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吐 草
吐草是指羊食草后咀嚼无力,草料不能下咽而吐出或不能反刍而吐出的一种病症。常见于春夏季节。各种羊均可发生。多发生在沙漠湖盆地区。
【病因】 多因牧草品种单一,营养不全引发。
【主症】 病羊白日采食减少,夜间反刍时吐出大量胃内容物,内容物气味酸臭,被毛粗乱,日渐消瘦、乏力,放牧时跟不上群。从发病到死亡1~6个月,多呈慢性经过。
【治则】 降胃气,止呕吐。
【方药】 利胆和胃止吐汤。旋覆花、麦冬、郁金各12g,党参15g,制半夏、生姜、柿蒂各10g,赭石、茵陈各30g,丁香6g,甘草5g。吐草严重者倍制半夏、生姜,加竹茹、橘皮、枇杷叶;体弱不能跟群者倍党参,加白术、吴茱萸、官桂、小茴香。加水1000mL/剂,煎煮至250mL,水煎2次/剂,混合药液,盛于500mL酒瓶内灌服,早、晚各250mL,连服3~5剂/只。共治疗21例,痊愈18例。
【典型医案】 1975年6月,庆阳市细毛羊繁殖场马双社羊群1周内有4只羊因吐草(均为1岁新疆细毛母羊)就诊。检查:初期,病羊反刍时口角流出绿色泡沫,继而夜间吐出大量反刍草团和绿色液体,涂污于周围墙壁或其他羊身上。白天放牧中采食减少,重者停止采食,不跟群。治疗:取上方药,用法相同,1剂/(只·天),连服3剂。用药5天,病羊均痊愈,1年内未见复发。(米国柱等,T6,P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