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方法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初版序言

为了让更多的语文工作者和古代文献的阅读者不是只能接受前代或现代训诂家作出的词义训释结论,而能自己掌握一些方法亲手来解决一些古代文献中的词义问题,至少能够分辨某些结论的正确与错误,我们写了这本书,试图从原理上介绍一些前人使用过而行之有效的训诂方法,消除旧的训诂之学给人的玄虚奥秘的感觉,让训诂学能广泛应用。

这本书里所收的四篇文章,是有关训诂方法的四篇独立而又互有联系的论文。第一篇可以作为总论,后三篇是对“以形索义”、“因声求义”和“比较互证”这三个训诂方法的分论。而这三个方法彼此也是互相衔接,彼此关联,需要互相对照和结合使用的。这四篇文章中一部分初稿或初稿的片断曾在有些刊物或丛书上发表过。为了合成一书并构成完整的系统,加之在个别问题上事后又有些新的想法,在这本书中,对发表过的文章或片断也作了较多的增删修改。

训诂著作一向比较难懂。这主要是由于古代文献中的内容距离今天的生活较远,而过去训诂的着眼点又往往局限于不常用的难字僻词上的缘故。在这部书中,为了使更多的读者读来不太吃力,我们较多地选用了古代汉语中常用字词作例子,有些例子还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解释,例子也尽量少举,以能说明原理为度。但是,由于论及训诂方法难免要引用旧的训诂材料,有时也不得不带出一些旧注释书和训诂专书的习惯用语,而这就足以让不是专门搞这一行的读者感到不习惯。这一点,以后还得进一步改进。

这本书中所用的术语,或沿用前人,或略作更改,或提出新术语暂且试用。为了避免如旧的训诂学一样产生术语不统一、涵义不清晰的弊病,也为了使读者了解我们所用术语的确切含义,书后附有《训诂学名词简释》,可对照本书参阅。

我们在本书的第一篇文章里谈到:“三种训诂方法必须结合起来使用,但在解决不同问题时,可以侧重使用其中的一种方法。究竟主要使用哪种方法更合适些,这要看提出的问题具备哪些方面的已知条件和需要首先探求哪方面的未知条件而定。”本书是对训诂方法加以解剖后的分论,不便举出各种训诂方法综合使用的例子。我们将在另一部书《古汉语词义答问》中举出综合运用训诂方法解决词义问题的各种实例,以补本书之不足。

训诂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训诂的材料浩如烟海,训诂大师们的经验丰富无比。要想从中抽取一些既符合语言规律、在实践中行之有效、又为今人所急需的东西,确实是很困难的。加之我们对现代的中外词义学理论还学习得很不够,书中片面和错误之处一定不少,也有可能无法完全达到我们所预期的目的,恳切地希望得到专家和读者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