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苗圃地的规划设计
园艺苗圃地园址确定后,科学规划苗圃地是苗圃地科学运营的关键问题,下面介绍苗圃地的规划过程。
一、制定苗圃发展计划
正确合理的苗圃发展计划是决定苗圃成功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苗圃地选择规划之前,制定一个完整苗圃发展计划,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发展计划主要包括经费来源、经费预算、企业管理计划、生产计划、市场营销计划等。其中,以生产计划尤为重要,包括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目标中涉及建立苗圃的类型与规模、苗木种类的选择、繁殖计划、用工计划等。在苗圃筹建初期,苗圃的生产计划应尽量详尽,并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也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适当调节。
二、园艺苗圃地的合理布局
苗圃发展计划中苗圃的类型、规模、布局是建设中首当其冲要考虑的问题。苗圃是一个生产单位,合理的布局能使内外的基础设施衔接合理、保障生产、便于生产作业及管理、提高生产效率。苗圃要在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培育植物种的生物学特性、方便生产作业、农田的高效利用等基础上的区划;是根据生产工艺、功能区划以及外部衔接等要求,合理利用土地,统筹安排平面布局的基础上得出的。育苗基地总设计原则立足高科技、高起点、高标准的特色形象和优美环境设计与环保、节能、节水、观光相结合,同时各类设施的布局,在风格、造型、色彩等与周围的环境要相协调,打造一个具有地方特色,满足生产与观赏功能高度统一的现代化苗圃。
三、规划设计前准备工作
1.踏勘
在确定的圃地范围内,进行实地踏勘和调查,了解圃地的现状、历史、地形、地势、土壤、植被、水源、交通、病虫害、主要杂草以及周围自然环境等情况,并根据现场情况研究利用和改造各项条件的措施。
2.测绘地形图
平面地形图是进行苗圃规划设计的依据。用测绘仪器进行地形、地貌、地物的标定,要求比例1∶500~1∶2000,等高距20~50cm。应尽量绘入与设计有关的地形地物,标清圃地土壤分布和病虫害情况。
3.计算苗圃面积
苗圃的生产任务:根据生产需要,准确提出所需培育苗木的植物种、数量和标准。
苗圃地生产用地面积的计算:生产用地所需要的面积可以根据各种苗木的生产任务和单位面积的产苗量以及轮作制来计算。计算时用下列公式:
A=(N×a)/n
式中,A为某植物种所需的育苗面积;N为每年生产该种苗木的数量;n为某植物种单位面积产苗量;a为育苗的年龄。
实际上应考虑到在抚育、起苗、贮藏和运输等过程中,还可能会受到损失,所以计划每年苗木生产的数量时,应适当增加3%~5%,育苗面积也应相应地增加。
四、生产区规划设计
生产区用地按照充分利用土地、合理安排生产的原则,根据苗圃的面积、地形和形状,以道路和渠道为骨架划分作业区,并根据各种苗木的特性,所需面积,育苗过程中采取的技术措施,以及便于实行机械化作业和灌溉等,综合考虑,仔细分析,最后确定生产区区划方案,进行圃地的合理区划(图1-1)。
图1-1 标准化苗圃
(一)生产作业区面积规划
作业区走向、长度和宽度比例应该适当。一般作业区应该以南北为走向,每一块生产区长度以苗圃规模而定,大型苗圃或机械化程度高的苗圃以200~300m为宜,中型苗圃或畜耕为主的苗圃以50~100m为宜。宽度一般为长度的一半或三分之一为宜,在排水良好地区宽度可宽些,反之则窄些。山地苗圃作业区长度、宽度可按照地块现状尽量保持完整形状。
(二)生产作业区用途规划
生产区按用途可分为播种区、营养繁殖区、优良母本区、移植苗区、设施育苗栽培区等。
1.播种区
播种苗在幼小阶段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弱,对水、肥、气条件要求较高,需要细致的管理。应设在圃地中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便于灌溉、管理方便和背风的地段。如在坡地,则应选择自然条件最好的坡向,以满足对水、肥等生长环境条件的需求。一般播种区应靠近管理区,运输和管理都较方便。
2.营养繁殖区
营养繁殖区是培育扦插、压条、分株和嫁接等苗木的生产区,应根据植物种特性合理区划育苗地。要求设在土壤湿润、土层深厚和排水良好的地段。具体的要求还要依营养繁殖的种类、育苗设施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培育硬枝扦插苗时,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而湿润;培育嫁接苗时,因为需要先培育砧木播种苗,所以应选择与播种繁殖相当的自然条件好的地段;压条和分株育苗繁殖系数低,育苗数量较少,不需要占用较大面积的土地,所以通常利用零星分散的地块育苗;嫩枝扦插育苗需要插床、遮阳棚等设施,可将其设置在设施育苗栽培区。
3.优良母本区
母本区是专门为生产提供种子、插条、接穗的生产用地。苗圃为保证苗木品质及计划的完成,必须从种子、插条、接穗做起,保证采种、采插条来自优良品种的母株。苗圃应建立自己采种、采穗的母本区。该区不一定需要很大的面积和整齐的地块,也可结合防护林体系的建立或利用路边、灌水和排水水渠边的土地专门种植一些特色植物种,供采条用,但应按植物种特性尽量设在土壤深厚而疏松的地段。
4.移植苗区(大苗区)
移植苗区是培育根系发达,苗龄较大的苗木生产区,因为移植苗已具较好的根系,并有较强的抵抗力,所以可设在土壤条件中等和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
5.设施育苗栽培区
为利用温室、荫棚等设施进行驯化外来苗木、育苗或栽培高档园艺植物而设置的生产区。一般要求设在比较避风向阳的地段。温室和荫棚区大多利用基质栽培苗木,因而对原有地土壤条件要求不严。该区应设在管理区附近,主要要求用水、用电方便。
五、辅助用地规划
苗圃中辅助用地的规划主要是道路、沟渠、房屋、场院、蓄水池、粪场、防护林的位置及所占面积规划设计。辅助用地的区划原则是:应当尽量缩短排灌系统的长度,最有效地利用防风林及其他设施。圃内道路既要通达苗圃的每一部分,又要尽量少占圃地面积,与排灌系统协调一致。辅助用地面积不应超过苗圃总面积的20%~25%。
(一)道路系统
道路系统是各个作业区的分界线,同时也是各个作业机械进入生产区的途径。道路系统要在保证作业方便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占地面积,所以道路的宽度和密度要合理分配,道路非直线系数要低,道路要求四通八达。
道路材料的选用上本着经济适用的目标,在满足生产作业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投资。苗圃中主要涉及的道路如下。
一级路(主干道):是苗圃内部和对外运输的主要道路,多以办公室、管理处为中心。设置相互垂直的两条路为主干道,通常宽6~8m。
二级路:通常与主干路相垂直,与各耕作区相连接,一般宽4m,其标高应高于耕作区10cm。
三级路:沟通个耕作区的作业路,一般宽2m。
(二)灌溉设备
苗圃必须有完善的灌溉系统,以保证水分对苗木的充分供应。灌溉系统包括水源、提水设备和引水设施三部分。水源主要有地面水和地下水两类。水设备以抽水机为主,可依苗圃育苗的需要,选用不同规格的抽水机。引水设备有地面渠道引水和暗管引水两种。明渠,即地面引水渠道。可分为主渠(直接从水源将水引到主渠,规格大,宽1.2~1.5m)、支渠(从主渠引水供应苗圃一个或几个生产区的用水,宽1~1.2m)、毛渠(从支渠引水到育苗地进行灌溉,宽0.6~0.8m)。管道灌溉,主管和支管均埋入地下,深度以不影响机械耕作为度,开关设在地端使用方便之处。近几年,现代化的节水灌溉设施在大型苗圃中也开始广泛应用。
现代化苗圃要根据情况合理应用田间节水灌溉技术,这些技术包括:喷灌技术、滴灌、涌泉灌、微喷、软管灌、膜下滴灌技术、自压喷灌技术。喷灌技术不仅能满足灌溉的要求,同时能达到节水、节能、增产、省肥效果,并对地形适应性强,对一些山区苗圃要有很强的兼容性。灌溉系统网络的设计要科学化,保证各个区域的需水要求,不要留死角。下面介绍一下微灌、喷灌系统。
微灌通常包括滴灌和微喷等灌水形式。滴灌是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滴头、滴灌带或滴灌管等灌水器将水一滴一滴、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园艺植物根区附近的灌水形式。滴灌可极大地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深层渗漏。由于滴灌的精准性强,在苗圃中通常用在容器苗上。容器苗是近几年非常盛行的栽培模式,收益远远高于普通地栽苗。由于容器有一定高度,且摆放的行株距不可能完全一致,这种情况通常采用滴灌,用长度可以定制的毛管从供水PE(聚乙烯)支管上引水即可,滴灌安插位置具有极大的灵活性。而对于行距较大、成行种植的地栽苗木,则通常采用PE管加装滴头的模式,可以根据植株位置现场安装滴头,并根据植株需水特性改变滴头数量和流量。
喷灌是喷洒灌溉的简称(图1-2),借助专业的喷头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喷洒到空中,散成细密均匀的水滴降落到地面或作物叶面的灌水方法。喷灌喷头从材质上来分通常有塑料喷头、合金喷头和全铜喷头等类型,从喷洒角度上来分有全圆喷头和可控角喷头。从安装形式上通常可分为移动式、半固定式和固定喷灌系统。常用的摇臂式喷头喷洒半径可从几米(如3022型喷头)到数十米(如10224型喷头)。喷灌具有覆盖范围大、亩投资较低、安装使用方便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大面积种植的各类苗木基地。
图1-2 苗圃喷灌
一套典型的灌溉系统通常由首部枢纽、控制系统、供水管网及灌水器等组成。首部枢纽一般包括取水口、提水增压泵(常用管道离心泵、自吸泵或潜水泵)、过滤系统(根据水质情况选用砂石过滤器、网式过滤器或叠片过滤器等)、施肥系统(也可以安装于田间);控制系统包括电器控制柜或程序控制器、电磁阀或闸阀、传感器、控制线路等;供水管网包括总管、干管、支管和毛管,前三种通常采用PVC-U(硬聚氯乙烯)或PE(PE100或HDPE)管,后两种通常采用HDPE(高密度聚乙烯)管,施工方便,且无水垢、铁锈等。
(三)排水系统
田间排水调节网分明沟、暗沟(管)、竖井等几种。排水沟道一般分干沟、支沟、斗沟等数级,要通过计算合理布置,同时对于汛期水位高于排水区内的沟道水位、涝水不能自行排出的情况,须设置泵站抽排。
(四)育苗设施和服务设施
育苗设施要坚持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先进、安全、适用和高效。作为一个现代大型苗圃,应该根据育苗条件配备相应的育苗设施,包括组培车间、智能温室、炼苗场、全光雾扦插育苗设施、容器苗生产车间和材料库等。也包括办公室、实验室、食堂和浴室、机具库、门卫等。
(五)防护林
苗圃防护林的作用是改变小气候,隔断外界不良环境对苗圃内苗木影响,为苗木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防护林合理的密度和宽度是现代化苗圃设计的基本要求之一。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苗圃面积及其植物种的选择、土地利用结构等。
防护林设置根据当地苗圃风沙危害程度设置主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小型苗圃与主风方向相垂直设置一条林带;中型苗圃四周应设置林带;大型苗圃除周围设置环圃林带外,圃内应根据树种防护性能结合道路、渠道设置若干辅助林带。其次,林带宽度应根据气候条件、土壤结构和防护树种的防护性能决定,一般规定为主林带宽度8~10m,辅助林带2~4m。对于林带树种选择应选择生长迅速、防护性能好的树种,其结构以乔木、灌木混交的半透风式为宜,要避免选用病虫害严重的苗木和病虫害中间寄生的树种。为了保护圃地避免兽、禽为害,林带下层可设计种植带刺且萌芽力强的小灌木和绿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