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史·人物传(第五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区寿年

边篆

区寿年,字介眉,广东罗定人,1902年10月5日(清光绪二十八年九月初四)生。祖父区龙光是个武进士,其后人多崇尚武艺。区寿年幼时入本村塾,后在多镜圩小学求读,高小毕业后居家务农。

1921年冬,经叔父介绍,区寿年至舅父蔡廷锴所在的粤军第一师第四团第十一连连部任文书。嗣后至粤军阳江军事教练所学习,结业后回十一连任司务长,后升排长。1922年5月,孙中山在韶关督师北伐,粤军第一师进军北上占领赣州,区寿年也参加了攻克赣州之战。6月陈炯明在广州叛乱,粤军回师平叛,但第四团在团长带领下附陈,至增防梧州时又投拥戴孙中山的滇桂联军。区随部辗转,先后参加了收复省城、进攻肇庆、争夺英德等战斗。1924年秋,蔡廷锴在粤军第一师第二团任第一营营长,任区为第三连连长。区在家乡招募一批青年,在封川一带训练。

1925年8月,粤军第一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区寿年连编属第十师第二十八团第一营。不久,参加南征讨伐邓本殷之役。翌年7月,第十师出征北伐,区连在第二十八团团长蔡廷锴带领下担任前卫,参加了攻克平江、激战贺胜桥、进占武昌城等战役,英勇作战,是“铁军”中的一支优秀队伍。嗣后第十师扩编为第十一军,区寿年升为第十师第二十八团第三营营长,参加了对奉军作战的临颍、开封等役,获得嘉奖。

蒋介石于1927年4月“清党”反共后,7月汪精卫又在武汉“分共”,第十师在师长蔡廷锴率领下跟随叶挺到南昌参加了八一起义。在随后南下向广东进军途中,第十师脱离了起义队伍,开到赣东北之铅山。第十师又恢复了编属第十一军的建制,为第二十四师,区寿年被任命为第七十团团长。部队编配后由赣入闽,1928年初奉李济深之命至广东东江,截击张发奎军奏捷,驻防琼崖,区团在高州、徐闻整训。

1929年秋,区寿年升任蔡廷锴第六十师第一二〇旅旅长。在年末的粤桂战争中,区旅在花县击溃桂军后跟踪进击梧州、火山奏捷,打开了广西的门户。1930年2月粤桂战火再燃,区随蔡廷锴作战,在进占北流一带后驰往民乐援香翰屏第六十二师,歼桂军数百。5月,第六十师与蒋光鼐第六十一师联袂参加中原大战,先击败桂张(发奎)联军于衡阳,旋即快速北上,在鲁境津浦线上与阎锡山军激战。在攻克泰安之战中,区旅攻占右翼集镇后又驱逐泰安守敌。继后在攻占济南之战中,区旅与敌激战于长城岭和党家庆附近之高地,抢占火车站。敌全线溃退,第六十师和第六十一师合力攻打济南城,于8月15日进占。蒋介石为奖赏两师,遂编第十九路军,以蒋光鼐为总指挥,蔡廷锴为军长。接着第十九路军西驰河南,投入陇海线战事。战后,区因战功获四等宝鼎勋章。

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调集各路军队前往江西,第十九路军开至兴国,参加第二次对红军的“围剿”。1931年5月,第十九路军在江西吉安扩编,新建第七十八师,区寿年升任该师师长。在接着进行的第三次“围剿”战中,区师留守吉安。“九一八”事变后,第十九路军将士义愤填膺,在赣州集会强烈要求武装抗日,停止内战。嗣后第十九路军调赴宁沪沿线,总部和第六十一师驻南京、镇江,第六十师驻苏州、常州,区寿年第七十八师驻淞沪、南翔等地。

1932年1月中下旬,日本侵略军在上海不断制造事端进行挑衅,无理要求中国驻军撤退三十公里。1月24日,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至上海,要蔡廷锴撤防南翔以西地区。蔡拒,区闻悉愤慨不已,表示若要撤退就退伍回家做农民,免受侮辱。随后区偕第七十八师旅长以上将领随蔡至苏州,出席第十九路军高级将领紧急会议,表明抗日决心。日方加紧挑衅,还于27日提出最后通牒,无理要求撤退闸北的中国驻军。何应钦与参谋总长朱培德27日三次急电命令第十九路军“忍辱求全,避免冲突,万勿妄动,以免妨碍国防大计”,并令第七十八师防地交给宪兵团接防。28日下午4时还来电限于当日下午6时交防完毕,不得贻误戎机。但此时日本海军陆战队已在上海市区的四川北路、老靶子路等地频繁调动。区寿年接报后,要求推迟到29日交防,以免自乱阵脚。区还接到蒋光鼐、蔡廷锴的密令:如若日军来犯,即行抵抗。结果28日深夜11时30分,两股日军分向驻守在闸北虬江路等路口的第七十八师翁绍垣第一五六旅第六团第一营、二营防地突击。第六团官兵奋起还击,打响了淞沪抗战。区寿年果断指挥所部坚决抗御六千多海军陆战队的进攻,还利用闸北街道楼群堡垒进行反击。嗣后,战线由闸北延伸到江湾、庙行、吴淞、宝山等地,第十九路军三个师三万余兵力一齐上阵,更得到张治中率领的第五军及教导总队、宋子文领导的税警总团等部的增援,还得到上海和全国民众的鼓舞和支援,将士们抗日御敌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坚守阵地,不断击退日军的猛烈进攻。在闸北巷战、吴淞要塞战、八字桥战斗、蕴藻浜战斗、江湾庙行战斗、浏河战斗等前后三十三天的血战中,杀伤日本侵略军万余人,迫使敌军三度增兵、四次更换指挥官。由于日军增援部队又于3月1日在太仓、浏河登陆,而蒋介石未再增派援军,第十九路军在苦战月余、伤亡逾万、弹药不济的困难情况下,不得不撤离上海,退驻嘉定等地。中日双方3月3日宣布停战,5月5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区寿年坚决抗敌,勇敢善战,受到各界和舆论的赞扬,国民政府亦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为全国军民赞颂的第十九路军随即被蒋介石调赴福建“剿共”,在闽西北几次与红军遭遇。区寿年率第七十八师驻守连城,但在朋口一战中被红军击败,损失甚大,只得弃连城撤往永安。

1933年11月,第十九路军领导人蒋光鼐、蔡廷锴与陈铭枢、李济深等爱国反蒋人士发动“福建事变”,自建“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人民革命军”,区寿年被任命为第一方面军第三军军长。但蒋介石抽调十五个师进攻福建,同时利诱收买一些军官。“闽变”于1934年1月失败,第十九路军解体,所部接受改编,区寿年离开部队潜赴香港。后赴德国研学军事,还赴英、法、意等国参观考察,获取新知。

1936年7月,区寿年随同蔡廷锴由香港至南宁,经与李宗仁、白崇禧等商妥,在广西恢复第十九路军,8月发表宣言后即赴前线抗日。第十九路军恢复三个师的建制,区寿年仍任第七十八师师长。不久,李宗仁、白崇禧和蒋介石妥协,蔡廷锴出走香港,广西部队缩编,第十九路军被缩编为第二十六师,区寿年任师长。翌年初第二十六师改为陆军第一七六师,区仍为师长,隶属李宗仁第五路军。

卢沟桥事变后,区寿年所部开赴抗日前线,先后参加淞沪抗战、徐州会战和保卫武汉的黄梅、广济战役。1938年9月,区寿年升任第四十八军副军长兼第一七六师师长。武汉保卫战结束后,区率部随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兼安徽省主席廖磊(先曾兼任第四十八军军长)入皖,在大别山地区建立豫鄂皖边区抗日游击根据地,为东区南分区指挥官,在安徽太湖、潜山、桐山和湖北应山、罗田等十一县开展游击战争,袭击日伪军。区建立了一个政治总队,在根据地宣传抗日救亡,建立群众自卫组织,恢复地方秩序,清查汉奸敌探,还组织战地服务队协助作战。1939年11月,区升任第四十八军军长。翌年7月,他到重庆入陆军大学特别班深造两年。1943年2月,区被任命为第二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驻湖北恩施。但他手头无一兵一卒,常与其时软禁在恩施的新四军军长叶挺打牌消遣。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整治军队准备内战,改集团军为绥靖区,区寿年于1946年2月改任第六绥靖区副主任,协同周岩率部驻防豫南商丘。1948年6月,蒋介石发动的内战已陷入“分区防御”的困境,区寿年被任命为第七兵团司令,指挥余锦源整编七十二师、沈澄年整编七十五师共五个旅的兵力,配合邱清泉第二兵团进攻开封。区兵团奉命由民权经睢县、杞县迂回开封,于6月27日被解放军主力分割包围。区率整七十五师在龙王店投入很大兵力修筑外壕、鹿砦、土围墙、火力点和防御工事,打算坚守待援。7月1日,解放军向龙王店发起总攻,突破土围子向守敌阵地猛烈进攻,区部难以抗御,坚固的土围子反而成了困缚区部的陷阱,左冲右突也出不了土围子。战至2日凌晨,第七兵团司令部、七十五师师部及第十六旅一个个全被歼灭,区寿年及师长沈澄年等人被俘。

区寿年经过两年学习改造,获得宽大处理。1951年回到广州,被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华南临时工作委员会选为宣传委员会委员。1954年被选为广州市政协委员,翌年又任市政协常委。1957年1月15日,区寿年因长期胃溃疡医治无效而逝。

主要参考资料

姜克夫编著:《民国军史略稿》,中华书局1987年一1992年版。

陈燕茂、黄和寿:《十九路军史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广东文史资料》第23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蒋光鼐、蔡廷锴、戴戟:《十九路军淞沪抗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编审组编《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

林一元:《区寿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编《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6辑,中华书局197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