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符經考證
古之《靈寶經》,見東晉·葛洪《抱朴子》,即今之《五符經》。(《靈寶五符經》之簡稱,《太清經斷穀法》引《五符經》。)
《抱朴子·辨問》:“《靈寶經》有《正機》、《平衡》、《飛龜授袟》,凡三篇;皆仙術也。吴王伐石以治宫室,而於合石之中,得紫文金簡之書。不能讀之,使使者持以問仲尼。而欺仲尼曰:‘吴王閒居,有赤雀銜書,以置殿上。不知其義,故遠諮。’呈仲尼以視之。曰:‘此乃靈寶之方,長生之法,禹之所服,隱在水邦,年齊天地,朝於紫庭者也。禹將仙化,封之名山石函之中。乃今赤雀銜之,殆天授也。’”
今本《神仙傳》卷一云:“華子期,淮南人也。師甪里先生,受《仙隱靈寶方》:一曰伊洛飛龜秩,二曰白禹正機,三曰平衡。按合服之,返老還少,日能行五百里,能舉千斤,一歲十易皮,如蟬蜕。後乃仙去。”是《靈寶經》即《仙隱靈寶方》。又《抱朴子·遐覽》著録《正機經》、《平衡經》、《飛龜振經》,各一卷。此蓋一篇爲一卷。而三經之總名,當爲《靈寶經》。
《抱朴子·遐覽》所録,皆葛洪師鄭隱藏書;則葛洪之有此經,係其師所傳授。又《金丹篇》僅謂《太清丹經》、《九鼎丹經》、《金液丹經》出於左慈,慈以授葛玄,玄以授鄭隱。江東先無此書,他道士了無知者。又《抱朴子》未載《靈寶經》傳授所由,則此經不必出自左慈。或東晉之時,此經流傳已頗廣,亦未可知。
上引《抱朴子·辨問》之説,淵源出自《越絶書》。其言云:“禹治洪水,至牧德之山,見神人焉。謂禹曰:‘勞子之形,役子之慮,以治洪水;無乃怠乎?’禹知其神人,再拜請誨。神人曰:‘我有《靈寶五符》,以役蛟龍水豹。子能得之,不日而就。’因授禹而誡之曰:‘事畢,可祕之於靈山。’禹成功後,乃藏之於洞庭苞山之穴。至吴王闔閭之時,有龍威丈人得符,獻之。吴王以示群臣,皆莫能識。乃令齎符以問孔子。孔子曰:‘昔禹治水於牧德之山,遇神人授以《靈寶五符》。後藏於洞庭之苞山。君王所得,無乃是乎?赤鳥之事,其所未詳。’使者反白闔閭。乃尊事之。先是江左童謡云:‘禹治洪水得《五符》,藏之洞庭之苞山。龍威丈人竊禹書,得吾書者喪國廬。’尋而吴果滅。”又見《河圖絳象》,(《古微書》卷三十二。)其言云:“太湖中洞庭山林屋洞天,即禹藏真文之所,一名包山。吴王闔閭登包山之上,命龍威丈人入包山,得書一卷,凡一百七十四字,而還。吴王不識,使問仲尼。詭云:赤鳥銜書以授王。仲尼曰:吾昔遊西海之上,聞童謡曰:‘吴王出游觀震湖。龍威丈人名隱居,北上包山入靈墟,乃造洞庭竊禹書。天帝大文不可舒。此文長傳百六初,今强取出喪國廬。’丘按謡言,乃龍威丈人洞中得之。赤鳥所銜,非丘所知也。吴王懼,乃復歸其書。”
上爲《越絶書》之佚文。《太平御覽》引《越絶書》多條,但無此文。又陳橋驛《越中雜識》談浙江之方志:“既使在江浙一帶書籍較多之地區,由於善本書相對分散,交通不便,聯繫困難等種種原因,輯佚工作亦並非容易,以《越絶書》爲例,雖身在江浙之清·錢培名與俞樾皆曾爲此書作過輯佚工作。”(錢文收入《小萬卷樓叢書》及《龍溪精舍叢書》;俞文收入《春在堂全集》卷三十七。)但前數年,國符在北京圖書館獲睹抄本《晏元獻公類要》,乃發現彼等所未曾輯録之佚文。
今道藏太上靈寶五符序即《五符經》
今道藏《太上靈寶五符序》卷上即《靈寶五符經序》。賈善翔《猶龍傳》卷五《度漢天師》篇云天師張陵嘗撰《靈寶五符序》,即此文也。所述《靈寶經》淵源,大致與《抱朴子》等之説合。
此《太上靈寶五符序》三卷,據劉師培《讀道藏記》,序文與北周甄鸞《笑道論》及《御覽》所引《五符經》文合。(敦煌道經《大道通玄》卷十二《靈寶五符經卷》所引佚文,較《笑道論》更爲完整。)“是此書即古《五符經》,惟上卷首段爲序。今以三卷均序文,乃標題之訛也。特《御覽》六百五十九又引《五符經》二十四真圖。今無其文,或亦書有缺殘。然究係六朝以前古籍。”又云:“觀此書《五帝官將號章》詳析五方帝名及方色。《太清五始法章》,以五藏五常配五行,並及孤虚王相之法。是均漢人遺説,即出自漢季,亦未可知。”
按《太上靈寶五符序》卷中有弟子葛洪聞之鄭君云云,則是亦有後人增益之處。
《真誥》卷十四:“夏禹詣鍾山,啖紫柰,醉金酒,服靈寶,行九真;而猶葬於會稽。”(原注:此事亦出《五符》中。)
《三洞珠囊》卷八《相好品》引《五符》云:“皇人身長九尺。玄毛被體,皆長尺餘。髮纔長數寸。居峨嵋北絶巖之下。”見《太上靈寶五符序》卷下。
又卷十《叩齒嚥液品》引《五符》云:“俯漱五華液,還復返童顔。仰挹三辰精,保身長永安。”見卷下。
又:“夫叩齒以命神,嚥氣以和真,納和嚥六液以運入,制神須鳴鼓以行列也。此名呼神。”今無其文。
又卷三《服食品》引《洞玄五符經》云:“食月之精,可以長生。食星之精,上昇太清也。”見卷上。
唐·王懸河《上清道類事相》卷四《瓊室品》:“故五符云:《九天靈書》猶封於石碽是也。又云:《九天靈書三天真寶》,夏禹撰爲《靈寶文》,一通藏石櫃中,一通藏幽洞室中。”見卷下。
又卷四《宅宇靈廟品》:“《五符》云:皇人在峨嵋山北絶巖之下,以蒼玉爲屋也。”見卷下。
又:“《五符經》云:苞山洞室,有金城玉屋,雲厦陵天也。”見卷上。
以上數條,可證劉氏之説。
《抱朴子·登涉》:“而《靈寶經》云:‘入山當以保日及義日。若專日者大吉,以制日伐日必死。’”又:“抱朴子曰:《靈寶經》曰:所謂寶(孫校當作保日。)者,謂支干上生下之日也,若用甲午乙巳之日是也。甲者木也,午者火也,乙亦木也,巳亦火也,火生於木故也。又謂義日者,支干下生上之日也。若壬申癸酉之日是也。壬者水也,申者金也,癸者水也,酉者金也,水生於金故也。所謂制日者,支干上克下之日也。若戊子己亥之日是也。戊者土也,子者水也,己亦土也,亥亦水也,五行之義,土克水也。所謂伐日者,支干下克上之日也,若甲申乙酉之日是也。甲者木也,申者金也,乙亦木也,酉亦金也,金克木故也。他皆仿此,引而長之,皆可知也。”“又曰入山宜知《六甲祕祝》,曰:‘臨兵鬭者皆陣列前行。’凡九字。”以上皆見《太上靈寶五符序》卷下。今道藏《靈寶度人經》則無其文。是《抱朴子》所引《靈寶經》即《五符經》。(《遐覽篇》未著録《五符經》。)按《太上靈寶五符序》謂是書“本名《靈寶五符天文》”,故亦可稱《靈寶五符經》,簡稱或作《靈寶經》,或作《五符經》。《真誥》、《三洞珠囊》皆稱五符。而後人反謂今《道藏》之《靈寶度人經》爲《靈寶經》云。《河圖絳象》云一卷一百七十四字。《抱朴子》云三篇。今本三卷。
《無上祕要》卷八十八、八十九引作《洞玄五符經》,是《五符經》本在《洞玄部》,今亦在《洞玄部》神符類。
歷代書目著録五符經
《通志略》諸子類道家有《靈寶五符》三卷,《宋祕書省續編到四庫闕書目》(以下簡稱《祕目》。)子類道書有《靈寶五符》二卷,(闕。)《御覽》經史圖書綱目:《五符經》。《道藏闕經目録》卷上有《洞玄靈寶五符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