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奶牛高手谈经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经验之三:适度规模效益高

据冯艳秋、陈惠萍、彭华、聂迎利等《2011年我国奶业主产区奶牛不同养殖模式生产管理状况调查与分析》一文介绍,经过对我国奶业主产区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散户三种养殖模式的生产管理状况进行调研得出:我国奶牛饲养不断向优势产区集中,养殖场和小区的数量有所增加,规模有所扩大,规模化养殖比例逐渐提高,散养户逐渐退出。

散户的逐渐退出,这里边有政策性因素,政府鼓励和支持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而更多的是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决定的,老百姓最讲究实际,赔钱的买卖谁也不愿意做,政府再卖力吆喝也没用。

适度规模化、标准化奶牛养殖模式应是我国奶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适度规模的集约化饲养是现代奶业的标志,也是动物健康、食品安全的保障。适度规模的奶牛养殖既不是十多年前所提倡的“养的越多越好”,也不是现在盛行的“养的越集中越好,规模越大越好”,我国区域广阔,经济发展程度不一,奶牛养殖的规模标准有所差异,可以是几十头、几百头,也可以是上千头、几千头。那么,究竟多大规模是适度规模?

根据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养殖的合适规模。

1.合适的规模应该与养殖场地相适应

这里的养殖场地包括圈舍和饲料种植、放牧用地,奶牛养殖业属于土地密集型的产业,需要牧场周边提供足够的土地来生产优质的青、粗饲料原料来满足奶牛日常生产需要,据测算,1头牛至少需要1亩优质牧草种植地和至少需要2亩青贮饲料原料地。奶牛养殖与养殖场地关联非常密切。在传统观念里,圈养的奶牛并没有占用太多的土地。然而,奶牛生产过程中需要的精饲料、粗饲料等都在实实在在地消耗土地。所以奶牛养殖对土地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牛舍和挤奶厅。要想发展奶牛养殖业,或者说想将养殖场扩大并实现盈利,首先要拥有自己的土地。当前,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留给农业的土地越来越少,土地资源变得很稀缺。作为发展基础,牛场拥有自己的土地可以减少成本投入,提高粗饲料品质,这对牛场来说是受益无穷的。拥有土地,意味着你的奶牛有足够优质的饲料、足够的运动场地,这些可潜在地提高奶牛体质,增加收益;可实现粗饲料的自给自足,同时保证了牧草和青贮饲料的品质。还可以采用“牧-草-肥”循环的模式,即将牛场产生的粪便发酵6个月后施入田地,在减少肥料投入的同时,合理处理了粪污,保护环境,减少成本,增加收入,构建了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生态奶业。

2.合适的规模应该与饲料供应相适应

作为饲养成本,我国大多数牧场饲料成本占了60%~70%,养殖小区或者散养户可能会超过70%。只有通过青粗饲料的生产来控制饲料成本,才能使奶牛养殖业稳定发展。

奶牛养殖的粗饲料标准是1年1头牛1吨牧草、5吨青贮,牧草最好自己种植,也可以外购,但青贮必须就地解决,后备母牛的饲料需要量折合成成年母牛头数计算,折合比例为:犊牛(0~6月龄)4头折1头,育成牛(6~18月龄)2头折1头,青年牛(18月龄至初产)1头折1头。按正常的牛群结构,犊牛占9%、育成牛占18%、青年牛占13%、成母牛占60%,可按全群头数的84%折合成母牛头数。

确定规模的时候对饲料种类和来源情况必须充分论证,有多大的饲料供应能力,就确定多大的养殖规模。

3.合适的规模应该与饲养管理水平相适应

业界公认的是,相同规模和养殖条件的规模奶牛场,谁的饲养管理水平高,谁的效益就好,而饲养管理水平包括奶牛品种选择、饲料营养、疫病防治、环境调控、繁育、挤奶等奶牛养殖的所有方面,而且各个方面承上启下、环环相扣,贯穿奶牛养殖的整个过程。

饲养管理水平体现在设施设备和养殖人员对奶牛养殖技术的掌握运用程度上。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目前大部分奶牛场、奶牛小区在生产中多采用舍饲拴系、定时上槽、管道式挤奶的个别饲养法。这种方式不利于许多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的采用,不利于奶牛生产性能的发挥,不利于提高劳动效率和奶牛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而采用群饲法、散放饲养、全混合日粮(TMR)自由采食等新的奶牛饲养工艺、技术与设备。使后备牛有最大的瘤胃发育、最大的生长速度、最大的体高生长,使成母牛有最高的产量、最佳的繁殖率和最大的利润。先进的挤奶设备会根据流量自动提杯,对奶牛乳房炎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因此,要根据饲养管理水平决定养殖规模的大小。饲养管理水平高、设施设备先进科学的养殖规模可以大一些,反之规模不宜过大。

4.合适的规模应该与牛奶销售相适应

养奶牛的效益主要是通过牛奶销售来实现,牛奶市场是决定奶牛生产规模的最主要因素。城市牛奶需求潜力大,但城郊奶牛发展基础较好;农村市场潜力大,但目前农民消费量尚低。因此,无论在何处建奶牛场,都需要开拓市场。这就要求投资者认真研究牛奶市场的供求关系及发展潜力,且忌盲目跟风、盲目上马,也不应急于求成、一味求大。

5.合适的规模应该与环境消纳能力相适应

随着养牛业的快速发展,粪便污染已成为一大难题。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一些地方,牛粪对环境的污染已超过了工业污染的总量,有的甚至高达2倍以上。奶牛养殖业的粪污处理一直是困扰规模化养殖的问题。一头奶牛每天约产50千克粪便,1000头奶牛的规模牛场每天将会产生500吨左右的粪便。

要想实现可持续的奶牛养殖业发展则应根据本地区粪肥消纳能力来确定奶牛养殖的规模。粪污处理的方法有很多种,应采用因地制宜的处理办法。如建沼气池,既解决了燃料来源,又使牛粪得到了充分腐熟,沼气的渣、液是非常好的有机肥,能提高瓜果、蔬菜的内在品质,减少投资。用牛粪做原料生产有机肥,成本小,质量比较稳定,市场销售空间很大;用牛粪生产双孢菇,如陕西省宝鸡市利用牛粪生产双孢菇已取得了成功;用牛粪养蚯蚓,蚯蚓粉是饲料的上好添加剂,比鱼粉的蛋白质含量高。现在鱼粉的每吨售价在20000元以上,蚯蚓粉如果大规模开发,效益一定十分可观。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检验分析表明,用蚯蚓粉制成蛋白酶制剂、微生物制剂和饲料添加剂,是动物的天然保健剂,用它们喂养畜禽,能显著促进动物生长,使动物很少感染疾病。以蚯蚓粪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各种专用肥,不仅肥效高,而且能抑制作物病虫害的传播,同时还能提高地温、保水保肥。可以结合养殖规模以及产生粪污量,采取一种或几种处理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证粪污处理效果,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奶牛养殖场要在规划阶段对污染处理就有整体规划,污染处理设施与建厂同步进行,只有把养殖奶牛产生的污染问题先解决好了,奶牛养殖才能顺利进行。

还可以借鉴欧盟标准:每公顷土地的氮排放量(施肥量)不超过170千克。

总之,发展奶牛养殖应根据本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加工能力、粪污处理能力确定养殖的适度规模,并根据本地区资源特点发展适合当地资源特点的奶牛养殖盈利模式,并以此为依据才能探索出有地方特色的可持续的奶牛养殖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