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史·人物传(第五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彭寿松

许在全 陈孝华

彭寿松,字岳峰,湖南长沙人,生于1866年(清同治五年)。其父彭定太是清湘军将领,曾率兵驻扎固原、肃州近十年。彭寿松自幼随父,久居边塞。

1884年,法国侵略军进犯福建,清政府派左宗棠带领湘军入闽,彭定太亦随左至闽。中法战争结束后,湘军仍留闽,彭在闽安家。嗣后彭寿松在闽捐资为候补县佐,于1903年出任福建保甲局总办,以其强悍、大胆的作风,在福州地方初露头角。但不久因“忤上官意”《彭寿松事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暨武汉市委员会等编《武昌革命实录馆: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下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35页。被参劾革职。

彭寿松闲置在家,教子济溶、侄荫祥读书识字。这时清朝政府日益腐败,外来侵略不断加剧,民族压迫严重,开明人士、血气青年竞起议论国事,图谋革命。彭寿松受其影响,“愤国事日非,国土日蹙”佚名《彭荫祥历史》,《武昌革命实录馆: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下卷,第243页。,参加秘密会党哥老会。

1907年6月,留日学生闽人陈不浮在归国的轮船上蹈海而死。福建革命党人认为这是痛愤清廷腐败而做出的举动,在福州下渡十锦祠隆重举行追悼会,借以鼓吹革命。彭寿松莅会,发表慷慨演说,当场剪去发辫,以示推翻清政府的决心。同盟会会员刘通等人见彭反清革命意志坚决,开始与之联络。此后他们往来更加密切,共同从事反清斗争。1908年11月,清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福州设立灵堂于明伦堂,全城文武官员每天前往哭灵。彭寿松力主乘机举事,以炸弹聚歼之,但其他革命党人认为来不及部署,而未实行。

1911年4月,彭寿松由刘通主盟加入同盟会。时适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以及闽籍革命志士多人壮烈牺牲的消息传来,彭愈加痛恨清王朝,且认为“实力在于军队,非联络反正必不成功”佚名《彭荫祥历史》,《武昌革命实录馆: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下卷,第243页。。为便于联络军警界,经彭寿松提议,在福州设立军警特别同盟会,由彭担任会长。时驻闽清军为陆军第十镇,基本成分系原湘军改编而成。中法战争中蒙受的耻辱记忆犹新,部分官兵痛感清廷窳败,倾向革命。彭寿松既是湘人,又是湘军将领之后代,与军界有较深渊源关系。经过彭的努力活动,驻福州的第十镇十九、二十两协新军,以及巡警道所属的警察,很快都加入军警特别同盟会,从而使后来福建辛亥光复有了武装力量的基础。与此同时,彭还联络哥老会各山堂,促使他们联合起来。

彭寿松的革命活动,引起了清政府的警觉。福建布政司尚其亨先是用笼络手段,请彭入署赞襄,还把他推荐给闽督松寿,委以警察提调,但皆为彭所谢绝。尚其亨遂施调虎离山计,把彭推荐给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端方。彭与党人商议,均主张应行,可以借此机会联络湘鄂一带革命党人。为此,彭寿松召回时任广西柳州水师管带的儿子济溶,让其与胞侄彭荫祥负责主持军警特别同盟会的事务,自己则赴汉口任职。

彭寿松在汉口期间,除与湖北革命党人有过联系外,还曾到宜昌进行活动。10月6日,他在“宜昌适报丁忧”《彭寿松事略》,《武昌革命实录馆: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下卷,第237页。,乃请假返闽。9日,彭乘轮船抵达汉口时,由于革命党人起义的秘密暴露,武汉三镇已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他亦险遭逮捕。当10日夜彭寿松登江轮离开汉口的时候,革命军经过一夜激战,已克复了武昌。彭先到上海,在这里与革命党人共商响应武昌首义之举措;同时协助在沪的福建革命党人将一批军火运回福建,以准备福州起义之用。

10月15日,彭寿松回到福州。这时福州革命党人正加紧筹备起义。为了争取新军将领,继第十镇协统许崇智加入同盟会之后,彭寿松于11月5日介绍该镇统制孙道仁加入同盟会。至此,在福州发动起义的条件已经成熟。同日,彭和同盟会革命党人郑祖荫、刘通等人在城外白泉庵举行秘密会议。会后他们代表同盟会与新军将领孙道仁、许崇智在闽江夹板船上会晤,商议起义日期、作战部署等重要问题。决定拥戴孙道仁为都督,许崇智为前敌总指挥,以于山为总进攻阵地。由于起义军队子弹缺乏,还决定由彭寿松负责运动屏山弹药库守兵凿垣偷运子弹。

11月8日晚,彭寿松率领由各学堂学生组成的炸弹队(亦称敢死队),以及由各山堂哥老会会员、闲散官兵组成的先锋队与差遣队,上于山进入总攻阵地,彭在于山观音阁设立了军警特别同盟会办事处作为临时指挥机关。9日拂晓,福州起义正式发动,革命军在于山向清将军署发起进攻。彭亲自率领炸弹队与清旗兵作战,击毙清将军朴寿。经过两天一夜的激战,福州宣告光复。

11月11日,彭寿松与郑祖荫等人率新军、学生军和同盟会员列队前往旧督署,开会议定组织军政府,推举孙道仁为都督,彭寿松、郑祖荫、林斯琛等十人为参事员,并组成由彭担任会长的参事会,协同都督掌握政权。13日,在都督署大堂举行都督就职典礼,彭寿松代表同盟会将闽都督府钤印授予孙道仁。15日,在南较场开追悼阵亡将士大会,彭在会上大声疾呼“犁庭扫穴是吾辈后死者之责,新亭对泣尚非其时”。21日,军警特别同盟会与同盟会福建分会合并,彭寿松继郑祖荫出任分会会长。都督府成立一个月后,又决定撤销参事会,改设政务院。12月12日政务院正式成立,任命彭寿松为总长。翌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南返广州,彭曾亲往上海迎孙中山至福州,并于孙中山到达的20日晚主持了欢迎会。

彭寿松担任同盟会福建分会会长和都督府政务院总长后,独揽大权,日渐一意孤行。他只依靠原军警特别同盟会的一帮人,尤其是对旧官僚马绛生言听计从。彭自视甚高,欲居闽省首席,不久即与孙道仁、许崇智时生龃龉。许崇智掌握军队,彭无法制许,便组织防卫军,由其子彭厚庵统率。孙道仁拥有都督名义,彭则轻视之,让其侄彭荫祥任延建邵道尹,下属三府均由亲信担任。与此同时,彭与同盟会元老郑祖荫、林斯琛、刘通等人也渐渐疏远,乃致使自己陷于孤立。1912年春,福建省临时议会选举议员,外省旅闽人士要求特定议员专额,彭利用在政务院的职权,使政务会议通过这一规定。本省人士群起反对之,同盟会会员蒋筠反对尤力,多次召开群众大会,登台演说,措词激烈。彭寿松十分愤怒,竟遣人于4月29日将蒋刺杀。案发后,主办《民心报》的黄家宸撰写文章谴责彭罪行,彭恼羞成怒,又命人于5月22日将黄杀死。时称“蒋黄惨案”。

“蒋黄惨案”引起轩然大波,旅沪福州同乡会大为激愤,要逐彭寿松出闽,守旧分子则在背后推波助澜。众怒难犯,彭于5月间发表告退通告,宣称“近病益甚,更难再勉”,“唯有远避”《彭寿松事略》,《武昌革命实录馆: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下卷,第239页。。时值都督府根据北京政府电令进行第二次改组,彭被挽留。7月1日,政务院撤销,在都督府内设参议厅,彭寿松任总参议兼全省警察总监,统辖防卫军,督办全省禁烟事务。8月1日,彭寿松以“扰乱治安”罪名查封福州《群报》,主笔苏鉴亭被捕,并笞数十板。此事引起京沪新闻界的不平,北京政府亦来电诘问。京沪闽籍同乡更是愤慨,大有非去彭不可之势。袁世凯乘机派岑春煊以镇抚使名义来闽,迫逐彭寿松。

岑春煊于8月下旬率部乘舰到闽,驻扎马江,遣人谕彭离闽。彭寿松曾欲抵抗,但此时能为其效力者无几。同盟会党人陈子范顾虑彭一去,福建革命势力将受重大影响,特由沪赶回劝彭抵抗,但看到彭已是外失人心,内亦解体,乃太息而去。福州各界人士唯恐双方引起冲突,糜烂地方,而在京乡人又纷纷来电,促家属迁徙,致使人心动摇,钱庄倒闭,社会秩序纷乱。9月24日,与彭寿松素有交谊的郑祖荫、刘通等人,劝彭暂行息肩,且为彭预拟好退职电文。彭见势不可为,于是日发出辞职电。不几日,北京政府来电召彭晋京,并准予出洋考察。但彭认为舆论都称岑系专为查办自己而来,“故暂缓行期以俟之,庶得攸分黑白,稍明心迹”《彭寿松事略》,《武昌革命实录馆: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下卷,第240页。。地方人士则顾及彭钱款不充裕,难以成行,由商会筹十万元赠之。10月9日,彭寿松从福州马尾搭轮离闽。从此,福建政权完全落入官僚军阀之手。

彭寿松离闽后,避居汉口租界,“建屋数幢,取名寿松里,一面收租,一面与马绛生合资经商”沈来秋:《辛亥前后的彭寿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福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组编《福州文史资料选辑》(辛亥革命专辑)第1辑,1981年版,第42—43页。。1915年袁世凯称帝时,彭冀图在武汉起义炸毙鄂督,但未成功。1917年孙中山南下“护法”,是年彭返回长沙,被孙中山任命为湘鄂民军联络部部长,从事运动湘鄂交界的羊楼司一带几千会党,并统辖民军千余人。1918年3月,北军吴佩孚部攻占岳阳,彭受命率部援助南军湘、粤、桂三省联帅谭浩明,但谭见前方部队败退,即不战而退出长沙。于是彭将所部遣布于湘、贵流域,自己则潜回长沙购运军火,以图再举。这时北京段祺瑞政府已任命张敬尧为湖南督军。彭在长沙被张的密探诱捕,虽经其妻花费重金营救,仍被判处十七年徒刑,关押在狱。6月间,发生张部行营起火以及马夫枪刺张敬尧之弟未遂案,彭寿松被指控为此案的指使者,于6月14日被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