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简并用  相映成辉:两岸汉字使用情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兩岸四地漢字認知及使用狀況調查問卷分析(香港)

田小琳 黄翊 马毛朋 李斐 秦嘉麗

香港嶺南大學中國語文教學與測試中心

澳門理工學院語言暨翻譯學校

香港浸會大學

1 調查背景

香港作爲一個中西交流的國際大都會,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這使香港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語言文字充滿了地方特色。眾所周知,香港實行“兩文三語”的語文教育政策。“兩文三語”政策的推行,自1997年公佈至今不到20年的時間,已經深入人心。特區政府關於“兩文三語”的説法,始見於董建華特首的施政報告。作爲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在施政報告中的説法具有權威性。在1997年、1998年、1999年連續三年的施政報告和政府公佈的《工作進度報告》中,特區政府都極其明確地提出“兩文三語”的語文教育政策及貫徹這一政策的具體措施。1997年10月,董建華特首在回歸後的第一份施政報告中指出:“我們的理想,是所有中學畢業生都能書寫流暢的中文、英文,並有信心用廣東話、英語和普通話與人溝通。”(見《施政報告》第84節) 1999年10月的第三份《施政報告》的第69至72節,均爲“改進兩文三語能力”的内容,在第69節中,強調“特區政府的一貫宗旨,是培養兩文三語都能運用自如的人才。”

從此,“兩文三語”就演變擴大爲在香港大家耳熟能詳的語言政策,而且在許多文件中反復加以引用。例如,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以下簡稱語常會)在2003年6月所做的語文教育檢討總結報告《提升香港語文水平行動方案》的前言中,開宗明義先説兩文三語:“香港特别行政區政府的語文教育政策,是培育香港人(特别是學生及就業人士)兩文(中、英文)三語(粵語、普通話及英語)的能力。”第一章的標題也是:“爲何我們要具備兩文三語的能力?”報告整體是圍繞兩文三語來説的,可見語文教育涉及的外延已擴大到香港人,而不僅是學生。因而,兩文三語是香港社會整體的語言政策。香港語常會是就一般語文教育事宜向政府提出建議的權威機構,職責範圍很廣,包括就語文教育(含教學語言)的整體政策向政府提供意見。

香港關於語言教育政策的討論,我們習慣上只集中在三語方面,也就是普通話、粵語和英語的教學。至於兩文方面,近年開始引起不少學者和巿民的關注,在中文書寫上,香港市民習慣用繁體字。政府發佈的公文、在街上看到的文字、報刊雜誌、甚至學生在學校使用的教材,絶大部分都是繁體字。簡體字在香港一直處在一個灰色的地帶。隨著内地與香港兩地交流的日趨頻繁,越來越多的香港人能辨認簡體字,部分學生在考試時也會使用簡體字。香港考試評核局對於漢字的書寫字體,也持開放的態度,容許考生以正確的簡體字作答。然而,縱然聯合國自2008年已承認簡體字爲漢字的統一書寫方法,香港人對於繁體字還是有一種難以釋懷的情意結,大部分香港人雖然能看得懂簡體字,但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喜歡和習慣使用繁體字書寫。是次研究主要集中於研究香港青少年對繁體字和簡體字的態度及認識情況。

2 調查資料

本次研究共350人接受訪問,對象主要集中於香港青少年,主要爲大學生和中學生,其中男179人,佔調查人數51.14% ,女171人,佔調查人數48.86%,研究對象中男女比例平均。

2.1 受訪者年齡分佈

在年齡分佈方面,18歲以下的有11人,佔調查人數3.14%;18 —30歲的有327人,佔調查人數93.43%; 31—60歲的有12人,佔調查人數3.43%。詳細分析見下表:

受訪者年齡分

2.2 受訪者學歷分佈

在受訪者的學歷分佈方面,只中學教育程度的有206人,佔調查人數58.86%;大學教育程度的有133人,佔調查人數38%;大學以上教育程度的有11人,佔調查人數3.14%。詳細分析見下表:

受訪者學歷分

2.3 受訪者職業分佈

在職業分佈方面,學生332人,佔調查人數94.86%;職業屬教師的有11人,佔調查人數3.14%;職業屬文職的有5人,佔調查人數1.43%,其他職業有2人,佔調查人數0.57%。詳細分析見下表:

受訪者職業分

2.4 受訪者出生地分佈

在出生地方面,20人來自大陸,佔調查人數5.71%;328人來自香港,佔調查人數93.71%; 2人來自海外,佔調查人數0.57%。詳細分析見下表:

受訪者出生地分

3 調查結果

3.1 受訪者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漢字形式

以下以問卷的問題來看受訪者日常生活中使用漢字形式的情況:

3.1.1 您認識簡體字嗎?

問卷的第一部分主要調查受訪者日常生活中使用哪種漢字形式。調查指出350名受訪者中有346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繁體字,佔98.86%。以繁體字爲日常中使用文字的346位受訪者中,認爲自己認識簡體字的有130人,佔總人數37.57%;認爲自己大致認識簡體字的有106人,佔總人數30.64%;認爲自己略懂一點簡體字的有109人,佔總人數31.5%;至於認爲自己完全不會簡體字的有1人,佔總人數0.29%。詳細分析見下表:

您認識簡體字嗎?

3.1.2 您會寫簡體字嗎?

以繁體字爲日常中使用文字的346位受訪者中,認爲自己會寫簡體字的有81人,佔總人數23.41%;認爲自己大致掌握怎樣寫簡體字的有68人,佔總人數19.65%;認爲自己略懂一點怎樣寫簡體字的有172人,佔總人數49.71%;至於認爲自己完全不會寫簡體字的有22人,佔總人數6.36%;没有作答的則有3人。詳細分析見下表:

您會寫簡體字嗎?

3.1.3 您一般通過什麽途徑接觸簡體字?

在選擇使用什麼途徑接觸簡體字方面,由於此題受訪者可選多項,只選擇1項的受訪者有115人,佔33.24%;選擇2項的有116人,佔33.53%;選擇3項的有54人,佔15.61%。調查發現受訪者最常接觸簡體字的途徑爲網絡,其次爲書籍及學校。詳細分析見下表:

您一般通過什麼途徑接觸簡體字?

3.1.4 您認識且會寫繁體字嗎?

調查發現350名受訪者中只有4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簡體字,佔1.14%。其中4位受訪者完全認識繁體字;認爲自己會寫繁體字的有3人,認爲自己大致掌握怎樣寫繁體字的有1人。詳細分析見下表:

您認識繁體字嗎?

您會寫繁體字嗎?

3.1.5 您一般通過什麽途徑接觸繁體字?

在選擇使用什麼途徑接觸繁體字方面,由於此題受訪者可選多項,選擇1項、4項、6項及7項的各佔1人。調查發現受訪者最常接觸繁體字的途徑爲學校,其次爲網絡。詳細分析見下表:

您一般通過什麼途徑接觸繁體字?

3.1.6 您曾就讀的學校使用簡體字教材的情況普遍嗎?

此部分主要分析學校使用簡體字的情況。調查發現208位受訪者就讀的學校甚少使用簡體字教材,佔59.43%,也就是説接近六成的受訪者就讀的學校曾使用簡體字的教材;没有使用簡體字教材的有107人,佔30.57%;只有35人指出就讀學生普遍使用簡體字教材,佔10%。詳細分析見下圖:

您曾就讀的學校使用簡體字教材的情普遍嗎?

3.1.7 您曾就讀的學校允許使用簡體字嗎?

在使用簡體字方面,由於此項受訪者可選多項,206位受訪者指出其就讀學校完全允許他們使用簡體字,佔58.86%;完全不允許他們使用簡體字的有18人,佔5.14%;認爲學校只允許他們在考試時使用簡體字的有11人,佔3.14%;認爲學校允許他們在作業中使用簡體字的有6人,佔1.71%;認爲學校只允許他們在考試及作業中使用簡體字的有11人,佔3.14%。

值得注意的是,認爲學校某程度上不允許他們使用簡體字的有99人,佔28.29%;其中只勾選了“某程度上不允許”的有42人,同時勾選了“某程度上不允許”及“考試”這兩個選項的受訪者有15人,也就是説有15位受訪者認爲學校不允許他們在考試中使用簡體字;同時勾選了“某程度上不允許”及“作業”這兩個選項的受訪者有14人,也就是説這14位受訪者認爲學校不允許他們在作業中使用簡體字;同時勾選了“某程度上不允許”“考試”及“作業”這三個選項的受訪者有26人,也就是説有26位受訪者認爲學校不允許他們在考試及作業中使用簡體字。詳細分析見下表:

您曾就讀的學校允許使用簡體字嗎?

3.1.8 您認爲香港教育界需要改變以簡體字教學嗎?

在是不是需要改變以簡體字教學方面,319位受訪者認爲不需要改變,佔91.14%;認爲需要改變的有19人,佔5.43%,其他的則有12人,佔3.43%,其中有3位受訪者認爲可由學生自行選擇,2位受訪者認爲可由學校自行決定,1位認爲可視國家背景需要而定。我們可以看到,受訪者的態度偏向認爲教育界不需要改以簡體字教學。具體分析詳見下圖:

您認爲香港教育界有需要改變以簡體字教學嗎?

3.1.9 您在香港哪些公眾地方曾經看見過簡體字?

在哪些公眾地方曾看過簡體字方面,由於此題受訪者可選多項,只選擇1項的受訪者有92人,佔26.29%;選擇2項的有85人,佔24.29%;選擇3項的有54人,佔15.43%。調查發現有260位受訪者認爲曾在旅遊景點看過簡體字,其次爲酒店及公共場所,分别有168人及150人。詳細分析見下表:

您在香港哪些公地方曾經看過簡體字?

3.2 對繁體字和簡體字的認識和態度

此部分主要調查受訪者對繁體字和簡體字的認識和態度。

3.2.1 繁體字和簡體字寫法相同的字多還是寫法不同的字多?

受訪者對繁體字和簡體字的認識方面,262人認爲繁體字和簡體字寫法不同的字多,佔74.86%,認爲二者寫法相同的字多則有88人,佔25.14%。

3.2.2 您爲什麽認爲繁體字比簡體字優越?

在問及受訪者繁體字和簡體字誰更優越方面,271人認爲繁體字比簡體字更優越,佔77.43%,認爲簡體字較優越的只有16人,佔4.57%,没有意見的有62人,佔17.71%。

認爲繁體字較優越的271位受訪者中,有214位認爲繁體字能展現書法藝術之美;198位受訪者認爲繁體字符合漢字造字規則,表意功能更爲明確,便於理解意思; 195位受訪者認爲繁體字有利於傳承悠久的中華文化;167位受訪者認爲繁體字可以免除同音假借、一字多義所引起的混淆問題;149位受訪者認爲繁體字它的系統、字理有助於學習。由於此題受訪者可選多項,選擇5項的受訪者有79人,所佔比例最高,有29.15%;其次爲選擇3項及2項,分别佔26.20%和17.71%。調查發現受訪者普遍認爲繁體字有不少的優點,詳細分析見下表:

您爲什麼認爲繁體字比簡體字優越?

3.2.3 您爲什麽認爲簡體字比繁體字優越?

認爲簡體字較優越的只有17位受訪者,其中12位認爲簡體字筆畫較少,結構簡單,書寫簡便;8位受訪者認爲簡體字能減輕學習負擔;6位受訪者認爲簡體字能減少文盲,增加識字率;5位受訪者認爲簡體字符合快速化的社會發展,有利於促進國際交流;4位受訪者認爲簡體字有利推廣,促進漢字學習。由於此題受訪者可選多項,選擇3項的受訪者有7人;選擇1項的受訪者有6人。調查發現受訪者普遍認爲簡體字的優點較少,17位受訪者中没有選擇多於4項優點的,詳細分析見下表:

您爲什麼認爲簡體字比繁體字優越?

3.2.4 您認爲繁體字有何缺點?

至於繁體字的缺點方面,223位受訪者認爲繁體字書寫繁瑣,不方便快捷書寫;153位受訪者認爲繁體字筆畫太多,容易寫錯字; 77位受訪者認爲繁體字只有港、澳、臺使用,難與其他地區溝通;55位受訪者認爲繁體字字形複雜,不易辨别。值得注意的是選擇其他的有28人,其中17人認爲繁體字没有缺點。

由於此題受訪者可選多項,選擇1項的受訪者最多,有172人,佔49.14%;其次爲選擇2項及3項,分别佔32%和11.43%。認爲繁體字的缺點超過4項的只有17人,詳細分析見下表:

您認爲繁體字有何缺點?

3.2.5 您認爲簡體字有何缺點?

至於簡體字的缺點方面,231位受訪者認爲簡體字破壞了傳統漢字的美感;209位受訪者認爲簡體字使有些字失去了原來造字的意思;200位受訪者認爲簡體字產生的同音假借、一字多義,容易造成混淆;193位受訪者認爲簡體字筆畫太相近,容易混淆;183位受訪者認爲簡體字的字形太粗糙,有違漢字造字原則、藝術性和科學性。

由於此題受訪者可選多項,受訪者的選項數目較平均,選擇2項和6項的受訪者最多,各有68人,佔19.43%;其次爲選擇1項及3項,分别佔18.29%和16.86%。值得注意的是,認爲簡體字的缺點超過4項的有156人,詳細分析見下表:

您認爲簡體字有何缺點?

3.3 受訪者有關繁體字或簡體字的學習計劃

對於繁體字或簡體字的學習計劃,184位受訪者指出自己没有學習繁體字或簡體字的打算,佔52.57%;149位受訪者指出有學習繁體字或簡體字的打算,佔42.57%;選擇其他項的有17人,佔4.86%,其中有13人指出自己已掌握繁體字或簡體字。

至於繁體字或簡體字學習是否困難方面,248位受訪者認爲學習繁體字或簡體字不困難,佔70.86%;92位受訪者認爲學習繁體字或簡體字困難,佔26.29%;選擇其他項的有10人,佔2.86%,他們對學習繁體字或簡體字的困難程度,持中立的態度,認爲只有部分漢字比較困難。

在問及受訪者打算通過什麼途徑學習簡體字或繁體字方面,由於此題受訪者可選多項,只選擇1項的受訪者最多有175人,佔50.58%;其次爲選擇2項和3項的,分别有75人和48人,佔21.68%和13.87%。而調查發現受訪者學習繁體字或簡體字最常使用的途徑爲書籍,其次爲網絡及學校。詳細分析見下表:

您打算通過什麼途徑學習簡體字或繁體字?

3.4 對兩岸四地文字統一的意見

在兩岸四地文字的統一方面,209位受訪者認爲没有統一的必要,佔59.71%;78位受訪者認爲有統一的必要,佔22.29%,63位受訪者表示没有意見,佔18%。

關於文字的統一會否有助兩岸四地的文化融合方面,169位受訪者認爲文字的統一不會有助兩岸四地的文化融合,佔48.29%;103位受訪者認爲文字的統一會有助兩岸四地的文化融合,佔29.43%;78位受訪者表示没有意見,佔22.29%。

在統一文字方面,227位受訪者選擇把漢字統一爲繁體字,佔64.86%;22位受訪者選擇把漢字統一爲簡體字,佔6.29%;44位受訪者選擇綜合繁體字和簡體字的精華,佔12.57%;57位受訪者表示没有意見,佔16.29%。詳細分析見下圖:

如果將來漢字統一,您認爲會統一爲哪種文字?

3.5 100個簡體字認識及使用頻率分析

是次調查中最後一部分,要求受訪者勾選出自己認識或常用的簡體字,調查發現,只有12位受訪者對100個簡體字没有一個認識,佔3.43%。可見大部分受訪者對簡體字有一定程度的認識。

3.5.1 100個簡體字按認識率的分析

調查發現在這100個簡體字中,認識率最高的簡體字是“学”字,有96%,其次爲“机”“个”,分别有94%和93%。認識率最低的簡體字是“厂”,有61%,其次爲“蜡”“尘”,有65%。值得注意的是此部分的統計包括了受訪者勾選“認識”及“常用”兩類選項,現把認識率最高及最低的10個簡體字表列如下,詳細分析見[附錄一]:

3.5.2 100個簡體字按只勾選“認識”項的數據分析

調查發現在這100個簡體字中,不少簡體字受訪者只認識但不常用,只勾選“認識”項的認識率最高的簡體字是“罚”,有79%,其次爲“惯”“签”,有74%;只認識但不常用率最低的簡體字是“学”字,有36%,其次爲“会”“体”,有39%。現把只認識不常用率最高及最低的10個簡體字表列如下,詳細分析見[附錄二]:

3.5.3 100個簡體字按“認識及常用率”的分析

調查發現在這100個簡體字中,不少簡體字爲受訪者認識,並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常用率最高的簡體字是“学”字,有60%,其次爲“体”“对”,分别有50%和49%。認識及常用率最低的簡體字是“粮”“蜡”,只有6%,其次爲“齿”“萧”“晋”,有7%。現把認識及常用率最高及最低的10個簡體字表列如下,詳細分析見[附錄三]:

4 對100個簡體字識寫比例的分析説明

上文説過,在這次調查中,其最後一部分是要求受訪者勾選出自己認識或常用的簡體字,本文的第四部分將對這次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和解釋。

4.1“100個簡體字認識人次及百分比數據表”實例分析

在調查表中的100個簡體字,其“認識”一欄勾選率從61%—96%。其中“認識率”達到90%及以上的漢字有11個,這11個字分别是:学、机、个、过、门、说、长、对、还、体、习。而“認識率”爲70%及以下的有12個,分别是:厂、蜡、尘、币、粮、夸、关、耻、态、洁、晋、县。

不難看出,認識率較高的11個漢字,大部分在繁簡形體上較爲接近,容易識讀。例如,“學—学”“門—门”“説—说”“長—长”在結構上一致,在漢字形體上也比較接近。“機—机”同爲左右結構,其形旁不變,而聲旁“幾”筆畫複雜,在生活中人們常寫作簡化的“几”,故而認識簡體字“机”的比率較大。繁體的“還”“對”“體”“習”“過”“個”都是常用字,其對應的簡體字也在香港可以常常見到,例如網絡媒體等,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人們對這些字的認識。

而認識率低的12個漢字,其主要原因是因爲簡體字和繁體字形體的差别較大。繁體的“廠”形旁廣字頭,聲旁爲“敞”,而簡體的“厂”失去了繁體字的形旁和聲旁特徵,並且和繁體字中原有表示“庵”的“厂”重疊了,所以造成了人們的識别困難。“幣—币”“關—关”這兩組也適用於上文的分析。“蠟”字雖筆畫繁多,但從蟲巤聲,符合形聲字的原則,尤其是其聲旁“巤(laap6)”在粵方言中讀音和“蠟(laap6)”一致,而簡體字“蜡”的聲旁“昔”在粵方言中的讀音爲sik1,和“蠟”的讀音相去甚遠。同樣,還有“潔”在粵方言中讀音爲git3,其簡體的聲旁“吉”讀音爲gat1,二者韻母不同,故人們無法將二字對應起來。另外,還有一些字字體結構上的改變比較大,例如“態—态”是由會意字改成了形聲字,《説文解字》釋“態”爲“從心從能”,而簡體字的“态”則爲上聲下形的形聲字;“恥—耻”這組改變了構件的位置,《説文解字》釋“恥”爲“從心耳聲”,是左聲右形,而簡體字的“耻”已看不出形旁,右邊的“止”比“耳”更符合聲旁的特徵;“縣”只保留了形聲字聲旁的一部分,變爲“县”。有的是將原有不同的兩個繁體字合併,造成了人們認讀的難度,如“誇”本爲“誇大、誇口”義,“夸”在繁體字中多見於古漢語或古人名,如“以夸諸侯”或“夸父追日”這樣特定的語境中,在現代粵語中使用率極低。“誇”和“夸”二者本爲不同的漢字,故而香港的受訪者會有一定的迷惑。“塵”和“尘”雖都爲會意字,但簡體字的“尘”出現年代較晚,而且和繁體字的差别也非常大,故而認讀率低。另外兩組中,“糧—粮”是因爲改變了聲旁,所以可能會造成認讀的障礙,而“晉—晋”認讀率低的理由則較難解釋。

4.2“100個簡體字只認識不常用人次及百分比數據表”實例分析

附錄二是對350個受訪者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到的結論,其結論是所調查的100個簡體字中,只認識但不常用的比例。依照比例排序,比例最高的前10個簡化漢字是:罚、惯、签、条、势、奖、诊、长、来、荣,這10個簡體字在受訪者都可以認識,但他們在寫字時不會使用簡體形式。而比例最低的10個簡體字是:学、会、体、开、点、对、电、声、个、机,這10個簡體字對於受訪者來説,不僅認識,而且他們自己還常常使用簡體形式。

下文再舉例説明這些字不常用或常用的理由。先説“認識但不常用的”,這10個字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簡化幅度相對來説不算大,多是簡化偏旁或減少筆畫。舉例來説,“罚”“诊”的繁體形式“罰”“診”在結構上没有變化,只是偏旁有所簡化。而“长”“来”相對於繁體形式的“長”“來”而言,筆畫減少不算多。所以在這種區别不是太大的情況下,香港的受訪者一般寫繁體而不寫簡體字。

而“認識但不常用的”比例較低的與附錄三有所重合,在下節文字中一併分析。

4.3“100個簡體字常用人次及百分比數據表”實例分析

附錄三對350個受訪者常用簡體字進行統計,其中最常用的10個簡體字是:学、体、对、点、开、机、会、个、电、过,其比例從60% — 44%,而最不常用的10個簡體字是:粮、蜡、齿、萧、晋、奖、县、尘、耻、势,比例從6% —8%。

最常用的前10個簡體字,均與附錄一及附錄二重合,代表這些字比較多人認識,而且使用者也多。最不常用的10個簡體字中,有4個和表一重合,有2個和表二重合,詳見下文圖表分析。附錄三中只有3個不與其他重合,這3個字是“齿”“萧”“势”。這三個字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簡體字形多在繁體字形的基礎上減少部分筆畫,這種簡化方式在港澳地區一般讀者不太能夠注意並掌握,可以説是較難掌握並模仿的簡體字,所以受訪者對這幾個字的使用率較低。

4.4 對比分析

從這三個附錄的最高比例及最低比例,可以看出漢字繁體和簡體字在香港讀者視域中識讀及使用比例。本節對這三個表格進行横向比較。

4.4.1 在三個表中,認識及使用率最高的簡體字如下。

表一:

表二:

表三:

這三個表中共有重合的字如圖1:

從圖1中可以看出,表一、表二、表三這三個表中重合的字有:“学、机、个、对、体”五個字;表一、表二無重合字;表一和表三重合的字有一個“过”字;表二和表三重合的字有四個:“会、点、电、开”。這反映出三個表中重合的五個字“学、机、个、对、体”,受訪者不僅可以認識而且還常用。如果從“繁簡由之”的角度去理解,這五個字恰好反映出了在港澳地區人們選擇繁簡的態度。

4.4.2 在三個表中,認識及使用率最低的10個簡體字,分别如下。

表一:

表二:

表三:

這三個表重合的字如圖2:

從圖2可以看出,三個表並無完全重合的字,也就是説没有人們完全不認識及不常用的簡體字。表一和表二没有重合的字,表一和表三重合的字有4個“蜡、尘、粮、耻”,表二和表三重合的字只有“奖”和“势”2個字。這8個字對香港受訪者來説存在一定的認讀困難,使用率不高。

4.5 香港社會識寫適量簡體字的理據

由上文分析得出,香港受訪者對100個常用簡體字的認識比率從61%—96%,也就是説,大部分人都能認識這100個常用漢字。雖然使用率數據參差較大,但有十多個簡體字已爲過半香港受訪者經常使用。綜合這些數據,可以觀察出香港受訪者識寫適量簡體字的理據。

第一,能識寫與繁體字筆畫數差别較多的簡體字。

某些繁體字筆畫繁多,人們在某些特定場合,使用這些繁體字時阻滯了書寫的速度,尤其是某些人在一些非正式場合,已經在某種程度上用簡體字取代了其對應的繁體字。例如“體”的繁體字有23畫,而簡體的“体”只有7畫,不到繁體字的三分之一,所以簡體的“体”成爲了香港受訪者最常用的簡體字之一。反之,簡體和繁體差别不大的,人們一般不會使用簡體形式。例如“糧”和“粮”都是左右結構,並且同爲左形右聲,其形旁表示米糧類屬,聲旁没有差别,所以這類字人們一般不會特意改用簡體形式。

第二,常用字多可簡化,非常用字一般不用簡化形式。

常用字,意味著人們使用頻率高,在此次的調查中發現越是高頻字,其簡體形式越爲更多人所認識並使用,而越是非常用字,受訪者對其簡化形式則認識及使用的頻率就越低。《現代漢語頻率詞典》中的《漢字頻率表》將4574個漢字按照使用頻率依次列成表格,我們分别選取了上文調查中認識率和使用率最高的及最低的5個漢字,看其使用頻率。

可以看出,認識率及使用率最高的5個漢字,在4574個漢字中其數據從14—191不等;而認識及使用率最低的5個漢字,其數據在883—3319之間。所以説,越是常用字,其簡體形式越有被識寫的可能;而低頻字則不易被港澳人士所使用。

5 學生作文中手寫的簡體字分析

爲了瞭解香港大學生使用簡體字的情況,我們抽查了某大學學生的作文,學生筆下出現的簡體字很能説明他們使用簡體字的習慣。我們共抽查了99份作文,約共71170個漢字。其中32份試卷没有使用簡體字,佔總試卷的32.3%;67份試卷使用了簡體字,佔總試卷的67.7%。67份試卷共使用的簡體字種167個,簡體字數(重複計算在内)共2289個。

5.1 167個簡體字種出現的頻率

調查發現在這167個簡體字種中,認識率最高的簡體字是“学”字,出現頻率次數爲352次,佔總簡體字數15.38%,其次爲“会”字及“为”字,頻率次數分别爲313次及175次,佔總簡體字數13.67%及7.65%。簡體字種使用頻率及百分比詳見下表:

續前

續前

按學生的使用頻率,我們可以把這167個簡體字種分爲七個等次,第一個等次爲簡體字使用頻率在31次以上,第二個等次爲簡體字使用頻率在11次至30次以内,第三個等次爲簡體字使用頻率在5次至10次以内,第四個等次爲簡體字使用頻率爲4次,第五個等次爲簡體字使用頻率爲3次,第六個等次爲簡體字使用頻率爲2次,第七個等次爲簡體字使用頻率爲1次。

使用頻率爲31次以上的簡體字種一共有14個,分别爲“学”“会”“为”“国”“们”“业”“机”“动”“与”“发”“对”“个”“实”“过”,出現頻率見下表:

使用頻率爲11次至30次以内的簡體字種一共有27個,分别爲“时”“这”“关”“体”“么”“当”“构”“务”“独”“园”“种”“识”“环”“点”“让”“难”“习”“觉”“兴”“数”“举”“后”“间”“样”“断”“乐”“资”,出現頻率見下表:

使用頻率爲5次至10次以内的簡體字種一共有34個,分别爲“开”“经”“观”“历”“处”“济”“现”“义”“术”“欢”“医”“适”“传”“场”“权”“问”“艺”“该”“广”“众”“听”“达”“参”“总”“视”“话”“价”“压”“声”“还”“选”“结”“计”“说”,出現頻率見下表:

使用頻率爲4次的簡體字種一共有13個,分别爲“几”“双”“无”“仪”“师”“报”“变”“极”“远”“统”“导”“层”“扩”,詳見下表:

使用頻率爲3次的簡體字種一共有18個,分别爲“风”“长”“优”“划”“团”“尽”“礼”“边”“来”“织”“战”“虽”“联”“严”“则”“组”“维”“验”,詳見下表:

使用頻率爲2次的簡體字種一共有23個,分别爲“万”“气”“华”“怀”“沟”“里”“宝”“迟”“际”“响”“书”“养”“标”“热”“绘”“给”“绝”“节”“认”“训”“论”“财”“闻”,詳見下表:

使用頻率只有1次的簡體字種一共有38個,分别爲“车”“东”“号”“龙”“吁”“虫”“树”“虑”“楼”“聪”“伤”“剂”“卫”“图”“忆”“挥”“纣”“纯”“纸”“绍”“络”“绩”“订”“讯”“诸”“调”“谈”“谓”“质”“贪”“贫”“转”“轻”“连”“钱”“须”“顾”“馆”,詳見下表:

值得注意的是,在167個簡體字當中,出現頻率在10次或以上的簡體字共44個,出現頻率分佈如下:

5.2 167個簡體字種與問卷常用字使用情況對比

我們嘗試把學生於作文中使用的167個簡體字種與在問卷中列出的100個簡體字作對比,我們按學生作文中簡體字種出現的頻率爲排序,發現兩者交集的簡體字共計有48個。現將交集出現的簡體字表列如下:

另外,調查發現作文中使用頻率最高的簡體字“学”字,在問卷調查中的排名也是最高,現把兩者交集的詳細數據表列如下:

研究發現,在問卷調查排名前50的簡體字,在學生的作文中出現了39個,按問卷調查常用人次的排序([附錄三]),分别是“学”“体”“对”“点”“开”“机”“会”“个”“过”“声”“还”“动”“权”“与”“几”“万”“风”“时”“样”“后”“气”“听”“广”“种”“习”“虫”“难”“觉”“图”“发”“说”“无”“远”“里”“处”“数”“历”“让”“压”。當中於問卷中排序在前10位的簡體字,除了“电”一字没有出現外,其餘9個簡體字均在學生的作文中出現。

6 小結:幾點想法

6.1 研究方法

香港此次研究採用兩個方法做調查。一是問卷調查,用同一問卷在香港、澳門、臺灣三地同時調查,容易比較三地使用簡體字的異同,結論會有廣泛性。

二是從近年學生自己手寫的作文中,統計學生會使用哪些簡體字種。學生作文在先,我們要做這一統計在後,因而這些作文是可靠的真實的自然語料。

作文中學生所寫簡體字種爲167個,和問卷100個簡體字交集的字有48個。問卷調查排名前50個的簡體字,學生作文中出現39個。由這兩個數字看出,問卷所選的100個簡體字有一定的代表性。問卷所做的調查結果,則是有意義的。

6.2 認識誤區

對於繁簡字的認識,看來受訪者存在一個誤區,在350位受訪者中,多達262人認爲繁體字和簡體字不同的字佔多數,即認爲大部分漢字都簡化了。差不多佔七成五的人是這樣看的。這是認識問題。

其實,我們看1986年重新公佈的《簡化字總表》,共列有三個表:第一表,不作簡化偏旁用的簡化字,共收簡化字350個,這些簡化字都不得作簡化偏旁使用。第二表,可作簡化偏旁用的簡化字和簡化偏旁,共收簡化字132個和簡化偏旁14個。第三表,應用第二表所列可作簡化偏旁用簡化字和簡化偏旁得出來的簡化字,共收簡化字1753個。三個表共收簡化字2235個:350+132+1753=2235。

同時期,1988年國家語委制定公佈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共收字7000個。簡化字總字數佔全部通用字的31%,即約佔三成。所以,並非大部分漢字都簡化了。認爲大部分漢字都簡化了,這是一個誤區。

這個誤區可能導致對學習簡化字形成心理障礙,覺得好像要學很多字,才能會簡化字。其實,學習簡化字是很容易的事。只要先學習第一表和第二表,統共482個字和14個簡化偏旁,就打好了基礎,因爲第三表的字雖然多,它們都是由第二表類推出來的。譬如,言字旁的言簡化了,涉及150多個言字旁的字都跟著簡化;貝字旁的貝簡化了,涉及140多個含貝字旁的字都跟著簡化。

香港嶺南大學的《實用中文》下冊教材便列有簡化字表的第一表和第二表,專門教簡化字。課上前十分鐘做做繁簡字互相轉换的練習,學生學習起來很快就掌握了。因爲我們認爲,學生會簡化字是一種本領,和學會普通話一樣,有益於他們將來和海内外交流。

6.3 繁簡由之

繁簡由之的説法,最早由程祥徽教授提出。這個説法科學地總結反映了使用繁體字的香港、澳門、臺灣的客觀現實。受訪者在回答有無將繁簡字統一起來的必要時,有209人認爲没有必要,佔六成左右。那就是説,超過一半以上的人,承認簡體字存在的現實。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已於2000年10月31日公佈,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該法總則第二條説:本法所稱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範漢字。2013年6月5日,國務院正式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這是繼1986年國務院批准重新發佈《簡化字總表》後的又一重大漢字規範,是最新、最權威的規範漢字依據。

通過這次問卷調查,從受訪者對簡體字的掌握情況看,多數能夠識簡寫繁。對於繁體字的優點肯定很多的受訪者,同樣也指出繁體字的問題,態度客觀。當然,由於歷史地域的原因,受訪者表現出對繁體字的喜愛,也反映他們對中華文化的尊重,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是無可厚非的。

繁簡由之,可以逐漸演變爲繁簡均可用之,那是運用漢字比較高的境界。對於两岸四地學習文史哲的人,以文史哲爲職業的人,這是應該可以做到的。

6.4 香港政策

文章開始介紹了香港的两文三語的政策。香港政府重視普通話的推廣,回歸十六年來,從學生基礎教育階段,就將普通話列爲核心課程,商貿界人士率先積極學習普通話,再加上自由行帶來普通話的語境等等多方面原因,香港在2011年的人口調查中,已顯示有47.8%的市民會説普通話。這真是很大的飛躍,表現出香港人與時共進的精神。

至於規範漢字的學習和推廣,則没有列入議事日程。政府的各類正式文件文本、香港出版的書籍報紙刊物、大中小學的中文教材,均使用繁體字。不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教育行政部門就請大學的專家製作了繁簡字學習的軟件,發放到中學,這可以看作是鼓勵學校教師使用這些軟件來教中學生簡體字,這當然是自願的,没有強行的規定。香港考試評核局的考試中,如果考生書寫規範的簡體字,是作爲正確答案來看待的。這些都表現了對簡體字的包容。

隨著信息時代快速發展,電腦上繁簡字轉换的功能越來越先進,香港人看簡體字的機會越來越多。報載,現時無綫電視臺的新聞節目都提供繁簡字幕讓觀眾選擇,預設繁體字幕爲首選,次選爲簡體字幕,這是一個好的方法。至於看見電視臺新聞出現簡體字幕就“嚇一跳”,“以爲自己身在大陸”,甚至會去投訴的(見《蘋果日報》2013年6月16日A9版“無綫新聞驚現簡體字幕”)相信是少數人。語言文字是大眾用來交流的工具,我們可以討論如何做更好,但是不必用來作政治秀。

隨著國家的語言文字法規越來越完善,普通話和規範漢字成爲國家統一的重要標誌。香港政府在有關政策上,已經邁出新步伐。例如,香港政府機構的網站,已經全有了英文、繁體中文、規範體中文(簡體中文)三種版本(見香港政府一站通網站http://www.gov.hk/)。一些政府文件的中文印刷本,也開始出了繁體和簡體兩個版本。比如董建華先生的幾份施政報告只有繁體中文版本(見http://www.policyaddress.gov.hk/pa97/chinese/cpaindex.htm),曾蔭權先生和梁振英先生的施政報告就已經有了繁體和簡體兩個版本(曾蔭權報告見http://www.policyaddress.gov.hk/09-10/chi/index.html,梁振英報告見http://www.policyaddress.gov.hk/2013/index.html)。這種做法,可以看成是政府既保留繁體字,同時又提倡規範漢字。因爲不但在中國内地,就是全世界其他地區,都是用普通話教學中文,用規範漢字教學中文,這是無法否認的。世界上保守估計有4000萬人在學習漢語漢字,現代漢語已經成爲有實用價值的語言。香港作爲國際大都會,長遠看來,在語言文字的應用上應考慮與國家接軌,與世界接軌,而不是因循守舊。兩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就有書同文的壯舉,我們也要隨著歷史的車輪前進吧!

[附錄一] 100個簡體字認識人次及百分比數據表

統計人數:350人

[附錄二] 100個簡體字只認識不常用人次及百分比數據表

統計人數:350人

[附錄三] 100個簡體字常用人次及百分比數據表

統計人數:350人

參考文獻

1.程祥徽:《繁簡由之》,香港:三聯書店,1984

2.程祥徽、田小琳:《現代漢語》(修訂版),香港:三聯書店,2013

3.傅永和:《漢字簡化五十年回顧》,《中國語文》,2005(6)

4.黄錫淩:《粵音韻匯》,香港:中華書局,1979

5.田小琳:《再論香港地區的語言文字規範問題》,《語文建設》,1996(3)

6.王寧:《漢字構形理據與現代漢字部件拆分》,《語文建設》,1997(3)

7.王寧主編:《通用規範漢字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8.《現代漢語頻率詞典》,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86

9.《現代漢語字頻統計表》,北京:語文出版社,1992

10.《香港小學學習字詞表》,香港:香港教育局,2007

11.《香港初中學生中文詞匯研究》,香港:香港教育署,1986

1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學習讀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