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源流考(新修订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道書虚目

道書虚目舉例如下:

《抱朴子·金丹》:“復有《太清觀天經》,有九篇。云其上三篇不可教受;其中三篇,世無足傳,當沈之三泉之下;下三篇正是《丹經》。上中下凡三卷也。”

《真誥》卷九云:“《太素丹景經》。”下又云“出《丹景經》中卷”。注:“此經未出世。”

又云“《大洞經精景按摩篇》”。下又云“出《大洞精景經》上卷”。注:“亦未出世。”

又云“《消魔上靈經》”,“出《消魔上靈叙》中”。注:“亦未出世,應是《智慧》七卷中事。”

又云“《太上籙渟發華經》上”。(爲按摩法。)注:“《籙淳發華經》亦未出世。”

又云“《丹字紫書三五順行經》、《石景赤字經》、《紫度炎光内視中方》、《太上天關三圖經》”。注:“此四經並未出世。”

又云“此道出(清靈真人説。)《太上寶神經》中,此經初不下傳於世也”。

又云“此諸真人法,出《大智慧經》上中篇。常能保用之,保見太平”。注:“此應即是《消魔》、《智慧》七篇之限也。”

卷十云《玉馬經》“一名《北帝書七元符》”。注:“而《玉馬經》世未嘗見。”

又注:“《流珠》亦九宫家事,其經未出世。”

又“保命(按即小茅君。)説此,云案《消魔上秘祝法》”。注:“此經未出世。若猶是《智慧》七卷限者,未審小(茅)君亦安得見之。”

又卷十八注:“此《青牙始生法》,世未見經。”

《文獻通考》卷二百二十四引《宋三朝國史志》曰:“班志《藝文》,道家之外,復列神仙,在方伎中。東漢後道教始著,而真仙經誥别出焉。唐開元中,列其書爲藏,目曰《三洞瓊綱》,總三千七百四十四卷。”唐·廣成先生杜光庭删《太上黄籙齋儀》卷五十二:“洎隋火版盪,唐土龍興,翦掃氛妖,底寧寰宇。至開元之歲,經訣方興。玄宗著《瓊綱經目》,凡七千三百卷。復有玉緯别目,記傳疏論,相兼九千餘卷。”

此文又見《无上黄籙大齋立成儀》卷二十一,文末題云杜光庭述。《道藏尊經歷代綱目》云:“唐明皇御製《瓊綱經目》,藏經五千七百卷。”《混元聖紀》卷九:唐玄宗天寶七載閏六月“丙辰,詔曰:玄宗妙本,實備微言,垂範傳學,將弘至化。朕所以發求道之使,遠令搜訪。因聞政之餘,親加尋閲。既刊訛謬,爰正簡編。必有闡揚,以崇勸道。令内出一切道經,宜令崇玄館即繕寫,分送諸道採訪使,令管内諸道轉寫。其官本便留採訪,至郡,親勸持誦。”又宋·陳景元《南華真經章句音義》卷八亦云開元校勘道經。故開元中,玄宗發使搜訪道經,加以校勘,列爲《道藏》。天寶七載,詔傳寫以廣流布。

《新唐志》子録神仙類著録道士張仙庭《三洞瓊綱》三卷。《崇文總目》道書類《三洞瓊綱》三卷,張仙庭撰。《道藏闕經目録》卷上有《三洞瓊綱》五卷。《通志略》有《開元道經目》一卷。

前引《三洞瓊綱》藏經卷數,凡有三説。今明《正統道藏》將所收道書,重行分卷,短卷則數卷合而爲一,所收道書總卷數,實較道藏卷數爲多。道書載歷代道藏卷數每多岐異,或可以此説解之。即或記道藏卷數,或記所收道書總卷數也。

《舊唐書》卷八《玄宗本紀》下:開元“二十九年春正月丁丑,制兩京各置”“崇玄學,置生徒,令習《老子》、《莊子》、《列子》、《文中子》,每年准明經例考試”。天寶元年二月丙申,“崇玄學置博士助教各一員,學生一百人”。二年正月丙辰,“兩京崇玄學改爲崇玄館,博士爲學士”。《長安志》卷六曰:“崇玄館,天寶中明皇命周(按元·駱文驤類編《長安志》卷三,命字衍,周當作用。)尹愔爲崇玄館學士。值禄山兵亂,館宇浸廢。至武宗特詔營創,置吏鑄印,以劉玄静爲崇玄館學士,號廣成先生,入居靈符殿。”

至於佛藏,則南北朝時,已將佛典分爲經律論而成經藏,南朝寺院經營者,如梁·釋僧祐出《三藏記集》卷十二録《法苑雜苑原始集》卷十《定林上寺建般若臺大雲邑造經藏記》、《建初寺立波若臺經藏記》所述經藏,皇帝經營者,如梁武帝於華林園中總集釋典凡三千七百四十一卷,釋寶唱撰《經目録》。北朝則如唐·釋道宣《廣弘明集》卷二十二北齊·魏收《三部一切經願文》、《王褒周經藏願文》所記經藏。至隋代,則有《廣弘明集》卷二十二隋煬帝《寶臺經藏願文》所記經藏。隋·費長房《歷代三寶記》卷十二,隋·釋法經等撰《衆經目録》七卷,皆隋代入藏之佛典經律論目録。承高觀如先生告知,録於此以供參考。

《舊唐志》引母煚《自序》:“其外有釋氏經律論疏,道家經戒符籙,凡二千五百餘部,九千五百餘卷,亦具翻譯名氏,序述指歸,又勒成目録十卷,名曰《開元内外經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