瓘(ɡuàn)靖(jìnɡ)二(èr)妙(miào),岳(yuè)湛(zhàn)连(lián)璧(bì)。
【典故】
瓘靖二妙:“瓘靖”指西晋的卫瓘和索靖。《晋书·卫瓘传》记载:卫瓘和敦煌人索靖都擅长草书,又都在尚书台任职,被合称为“一台二妙”。汉末张芝擅长草书,世称“草圣”,有人评论卫瓘的书法深得张芝草书的精神,索靖的书法得到张芝草书的形貌。
张芝草书《冠军贴》(局部)
岳湛连璧:岳湛,指西晋的潘岳和夏侯湛,二人在当时既是才子又是美男子。《晋书·夏侯湛传》记载:夏侯湛与潘岳之间友谊深厚,两人出门经常坐同一辆车,在室内常坐在同一张席子上,又因长相俊美,于是人们都称他们为“连璧”,意为“连在一起的美玉”。
郤(xì)诜(shēn)一(yī)枝(zhī),戴(dài)凭(pínɡ)重(chónɡ)席(xí)。
【典故】
郤诜一枝:“郤诜”西晋时的贤臣,博学多才。《晋书·郤诜传》记载:郤诜被任命为雍州刺史,晋武帝在东堂设宴为他送行,酒席上问郤诜道:“你认为自己的才能如何啊?”郤诜说:“我参加贤良对策考试,获得第一名,就像是桂树林中的一枝香木,昆仑山上的一片美玉。”武帝大笑。侍中弹劾郤诜夸大其辞,应该免除他的官职。武帝说:“我和郤诜是在开玩笑,无须惊怪。”
戴凭重席:《后汉书·儒林列传》记载:汉光武帝时,戴凭被任命为侍中,他对经史非常熟悉。有一年,在正月初一的朝会上,光武帝让群臣辩论经义,互相问难,说的不合义理的,就要把坐席交给把他驳倒的人。那一天,戴凭的坐席累加到五十多层,京师人夸赞道:“解经不穷戴侍中。”
邹(zōu)阳(yánɡ)长(chánɡ)裾(jū),王(wánɡ)符(fú)逢(fénɡ)掖(yè)。
【典故】
邹阳长裾:“裾”指衣服的大襟,“长裾”是古代儒士及有身份的人穿的衣服。《汉书·邹阳传》记载:西汉景帝时,吴王图谋造反,邹阳上书劝谏。为表现自己的诚意,邹阳在上书中写道:“如果我用尽才智来出谋划策,有哪个诸侯国不会任用我呢;如果我肯虚伪一些,想要穿着长衣出入某位诸侯王的宫门又有什么难的呢?我远离家乡来到千里之外的吴国,不是因为讨厌故土而喜欢吴地的百姓,而是向往您的道义。请您不要忽视我的进谏,仔细审察我所说的话。”
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直裾素纱单衣
王符逢掖:逢掖,古代读书人穿的一种衣袖宽大的衣服,用来代指读书人。《后汉书·王符列传》记载:隐士王符与东汉名将皇甫规是同乡。皇甫规卸任回家,有个曾买了高级官位的人来拜访他,皇甫规对他很不屑。等到王符前来拜访时,皇甫规急忙出迎,连衣带都来不及系上,鞋也没有完全穿好。见面之后,皇甫规拉着王符的手,一同回到屋里,坐在一起,相处非常愉快。当时人们谈论这件事说:“拿着两千石朝廷俸禄的高官还不如一个穿大袖衣服的读书人。”
鸣(mínɡ)鹤(hè)日(rì)下(xià),士(shì)龙(lónɡ)云(yún)间(jiān)。
【典故】
鸣鹤日下,士龙云间:鹤,西晋人荀隐的字。日下,古时以帝王比日,所以称皇帝所在的地方为“日下”,“日下”也就成了京城的别称。士龙,西晋人陆云的字。
《世说新语·排调》记载:荀隐和陆云在大臣张华家中初次相识。张华说:“二位可以试着交谈一番。你们都是有大才的人,就不要说平常的应酬话了。”于是陆云对荀隐拱手道:“云间陆士龙。”荀隐回答道:“日下荀鸣鹤。”正好与其相对。《易经》有“云从龙”的句子,所以陆云在问答中把“云间”和“龙”扣合起来。陆云说:“既然拨开青云看到一只白雉,为什么不射下来呀?”荀隐回答道:“本以为是条龙,不想是山鹿、野麋(mí),野兽弱小而弓箭强力,所以没急着射。”张华对两人的问答非常赞赏,拍着手大笑起来。
晋(jìn)宣(xuān)狼(lánɡ)顾(ɡù),汉(hàn)祖(zǔ)龙(lónɡ)颜(yán)。
【典故】
晋宣狼顾:晋宣指司马懿。其子司马昭称帝追封他为晋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他为高祖宣皇帝,因此司马懿又称晋高祖、晋宣帝。狼顾,像狼一样回头看,据说“狼顾”之人阴险狡诈、常有反叛之心。《晋书·宣帝纪》记载:晋宣帝司马懿在曹操身边时,曹操感觉司马懿有野心,又听说他有“狼顾”之相,就想试探一下。于是曹操将司马懿叫来,让他往前走,又突然叫他回头看,司马懿扭头回看时,果然身子仍旧向正前方,没有任何扭动,与狼回头的样子非常相似。
汉祖龙颜:龙颜,指额头如龙的额头一样长得很高,据说龙颜是帝王之相,后用“龙颜”代指皇帝,如“龙颜大怒”。《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汉高祖刘邦的长相非常有特点,高鼻梁,高额头,胡须长而漂亮,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古人认为这些相貌特点预示刘邦有不凡之处。
鲍(bào)靓(jìnɡ)记(jì)井(jǐnɡ),羊(yánɡ)祜(hù)识(shí)环(huán)。
【典故】
鲍靓记井:鲍靓,东晋人,官至南海太守。《晋书·艺术传·鲍靓传》记载:东海(今江苏连云港)人鲍靓五岁时,对父母说:“我原本是曲阳(今河北曲阳)李家的孩子,九岁时掉到井里淹死了。”父母按照他说的,到曲阳找到了李家,询问后发现情况和鲍靓所说的完全符合。
羊祜识环:羊祜,西晋军事家、政治家。《晋书·羊祜传》记载:羊祜五岁时,忽然向乳母索要平时玩的金环。乳母说:“你没有这个玩具呀。”羊祜就到东邻李家的园子里去,从一棵桑树的树洞中拿出一个金环。李家的人非常惊讶,说:“这个金环是我死去的儿子丢失的,你怎么能拿走呢?”乳母把羊祜的话复述了一遍。于是大家都说羊祜是李家的儿子转世。
仲(zhònɡ)容(rónɡ)青(qīnɡ)云(yún),叔(shū)夜(yè)玉(yù)山(shān)。
【典故】
仲容青云:西晋名士阮咸(字仲容)精通音律,善弹琵琶,为人不拘小节。刘宋诗人颜延之在《五君咏·阮始平(阮咸曾任始平太守,故尊其为阮始平)》中称赞他道:“仲容青云器,实禀生民秀。”青云,寓意高远,暗指阮咸器量过人,是出色的英才。
叔夜玉山:《世说新语·容止》记载:嵇康(字叔夜)身高七尺八寸,风姿出众。他的朋友山涛说:嵇叔夜这个人的风采,平日高峻得像是一棵孤松,挺立在群山之上;当他喝醉酒的时候,略显倾颓,又像是玉山将倒未倒一样。
毛(máo)义(yì)捧(pěnɡ)檄(xí),子(zǐ)路(lù)负(fù)米(mǐ)。
【典故】
毛义捧檄:毛义,汉末孝子。《后汉书·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序》记载:毛义以孝行著称。张奉慕名去拜访他,恰逢上级送来公文,任命毛义代理县令。毛义非常欣喜,恭敬地捧着文书回到内室。张奉因此觉得毛义贪图富贵,对他有些轻视。等到母亲去世后,毛义离职守孝,受到举荐也不肯出来做官了。张奉叹息道:“贤能的人真是不可以估量!原来从前毛义那么高兴,是因为做官可以挣俸禄养活母亲啊。”
子路负米:子路,即孔子的学生仲由。《孔子家语》记载子路说过的一段话:“背着重东西走远路的人,休息时不能挑剔地方;家里穷困、父母年老的人,有做官机会时不会计较官职。父母在世的时候,我吃野菜,到百里之外背米给父母做饭。父母去世后,我在楚国做了高官,享受富贵的生活,可是再想为父母去背米做饭、自己吃野菜,也不可能了。”
江(jiānɡ)革(ɡé)忠(zhōnɡ)孝(xiào),王(wánɡ)览(lǎn)友(yǒu)弟(tì)。
【典故】
江革忠孝:《梁书·江革传》记载东汉贤臣江革的故事,他少年丧父,战乱中背着母亲逃难,靠给人打零工养活母亲,当官后怕官府给的牛车过于颠簸,母亲受不了,亲自拉车载着母亲回乡,被时人称为“巨孝”。后来在战争中被北魏俘获,北魏官员元延明要求江革撰写寺庙的碑文及彭祖祭文,江革坚决不肯写。元延明再三威逼,甚至想要用棍棒打他,江革仍不为所动。元延明无奈之下,不再逼迫江革,每天只给他三升糙米维持生命。过了一段时间,江革被释放回梁,梁武帝非常赞赏他的忠义,任命他为太尉长史。
王览友弟:弟,通“悌”,意为敬爱兄长。《晋书·王览传》记载:王览母亲朱氏经常殴打同父异母的哥哥王祥,幼小的王览用身体遮挡住哥哥,哀求母亲不要虐待哥哥。朱氏又指派王祥做苦工,王览就帮着哥哥一起劳作。王祥后来在乡里有了名望,朱氏又开始嫉恨他,想要用毒酒害死王祥,王览知道后,自己先上前倒了一杯要喝,朱氏害怕了,连忙把酒抢过来倒掉。从此以后,每当朱氏给王祥送去食物,王览都要先尝一下,朱氏怕毒害到自己的儿子,就不敢再在食物中做手脚了。王览也因此被古人视为能和兄长互相友爱的典型。
萧(xiāo)何(hé)定(dìnɡ)律(lǜ),叔(shū)孙(sūn)制(zhì)礼(lǐ)。
【典故】
萧何定律:萧何,汉初名相。《汉书·刑法志》记载:汉高祖刘邦攻克关中以后,废除秦朝的严刑酷法,与百姓订约:“杀人的要处死,伤人和偷盗的要依法定罪。”后来由于社会环境不够稳定,仅靠以上约定不足以制止犯罪,于是萧何参考秦朝的法律,从中选取适合当前需要的条目,制定了汉朝的法律,共有九章,对稳固西汉政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叔孙制礼:《史记·叔孙通传》记载:刘邦即位称帝后废除秦朝的礼仪制度,礼节极为简易,群臣在刘邦面前常常粗野无礼。儒生叔孙通看出刘邦对这种混乱局面的反感,就向刘邦提出制定一套新的礼仪制度。得到批准后,叔孙通召集全国的著名儒生,一起讨论制定了汉朝的礼法。群臣有了必须遵循的礼法,之前的乱象也就随之消失了。
葛(ɡě)丰(fēnɡ)刺(cì)举(jǔ),息(xī)躬(ɡōnɡ)历(lì)诋(dǐ)。
【典故】
葛丰刺举:葛丰,指西汉光禄大夫诸葛丰。刺举,指侦查揭发。《汉书·诸葛丰传》记载:诸葛丰被汉元帝提拔为司隶校尉,专门负责纠察高级官员和京城周边地区的豪强、官吏。由于他不怕得罪人,对于触犯法令的权贵毫不纵容,当时京师人就编出顺口溜来说:“怎么好久不见你了呀?是因为碰见诸葛丰了吧。”
息躬历诋:息躬,指西汉名臣息夫躬。《汉书·息夫躬传》记载:息夫躬常在见皇帝时说其他大臣的坏话,言辞直率,几乎所有公卿重臣全都遭到过他的批评,朝臣都对他又怕又恨。后来息夫躬在朝廷中的靠山倒台,丞相和御史大夫一起向皇帝上疏,指责他的罪过,于是皇帝免除了息夫躬的官职。息夫躬最终死在狱中。
管(ɡuǎn)宁(nínɡ)割(ɡē)席(xí),和(hé)峤(qiáo)专(zhuān)车(chē)。
【典故】
管宁割席:管宁,汉末魏初人,有奇才大志,品格高洁,朝廷多次征召他出来做官都不肯。《世说新语·德行》记载:管宁与华歆一同锄草,挖到一块金子,管宁就像挖到土块一样毫不在意,华歆则拿在手里看了一番才扔掉。两人一同读书,有官员的仪仗路过门口,管宁依然专心读书,华歆则放下书跑出去看。经过这些事后,管宁觉得两人志向不同,就把所坐的席子割开,对华歆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
和峤专车:和峤,西晋大臣,操守高洁。《世说新语·方正》记载:西晋初年,和峤担任中书令,荀勖(xù)做中书监,两人同朝做官。按照旧制,中书监和中书令入朝时应该同坐一辆车。但是,和峤性格正直,荀勖则经常奉承晋武帝,因此和峤很看不起荀勖。每当两人同车时,和峤总是自己独占座位,迫使荀勖必须另找一辆车入朝。中书监和中书令分乘两辆车,就是从和峤和荀勖开始的。
时(shí)苗(miáo)留(liú)犊(dú),羊(yánɡ)续(xù)悬(xuán)鱼(yú)。
【典故】
时苗留犊:时苗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清官。《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清介传》记载:时苗做寿春县县令时,用一头母牛驾车,过了一年多,母牛生了一头小牛。离任时,时苗对主簿说:“我来做官时没有带这头小牛,这是在淮南生的,就留在本地吧。”部下说:“家畜不认识自己的父亲,应该让它跟着母亲走。”时苗不听,还是把小牛留下了。
羊续悬鱼:羊续是东汉贤臣,《后汉书·羊续列传》记载说羊续做南阳太守时,为官清廉。下属曾经送给他一条鱼,羊续不好意思推辞,就收下了,但没有吃,而是把鱼挂了起来。后来下属又送给他鱼,羊续就把前一条鱼拿出来给下属看,以此杜绝送礼。
樊(fán)哙(kuài)排(pái)闼(tà),辛(xīn)毗(pí)引(yǐn)裾(jū)。
【典故】
樊哙排闼:樊哙,西汉开国将领。排闼,推门,撞开门。《史记·樊郦(lì)绛(jiàng)灌列传》记载:刘邦晚年得了重病,不愿见人,就躲在宫里不出来,也禁止大臣朝见。过了十几天,刘邦还不肯露面,大将樊哙着急了,推开宫门闯了进去,大臣都跟在后面。此时,刘邦正一个人躺在床上,枕着一个宦官。樊哙见了刘邦,质问道:“您病得厉害,大臣都很担心。您不跟我们商议事情,难道是要和宦官做最后的诀别吗?您难道不记得赵高的事情吗?”刘邦听到樊哙的质问,就笑着起来与群臣相见了。
辛毗引裾:《三国志·魏书·辛毗传》记载:魏文帝曹丕想把冀州(今河北中南部)的十万户士家(魏晋时期世代当兵的家庭称为“士家”)迁到河南,当时河南连续发生蝗灾,饥荒严重,因此辛毗坚决反对。曹丕不想辩论,转身要回后宫,辛毗紧紧拉住他外衣的后襟,文帝气得用力一拉衣服,头也不回地走了。过了好一阵,曹丕出来,又问辛毗道:“刚才你怎么拉我拉得那么紧啊?”辛毗仍说:“现在迁移士家,不但容易失去人心,而且也没有粮食赈济迁来的人呀。”经过力争,曹丕最终部分采纳了辛毗的意见,只迁移了半数人家到河南去。
孙(sūn)楚(chǔ)漱(shù)石(shí),郝(hǎo)隆(lónɡ)晒(shài)书(shū)。
【典故】
孙楚漱石:孙楚,西晋诗人。《世说新语·排调》记载:孙楚年轻时想要隐居,对朋友王济说:“我要枕石漱流。”不想一时口误,说成了“漱石枕流”。王济说:“水流可以拿来当枕头,石头可以拿来漱口吗?”孙楚辩解道:“之所以用水当枕头,是为了洗净耳朵;之所以用石头漱口,是为了磨砺牙齿。”
郝隆晒书:郝隆,东晋名士。《世说新语·排调》记载:晋朝时,每年七月初七是晒衣服的日子,有些富裕的人家还会借晒衣服炫耀财富。郝隆家境贫穷,但很有学问,到了这一天,没有衣服可以拿出来晒,就自己躺在太阳下面,别人问他这是干什么,郝隆说:“我在晒书。”
枚(méi)皋(ɡāo)诣(yì)阙(quē),充(chōnɡ)国(ɡuó)自(zì)赞(zàn)。
【典故】
枚皋诣阙:枚皋,西汉辞赋家。诣阙,指到宫门来。阙,皇宫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的宫殿。《汉书·枚皋传》记载:枚皋是文学家枚乘的儿子,十七岁时上书梁王,被任命为郎官。后来枚皋得罪了梁王身边的人,逃亡到长安,正好遇上大赦,于是到皇宫门前呈递奏疏,表明自己是枚乘之子。汉武帝听说枚乘的儿子来了,就让枚皋在平乐馆作赋。枚皋写得很好,汉武帝看完后非常高兴,也任命他为郎官。此后汉武帝凡有所感触,都让枚皋写成赋。枚皋才思敏捷,接受旨意后很快就能成稿,所以留下了很多作品。
充国自赞:充国,西汉名将赵充国。《汉书·赵充国传》记载:西汉宣帝时,西羌反叛汉朝。宣帝想要派人讨伐,首先想到赵充国,但又觉得他已经年老,就派大臣丙吉去向赵充国询问有什么人可以担当重任。赵充国说:“没有比老臣我更合适的了。”宣帝又派使者问他打算如何平叛,赵充国回答道:“百闻不如一见,我没法在千里之外订立作战计划。我请求乘驿马到金城郡(今甘肃兰州)一带查看敌情,再做出计划上报。”后来赵充国果然平定了西羌的叛乱。
王(wánɡ)衍(yǎn)风(fēnɡ)鉴(jiàn),许(xǔ)劭(shào)月(yuè)旦(dàn)。
【典故】
王衍风鉴:风鉴,指以风度、外貌来判断人的性格优劣和今后的命运。《晋书·石勒载记》记载:石勒十四岁时随同乡到京城洛阳做生意,倚靠着城门长啸(一种口技)。太尉王衍正好路过,为之动心。又向前走了一段路,王衍回过头对身边的人说:“刚才那个孩子,无论声音还是眼神都体现出不凡之处,恐怕会成为国家的祸患。”就派人骑着快马去逮捕石勒,然而此时石勒已经离开了,王衍派出的人扑了个空。后来石勒果然成为反晋势力的首领。
许劭月旦:月旦,旧历以每月初一为“月旦”。《后汉书·许劭列传》记载:东汉名士许劭和堂兄许靖都喜欢评论同乡的人物,而且每月初一都重新做一次评价,所以他们的家乡汝南郡有“月旦评”的习俗。后来,“月旦”就成为评论人物的代名词。
贺(hè)循(xún)儒(rú)宗(zōnɡ),孙(sūn)绰(chuò)才(cái)冠(ɡuàn)。
【典故】
贺循儒宗:贺循,东晋江南士族领袖。《晋书·贺循传》记载:贺循清廉而博学,被学者视为当时的儒家宗师。晋元帝渡江,宗庙制度都是他制定的。朝廷凡有在制度方面不能决断的,都派人询问贺循,而贺循总能根据儒家经典的记载做出恰当的回答。
孙绰才冠:孙绰,东晋文学家,博学多识。《晋书·孙楚传附孙绰》记载:孙绰以文采见长,被认为是当时文学人才中最出色的。东晋名臣温峤、王导、郗鉴、庾亮等去世,都一定要请孙绰撰写碑文,以美好的言辞宣扬逝者的功德,刻石立碑,以求不朽。
太(tài)叔(shū)辩(biàn)洽(qià),挚(zhì)仲(zhònɡ)辞(cí)翰(hàn)。
【典故】
太叔辩洽,挚仲辞翰:太叔,即太叔广,太叔是复姓。辩洽,善于辩论。挚仲,即挚虞,字仲治,故又称挚仲。辞翰,文章的别称。《世说新语·文学》记载:西晋时,太叔广和挚虞都官至列卿。在朝廷的聚会中,两人进行辩论,由于太叔广擅长舌辩,挚虞无法取胜,但等挚虞回到家中,就辩论的题目写成文章来反驳太叔广,太叔广也无法写出有力的文章来反击。
山(shān)涛(tāo)识(shí)量(liànɡ),毛(máo)玠(jiè)公(ɡōnɡ)方(fānɡ)。
【典故】
山涛识量:量,指见识、器量。《世说新语·政事》记载:西晋初年,山涛为人度量大、见识广、有知人之智。曾被任命为吏部尚书,主管选用官员。山涛选拔了很多人才,安排在各种职位上,基本没有不称职的现象发生。只有陆亮是晋武帝特别下诏任用的,与山涛的原意不合,其人后来果然因贿赂事件被追究责任。
毛玠公方:《三国志·魏书·毛玠传》注引《先贤行状》记载:东汉末年,曹操的部下毛玠气度高雅,为人公正,作风清廉谨慎。他负责选拔官员时,喜欢任用忠贞清正、肯做实事的人,疏远华而不实、结党营私的人。受他的选拔标准影响,当时的各级官员都很注意保持廉洁作风。另外,梁代文人任昉(fǎng)所写《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中有“在魏则毛玠公方,居晋则山涛识量”的句子,应该就是本句的直接出处,此表收入《文选》。
袁(yuán)盎(ànɡ)却(què)座(zuò),卫(wèi)瓘(ɡuàn)抚(fǔ)床(chuánɡ)。
【典故】
袁盎却座:《史记·袁盎列传》记载:汉文帝带着皇后和妃子慎夫人去上林苑游玩,袁盎作为随从一同前往。慎夫人仗着文帝的宠爱,与皇后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袁盎上前示意她退到次一等的座席上就座,文帝和慎夫人都很不高兴。袁盎劝谏文帝道:“我听说尊卑有序才能和睦,慎夫人作为妃子,怎么能和皇后同座呢?您喜欢慎夫人,可以多多赏赐她,但您这样做是害她啊。难道您忘了吕太后杀害高祖宠妃戚夫人的事了吗?”文帝因此转怒为喜,对慎夫人解释了袁盎的用意。慎夫人感谢袁盎为自己着想,赐给他五十斤黄金。
卫瓘抚床:《晋书·卫瓘传》记载:晋武帝的太子司马衷愚笨,官员们都认为他不具备处理政务的能力。大臣卫瓘对此非常忧虑,希望晋武帝把太子废掉,改立其他皇子。后来晋武帝在陵云台宴请群臣,卫瓘借着酒劲,跪在晋武帝所坐的床前,用手抚摸着御床说:“这个座位可惜了啊!”武帝明白他的意思,但不肯接受意见,就说:“您真是喝醉了。”卫瓘也不敢再说下去,此事最终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