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景观种植设计施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园林植物的属性特征

2.2.1 色彩

在园林植物的姿态、体量、芳香、色彩和质感等诸多造景因素中,色彩最引人注目,给人的感觉也最为深刻。色彩是对景观欣赏最直接、最敏感的接触。大自然给了我们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四季色彩多变的园林植物,构成了大自然中一幅幅难得的天然画面。在植物景观的创造中,植物不但是绿化的颜料,而且也是万紫千红的渲染手段。

由于色彩易于被人所感受,因而它是构图的重要因素。因此,绝妙的色彩搭配可以令平凡而单调的景观升华,“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将少量红色突显出来,而“层林尽染”则突出“群色”的壮丽景象。在景观中如要成功地运用色彩就需要对色彩理论和色彩调和有一定的了解。

2.2.1.1 色彩的属性

作为园林设计主体要素的植物材料,在整个园林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园林设计的成败。园林种植设计是园林总体设计的一项单项设计,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园林种植设计主要就是合理地利用植物的色彩、形态、体量、芳香、机理及声响和光影等个性,构成具备不同个性的园林形象,因地制宜塑造园林植物景观,制造出各种不同的观赏感觉。构成理论指出“色彩先于形象”,在园林植物个性的运用中,色彩对整个园林种植设计起着主导作用,是种植设计成败的关键性元素。“景色”一词中的“景”便是形象,“色”便是色彩,控制好形态与色彩,就控制了园林种植设计的方向。

色彩是世间万物的本质特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视觉感受,是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色彩通过色相、纯度、明度特征要素来反映不同的形象特征,通过对比与调和来处理形象之间的关系,通过不同的色彩性质使观者产生联想,深化概念的表达。

(1)色相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即物体反射了日光光源所表现出来的颜色,有色相的色即为有彩色,相反,不显示色相的色就是无彩色。基本的色相有6种,即红、橙、黄、绿、蓝、紫,这6种色相在人们的心理及生理方面有明确独立的特性。其中红、黄、蓝为三原色,这3种色相不能由其他颜色混合而成。任何2种三原色的等量混合都可以配制出第三种色相,如黄色和蓝色混合产生绿色,红色和黄色混合产生橙色,蓝色和红色混合产生紫色。所以,橙、绿、紫为二次色。

(2)明度 明度也称色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它有两种含义:其一指每个色相都有它的相应明度,如黄色最亮,紫色最暗;其二指同一色相受光后,由于物体发光的强弱不一,产生不同的明暗层次,一般受光面明,背光面暗。不同的明度产生不同的感情效果,因为强烈的光线在对眼睛产生刺激的同时还影响着人们的情感。明亮的物体对人们的心理刺激大,黯淡的物体对人们的心理刺激小。高明度会给人以愉快、优质的感觉,低明度则给人以朴素、丰富、低沉的感觉。

色彩与明度配合时有以下特点:

①色相不同,明度相等,配合效果不显著。在植物种植设计中应避免明度近似的植物种植在一起,尤其两种明度低的植物,如绛桃与圆柏间隔种植,早春,绛桃花深红色,圆柏叶暗灰绿色,两者明度相近,红花与绿叶虽然为对比色,但暗红色的花和暗绿色的叶种植在一起,因为明度相差无几,所以没有显著的色彩效果。

②色相相同,明度不同,配合效果显著。如圆柏与馒头柳间植,暗绿色的圆柏与淡绿色的馒头柳虽色相相同,明度差别很大,所以形成鲜明的对比。

(3)纯度 纯度也称彩度、饱和度。它是指色彩本身的纯净程度。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光而显示的各种颜色为正色(或称纯色、饱和色),正色中掺入白色,颜色即变浅、变淡,掺入黑色即变浓、变深,这都降低了纯度,也就是日常所说的颜色发灰,如大红色就比粉红色含红色多,所以大红色就比粉色彩度高。也可以说,大红色比粉红色的纯洁程度高,因为粉红色中加入了水或白色使它的红色变淡了。纯度也就是色彩与灰的距离程度,含灰越少,纯度越高。它取决于所含波长单一性的程度。不同的色,其最高纯度不同。

高纯度色的暗色有前进、狭窄、拥挤等运动感,它会使人有沉重的、压迫的、有力的和慎重的感觉。低彩度色的明色有后退、宽广感,能给人以轻松的、松软的、流动的感觉。

在植物种植时,如果高纯度色的暗色植物用得多,会使人感到空间比实际窄小。为使空间扩大,宜选用低纯色度的明色。

2.2.1.2 色彩的表情

色彩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是指产生一定的表情,即色彩的表情。当研究人类思维与广阔世界之间的联系时,颜色成为我们遇到的最深奥的奥秘之一。颜色有增强情感的力量。

(1)色彩的轻重感 色彩的轻重感主要决定于明度,其次为纯度,而色相的影响较弱。色彩的轻重感对园林植物的配色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深色植物安排在底层,浅色植物安排在上层,构图稳定;浅色植物安排在下层,深色植物安排在上层则构图活泼。但底层的浅色植物在面积和体量上要与上层的深色植物达到均衡,否则有头重脚轻的感觉。对于建筑的基础种植,若想增加建筑的稳固感,一般应选择色感重的植物材料,如常绿针叶类的圆柏、沙地柏等。

(2)色彩的冷暖感 从色相方面讲,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蓝色、蓝绿色、蓝紫色为冷色;黄绿色、绿色、紫色、紫红色为中间色。由于明度、纯度不同,色彩的冷暖感觉会发生变化,如绿色、紫色、蓝色在明度高时倾向于冷色,在明度低时倾向于暖色,在纯度强时又近于暖色。此外,由于色的对比,其冷暖也可能发生变化,如紫色与红色并列时,紫色显得冷些,而与蓝色并列时,紫色又感到暖些。一般情况下,无彩色比有彩色感到冷些。

在进行种植设计运用色彩时,春秋宜多用暖色花木,严寒地带宜使用暖色调花木;而夏季宜多用冷色花木,炎热地带多用冷色花木,在心理上能起到凉爽的联想。白色具有加强临近色调的能力,又不改变色的冷暖。另外,两个对比的补色配在一起时,冷暖感觉可以中和,如夏末将紫色的荷兰菊和橙色的孔雀草配植,橙色的暖热感降低。

(3)色彩的兴奋和沉静感 红色、橙色、黄色的纯色运动感强,能给人兴奋感,故称兴奋色。蓝绿色、蓝色的纯色能给人以沉静感,叫作沉静色。绿色和紫色既没有兴奋性也没有沉静性,是中间色。

同一色相的明色调运动感强,暗色调运动感弱。同一色相饱和的运动感强,不饱和的运动感弱。互为补色的两个色相组合时,运动感最强烈,两个互为补色的色相共处在一个色相中,比任何一个单独的色相在运动感上要强烈得多。例如,互为补色的黄花与紫花配植后比单纯的黄花运动感要强很多。种植设计中,在文娱活动场地附近或节日的花坛,宜选用兴奋性色相花卉或色相对比强的花卉,以烘托欢乐活跃的气氛;而在安静休息处和休养地段附近,则宜多选用沉静性和对比不强烈的花卉,以免破坏宁静的气氛。

(4)色彩的远近感 暖的色相在色彩距离上,有向前及接近的感觉;冷的色相,有后退及远离的感觉。同一色相纯度大的则近前,纯度小的则退远;同一色相最明色调及最暗色调近前,灰色调则退远。饱和的两个补色配在一起,冷色与暖色的距离感接近。

种植设计中如实际的园林空间深度感染力不够,为了加强深远的效果,作背景的树木宜选用灰绿色或灰蓝色的树种,如毛白杨、银白杨、桂香柳、雪松、白杆等。

(5)色彩的明暗感 色彩的明暗感与明度有关,明度高即亮,明度低即暗。但是,色彩的明暗感不一定只对应于色彩的明度。例如,蓝色和蓝绿色,尽管蓝绿色的明度高,然而却感觉到蓝色比蓝绿色还亮。白色、黄色与其他色并列时,可以感到黄色更明亮。通常不能给人以亮感的色彩是蓝绿色、紫色、黑色等,相反,不能给人以暗感的色彩是红色、橙色、黄绿色、蓝色、白色等,绿色是中间性的色。种植设计中,不要应用过多的紫色叶类植物,如紫叶李、紫叶小檗、紫叶桃等,过多的暗色刺激使人产生不愉快之感。

(6)色彩的疲劳感 纯度高、鲜艳性强的色,对人刺激性比较大,易使人疲劳。一般来说,暖色较冷色疲劳感强,不论是高明度或低明度,色相数过多,纯度过强,或纯度、明度相差不大的组合等,多易使人感到疲倦。而蓝绿色系则易使人消除疲劳。例如,一片枯黄的草坪容易使我们疲劳,而眼睛对于大片的绿色草坪则从来不会感到疲倦。

种植设计中,特别要注意早春或晚秋开花的暖色系花木,如早春的连翘、红碧桃和晚秋开暖色的地被菊等,不要配植在绿色期短的草坪上。

(7)色彩的面积感 运动感强、明度强,呈散射运动方向的色彩,在人们主观感觉上有扩大面积的错觉;运动感觉弱、明度低,呈吸收运动方向的色彩,相对有缩小面积的感觉。

暖色系色相,主观感觉上面积较大;冷色系色相,主观感觉上面积较小。高明度的色彩,主观感觉上面积较大;低明度的色彩,主观感觉上面积较小。色相纯度大的,感觉面积较大;色相纯度小的,感觉面积较小。互为补色的两个纯色配在一起,双方的面积感更为扩大。

种植设计中,可以巧妙地运用色彩的面积感造成某种错觉,例如,在面积较小的园林空间中多用白色和明亮色调的花木,可产生面积扩大的感觉。此外,色彩还有软硬感、华丽和朴素感、活泼和忧郁感等,皆与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有着一定的联系。

2.2.1.3 色彩的心理联想及象征

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人为的环境中,万物自古以来都是通过色彩向人们传达着丰富的视觉信息,自然给了人类丰富的色彩认知经验。如看到红色,人们就联想到了火,看到白色,人们就联想到雪。色彩有一种起源含糊的特殊的心理联想,久而久之几乎固定了色彩的专有表达方式,逐渐建立了色彩的各自的特征,于是对具体的事物与抽象的概念也往往用色彩来进行表达。有时一种色彩在世界范围中有其共同的象征,有时其所象征的东西因民族的习惯、自然环境、信仰、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了解色彩的心理联想及象征,有助于创造出符合人们心理的、在情调上有特色的植物景观。

(1)红色 红色是血与火的颜色,充满刺激性,令人振奋。它意味着热情、奔放、喜悦、活力。有时也象征恐怖和动乱。红色给人以艳丽、芬芳、甘美、成熟、青春和富有生命力的感觉。纯粹的红色表现出某种崇高性、尊严性和严肃性。红色具有高度的注目性和美感,但它刺激过重,令人倦怠。红色既具有强烈的心理作用,又具有复杂的心理效果,使用时应慎重,如图2-12所示。

图2-12 红色——一串红

(2)橙色 橙色是秋天的颜色,是光和知识的标志,为红色和黄色的合成色,兼有赤之火热,黄之光明的性质,象征古老、温暖和欢欣。橙色具有明亮、华丽、健康、向上、兴奋、温暖、愉快、芳香和辉煌的感觉,如图2-13所示。

图2-13 橙色——金盏菊

(3)黄色 黄色是金子的颜色,是太阳的颜色,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明度最高,所以给人以光明、辉煌、灿烂、柔和、纯净、希望、活跃和轻快的感受,象征着希望、快活和智慧。黄色又具有崇高、神秘、华贵、威严、素雅等超然物外的感觉。因此,帝王、宗教系统都以黄色作宫殿、家具、服饰等的装饰色。

黄色的性质是明亮、锐利、活泼,缺少重量感。在园林中,明快的黄色有独特的作用。当人们行走在幽暗的林中,会有沉闷、紧张、恐怖之感,这时林中配植黄色系的植物会使环境变得明朗活泼,使人们的身心得到放松。但黄色使用面积过大时,则会使人感到闷满和堵塞,如图2-14所示。

图2-14 黄色——向日葵

(4)绿色 绿色是大自然中草地、树木的色彩,是象征生命、春天、青春、希望、和平,是充满活力的色彩。绿色能给人以宁静、休息和安慰的感觉。大自然赋予了植物叶色丰富多变的绿色,有嫩绿色、浅绿色、鲜绿色、浓绿色、黄绿色、赤绿色、褐绿色、墨绿色、灰绿色等。不同绿色度的植物配置在一起,由于色度不同而使群落具有很强的层次感。

植物的花色和秋色叶虽然丰富多彩,但大多数持续时间较短,因此在进行植物种植设计时,不同绿色调的巧妙布局是较为明智的做法,如图2-15所示。

图2-15 绿色植物

(5)蓝色 蓝色是天空与海洋的颜色,代表希望、沉静、高洁,表现寂寞、空间感,暗蓝色则“沉入包罗万象的无底的严肃中”,淡蓝色则具有一种安息的气氛。种植设计中蓝色系的植物宜用在安静休息处、老人活动区等,如图2-16所示。

图2-16 蓝色——蓝花翠雀

(6)紫色 紫色是阴影的颜色,是高贵、庄重、幽雅的颜色。明亮的紫色使人感到美好和兴奋。高明度的紫色是光明和理解的象征,它幽雅而含有美的气氛,可以形成舒适、幽雅的环境。低明度的紫色因为与阴影和夜空相联系,富有神秘感。一般情况下,使人产生一种疲劳和忧郁的情绪,如图2-17所示。

图2-17 紫色——风信子

(7)白色 白色象征着纯粹和纯洁,代表和平与神圣。一方面,白色明度最高,故给人以明亮、干净、清楚、坦率、朴素、纯洁、爽朗的感觉。另一方面,它能给人以单调、凄凉和虚无之感。在园林中,白色花卉和花木,在观赏植物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园林景色喜好明快,在暗色调的花卉中混入大量的白花,可以使色调明快起来。在对比度比较强的花卉中,混入大量的白花,可以使强烈的对比缓和而趋于调和。暖色花卉中混入白花不减其暖感,冷色花卉中混入白花不减其冷感。

(8)黑色 黑色对人们心理上的影响有消极和积极两方面的作用。积极方面,黑色可以让人得到休息,有沉思、安静、坚毅、庄重、严肃等感觉;消极方面,有恐怖、忧伤、悲痛、不幸、绝望和死亡的感觉。同时黑色还具有高雅、渊博、超俗等含义。黑色明度最低,在心理上还有沉重、黑暗、凝重感,是面积缩小的感觉。在园林中运用黑色做对比,可使有的颜色更鲜艳。

2.2.1.4 色彩构成的协调性

园林种植设计的色彩构成要讲究协调。所谓色彩的协调是指当两个以上被组合的颜色作用于人的视觉,在心理上引起的反映。简而言之,色彩的协调就是色彩构成的美感。

(1)同一色相配色协调 同一色相配色,既有色相上的统一基调,又有色彩的冷暖、明暗、浓淡的微弱变化。单色方案感觉单纯、大方、宁静、豪迈而有气魄。但单色方案可能让人很快失去兴致,要求植物的姿态、质感、体量具有变化。如杭州花港观鱼公园的雪松大草坪,为单色组景,由于雪松组群在体量上有变化,又精心安排林缘线、林冠线,使单色方案获得成功。

(2)类似色相配色协调 在色环上位于90°内的两种色相为类似色。类似色配色比单色方案活跃,由于色相相近,容易取得统一和产生安静感,形成宁静、清新的环境气氛。而园林中有一些植物本身就具有富于变化的类似色,在配色中必须注意其很微妙的变化,很好地混合运用。如紫菀类有各种不同的紫色和紫红色,鸢尾类有深浅不同的紫色及蓝紫色,地被菊有橙色、红色、黄色、紫色、紫红色等深浅不同的颜色,合理地选择配色就能得到极佳的效果。绿色草坪上散植金针菜、苦卖菜、蒲公英、二月兰、马蔺等,这种绿色与黄色、绿色与蓝色的配色使人舒心、清新。大草原上镶嵌成片的油菜花或成丛的马蔺,所产生的豪迈、清新的感觉也会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3)邻补色相配色协调 在色环上大于90°、小于150°的两种色相为邻补色,如红色和黄色、橙色和紫色等。这类色相有明显差异,但容易调和处理。邻补色相配置突出表现出色彩的丰富性,配色效果有节奏起伏和韵律变化,构成绚丽多彩、活泼愉快的画面。凡同时开花,金黄色与大红色、大红色与蓝色、橙色与紫色的花卉,都是邻补色对比的花卉。品种多的花卉,如月季、大丽花、唐菖蒲、郁金香等植物本身就能找到邻补色对比的品种加以配色。国庆节时,人们都常用一串红和黄色的菊花组成图案欢庆节日,以红色和黄色配色营造绚丽、活泼的节日气氛。北方春日,连翘和榆叶梅组景,这种黄色与粉色的配色成为北方春天的色彩特色之一。

(4)补色色相配色协调 三原色中,任一原色与其余两原色混合的间色,互称为补色或对比色。如红色和绿色、橙色和蓝色、紫色和黄色。在十二色相环中,互相对应的两色为互补色。补色相配,因色相对比强烈,给人的感受是兴奋突出、运动性大,是一种极富有表现力和动感的色彩配合。补色相配使得各自的色彩更加浓艳,相同数量补色对比的花卉较单色花卉在色彩效果上要强烈得多。

在受光的亮绿色草地,浅绿色受光落叶树前面,栽植红花橙木,可得到鲜明的对比。例如,草地上栽植红碧桃、绛桃、紫叶桃、山茶、贴梗海棠、倭海棠、大红的郁金香等,都能得到很好的对比效果。但是,大红花卉如果与暗绿色的常绿树配植,或与背光的草地与树丛结合,最好加上大量的白花,才能使对比活跃起来,否则因为明度相近,对比效果不显著。

补色相配若运用不当,会引起强烈的刺激感,甚至落于庸俗。补色配色的关键在于掌握面积比例,不能大小相等,在明度与纯度方面不可相同,既要有深浅之分,又要有鲜艳程度的不同。互补两色不能分庭抗礼,否则易产生主次模糊、呆滞感,失去协调美。因此,补色配色应面积各异,深浅不同,鲜艳有别。此外,为使强烈对比色更好地取得统一,还可用白色花卉加以分隔,使之协调。

另一种补色配色的方法是分离式互补色。所谓分离式互补色,即在一个三色相结合之中,两个色相是第三个色相的补色的邻色。这种配合可以是红色、黄绿色、蓝绿色;黄色、蓝紫色、紫红色,以此进行配色,再通过色彩明度和彩度的变化,可获得配色协调效果。如大片蓝紫色、紫红色花极易使人陷入忧郁的情绪中,一小片黄花使景观明亮、活泼。

(5)无彩色与有彩色配色协调 无彩色系由黑色、白色、灰色组成,是一种能高度吸引人的色彩。在园林环境里,黑色的树干,灰色的山石、铺装、建筑,白色的雪,白色的花均可看作无彩色。白色明亮、纯净、高雅,黑色深沉、凝重,灰色安静、柔和、抒情、朴质、大方。无彩色系与有彩色系的组合既可构成无彩色与有彩色的彩度差异性,形成对比,又具有不排斥有彩色系的高度随和性,既可避免浓重色彩配色的喧闹,又可避免无彩色的过分沉寂、平静,从而构成色彩对比协调,获得明朗、生动、艳丽的格调。暗红色月季在暗绿色圆柏篱前,色调不够明快,对比又过于强烈,这时栽植大量白色月季,则能使对比趋于缓和,色调也明快起来。

2.2.1.5 色彩在种植设计中的运用

首先,植物的色彩应在设计中起到突出植物的尺度和形态的作用。如一株植物以大小或姿态作为设计中的主景时,同时也应具备夺目的色彩,以进一步引人注目。鉴于这一特点,在设计时,北方地区一般多考虑夏季和冬季的色彩,因为它们占据时间较长。花朵的色彩和秋色叶虽然丰富多彩,令人难忘,但其寿命不长,仅持续几周。因此,对植物的取舍和布局,只依据花色或秋色叶来布置植物是极不明智的,因为这些特征极易消失。

在夏季树叶色彩的处理上,最好是在布局中使用一系列具有色相变化的绿色植物,使其在构图上有丰富层次的视觉效果。另外,将两种对比色配置在一起,其色彩的反差更能突出主题。此外,深绿色还能使空间显得恬静安详,但若过多地使用该种色彩,会给室外空间带来阴森沉闷感。而且深色调植物极易有移向观赏者的趋势,在一个视线的末端,深色似乎会缩短观赏者与被观赏者景物之间的距离。同样,一个空间中的深色植物居多,会使人感到空间比实际窄小。

此外,浅绿色植物能使一个空间产生明亮、轻快感。浅绿色植物除在视觉上有飘离观赏者的感觉外,同时给人欢欣、愉快和兴奋感。当我们在将各种色度的绿色植物进行组合时,一般来说深色植物通常安排在底层,使构图稳定,与此同时,浅色安排在上层使构图轻快。在有些情况下,深色植物可以作为淡色或鲜艳色彩材料的衬托背景。这种对比在某些环境中是有必要的。

在处理设计所需要的色彩时,应以中间绿色为主,其他色调为辅。这种无明显倾向性的色调能像一条线,将其他所有色彩联系在一起。绿色的对比表现在具有明显区别的叶丛上。各种不同色度的绿色植物,不宜过多、过碎地布置在总体中,否则整个布局会显得杂乱无章。另外,在设计中应小心谨慎地使用一些特殊色彩,诸如青铜色、紫色或带有杂色的植物等。因为这些色彩异常的独特,极易引人注意。在一个总体布局中,只能在特定的场合中保留少数特殊色彩的绿色植物。同样,鲜艳的花朵也只宜在特定的区域内成片的大面积布置。如果在布局中出现过多、过碎的艳丽色,则构图同样会显得琐碎。因此,要在不破坏整个布局的前提下,慎重地配置各种不同的花色。

假如在布局中使用夏季的绿色植物作为基调,那么花色和秋色则可以作为强调色。红色、橙色、黄色、白色和粉色,都能为一个布局增添活力和兴奋感,同时吸引观赏者注意设计中的某一重点景色。事实上,色泽艳丽的花朵如果布置不当,大小不合,就会在布局中喧宾夺主,使植物的其他观赏特性黯然失色。色彩鲜艳的区域,面积要大,位置要开阔并且日照充足。因为在阳光下比在阴影里可以使其色彩更加鲜艳夺目。不过另一方面,如果慎重地将艳丽的色彩配置在阴影里,艳丽的色彩会给阴影中的平淡无奇带来欢快、活泼之感。如前所述,秋色叶和花卉色彩虽绚丽多彩,其重要性仍次于夏季的绿叶。

园林景观设计中还非常强调背景色的搭配。中国古典园林中常有以白墙作纸、以红枫为画的妙景,即为强调背景的优秀例子。任何有色彩植物的运用必须与其背景取得色彩和体量上的协调,现代绿地中经常用一些攀缘植物爬满黑色的墙或栏杆,以求获得绿色的背景,前面相应衬托各种鲜艳的花草树木等,整个景观鲜明、突出、轮廓清晰,展现出良好的艺术效果。

2.2.2 芳香

一般艺术的审美感知,多强调视觉的感受,唯园林植物中的嗅觉更具独特的审美效应。花香在园林中属于一种极不稳定的因素,它飘忽不定,但对人的感受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古人对花香的感受极尽描绘之能事,留下了丰富的花香文化内容。芳香在中国人的赏花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学者誉为“花卉的灵魂”。中国人在花卉审美中“意”重于“形”或“形”“意”并重,不仅注重视觉上的,更喜欢视觉和嗅觉的双重享受。

2.2.2.1 园林芳香植物的种类

芳香植物是兼有药用植物和天然香料植物共有属性的植物类群,其组织、器官中含有香精油、挥发油等,因此具有芳香的气味。这类植物主要有芸香科、樟科、唇形科、桃金娘科、杜鹃花科、蔷薇科、木兰科、柏科、百合科等,著名的香花植物有茉莉、九里香、梅花、丁香、玉兰、素方花、金银花、桂花、米兰、含笑、玫瑰、月季、依兰、白兰花、香荚迷、华北紫丁香、黄兰、鹰爪花、蜡梅、薄荷(图2-18)、姜花、兰花、迷迭香、百里香、兰香草等,另外,侧柏、香柏、香樟、阴香、月桂、花椒等树体中含有挥发性的芳香物质也属于芳香植物的范畴。

图2-18 薄荷

2.2.2.2 芳香植物的作用

(1)美化和香化作用 园林中常借植物抒发某种意境和情趣,不但从视觉角度,而且还从嗅觉等感官方面来充分表达。

荷花香远溢清,出淤泥而不染,在拙政园远香堂中则可领略到淡而清的荷花香。茉莉则“燕寝香中暑气清,更烦云鬓插琼英”“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尤觉玉肌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以很多香花植物也成为居家美化和香化的材料,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居住环境,创造适宜的氛围。一瓶瓶插的蜡梅,开花时不仅可观其黄色的花朵,而且香气弥漫,顿使满室生辉。

芳香植物能提升园林景观的文化底蕴,把独特的韵味和意境带给园林。芳香植物创造了清香悠远的园林,反映了自然的真实,让人感受到自然是可以捉摸的,是亲切和悦的。园林中如果建筑、植物和山石代表实的话,那么芳香则象征着虚,而虚所产生的意境给人更为广阔、悠远的遐想。

(2)保健作用 芳香植物的药理作用很早就为人们所认识,我国早在盛唐时期,植物香薰就成为一门艺术。后传入日本,即为日本“香道”的起源。《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有“闻香治病”的记载,据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芳香植物对预防和治疗疾病大有裨益,通常是通过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起作用的,如桂花的香气有解郁、清肺之功能;菊花的香气能治疗头痛、头晕;丁香的香气对牙痛有一定的镇痛作用;薄荷具有祛痰止咳的功效等,茉莉花的花香能消除疲劳,兰花的幽香能消除烦闷和忧郁,玫瑰的香味能给人以愉快的感觉,松、柏类植物的挥发性物质则能提神、醒脑等。

(3)净化空气的作用 有些芳香植物能减少有毒有害气体,如米兰能吸收空气中的SO2,桂花、蜡梅能吸收汞蒸气,松柏类植物有利于改善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等。因此,在进行植物种植设计时,适当地选用一些芳香植物,可使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4)驱除蚊虫的作用 薰衣草、薄荷、迷迭香、菊花等植物的芳香对驱除蚊虫也有一定的功效,对预防疾病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可给人带来舒适感。

猪笼草是通过捕捉昆虫等小动物来补充营养的,而且观赏价值高,适合在家中作为吊盆。种植的时候,要适当往笼中喂食小昆虫和水,如图2-19所示。

图2-19 猪笼草

捕蝇草也是通过捕获小昆虫来作为生长营养的,是植物界的食肉植物之一。而且外形十分特别,观赏价值也挺高,如图2-20所示。

图2-20 捕蝇草

碰碰香是通过释放特殊气味来驱赶蚊虫的。平时闻不到它的气味,用手去触碰时,碰碰香就立刻释放一种十分清香的气味,故称碰碰香。这种植物驱赶蚊虫效果很好,如图2-21所示。

图2-21 碰碰香

清香木有净化空气和驱赶蚊虫的作用。虽然驱赶蚊虫效果一般,可是市场上很容易买到,而且观赏价值高,适合室内盆栽也适合园林设计,如图2-22所示。

图2-22 清香木

2.2.2.3 芳香植物在种植设计中的作用

(1)布置芳香园 芳香植物的种类很多,很多种类本身就是很重要的观赏植物,所以编排好香花植物的开花物候期,配植成月月芬芳满园、处处馥郁香甜的香花园是园林种植设计的一个重要手段。开阔的草地中可种植高大的乔木树种,如白兰花、玉兰、香樟等;在游人停留驻足处,可种植香气较浓的植物,如春天的梅花、香荚、玉兰,夏天的栀子花、玫瑰,秋天的桂花,冬天的蜡梅等;在小园路边可种植低矮的灌木和芳香的草花植物,如鼠尾草、百里香、薰衣草、迷迭香等,水中可种植荷花、菖蒲。芳香园中还可适当种植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果树或蔬菜类,如柑橘类、杨梅、苹果、薄荷、茴香、紫苏、茼蒿等。总之,在进行芳香园设计时,除了选择芳香植物外,还要考虑四季景观和色彩的变化等。

(2)植物保健绿地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所处的环境条件,因此,植物保健绿地应运而生,成为区域内的“绿肺”。在绿地中可种植能分泌杀菌素的植物,如侧柏、圆柏、雪松、柳杉、黄栌、盐肤木、大叶黄杨、月桂等。据计算,1hm2的圆柏林于24d内能分泌出30kg杀菌素,对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起到很好的作用。欧美一些国家现在很流行森林浴,森林中种植分泌杀菌素的树木,由小木屋、石凳等组成各种小景区,既能陶冶心情,又有野趣,很有游赏性。同时,在植物保健地还可种植对治疗疾病有一定疗效的芳香植物,如桂花、茉莉、丁香等,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利于人们放松心情,使人产生精神愉快的效果。

(3)布置夜花园或盲人园 由于芳香不受视线的限制,所以芳香植物也常常成为夜花园或盲人园的主要植物,以嗅觉来弥补视觉的缺陷,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在夜花园中,常常选用浅色、具有芳香的植物,如月见草、晚香玉、玉簪、夜来香、茉莉、白丁香、栀子花、含笑、桂花等。而在盲人园中,由于盲人群体的特殊性,不必考虑色彩因素,可适当布置一些对盲人身心健康有利的香花植物,通过嗅觉使盲人能够感觉到植物的存在,并能使身心有所放松。

2.2.2.4 芳香植物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功能性问题 芳香植物在园林中虽然有它的独到之处,但在应用时首先应考虑绿地的功能性。据有关资料报道,心理学家、医生针对260多种带有各种气味的物质对5000多人进行测试,发现气味对人的情绪产生强烈的影响,以此把气味分为四大类:

①使人感到清新、平静、温和,如水仙。

②能起到积极刺激,使人轻松、舒适,如茉莉。

③使头脑过于兴奋而眩晕,甚至反应迟钝、麻木,如暴马丁香。

④给人带来愉快的感觉,使人产生抑制不住想获得的愿望,如玫瑰、柠檬、橙子。

种植设计师了解这些就能更科学地种植,如科研所、学校等地办公楼、教室的窗前不宜于种植暴马丁香一类的植物;而儿童活动区应少用玫瑰、橙子、柠檬等植物。安静休息区应选择香气能使人镇静的植物种类,如紫罗兰、薰衣草、侧柏、水仙等,在娱乐活动区可选择茉莉、百合、丁香等能使人兴奋的植物种类。

(2)注意香气的搭配 芳香植物的种类众多,香气复杂,在同一花期可确定1~3种为主要的香气来源,避免出现多种香气混杂的状况。

(3)注意控制香气的浓度 在露天环境下,空气流动快,香气易扩散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可通过人为措施创造小环境使香气能维持一定的浓度和时间,如把植物种植在低凹处。同时还应把芳香植物种植在上风口,对于一些香气特别浓重的植物,如暴马丁香,则不宜大片种植,否则易使人出现兴奋过度而眩晕、胸闷等身体不适。而在室内由于空气流动性差,选择的香花植物一定要慎重,不能选择香气过浓,或香气对人体有害的植物。

2.2.3 质地

植物的质感是植物重要的观赏特性之一,却往往不被人们重视。质感不像色彩引人注目,也不像姿态、体量为人们所熟知,但它却是一个能引起人们丰富的心理感受,在植物景观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因素。

植物质地是植物材料可见或可触的表面性质,是某种物质材料组成的排列、结构的性质。如植物叶子是纸质、膜质、革质等。而植物质感,是人们对植物质地所产生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反应。例如,纸质、膜质的叶片呈半透明状,常给人以恬静之感;革质的叶片,具有强烈的反光能力,由于叶片较厚,颜色较浓暗,故有光影闪烁的感觉,至于粗糙多毛的叶子,则给人粗野的感觉。一般来说,人们从粗糙不光滑的质地中感受到的是野蛮的、男性的、缺乏雅致的情调;从细致光滑的质地中感受到的则是女性的、优雅的情调。总之,植物质感有较强的感染力,从而使人们产生十分复杂的、丰富的心理感受。

植物的质感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方面是植物本身的因素,即植物的叶片大小、叶片表面粗糙程度、叶缘形状、枝条长短与排列、树皮外形、植物的综合生长习性等;另一方面是外界因素,如植物的观赏距离、环境中其他材料的质感等因素。

质感对于一个种植设计作品来说是能增加尺度、变化、趣味的设计工具。质感可定义为物质表面的触觉和视觉特征,它取决于植物组成单元的形态、尺寸和总体。在近距离内,单个叶片的大小、形状、外表以及小枝条的排列都是影响观赏质感的重要因素。当从远距离观赏植物的外貌时,决定质感的主要因素则是树干的密度和植物的一般生长习性。质感除了随距离而变化外,落叶植物的质感也要随季节而变化。

植物景观中植物质感会影响许多其他的因素,其中包括布局的协调性、多样性、视距感、空间感以及一个设计的情调、观赏情趣和气氛等。有特征的质感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能给人以视觉和触觉上的美感,给景观增加趣味。例如,绒柏的整个树冠犹如绒团,具有柔软、秀美的效果;而枸骨则具有坚硬多刺、剑拔弩张的效果;地肤茎叶细密、娇柔,颜色黄绿。在种植设计中巧妙地利用植物的质感,会使景观更加丰富。

2.2.3.1 植物质感类型

根据植物的质感在景观中的特性及潜在用途,可将植物质感大致分为三类:粗质型、中质型及细质型。

(1)粗质型 粗质型植物通常由大叶片、疏松而粗壮的枝干(无小而细的枝条)以及松散的树冠形成。粗质型植物给人以强壮、坚固、刚健之感,其观赏价值高,泼辣而有挑逗性。将其植于细质型植物丛中时,粗质型植物就会“跳跃”而出,首先为人所见,如图2-23所示。

图2-23 粗质型植物

因此,粗质型植物可在景观设计中作为焦点,以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或使景观显示出强壮感。与使用其他突出的景物一样,在使用和种植粗质型植物时应适度,以免它在布局中喧宾夺主,或使人们过多注意凌乱的景观。由粗质型植物组成的园林空间比较粗放,缺乏雅致的情调。

粗质型植物有使景物趋向赏景者的动感,从而造成观赏者与植物间的可视距短于实际距离的错觉。如果一个空间粗质型植物居多,会使空间显得小于其实际面积,而使空间显得拥挤。因此,粗质型植物的这一特征极适合运用在超过人们正常舒适感的现实自然范围中,即面积较大的空间,但在狭小空间布置粗质型植物,就须谨慎。如果种植位置不合适,或过多地使用该类植物,空间会被植物“吞没”。

在许多景观中,粗质型植物在外观上显得比细质型植物更空旷、更疏松、更模糊。粗质型植物通常还具有较大的明暗变化。鉴于该类植物的这些特性,它们多用于不规则景观中,极难适应那些要求整洁的形式和鲜明轮廓的规则景观。例如,立交桥绿地多为规则式绿地,粗质型植物则较少选用。

具有粗质型的植物有栲树、欧洲七叶树、二乔玉兰、广玉兰、核桃、火炬树、棕榈、凤尾兰、木棉、鸡蛋花等。

(2)中质型 中质型植物是指那些具有中等大小叶片,枝干中粗以及具有适度密度的植物。同为中质型植物,在质感上也有粗细的差别。例如,紫松果菊就比矢车天人菊粗壮,银杏比刺槐粗壮,而在植物大家族中它们都可归入中质型。

在景观设计中,中质型植物往往充当粗质型和细质型植物的过渡成分,将整个布局中的各个部分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多数植物属于中质型。例如,水蜡、女贞、槐、海棠花、山楂、紫薇等。

(3)细质型 细质型植物具有细小叶片和微小脆弱的小枝,并具有整齐密集而紧凑的特性。细质型植物给人以柔软、纤细的感觉,在景观中极不醒目,它们往往最后被人们所见,具有一种“远离”观赏者的倾向、动感,从而造成观赏者与植物间的距离大于实际距离的错觉,在景观中起到扩大视线距离的作用,当大量细质型植物植于一个空间时,它们会构成一个大于实际空间的错觉,故适宜用于紧凑、狭窄的空间,如图2-24所示。

图2-24 细质型植物

由于细质型植物长有大量的小叶片和浓密的枝条,因而它们的轮廓清晰,外观文雅而密实,宜用作背景材料,以展示整齐、清晰规则的特殊氛围。

属细质型的植物有榉树、鸡爪槭、北美乔松、菱叶绣线菊、馒头柳、柽柳、珍珠梅、珍珠花、地肤、文竹、苔藓等。修剪后的草坪也多属于细质型。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得出如下的结论:在种植设计中最理想的是均衡地使用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植物。这样才能使设计令人悦目。质感种类太少,布局会显得单调,但若种类过多,布局又会显得杂乱。对于较小的空间来说,这种适度的种类搭配十分重要。而当空间范围逐渐增大,或观赏者逐渐远离所视植物时,这种趋势的重要性也逐渐减小。另一种理想的方式是按大小比例配置不同的质感类型的植物,如使用中质型植物作为粗质型和细质型植物的过渡成分。不同质感植物的小组群过多,或从粗质型到细质型的过渡太突然,都易使布局显得杂乱无章。此外,鉴于尚有其他特性,因此在质感的选取和使用上都必须结合植物的大小、姿态和色彩,以便增强所有这些特性的功能。

2.2.3.2 植物质感的特性

(1)可变性 可变性是指某些植物的质感会随着季节和观赏距离的远近而表现出不同的质感。如某些落叶植物在夏季呈现轻盈细腻的质感,而在冬天落叶后而呈现出与夏季完全不同的质感。例如,皂荚属植物的质感会随季节而发生惊人的变化;在夏季,该植物的叶片使其具有精细通透的质感;而在冬季,无叶的枝条使其具有疏松粗糙的质感。

另外,植物的质感还随距离而变。在近距离内,单个叶片的大小、形状、外表以及小枝条的排列都是影响质感的重要因素。当从远距离观赏植物的外貌时,决定质感的重要因素则是枝干的密度和植物的一般生长习性。例如,火炬树,近观时,其叶片柔软、薄而半透明,有细质的感觉;远观时,枝干粗壮、稀疏,有粗壮的质感。有些植物近观时,美感度高;远观时由于质感的变化,美感度降低。例如,虞美人,花瓣膜质,有轻盈的美感,不适宜远观,相反,木芙蓉等则宜远距离观赏。

(2)相对性 植物质感的相对性是指受相邻植物、周围的建筑物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植物的质感会发生相对的变化。例如,万寿菊与质感粗壮的凤尾兰种植在一起,具有细质感,而与地肤种植在一起,又具有粗壮感。孔雀草种植在大理石墙前显得粗壮,而种植在毛石墙前,又有纤细的质感。

2.2.3.3 植物质感的调和

同色彩调和一样,质感调和的方法也要考虑统一调和、相似调和、对比调和。

(1)统一调和 同一质感易达到整洁和统一,质感上也易调和。例如,草坪上的地被植物,选用同一种植物时,在质感上容易调和,感觉比较单纯。

(2)相似调和 有明显的不同,又有某些共性。相似的质感搭配比同一质感搭配要丰富,而且由于质感相似,搭配起来容易取得协调,给人的感觉是舒适、稳定。

(3)对比调和 对比调和是提高质感效果的最佳办法。就是根据质感的对比,使各种素材的优点相得益彰,达到突出的效果。例如,苔藓与石头的配合,由于质感的对比强烈,比草坪和石头的对比更为优越,石头的坚硬强壮的质感与苔藓的柔软光滑的质感对比,在不同的质感中产生了美。质感的对比有粗糙和光滑、坚硬与柔软、沉着与轻盈、规则与杂乱、有光与无光的对比。

2.2.3.4 种植设计中质感的组合要点

(1)根据空间大小选用不同质感的植物 在选用不同质感的植物时,要考虑与周围环境之间及空间大小的协调。空间大小不同,不同质感植物所占比重应不同。大空间可选用粗质型植物,可使空间显得粗糙刚健而有良好的配合,小空间细质型的植物居多,则显得整齐而愉悦,而且可使空间有放大的感觉,不致拥堵。

(2)不同质感的植物过渡要自然 空间和空间的过渡与相连处采用质感相近的材料做过渡与衔接,使景观相互交融。不同质感植物的小组群过多,或从粗质感到细质感植物过渡太突然,都易使布局显得凌乱。

(3)善于利用质感的对比来创造重点 有时为了突出重点,达到突出景物的效果,可以利用质感的对比。如在林缘,由近至远依次是凤尾兰、小叶女贞、山茶、香樟,这样质感的强烈对比,突出了凤尾兰的粗质质感,拉开了景观层次。又如,苔藓的光滑柔软与石头的坚硬强壮的配合,由于质感的对比效果,比草坪和石头的对比更优越,从而在质感对比中创造了美。

(4)均衡地使用不同质感类型的植物 质感种类少,布局显得单调,但若种类过多,布局又会显得杂乱。对于较小的空间来说,这种适度的种类搭配十分重要,而当空间范围逐渐增大,或观赏者逐渐远离所视植物时,这种趋势的重要性也逐渐减小。这样才能使一个植物景观赏心悦目。

(5)在质感的选取和使用上必须结合植物的特性 如果一个构图中要突出某种植物的姿态或色彩,那么其他个体宜选用质感较为纤细、在景观上不过分突出的植物种类作为衬托。

总之,在种植设计中要有效地运用植物质感。园林植物的质感组合要遵循异同整合原则。“异”即植物质感的相互区别和对比关系,“同”即植物质感的相同与近似关系,“整合”即整体的相辅相成关系。也就是说既要服从整体统一原则,又要积极地发挥对比,做到统一而不乏味,对比而不杂乱。质感同样对于观赏者有某种心理和生理上的影响。质感从粗糙到细腻的顺序变化能扩大景观,使它显得距离比较远,而从细腻到粗糙则会使距离显得比较近。还应当记住的是细腻的质感比粗糙的质感能反射更多的光线,这使细腻的质感显得更加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