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生态环保设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新型城镇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历史进入新时期的发展战略,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一次变革,它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对人口、资源、环境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由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及其主持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文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提高人类居住的社会环境质量,改善人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以“我们共同的未来”(WCED)和“21世纪议程”为标志,全世界对可持续发展问题基本达成共识。世界上许多国家制定了本国21世纪议程,并已采取行动。1994年,我国政府制订《中国21世纪议程》,从具体国情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出发,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1996年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的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的两大主题之一是“在世界上建设健康、安全、公正和可持续的城市、乡镇和乡村”。城市乡镇的可持续发展开始被国际关注,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是城镇发展的唯一出路,对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新型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涵义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城镇质量的提高,包括城镇的生态结构质量、环境质量、建筑美学质量和精神文化氛围质量等方面,最终实现新型城镇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均衡发展。它要求新型城镇的发展既要立足于城镇发展的现状,又要着眼于城镇发展的未来。因此可以说,新型城镇可持续发展既是一种崭新的发展观,更是一种城镇进步的行为准则。

实施新型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实现经济增长过程中,人的要素和物质要素的结合方式。它包括科技手段和管理手段两个方面。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两种类型的划分方法。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过分依赖对资源的粗放利用即资源的投入单纯以量的扩张为特征,而不注重技术开发和效益提高。这种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可取得一时之功,但对经济的持续发展却是十分有害的。例如我国的许多城镇,无论它的地理环境如何优越,其物质容量和资源储存总有一定限度。如果不考虑这一点,只是一味地大量投入劳动力和大量消耗自然资源,非但不能有效地支持城镇经济正常发展,而且很可能使城镇经济的发展缺乏后劲。因为,人们的劳动在产生社会需要的经济成果同时,也会对人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带来某些影响,产生生态效益。只有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放在同等地位,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大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促使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城镇要获得长久而持续的发展,必须变粗放型增长为集约型增长。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效益的提高来实现经济增长。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基本要求是:推动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充分就业、改善生态环境。这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是一致的,它可以避免粗放型增长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种种弊端,促使城镇人口适度增长、资源合理利用、环境得到积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