有水泥坡地面连接。饮水器放在网上,可使舍内垫草保持干燥。

(2)立体育雏 立体饲养也是笼养。就是把雏鸭养在多层笼内,这样可以增加饲养密度,减少建筑面积和土地占用面积,提高管理定额,便于机械化操作,适合规模化饲养。育雏笼由笼架、笼体、料槽、水槽和托粪盘构成。规模不等,一般笼架长100厘米,宽60~80厘米,高150厘米。从离地30厘米起,每40厘米为一层,可设三层或四层,笼底与托粪盘相距10厘米。笼育可充分利用鸭舍空间,增加饲养数量;同时笼养可减少鸭的运动,有利于肉鸭的快速生长。

2.加温方式

(1)电热供温 在电源充足、供电稳定、价格便宜的地区可采用。常用的加热设备有电热育雏笼、电热育雏伞和红外线灯等。

电热育雏笼多为4层层叠拼装式,笼内一半配有供温装置。雏鸭根据温度感受情况,可从笼的一边随意到另一边去活动。电热育雏笼用于鸭的育雏加温效果较好,但喂料、饮水不太方便,饲养中还要根据鸭体不断长大的情况经常分群,管理较麻烦。

电热保姆伞形状像伞样,撑开吊起,伞内侧安装有加温和控温装置(如电热丝、电热管、温度控制器等),伞下一定区域温度升高,达到育雏温度。雏鸭在伞下活动、采食和饮水。伞的直径大小不同,养育的雏鸭数量不等。现在伞的材料多是耐高温的尼龙,可以折叠,使用比较方便。其优点是育雏数量多,雏鸭可以在伞下选择适宜的温度带,换气良好;不足是育雏舍内还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需要保持24℃),当室温低于15℃时,保温效果不太好。适用于地面平养、网上平养。

红外线育雏利用红外线灯发出的热量来供给雏鸭。市售的红外线灯为250瓦,红外线灯一般悬挂在离地面35~40厘米的高度,在使用中,红外线灯的高度应根据具体情况调节。雏鸭可自由选择离灯较远或较近处活动。红外线灯育雏温度均匀,室内清洁,使用方便,但热效果差,灯泡易损,成本较高。

(2)煤炭供温 煤炭来源丰富的地区,可以采用锅炉暖气、热风炉、煤炉和地炕供温等。此法加温效果比电热加温要好,育雏环境较干燥,育雏效果好,费用小。但温度的掌握和管理较麻烦。

① 煤炉供温 指在育雏室内设置煤炉和排烟通道,燃料用炭块、煤球、煤块均可,保温良好的房舍,每20~30米2设置一个炉即可。为了防止舍内空气污染,可以紧挨墙砌煤炉,把煤炉的进风口和掏灰口设置在墙外。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省燃料,温度易上升;缺点是费人力,温度不稳定。适用于专业户、小规模鸭场的各种育雏方式。

② 烟道供温 根据烟道的设置,可分为地下烟道育雏和地上烟道育雏两种形式。

a.地下烟道育雏。在育雏室,顺着房的后墙在地下修建两个直通火道,烟道顶端面与地面平,火门留在育雏室中央,烟道最后从育雏室墙上用烟囱通往室外。为了保温在烟道上设有护板,并靠墙挖一斜坡,护板下半都是活动的,可以支起来,便于打扫。这种地下烟道,可以使用当地任何燃料,经济实用,根据舍内温度,昼夜烧火,这是一种经济、简便、有效的供温设备,可广泛采用。

b.地上烟道育雏。烟道设在育雏室的地面上,雏鸭活动在烟道下,这种烟道可使用任何燃料,也可根据舍温调整烧火次数,以保证适宜的舍温需要。

(3)热水热气供温 大型鸭场育雏数量较多,可在育雏舍内安装散热片和管道,利用锅炉产生的热气或热水使育雏舍内温度升高。采用此法育雏舍清洁卫生,育雏温度稳定,但投入较大。

(4)热风炉供温 该法将热风炉产生的热风引入育雏舍内,使舍内温度升高。

(四)选好育雏的季节

我国传统的蛋用鸭养殖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育雏也存在很强的季节性。一般育雏是从3月底开始,至9月中旬结束,根据育雏期不同通常分为春鸭、夏鸭和秋鸭。出现这种季节性的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是我国农村养鸭的条件比较差,设备非常简陋,大都没有专用的育雏室,缺乏保温设施,基本上依靠自然温度育雏。因此,在气温较低的秋、冬季,很难培育好雏鸭。二是我国的农村养鸭,大都是采用放牧饲养,依靠江河、湖泊、稻麦茬口的天然饲料,降低饲养成本,而不是采用全圈养、全饲喂的方式。所以,育雏季节的选择恰当与否,不仅关系到成活率的高低,也影响饲养成本和经济效益的大小。目前随着养鸭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和饲养方式的转变,季节性越来越不明显,无论蛋鸭,还是肉鸭,都可以采用全年孵化、全年育雏的方式。

1.春鸭

从3月下旬~5月份,即农历春分到立夏甚至到小满之间饲养的雏鸭,都称“春鸭”。这段时期,天气逐渐转暖,气温、水温逐渐升高,天然水域中的螺蚬、蚯蚓及泥鳅等日渐增多。此时也正值农作物春播阶段,放牧场地很多,雏鸭生长快、发育好、成活率高、用料省,开产早,是育雏的黄金季节。一般春鸭在八九月份就能开产,开产以后很快达到产蛋高峰,可为秋鸭提供种蛋,另外也可以提供大量的鸭蛋制成咸蛋或皮蛋。这样当年饲养的春鸭当年就见效益。但春鸭御寒能力差,为使蛋鸭在冬季高产稳产,必须加强饲养管理。如果饲养条件和饲养技术水平达不到要求,则饲养的春鸭一般都作为商品蛋鸭,或作为一般的菜鸭上市而不再留作种用。

2.夏鸭

6~8月中旬期间出壳的小鸭都称“夏鸭”。此期内气温在一年中最高,而且闷热多雨,气候条件不适合雏鸭的生理需要,而且此期正值农作物生长旺期,放牧场地少。但优点是水温较高,不需保温措施,可以提早下水放牧。另外,早稻收割后,有10~15天的时间,放牧场地宽阔,天然饵料丰富,经过强化培育,夏鸭一般饲养120天左右开产,进入冬季前即可达到产蛋高峰,只要饲养得当,产蛋高峰期可以保持半年左右。缺点是天气闷热,应注意防潮湿、防暑和防病。

3.秋鸭

8~9月份出壳的小鸭,都称“秋鸭”,一般指立秋至白露期间饲养的雏鸭。此期气温逐渐下降,正适合雏鸭从小到大对外界温度的生理需要。在水稻产区,晚稻的生长期长,收获延续的时间也长,对正在生长的鸭群放牧觅食有利,可节省饲料,降低成本。若加强培育,产蛋高峰正适春孵季节,产蛋高峰期的种蛋价值高,同时对不能留种生蛋的鸭子淘汰期又正逢春节,经济效益可观。但秋鸭的育成期正值寒冬,气温低,日照短,后期天然饲料少,故开产要比“春鸭”和“夏鸭”晚1个月左右。因此,饲养时要注意防寒和补料,增加光照,促进早开产。

(五)做好育雏前的准备

1.育雏舍的准备

雏鸭饲养量的多少要根据鸭舍的面积和饲养方式来定。一般地面平养时按每平方米饲养20~25只来准备育雏室。每一鸭舍进口处,要有一间更衣室以备所有工作人员使用,并备有浴室和成套的衣服鞋帽,育雏舍门口应有消毒池,内放消毒药水。即使条件不许可的鸭场或养鸭户,也应有备用的衣、鞋更换。育雏室在使用前应彻底清扫消毒。清洁消毒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1)清理、清扫、清洗 先清理鸭舍内的设备、用具和一切杂物,然后清扫鸭舍。清扫前在舍内喷洒消毒液,可以防止尘埃飞扬。把舍内墙壁、天花板、地面的角角落落清理清扫干净。清扫后用高压水冲洗机清洗育雏舍。不能移动的设备用具也要清扫消毒。

(2)墙壁、地面消毒 育雏舍的墙壁可用10%石灰乳加上5%氢氧化钠溶液抹白,新建育雏舍可用5%的氢氧化钠溶液或5%的福尔马林溶液喷洒。地面用5%的火碱溶液喷洒。

(3)设备用具消毒 把移出的设备、用具,如料盘、料桶、饮水器等清洗干净,然后用5%的福尔马林溶液喷洒或在消毒池内浸泡3~5小时。地面饲养所用垫料如锯木屑、刨花或稻草,使用前放在日光下暴晒1~2天。用稻草作垫料时,要用晒干的新鲜稻草,防止曲霉菌对雏鸭的侵害。然后将其移入育雏舍。

(4)熏蒸消毒 把育雏使用的设备用具移入舍内后,封闭门窗进行熏蒸消毒。常用的药品是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方法如下:

① 准备 封闭育雏舍的窗和所有缝隙,根据育雏舍的污浊程度,选用不同的熏蒸浓度(见表2-4),根据育雏舍的空间分别计算好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的用量。

表2-4 不同熏蒸浓度的药物使用量

② 操作 把高锰酸钾放入陶瓷或瓦制的容器内(育雏舍面积大时可以多放几个容器),将福尔马林溶液缓缓倒入,迅速撤离,封闭好门。

③ 适宜条件 熏蒸效果最佳的环境温度是24℃以上,相对湿度75%~80%,熏蒸时间24~48小时。熏蒸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1~2天,使其中的甲醛气体逸出。不立即使用的可以不打开门窗,待用前再打开门窗通风。

④ 检查 熏蒸时要注意盛装药品的容器应尽量大一些,熏蒸后注意检查药物反应情况。

(5)育雏舍周围环境消毒 最后将鸭舍周围环境的杂物也彻底清除干净,用10%的甲醛或5%~8%的火碱溶液喷洒育雏舍周围和道路。

2.育雏用具等设备的准备

(1)设备准备 准备好保温设备、通风换气设备、光照设备。

(2)饲喂饮水用具准备 育雏期的饲喂用具有开食盘(或竹席、草席、塑料薄膜,每100只鸭占用面积0.3米2左右)、无毒塑料盆(每15只鸭1个)。饮水用具有壶式饮水器(育雏期每50只鸭1个小号或中号饮水器)、乳头式饮水器或勺式饮水器。还需浅水盆(每群鸭1个)。

(3)防疫消毒用具 防疫用具有滴管、连续注射器、气雾机等;消毒用具有喷雾器。

3.药品准备

准备的药品包括疫苗等生物制品;防治白痢、球虫的药物(如球痢灵、杜球、三字球虫粉等);抗应激剂(如维生素C、速溶多维);营养剂(如糖、奶粉、多维电解质等);消毒药(酸类、醛类、氯制剂等,准备3~5种消毒药交替使用)。

4.人员准备

提前对饲养人员进行培训,以便掌握基本的饲养管理知识和技术。育雏人员在育雏前1周左右到位并着手工作。

5.饲料准备

不同的饲养阶段需要不同的饲料。育雏料在雏鸭入舍前1天进入育雏舍,每次配制的饲料不要太多,能够饲喂5~7天即可,太多存放时间长饲料容易变质或营养损失。

6.温度调试

安装好供温设备后要调试,观察温度能否上升到要求的温度,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上升到。如果达不到要求,要采取措施尽早解决。为了更好地进行温控,育雏室必须配备温度计,其悬挂位置应适宜。测定室内温度,温度计挂在远离热源的地方,距离地面1.5米左右;测定育雏温度,温度计离地面或网面5~6厘米,即温度计的感应部分应该与鸭背相平。另外,为了减少加热空间,可以把育雏舍的一头用塑料布或其他材料暂时隔离开来,作为育雏区,待雏鸭长大后再疏散扩大。育雏舍的温度要求因加温的设备不同而有差异。如采用保姆伞加温,1日龄伞下的温度控制在34~36℃。保姆伞的边缘区域温度控制在30~32℃,育雏舍的温度在20~24℃即可。如采用整室加温(热风炉、地炕等),1日龄的舍温要求保持在29~31℃。随着雏鸭日龄的增大而逐渐降低。

育雏前2天,要使温度上升到育雏温度且保持稳定。根据供温设备情况提前升温,尤其是寒冷季节,温度升高比较慢,如果不及早升温,可能出现雏鸭入舍时温度达不到要求影响育雏效果。

(六)选择优质雏鸭

雏鸭品质好坏和运输情况直接影响到育雏率和生长速度,也影响到生长成熟后的生产性能。所以必须严格选择和精心运输。

选择优良雏鸭,必须考虑种鸭的品种、种蛋的孵化条件、雏鸭本身的质量等因素。

1.根据种鸭的质量来选择

选择苗鸭前,最好实地了解种鸭的饲养情况。一是要求种鸭场有《种蛋种禽经营许可证》,饲养的是优质品种。二是饲养条件良好。一般来说,种鸭饲养条件良好,如采用水陆结合饲养方式饲养的种鸭场,必须陆上运动场清洁、干净,水地运动场的水质清洁。三是饲养管理良好,如饲料配制科学,日常管理严格等。

2.根据孵化条件来选择

优质的种蛋,必须在条件良好的孵化厂才有可能孵化出优质的雏鸭。到规划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备、孵化操作规范的孵化厂选购鸭苗。如果孵化厂建筑及孵化器具十分简陋,甚至连基本的消毒设施都没有,这样的孵化厂不可能孵化出优质的雏鸭。

3.根据苗鸭的质量来选择

选购鸭苗,一定要挑选健壮的优质雏鸭。优质雏鸭的标准如下。一是适时出壳,出壳整齐。先进的孵化设施,只有在科学的孵化操作技术下,才能孵出优质的苗鸭。优质苗鸭的基本条件之一,必须是适时出壳,出壳整齐。过早或推迟出壳,出壳持续时间很长,都会影响雏鸭的质量。一般来说,种鸭蛋的孵化时间应为28天,即当天下午入孵的种蛋,应在第28天的上午拿到。如果到时拿不到雏鸭,说明种蛋的孵化时间推迟,胚胎的生长发育在某一时间受到影响,因而雏鸭的质量就有可能受影响。如种蛋保存时间过长、孵化设施达不到要求、种蛋在孵化期间受热不均(导致不同部位的种蛋胚胎发育不一致,其特征是整个孵化机内的雏鸭从开始至出雏结束的时间延长)或孵化温度不适宜等,都可以影响出雏时间。凡推迟出雏的雏鸭一般脐部血管收缩不良,容易在出雏时受到有害细菌的影响。因而选择雏鸭时出雏过迟的苗不能选购。二是外型健康活泼,眼睛灵活而有神,全身绒毛整洁光亮,个大、体重,体躯长而阔,臀部柔软,脚高、粗壮,站立行走姿势正直有力,肛门周围没有粪便等沾污。三是卵黄吸收良好,腹部柔软,大小适中,脐部愈合良好,无出血或干硬突出痕迹。四是趾爪无弯曲损伤,无畸形。

(七)搞好雏鸭运输管理

雏鸭出雏后24小时之内应运到目的地,如果时间过长,因雏鸭开饮、开食过迟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对卵黄吸收不利。运输时最好选用特制的纸箱装运,如用竹筐、塑料箱装运时,底部须垫好柔软的垫料,如干禾草、布或纸等,天气冷时还要用厚布或毯子等盖好顶部和周围,但要注意适当通风换气,以防雏鸭呼吸困难,甚至闷死。装运时要注意密度,密度太大时雏鸭互相挤压,应激多,死伤多;密度太小时箱内温度低,运输车摇晃时雏鸭到处跌撞滚动,应激大,受伤多。天热时密度可小些,天冷时密度可大些。运输途中要注意防寒、防晒、防热、防淋、防颠簸摇摆,以及保持适当的通风换气等。雏鸭运到后,应立即搬进育雏舍,减少外界环境的影响。

(八)加强雏鸭的饲养管理

雏鸭阶段是鸭一生中相对生长最快的阶段,是整个生长期中的重要阶段。但由于雏鸭具有补偿生长功能,雏鸭时期稍有生长不足,只要没有严重影响发育,到以后可慢慢追补回来,并达到标准体重。所以雏鸭的饲料营养水平可以低一些。

1.雏鸭的入舍

运回来的雏鸭应立即搬入育雏舍内,让其安静休息片刻后进行分群。一般应根据出壳时间的早迟、体质的强弱和体重的大小,把强雏和弱雏分别挑出,组成小群饲养,每群雏鸭以400~500只为宜。然后放入保温区内。对于那些弱雏,要把它放在靠近热源即室温较高的区域饲养,另外,最好采用厚垫料饲养,这样可使脐部闭合不良的弱雏,在垫料作用下使脐部尽早愈合,这有利于提高成活率。笼养的雏鸭,将弱雏放在笼的上层温度较高的地方。

2.饮水饲喂

育雏时,应注意“早开饮、早开食,先饮水、后开食”。

(1)饮水 运来或购来的雏鸭,分群后放入保温区域内,设法让其尽快学会饮水。刚孵出的小鸭,第一次饮水称“开水”。雏鸭有边吃料边喝水的习性,可用浅盘或饮水器饮水。水要保持清洁,并要避免溅湿垫料及雏鸭身体。饮水可以是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开水”时也可将雏鸭连同鸭篓慢慢浸入水中,使水没过脚趾,但不能超过跖关节,让雏鸭在水中站立5~10分钟(天热时站的时间久些,天冷时站的时间短些),即通常所说的“点水”。这时,雏鸭受到水的刺激,十分活跃,一边饮水,一边嬉戏,使生理上处于兴奋状态,促进新陈代谢,促使粪便排泄,增强食欲,刺激尾脂腺的分泌等,如果再在水面上撒点绿浮萍,则效果更佳。春末至秋初,当气温超过15℃时,可直接在冷水中“开水”,气温低于14℃时,容器内要加点热水,适当提高水温。

雏鸭在出壳后24小时内一定要饮到水,以防出现虚脱和脱水现象。水质必须新鲜、清洁,水温接近室温,而且饮水器数量要足够,分布要均匀,且高度要适中,这些都需随雏鸭日龄的增加而加以调整。高度应同鸭背持平,若水位过低,鸭在饮水时会反吐饲料,而且用水来洗身、理毛。饮水器数量不够或摆放位置不均匀时,弱雏和部分雏鸭难以饮到水,对生长不利,对不会饮水、呆立的雏鸭,应采取多次“点水”或人工摄取的训练方法,让其学会饮水。随着日龄的增加,雏鸭的饮水量加大,而且嬉水性充分表现出来,这时须逐渐增加饮水器数量,或改用大饮水器和大水盆,水深以从鸭鼻孔到喙端距离为准,并经常清洗饮水用具和换掉脏的饮水,装入新鲜的水。水质要求酸碱适度,细菌含量符合要求,含盐量低。若鸭舍装有自动饮水器,需待1周龄后才逐渐换用,并视鸭的适应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果饮水量突然下降,往往预示着雏鸭群开始发生异常,可能有疾病感染或饲料饮水有问题,须马上调查,找出原因,加以补救。

(2)饲喂 饮水后1小时左右就可以喂食了。雏鸭出壳后第一次喂料称“开食”。合理的开食可满足雏鸭生长发育的需要,要保证供应完善的营养,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等。开食时间主要取决于雏鸭胃肠的发育情况,若开食过早,雏鸭胃肠较软弱,不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发育;开食过晚,会大量消耗雏鸭体力,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成活率。

雏鸭出壳后24~28小时让其开食,最迟也不能超过36小时。为便于雏鸭学会采食,最初几天可采用浅平的饲料盆,饲料放于其中,或直接将饲料撒在干净的编织袋或深颜色塑料布上,也有将饲料拌湿喂几天的,让其互相啄食,经过2~3次调教,雏鸭即可“自食”。饲养员喂料要撒得均匀,撒得开,同时务必细心观察,要使每只鸭子都能吃进一点饲料,但也不能吃得太多,六、七成饱就可以了。发现吃得较猛、较多的雏鸭,要提前捉出,关到鸭篓内,以免过饱伤食。发现吃得很少或没有进食的雏鸭,也要捉出,单独圈在一个地方,圈得密一点,专门喂饲料。对于个别仍不吃食的雏鸭,要单独喂点糖水或葡萄糖水,喂糖水的工具最好是注射器,注射器头上套一根细胶皮管(可用自行车气门芯),将它插入食道内,以免糖水流入气管致死,或者用滴管套上胶皮管代替注射器喂糖水。第二遍撒料时,要注意找空隙处投撒,使雏鸭采食时不拥挤,以免互相践踏,使体质较弱的雏鸭也有机会吃到饲料。对于不知道吃食的雏鸭,应对其进行训练,采取人工强饲的方法,反复调教,直至学会吃食。等雏鸭都会采食后,才逐渐换用5升装饲料桶饲喂或用料槽饲喂,槽的边高3~4厘米,长50~70厘米,这样可以防止混入鸭粪污染饲料。饲料桶或料槽下面一定要放有干净的塑料布或稍大于饲料桶的面盆,用来承接雏鸭采食时撒出的饲料,然后定期将撒出的饲料再放回给雏鸭采食,并适时清洗更换此塑料布或面盆,以减少饲料浪费。

雏鸭喂食的基本原则是“少喂多餐”和“定时定餐”,由于雏鸭的消化功能还不是很强,为防止其消化不良,所以要多餐少食。晚上要喂2次,最初3天的饲养非常关键,对不会自动走向料槽的弱雏,要耐心引诱它去采食,使每只都能吃到饲料,吃饱而不吃过头。6日龄起就可以定时喂食,每隔2小时喂1次;8~12日龄每隔3小时喂1次,每昼夜喂8次;13~15日龄每隔4小时喂1次,每昼夜喂6次;16~20日龄每昼夜喂5次,白天每隔4小时喂1次,夜间每隔6小时喂1次;21日龄以后,每隔6小时喂1次,每昼夜喂4次。定时定量饲喂雏鸭,不仅可以保持雏鸭旺盛的食欲,也可以及时发现采食不正常的雏鸭。

“开食”的适宜时间,春鸭出壳后24小时左右,夏鸭出壳后18~20小时,秋鸭出壳后24~30小时。“开食”过早,雏鸭身体软弱,采食活动能力差,收不到“开食”的效果;“开食”过迟,不能及时补充所需的养分,使雏鸭体内养分消耗过多,过分疲劳,降低了胃肠的消化吸收能力,即成为“老口”雏鸭,比较难养。如果在“开食”前不知道雏鸭的准确出壳时间,或者将不同时间出壳的小鸭混了,这时要根据情况,进行一次分群挑选。

挑选的依据如下。一是看精神状态,雏鸭活泼好动,神态老练,并有求食行为者,可以先“开食”。二是看雏鸭脚上表皮,凡脚胫和蹼上的表皮干燥收缩,说明出壳时间已久,可以先“开食”;凡表皮细嫩,似在水中浸过一样湿润,说明出壳不久,可暂缓“开食”。

饲养量少的或育雏期不是采用全价颗粒料来喂养的小型鸭场(户),应及时地给雏鸭一些青饲料和动物性蛋白饲料,如青草、菜叶、蚯蚓、泥鳅、蝇蛆、黄鳝等斩碎喂鸭,以满足雏鸭的快速生长需要,并注意多放牧让其吃活食。

饲喂沙砾。为满足雏鸭生理机能的需要,应在中雏鸭的运动场上,专门放几个沙砾小盘,或在精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沙砾,这样不仅能提高饲料转化率,节约饲料,而且能增强其消化机能,有助于提高鸭的体质和抗逆能力。

3.雏鸭的管理

(1)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 控制好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密度、营养等条件,特别要做好保温和脱温工作。

(2)建立稳定的管理程序 鸭喜集群生活,合群性很强,神经类型较敏感,极易形成条件反射。在雏鸭阶段培养的生活习性可保持终生。例如每天定时、定地饮水、吃料、下水游泳、上滩理毛、入圈歇息等。一旦形成习惯,不要轻易改变。如果需要改变,也要逐步改变,使雏鸭逐步适应新的生活秩序。饲料品种和调制喂养方法的改变,也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不能随心所欲,频繁改变,要使雏鸭有一个适应过程。如果频繁改变饲料和生活秩序,不仅不能使雏鸭形成良好而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而且还会影响生长,引起疾病,降低育成率。

(3)让雏鸭尽快熟悉环境 育雏伞育雏时,伞内要安装一个小的白光灯或红光灯以调教雏鸭熟悉环境。2~3天雏鸭熟悉热源后方可去掉。育雏器周围最好加上护栏(冬季用板材,夏季用金属网),以防雏鸭远离热源,随着日龄增加,逐渐扩大护栏面积或移去护栏。

暖房式(整个舍内温度达到育雏温度)加温的育雏舍,在育雏前期可以把雏鸭固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这样可以提高饲槽和饮水器的密度,有利于雏鸭学会采食和饮水。同时,育雏空间较小,有利于保持育雏温度和节约燃料。

笼养时,育雏的前1周内笼底要铺上厚实粗糙并有良好吸湿性的纸张,这样笼底平整,易于保持育雏温度,雏鸭活动舒适。

(4)垫料管理 地面平养一般要使用垫料,开始垫料厚度为5厘米,3周内保持垫料稍微潮湿,不能过于干燥,否则易引起脱水,以后保持垫料干燥,其湿度为25%。随着雏鸭日龄增大,排泄物不断增多,育雏区的垫料极易潮湿、污秽,这种环境会使雏鸭绒毛沾湿、弄脏,并有利于病原生物繁殖,因此必须及时打扫干净,勤换垫料,保持育雏区干燥清洁。特别注意靠近热源垫料的管理,因鸭只容易在此逗留,更易污浊潮湿。未发生传染病的情况下,换下的垫料经过翻晒晾干,可以再用,但晒热的垫料要晾凉后才可关鸭,热料关鸭易引起雏鸭中暑。圈窝的垫料干燥松软,雏鸭才能得到充分休息,睡得舒服安稳。

(5)分群、稀群和转群 鸭群不要过大,一般每群以300~500只为宜。入舍的第一次分群后,随着日龄的增加,鸭群会出现大小、强弱差异,所以分群工作要经常进行,可以在8日龄和15日龄时,结合密度调整和防疫、饲喂等机会进行大小分群、强弱分群,这样有利于鸭群生长发育整齐和减少死亡。

在“开食”后3天左右,逐只检查,将吃食少或不吃食的放在一起饲养,适当增加饲喂次数,并比其他雏鸭的环境温度提高1~2℃,同时,查看是否存在疾病等原因。此外,可根据雏鸭各阶段的体重和羽毛生长情况分群,各品种都有自己的标准和生长发育规律,及时淘汰体重过小的、瘦弱的、残疾的、畸形的等无饲养价值的鸭,降低育成鸭的培育费用。

随着日龄的增加,鸭的体型增大,需要不断扩大饲养面积,疏散鸭群。根据不同日龄和不同饲养方式的密度要求合理地扩大饲养面积,避免鸭群拥挤,影响生长发育和均匀整齐。

育雏结束,需要转入育成舍或部分转入育成舍。转群时,抓鸭要抓鸭脚,提鸭腿。捕捉鸭时动作要柔和,避免动作粗暴引起损伤和严重应激。转群前要在料槽和水槽中放上料和水,保持鸭舍明亮,在饲料和饮水中加入多种维生素,以减少应激。

(6)适时下水,保证运动 出壳后第三天可让小鸭下水,先下小水,可采用竹篮或鸭笼端下水,以打湿小鸭脚板为宜,每天2次,每次不超过10分钟。5天以后下大水自由活动就可以进行放牧。

蛋用鸭神经敏感,胆子较小,从育雏期开始,饲养员要进行训练调教,使它在接近陌生人或放牧、下水时都不会心惊胆战,以免受惊。

下水要从小开始训练,千万不要因为雏鸭怕冷、胆小、怕下水而停止。开始1~5天,可以与雏鸭“点水”(有的称“潮口”)结合起来,即在鸭篓内“点水”。早春天气冷,晴天时可以在室外铺一张尼龙薄膜,四边垫高,中间倒上清水,水深2厘米左右,水倒好后让太阳晒一会儿,待水稍温后,再把鸭放进去。用这种方法锻炼下水,鸭不感到冷,连续几天后,雏鸭就习惯下水了。注意每次下水上来,都要让它在无风温暖的地方,梳理羽毛,使身上的湿毛尽快干燥,千万不可带着湿毛入窝休息。下水活动,夏季不能在中午烈日下进行,冬季不能在阴冷的早晚进行。雏鸭下水还要根据天气和气温而定,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时,应坚持每天下水;天气下雨,气温低时,不下水或时间短一些,以免鸭子受冷生病。放鸭的时间要由短到长,逐步锻炼。

除水浴外,雏鸭的运动还有室内运动和室外运动。室内运动,即每隔20分钟左右,将躺睡着的雏鸭徐徐哄赶,沿鸭舍四周缓慢而行。避免雏鸭久卧在潮湿的垫草上,导致胸部及腿部疾患。如果此时垫草已经潮湿,可一边驱赶,一边撒上一层干净的新鲜垫草,并将雏鸭徐徐赶到运动场上进行室外运动,使它接触阳光和呼吸新鲜空气。1周龄左右的雏鸭,在室内外温差不超过3~5℃时,即可把它放到运动场上。初放时,以中午为好,每次活动15~20分钟,随日龄增加,逐步延长室外活动时间。雨雪天气,切不可外放。

夏季气温高,阳光强烈,室外运动场要搭凉棚遮阴,以免中暑。运动场的前方,最好有水面(池塘或河流),或人工挖一水池,天热时,稍大的雏鸭能自由到池中洗澡,可以防暑降温。人工挖的水池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坡度,最浅处水深5~10厘米,最深处可达到30~40厘米。池水必须清洁,最好是活水,否则必须每天更换,以免被污染后感染雏鸭。

(7)加强对弱雏的管理 随着日龄增加,雏鸭群内会出现体质瘦弱的个体。注意及时挑出小鸭和病弱鸭,隔离饲养,可在饲料中添加糖、奶粉等营养剂,或加入维生素C或速溶多维等抗应激剂,也可使用土霉素、链霉素、呋喃唑酮等抗菌药物,精心管理,促进生长发育。

(8)注意观察鸭群 观察鸭群能及时发现问题,把疾患消灭于萌芽状态。所以每天都要细致地观察鸭群。

① 采食情况 正常的鸭群采食积极,食欲旺盛。触摸嗉囊饱满。个别鸭不食或采食不积极应隔离观察。有较多的鸭不食或不积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找出原因。

其原因一般有:突然更换饲料,如两种饲料的品质或饲料原料差异很大,突然更换,鸭只没有适应引起不食或少食;饲料的腐败变质,如酸败、霉变等;环境条件不适宜,如育雏期温度过低或过高、温度不稳定,育成期温度过高等;疾病,如鸭群发生较为严重的疾病。

② 精神状态 健康的鸭活泼好动;不健康的鸭会呆立一边或离群独卧,低头垂翅等。

③ 呼吸系统情况 观察有无咳嗽、流鼻、呼吸困难等症状。在晚上夜深人静时,蹲在鸭舍内静听雏鸭的呼吸音,正常应该是安静,听不到异常声音。如有异常声音,应引起高度重视,做进一步的检查。

④ 粪便检查 粪便的性状变化可反映出畜禽的健康状况,在生产中可通过观察鸭粪的变化来及时掌握鸭群的健康状态。正常鸭的粪便软硬适中,形状多呈圆柱形或条形,棕灰色,一端附有白色的尿酸盐,没有恶臭。每天早晨第一次排出的粪便呈糊状,棕绿色,属正常现象,但粪便的颜色也常因饲料成分和各种混合物不同而异。喂过多青绿饲料时,粪便多为淡绿色;而饲料不含青绿饲料,粪便多呈黄褐色、较软;碳水化合物饲料较多,而蛋白质饲料较少时,鸭粪便呈茶褐色,并带有特殊的臭味;鸭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多时,鸭粪便呈白色。如绿色粪便,粪便黏稠恶臭呈现黑绿色,这是由胆汁和肠道脱落的组织细胞相混而成的,多见于鸭霍乱、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病毒性肝炎等;肉红色粪便,形如烂肉,是由脱落的肠黏膜形成的,多见于患球虫病、绦虫病、蛔虫病和肠炎恢复期的鸭;稀薄粪便,鸭消化正常,但粪便因含水量多而不成型,多因天气炎热时饮水量骤然增加、饲料中含盐过多、轻度的大肠杆菌侵染、饲料中含轻微有毒物质所致;黄色硫黄粪便,由于肝小叶受损从而影响胆汁排泄,导致胆红素进入血液,经尿排出而形成表面黄色或淡黄色的尿覆盖,多见于盲肠炎、肝炎;黄白色稀粪便,黏稠,常黏糊于肛门,多见于鸭流感、鸭传染性浆膜炎;铁锈色水样粪便,呈铁锈色水样并混有尿酸盐,有时还掺有消化不彻底的饲料,这是由于肠道严重出血造成的,多见于禽流感早期及中毒等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等。

(9)卫生防疫

① 隔离卫生 育雏期间进行封闭育雏,避免闲杂人员入内。饲养管理人员进入要进行严格的消毒。设备、用具、饲料等进入也要消毒;保持育雏舍和育成舍清洁卫生,垃圾和污物放在指定地点,不要随意乱倒。定期清理粪便,饲养人员保持个人卫生。保持饲喂用具、饮水用具卫生。育雏舍周围的环境,也要经常打扫,四周的排水沟必须畅通,以保持干燥、清洁、卫生的良好环境。

② 消毒 除了进入的人员、设备及用具严格消毒外,还要定期进行鸭舍和环境消毒。育雏期每周带鸭消毒2~3次,育成期每周1~2次;鸭舍周围环境每周消毒一次。饲喂用具每周消毒1次,饮水用具每周消毒2~3次,同时对水源也要定期进行消毒。

③ 免疫接种 制订严格的免疫接种程序并进行确切的操作。

(10)记录和统计计算 做好记录有利于了解鸭群状况和发育情况,有利于经济核算和降低饲养成本,有利于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提高饲养管理和技术水平。

① 每日记录 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雏鸭的日龄、周龄、鸭数变动情况、喂料量、温度、湿度、通风换气、外界气候变化、鸭群精神状态。

② 用药记录 药品名称、产地、含量、失效期、剂量、用药途径及用药效果。

③ 防疫记录 防疫时间,疫病种类,疫苗名称、来源、失效期,防疫方法。

④ 其他记录 各种消耗、支出以及收入等。

⑤ 统计计算 根据记录情况,进行统计计算可以了解育雏成本。育雏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每只雏鸭成本=(雏鸭的饲养费用-副产品价值)/育雏期末成活的雏鸭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