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元济
庞元济,字莱臣,号虚斋,浙江吴兴县南浔镇人,生于1864年7月27日(清同治三年六月二十四日)。南浔地处杭嘉湖三角洲,是富庶的鱼米之乡。庞父以经营典当起家,后独资开设庞怡太纸行,为南浔镇上四大巨富之一。
庞元济在青年时期喜好字画碑帖,常常购置乾隆、嘉庆年间的名人字画,精心临摹。后发现字画买卖可获大利,于是从事此项交易。他雇了熟练的裱褙工匠和临摹工匠,从书肆中发现真迹,加以裱褙整修,然后高价出售,有时也以赝品冒充真迹。
1895年,庞元济与杭州富商丁丙等人在杭州武林门外拱宸桥开设世经缫丝厂,资金三十万两,采用进口的新式机器,日可制茧丝一担。庞、丁等人后又在浙江德清县唐栖(今余杭塘栖)开设缫丝厂。这些都是浙江最早的缫丝厂。但因经营不善,无利可图,加以庞元济后来信奉佛教,认为煮死蚕蛹有悖佛旨,不久即将两厂先后盘出。次年,庞元济又与丁丙、王震元等人集资四十万两,由英国进口机器,在杭州筹设通益公纱厂。1897年建厂竣工,初期购置英国纱锭一万五千零四十枚,雇男女工人共约一千二百人,1898年产纱二百万磅,1899年达三百万磅。但因管理不善,资金不足,债台高筑,又因北方义和团事件影响棉纱销路,不得已于1902年停产,次年将该厂转让给李鸿章之子李经方。
1904年秋,庞元济在上海与人合资开办龙章机器造纸有限公司,自任总经理,严于均为协理,陈润夫、韩山羲、祝兰舫、苏宝森、顾牧斋等十余人为董事。原定官股银六万两,商股银三十万两,但在建厂过程中,几度发生资金短缺的困难,经庞元济力为挪借,终于在1907年夏建成,开工造纸。建厂初期由于经营不善,加以纸价行情看跌,发生亏损。1909年召开董事会,决定向清政府商部借银十五万两,另招新股十万两。庞元济请他堂弟庞赞臣来龙章纸厂主持厂务。庞赞臣毕业于邮传部高等实业学堂(后改为交通大学),精通技术。来龙章厂后,立即将蒸汽动力改为电力动力,使生产效率大增,营业蒸蒸日上。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外资无暇东顾,给龙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极盛时有工人两千名。直到1937年抗战前夕,庞元济因自己年迈力衰,遂将盈利颇丰的龙章纸厂卖给其外甥、国民党要人张静江,后张将龙章纸厂拆迁重庆。
除了兴办工业以外,庞元济还在南浔、绍兴、苏州、杭州等地开设米行、酱园、酒坊、药店、当铺、钱庄等大小企业,在绍兴县置田四千亩,在苏州、上海、南浔等地置有大量房地产。
自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庞元济去世这段期间,庞因年事已高,不再从事实业活动,在上海当寓公。
庞元济属于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地主阶级成员,故政治思想保守。戊戌变法时,反对维新派。辛亥革命后,以清朝遗老自居。后来溥仪已是伪满洲国的傀儡,庞元济仍对溥仪念念不忘。
清末,庞元济曾出资捐上海道台不成,后放上海商务督办。1919年前后,曾赴日本游览,历时半年。庞元济虽曾出资捐官,但系从生意着眼,出于商业需要,对政治不感兴趣。以后在国民政府时期及日伪时期,与统治阶层人物也有周旋,但未出任职务。
庞元济信奉佛教,每日清晨盘膝打坐,念《金刚经》,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发财之后,经常为乡里举办一些赈粥、施药之类的慈善活动,并曾出资兴修荻塘,用石块整修湖州至平望间长约三十里的一段运河堤岸。
1949年3月8日,庞元济于上海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