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百韬
黄百韬,原名新,字焕然,祖籍广东嘉应州(今梅县),1900年9月9日(清光绪二十六年八月十六日)生于天津。其父黄宗骏早年从军,曾为李鸿章淮军之统领,后流落天津。黄五岁时丧父,因家贫曾一度随母靠捡煤核度日,嗣后其母至当地苏姓富户做女仆,黄偕往充当少东书僮,以少年聪慧深得主人喜爱,遂得资助入学堂就读。1913年小学毕业后,入直隶省立工业专门学校中学部,三年后毕业。他凭借苏家与江西督军李纯的世交关系,被荐往李纯处,得入陆军第九混成旅学兵营当学兵。
1917年8月,李纯转任江苏督军,黄百韬随至南京,任李纯的传达兵。李纯对黄百韬甚为赏识,以心爱的婢女金恕勤适黄为妻,并保送他入军官教育团第五期步科受训。1922年结业后,他被派往江苏省防军任排长、连长等职。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已投奔奉系的张宗昌乘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之机,进入关内,收编直军四个旅,继又协助苏皖宣抚使卢永祥南下,率兵攻打江苏督军齐燮元,江苏省防军一触即溃,黄百韬被俘。张宗昌念黄在军官教育团之师生情谊,予以接纳,后派他至徐源泉部,先后任团附、营长、参谋等职。1926年8月,褚玉璞任直隶军务督办,徐源泉为帮办,任黄百韬为督办公署参谋。
1928年4月国民党军队继续北伐,6月初进占北京、天津,张宗昌、褚玉璞率直鲁军残部退守滦河东岸。10日,直隶军务帮办徐源泉在天津易帜,接受改编。徐部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第六军团,黄百韬被任命为第十二军(军长张冠五)第八师参谋长。同年冬,国民党军编遣缩编,徐源泉第六军团缩编为陆军第四十八师,驻防于昌平、南口一线,黄百韬调任该师第一四三旅二八八团团附。1929年3月,第四十八师奉命南下,在南京受阅后溯江移驻汉口。时值蒋桂战争爆发,第四十八师划归“讨逆军”第五路军(总指挥唐生智)第九军(军长何成濬)序列,参加讨桂战役。旋黄又调任第一四二旅二八四团团附。同年10月,徐源泉第四十八师参加讨伐冯玉祥。12月第四十八师改编为第十军,黄百韬以原部团长兼第一四二旅副旅长。1930年5月,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第九、十军等非蒋嫡系部队属何成濬指挥的第三军团,第十军编为第十六路军为左翼军,黄百韬所在的第一四二旅参与在平汉线与冯、阎军的拉锯战。8月,蒋军反攻,第十军被编为平汉路第一纵队,第一四二旅参与攻打洛阳之役。
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转而发动“围剿”工农红军,黄百韬在鄂中地区转战不停,甚为卖力。1931年2月,黄百韬所在的第一四二旅从沙市进驻公安,担负“分区联防清剿”的任务。3、4月,黄百韬率二八四团进攻藕池红二军段德昌部,先后侵占石首、调弦口、塔市驿等地并沿江东犯。5月,黄百韬升任第四十一师第一二三旅旅长。1932年1月,鄂西红军攻取皂角市、陈家河等地,进逼武汉。黄百韬所在的第四十一师与第四十八师自东部攻入鄂西根据地。4月,黄百韬调任第四十八师一四四旅旅长,嗣后指挥该旅及一四二旅、新三旅等八个团,在皂市附近九真庙地区与贺龙、段德昌部工农红军激战中受重创。7月下旬,黄百韬旅率先攻占洪湖根据地腹地新堤蕉子渊,受到蒋介石的嘉奖。1933年初与红三军贺龙、关向应部交战于湘鄂边鹤峰、桑植地区,黄百韬旅猛攻邬阳关得手。1935年4月在进犯湘西大庸、永顺、桑植,建立三县边境封锁线的战役中,黄旅为先遣纵队,从黔江东移来凤县中堡、李家河一线,协击塔卧地区,并修筑四川境内具坝至濯河坝间的碉堡。此时红军移师包围宣恩,黄旅遂转白塔增援宣恩。是役第四十一师师长张振汉被俘,黄百韬乃被任命为第四十一师代理师长,率部驻来凤、咸丰间,“追剿”和堵击长征西进的红军。9月,任第三区司令官,修筑碉线网防守来凤至江岩堡一线。
黄百韬虽然作战甚为卖力,而从团附升任师长历经七年之久,盖因既非黄埔系、保定系,又没有什么靠山。但他升任师长后,却居功自傲,日益骄纵,为第十军军长徐源泉所不容。12月,徐以“群情不洽”为由,免去黄的师长职。黄表示韬晦之意,从此改名为“百韬”。旋被任为鄂湘川黔边区“剿匪”总部总参议。同年底,黄被保送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进修,结识了鹿钟麟等人。1938年9月毕业后,正值冀察战区成立,鹿钟麟为总司令,黄任战区参谋长。1940年春,黄百韬调充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高级参谋,其间曾以撰写年终军事论文获奖,受到参谋总长何应钦赏识。
1941年夏,黄百韬受何应钦保荐,出任第三战区参谋长职,欲对战区机关颇多整顿,但因出身杂牌军,为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及其部属所鄙薄。黄遂竭力与顾的亲信结好,逐渐取得顾的支持和任用。1944年2月,被顾派往第二十五军任军长,隶属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序列,曾参加赣州战役对日作战;1945年5月又参与进犯浙西新四军苏浙军区抗日根据地的反共军事行动。
1945年抗战胜利后,黄百韬率第二十五军跟随顾祝同进驻淞沪地区,1946年初划归汤恩伯第一绥靖区统辖。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第一绥靖区十二万人进犯苏北解放区,驻扬州的黄百韬整编第二十五师分兵进犯宜陵、樊川、邵伯、高邮等地。8月,黄部在邵伯被解放军第十纵队歼击,退回扬州。11月,黄部一个旅会同整编第八十三师、整编第六十五师四路进犯盐城,黄百韬率部在卞仓地区与解放军激战兼旬。1947年初,蒋介石调集二十三个师发动“鲁南会战”,企图一举歼灭华东人民解放军,黄百韬师为“主要突击集团”的右路,北犯临沂。解放军为集中优势兵力歼敌有生力量,于2月10日放弃临沂北上莱芜,于是月下旬歼灭李仙洲集团共五万余人,黄百韬等欲北援已不及。5月,蒋介石调集汤恩伯、欧震、王敬久三个兵团共十三个整编师“重点进攻”沂蒙山区,黄百韬部属临沂汤恩伯第一兵团序列,与张灵甫整编第七十四师同为这次进攻的主攻部队。5月12日,七十四师抵达桃圩、蒙阴时,改归黄百韬指挥。黄原计划合整编第八十三、七十四、二十五、六十五师互相联结,固守天马岭、虾蟆岭,但张灵甫自恃嫡系精锐部队,执意孤军深入,放弃天马岭,独自占领蒙阴东南六十里的险地孟良崮。人民解放军迅即以优势兵力割断其与黄百韬等部的联系,切断其后路,封闭合围圈。黄百韬在蒋介石严令之下率部去救七十四师,但在解放军阻击下一直未能与七十四师合拢。5月16日七十四师被全歼,骄狂的张灵甫被击毙。事后,蒋介石召开军事检讨会议,将战败责任归咎于黄百韬指挥失误、援救不力,欲治其罪;由于得到顾祝同等人回护,黄得以在会上详述作战经过,仅受“撤职留任”处分。
此后,黄百韬更加卖力地从事反共内战,甘当进攻解放军的主力。7月,国民党军队分三路进犯鲁中,黄百韬为右路指挥官,侵占东里店、南麻等地,并率部救援临朐第八军李弥部。8月至10月,国民党军进犯胶东地区,黄率部卖命死战,先后占潍县、昌邑、高密、平度、栖霞、福山、烟台等地。旋奉调移驻安徽。
1948年6月,人民解放军在解放了豫东广大地区的基础上围攻开封,歼敌三十九万余人。蒋介石震惊不已,赶赴前线指挥,但调集驰援之区寿年兵团被围于睢县、杞县地区,邱清泉兵团亦受到阻击而无法前进。于是,蒋介石急调黄百韬率师车运豫东,并指挥第三快速纵队、交警军二总队,成立黄百韬兵团。黄百韬率部西进,赶到帝丘店地区时,被人民解放军五个纵队合围,遭到猛烈攻击。黄率部顽抗死战八昼夜,死伤无数,士气颓丧,黄亦负伤;直至胡琏第十八军和邱清泉兵团来援,黄百韬才得以突围而出。为此,蒋介石在南京军事会议上授予青天白日勋章,黄感激涕零,表示今后当为蒋介石效命“万死不辞”。
豫东战役结束后,8月,蒋介石正式组建第七兵团,以黄百韬为司令官,辖第二十五、六十三、六十四军。9月中旬,按蒋介石的重点防御布局,黄率部移驻陇海线东段新安镇,担任海州至运河间防务。其时人民解放军解放济南后,于10月中旬挥师南下。11月初,蒋介石慌忙部署徐海防务,收缩兵力集结于徐州蚌埠间津浦路两侧地区守备。黄百韬意识到第七兵团地处前沿,是解放军打击的首要目标,遂向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建言:仿效拿破仑团式集中法,集结各主力兵团于徐州四围,以图各个击破人民解放军。11月3日,他再向刘峙建议,速取各兵团相互衔接深沟高垒战术。当天深夜,蒋介石在南京批准退守徐州的方案,决定弃守海州、新安镇,命黄百韬率第七兵团由新安镇退守徐州以东地区。黄百韬对幕僚慨叹这一决策为时已晚,“恐怕撤退不及了”。5日,黄又受命率部掩护海州第九绥靖区李延年部西撤。此时,第一〇〇军和第四十四军亦归黄百韬指挥,第七兵团扩至五个军,共约十二万人。
11月6日夜,华东人民解放军七个纵队从鲁南兼程南下,矛头直指黄百韬兵团,揭开淮海战役序幕。7日,双方发生局部战斗。当夜,黄得报李延年部业已转移,遂于8日凌晨率部沿陇海线仓皇西撤。五个军的官兵、辎重均须通过运河铁桥这个唯一通道,拥挤阻塞,行动迟滞。第六十三军从窑湾镇渡河,遭解放军苏北兵团的截击,随后被全歼。9日黄率部移抵碾庄地区,但碾庄至曹八集间的西撤通路迅即被人民解放军切断,黄奉命就地抵抗。四个军七个师被解放军十一个纵队全面包围于纵横不及十华里的碾庄地区。黄据守地堡工事,向蒋介石和参谋总长顾祝同呼救,请求早派援军和补给粮草弹械。12日起,解放军展开猛烈攻击,重点突袭碾庄南部正面第四十四军阵地,至14日晨全部摧毁。黄百韬急调第二十五军第四十师一部增防碾庄车站,激战不止。参谋总长顾祝同于15日飞临碾庄上空,又空投蒋介石亲笔信,为黄百韬顽抗死守撑腰打气。16日自晨至暮,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碾庄西部第一〇〇军阵地全部瓦解。至此,南、西两面阵地俱失,北、东两侧阵地亦多残破。徐州“剿总”先曾于11日午后命徐州以西邱清泉第二兵团东调,会同李弥第十三兵团以钳形攻势解黄百韬之围,但李部进到八义集、大浒家时,受到解放军增援部队的阻击,经七天多的逐村逐庄争夺苦战,仍无法前进。黄百韬但闻大浒家炮声隆隆,终不见李弥兵团的援兵到来,只好唉声叹气地表示失望。17日起人民解放军日夜赶修迫近工事,于19日通过网状壕沟坑道逼近黄部阵地。黄百韬仍不觉悟,借空军掩护,集中营长以上官长训话,声称要“以死报国”。对于已经失去的阵地,他仍命炮兵轰击毁尽;对碾庄民众则任其饿死也不放出。在解放军的猛烈攻击下,第四十四军和一〇〇军被全部歼灭,包围圈越缩越小。第二十五军和六十四军残部弹尽粮绝,士气沮丧。黄百韬于20日凌晨逃至大院上据点,午后又转往吴庄据点,准备向西北方向突围。但各据点均为解放军网状壕沟分割包围。黄见大势已去,绝望地对同僚表示:“天地虽大,吾将难以自容。”至22日黄昏,被围之国民党军残部被全部歼灭,黄百韬突围逃命未遂,举枪自戕而死。
主要参考资料
杨群奋:《民族英雄及革命先烈传记·黄百韬》(下册),台北正中书局1966年版,第327—340页。
《鄂湘川边剿匪总司令部剿匪工作军事报告书》(1935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毛泽东军事文选》关于淮海战役的电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1981年版。
李以勋:《淮海战役蒋军被歼概述》,《文史资料选辑》第21辑。
杨廷宴口述,黄福初笔记:《黄百韬司令官殉难经过》,黄季陆主编《革命人物志》第5集,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0年版,第324—329页。
李世镜:《黄百韬上将逝世九周年纪念感言》,台北《中央日报》1957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