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史·人物传(第三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胡瑛

齐霁

胡瑛,原名宗琬,字经武,1884年(清光绪十年)生。原籍浙江绍兴,其父以知县候补湖南,胡瑛随父兄至湘。幼年时,父兄先后去世,家境贫寒,靠母亲雷氏女红、浣洗为生;并依其兄之友鲁竹岩居桃源,故多称其为湖南桃源人。戊戌变法前夕,胡瑛去省垣读书,接触到维新思想。不久变法失败,他目睹民族危机严重的现实,产生了救亡图存的爱国思想。

1903年夏,黄兴从日本留学归国,在长沙明德、经正学堂执教,“课余之暇,时向学生灌输革命学说”龙绂瑞:《武溪杂忆录》,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12页。。胡瑛以优异成绩考入经正学堂,受黄兴革命思想影响,亦常在校进行革命宣传。是年11月4日,黄兴邀集归国留日学生和进步知识分子胡瑛、刘揆一、陈天华、宋教仁等十余人以设觞祝三十岁寿为名,召开华兴会的准备会议。黄兴在会上提出“吾人发难,只宜采取雄据一省与各省纷起之法”,并建议“诸同志对于本省外省各界与有机缘者,分途运动,俟有成效,再议发难与应援之策”欧阳瑞骅:《武昌科学补习所革命运动大事记》,见《辛亥革命》(一)。。胡瑛等人均表赞同。1904年2月15日,华兴会正式成立于长沙,黄兴被公推为会长,胡瑛是华兴会最早最年轻的骨干分子。

同年3月,胡瑛持黄兴介绍信去武昌吴禄贞处,组织华兴会鄂支部,胡任总理,负责结纳同志,运动武阳夏三镇新军。他结识了湖北革命志士刘静庵、曹亚伯、吕大森、张难先等,并与他们共商革命方略,一致主张“革命非运动军队不可;运动军队,非亲身加入行伍不可”刘揆一:《黄兴传记》,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四),第277页。。于是胡瑛与张难先同入工程营当兵,在士兵中秘密散发《猛回头》、《革命军》、《孙逸仙》、《黄帝魂》等进步书籍,还通过饭后聚集在操场上讲历史故事的形式,激发士兵们的爱国思想和革命觉悟。“瑛年少英挺,善词说,闻者莫不感动。”张难先:《湖北革命知之录》,上海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第55页。5月,胡瑛与同营的朱子龙、陈从新、雷天壮等以及学界的吕大森、曹亚伯、欧阳瑞骅等,在武昌斗级营同庆酒楼集会,商议组织革命团体。7月3日,科学补习所在武昌多宝寺街成立,胡瑛因运动军队有功,又是科学补习所的发起人和组织者,被选为总干事。

科学补习所成立不久,黄兴由沪抵鄂,告以湖南拟于阴历十月初十(阳历十一月十六日)慈禧70岁生辰日起义。补习所会员一致表示赞成,当即约定由湖南发难,湖北响应。胡瑛等对响应长沙起义一事做了周密的部署,把华兴会分给湖北的枪支弹药从湖口运回武昌。不料长沙起义事泄,科学补习所受到牵连。幸亏事先得到黄兴密电,胡瑛与王汉及时把枪械转藏于汉阳鹦鹉洲,刘静庵销毁文件册据,张难先则通知其他同志远走避祸。但该所被封,同志星散,胡瑛与王汉则迁居鹦鹉洲。嗣后他们看到此案已经了结,又重新在暗中恢复活动,胡瑛任汉口《大江报》及《夏报》主笔。

1905年初,清户部侍郎铁良南下搜括东南各省财赋,历经苏、浙、皖、赣而抵鄂,胡瑛、王汉等愤而密谋杀之,先拟在汉口大智门车站狙击,待他们赶到时火车已开走,又追至河南彰德,王汉用手枪连击数发不中,卫兵搜捕急,王汉耻于就刑清廷,毅然投井自殉。胡瑛伪装行商,设法收其尸殓葬。然后胡瑛又尾随追至北京,因铁良随从戒备森严无从下手,遂返回武汉。是年春,胡瑛东渡日本留学,先就读于东京士官学校,后转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在日本,胡瑛积极进行革命活动,被选为学生联合会会长。8月,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胡瑛加盟,当选为评议员。《民报》创刊后,胡瑛常为之撰稿,并协助张继负责编辑工作。胡瑛与同乡宋教仁、覃振有名于当时,被誉为“桃源三杰”。11月2日,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遭到中国留日学生的强烈反对。胡瑛与陈天华、秋瑾等人曾提出全体留学生罢学归国的主张。后经辩论,为在日本进行革命活动之便,继续留日学习。

1906年12月,萍浏醴起义爆发后,经孙中山选派胡瑛与梁钟汉、朱子龙等人回国,同日知会领导人刘静庵等在武汉谋议响应。但事为留日学生郭尧阶向巡警道冯启钧告密,胡瑛等八人于1907年1月8日被捕。胡瑛被捕后,宋教仁得信告知孙中山设法营救,于1月23日以留学生总会和湘、鄂两省名义致电湖广总督张之洞,要求释放胡瑛。

胡瑛是湖北革命机关的中坚分子,被捕后官方亟谋杀害他,但又苦于没有证据,虽严刑逼供亦无济于事。奸人密报胡瑛与张难先关系极其密切,清吏乃对张施以毒刑,逼他吐露胡瑛的活动消息。张只承认自己是革命党,对胡瑛半字不提。胡瑛在狱中坚毅不屈,曾做绝命诗云:“昆仑紫气郁青苍,种祸无端竞白黄。仗剑十年悲祖国,横刀一笑即仙乡。河山寂寂人何在,岁月悠悠恨更长。我自乘风归去也,众生前途苦茫茫。”张难先:《为五十六年前的一笔历史账答客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六),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48页。此案一直拖到1909年夏才宣判,胡瑛被判永远监禁之刑。张难先于1907年5月因病保释出狱后,常到狱中探望胡瑛,饮酒画梅共抒情志。事后胡瑛曾赠张难先一诗,以志这一段同患难的历史:“吾道消沉久,多君独苦行。穷交肝胆在,高义死生轻。忧患逢知己,艰难见世情。十年家国泪,今日共心倾。”张难先:《为五十六年前的一笔历史账答客问》,《辛亥革命回忆录》(六),第50页。

胡瑛虽然被羁押在狱中,但有在北京的吴禄贞、程家柽的照应,在海外的黄兴、杨毓麟的关心,在武昌的詹大悲替他料理一切事务,所以还不算十分痛苦。典狱员谈国华看他一表人才,善言词、能诗文,就把自己的女儿许给他,对他特别优待。因此胡瑛在狱中,行动也比较自由,常与狱外的革命同志会晤交谈。1911年1月,蒋翊武等人在武昌组织文学社,胡瑛亦自狱中参加。文学社长蒋翊武和评议部长刘尧徵常到狱中同胡瑛商量大事,胡瑛成为文学社暗中的指导者。2月,谭人凤受黄兴委托到武汉联络革命力量,与文学社领导人蒋翊武、李长龄、罗良骏等人在武昌府狱胡瑛处聚会。初见面时,谭人凤看到蒋像田舍翁,李像老学究,罗像贵公子,心里不高兴。胡瑛解释道:“子勿误,湖北党人具有百折不回志气,本社尤埋头苦干,不以外观夸耀者也。”李廉方:《辛亥武昌首义记》,湖北通志馆1927年版,第14页。谭人凤才改变了态度。后来在文学社与共进会的联合过程中,胡瑛极力促进,当选为政治筹备员。

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翌日胡瑛被迎出狱,12日被推为湖北军政府外交部长。14日,汉口军政分府成立,詹大悲受命为主任兼管军事处,邀请胡瑛渡江办理外交事务。胡瑛常与詹分访各国领事,并亲临前线指挥革命军抗击清军。12月中旬,胡瑛作为南北议和的特派代表去上海同唐绍仪等谈判,旋又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湖北代表的身份到南京参加各省代表会议,商讨组织临时政府。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1日,胡瑛被任命为山东都督,于2月在烟台就职。但这时山东实权仍操在清巡抚张广建手中,不承认胡为都督,文电中只称“胡经武先生”或“胡经翁”。张广建为挤走胡瑛,向袁世凯建议:“胡瑛才气有名于时,与黄为至戚,其占据烟台,本以掣直、东之大势;只以共和宣布,不得显逞其雄图,其心恐有所未甘。如或优礼胡瑛,调京畀以要差,俾就钧座范围,则东省可纾,大局可定。”《张广建电稿》,《近代史资料》1958年第4期。袁世凯采纳了这个建议,免去了胡瑛的都督职务,调他至北京,任新疆青海屯垦使。

是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胡瑛为二十九名参议之一。12月至翌年初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国民党在参、众两院获得了压倒多数的席位,胡瑛当选为湖南参议员。“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加紧准备用武力讨伐国民党。胡瑛原是南京临时政府内阁简任名单上的议和参赞,又是国民党在北京的要人,为了避祸他只身潜往上海,与黄兴一起进行“二次革命”。失败后,随黄再次逃亡日本。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8月,胡瑛、李根源、李烈钧等人在东京成立“欧事研究会”,主张在欧战的形势下,暂时停止革命活动,以免妨害袁政府之对日外交,实行举国一致御侮。是年年底,胡瑛回到北京。其时袁世凯正加紧筹谋复辟帝制,召集总统府及参议院中的亲信商讨改变国体进行程序。杨度等献策,“谓宜贿买当今失意穷困之老革命党员,使之上书劝进,以表示举国人一致拥戴之公意”冯自由:《革命逸史》第2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18页。。袁深表赞同。1915年8月,杨度拉胡瑛及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等人成立筹安会,为袁登基制造舆论。1916年7月14日,总统黎元洪发表惩办帝制祸首命令,胡瑛因被认为对辛亥革命有功,未在帝制祸首之列。

袁世凯死后,胡瑛恍然有悟,重新走上资产阶级革命道路。1917年7月,孙中山从上海到广州,揭起护法的旗帜,各地护法势力纷纷响应。胡瑛与张学济等在湘西成立护法军政分府,胡任护法军湘西招抚使。后湘西护法军与唐继尧联系改称靖国军,胡任第三军军长。1919年8月,胡瑛去广州军政府运动军费,被任命为军政府顾问。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前夕,孙中山派胡瑛北上,联络直系将领胡景翼、冯玉祥。不久冯玉祥与胡景翼、孙岳等部协同发动北京政变,使直系曹锟、吴佩孚的统治迅速瓦解。1925年1月胡景翼督豫,胡瑛到开封任总参议。北伐战争前夕,胡瑛被蒋介石任命为广东国民政府驻山西代表。北伐军推进到河南后,胡瑛请阎锡山响应北伐,截奉军后路。

后来在蒋、冯、阎、桂四派混战时,阎锡山曾任命胡瑛为第十路总指挥,去上海运动蒋系第五师师长刘世钧倒戈反蒋。蒋介石发觉后,下令通缉胡瑛,胡遂逃往汉口。1931年夏长江大水,胡之寓所为水浸,迁居楼上数月,患水肿病。“九一八”事变后,覃振等向蒋介石建议取消对胡瑛的通缉,让他去日本游说在野党和反战人士,设法阻遏日本政府扩大侵华步骤。蒋认为胡可以利用,遂令其至南京。胡瑛拟病愈后再东渡日本,住进南京中央医院。但因手术不良,疮口溃烂,于1932年11月病故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