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六十二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8章 赵盾

能够随意撤换中军将,阳处父的一句话分量不可谓不重。

而在赵氏和狐氏如此争执这么敏感的一个实权职位时,阳处父敢于这么鲜明的树立自己的旗帜,坚定的站队到赵氏这边,我想有一个人如果还在世的话那一定是非常感动的---阳处父的老上级赵衰。

阳处父不忘赵衰的栽培之恩,即便有可能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他也要保持着这坚定的态度。

对于赵氏来讲,他们无法跟狐氏比拼在晋国的根基和历史,但是他们在对未来的储备和培养中,显然是占了上风的。

赵衰和赵盾父子知道,根基是可以被松动的,历史是可以被遗忘的,而只有活着的人才能操控现在。

被任命为中军将的赵盾实际上已经手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了,并且,在阳处父口中被称为能人的赵盾也确实有他自己的本事。

赵盾可以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实干家,他知道所有的成绩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通过行动得到的。于是我们看到,赵盾在成为中军将后开始为晋国制定国家章程,修订刑罚律令,清理诉讼积案,督查和追捕逃犯。

很快,在赵盾的治理之下晋国就成为了一个有规章制度,有执行法令,政治清明,等级森严的初级以“法家思想”为治国理念的国家。

赵盾的成绩是显著的,当晋国国民适应了法制并且成为了常态的时候,晋国便成为了一个真正具有凝聚力的国家。

区区一个中军将就能引领一个国家的进步,这是真的吗?在别的诸侯国,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但是在现在的晋国答案就是肯定的。因为,现在的晋国还真就是他实干家赵盾一人说了算。

为什么呢?

因为在阅兵仪式中撤换掉狐射姑任命赵盾为中军将,这就是晋襄公为晋国做的最后一件事。

晋襄公死了,他的死不得不让晋国的最高权力再一次进行交接,而在这个交接的过程当中,中军将显然就成了晋国最有影响力的一个人。因此,在新的国君上任之前,赵盾可以说是为所欲为。

当然,为所欲为也只是表面的现象,真正的事实是赵盾已经愁死了。

看着还在襁褓当中的晋襄公嫡子夷皋,作为这次权力交接的督导人,赵盾不免为晋国的未来开始担忧了。

如果把这么一个小孩捧到国君的位置上,那么在他手里晋国将来的命运会是怎么样的?

是盛是衰,这都有赵盾的责任,是盛还好,是衰的话,这个责任赵盾很难担当得起。

千斤的重担压在了赵盾身上,这让他喘不过气来,并且,每当他想起晋襄公临死前对自己的嘱托,都会让他难以选择。

晋襄公临死前曾托孤给赵盾,但是,他托孤的不是这个国家,而是他的儿子夷皋。

“此子材,吾受其赐,不材,吾怨子(如果你赵盾能把夷皋教导成才,那是你赵盾对我的恩惠,如果你不能把他教导成才,那么我九原之下也要对你有怨恨)。”

这就是晋襄公临死前对赵盾说的话,正是这句话让赵盾感受到了身上千斤的重担。

临死前念念不忘的把儿子交付给自己,赵盾当然能深深的感受到这份的责任重大,但是比起晋襄公的儿子,更让赵盾寝食难安的是这个国家,这才是他必须注入心血的。

当然,赵盾也想夷皋成材,这样的话晋国和夷皋就能两全其美了。可是现实不允许啊,襁褓中的夷皋现在还给不了晋国任何有用的东西。

而晋襄公断气后,浮现在赵盾脑海里最多的还是西边的秦国、南边的楚国和北边的戎狄。

在赵盾看来他们没有一个是善茬,这几年晋国虽然一直压着他们,但如果晋国一旦衰弱下去,那保不定他们什么时候就会率兵而来。

晋国的命运在风雨中飘摇,一想到晋国的未来,赵盾的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个令人害怕的想法:夷皋还不能做晋国的国君,他真的还太小了。

这个想法自从出现后,在赵盾的脑海中就变得越来越强烈了。而实干家赵盾是一个敢想敢做的人,这么强烈的想法他肯定是安奈不住的,所以,他必须当着所有晋国元老的面说出这个想法。

晋襄公的尸体还没有凉,现在就要罢废他的嫡子,赵盾知道自己将要面对什么。

可是当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后,随着而来的并不是他意料中那震耳欲聋的嘘声和嘈杂的反对声,而是口口相传的赞同声,因为晋国所有的元老重臣几乎都同意了赵盾的想法。

这点倒让赵盾很意外,但很快他就保持了清醒,因为他现在要考虑的就是下一步了。既然在晋国没有遇到阻力,那么为了晋国的未来,赵盾确实要好好的为晋国找一个合适一点的国君了。

夷皋不用考虑,但晋国的国君终究还是要在晋国的公室血统里找吧,可是晋襄公的儿子实在是都太小了,没有一个是合适的,所以赵盾挑选的人选就扩大到了晋襄公的几个弟弟身上。

记得当年,在齐国也有一个叫襄公的,在他死后国内的大夫好像也是找他的弟弟前来继任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跟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一样,晋襄公两个合适一点的弟弟公子雍和公子乐也都在国外。

其中公子雍正在秦国做着高官,而这个人就是赵盾的最佳人选。作为晋文公的儿子,公子雍在晋国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并且,他在晋文公的心中也一直有着良好的形象,而这还要从他的母亲杜祁说起。

当初,晋文公非常宠爱晋襄公的母亲,于是本来位在晋襄公母亲之上的杜祁主动请求位居其下,再后来晋文公又把狄国的季隗母子接了回来,而杜祁也是再一次主动请求把自己的地位放到季隗之下。

也正是这样善解人意的杜祁才让晋文公很是感动,并且一直让晋文公内心有愧,因此,晋文公对她和她的儿子公子雍也都十分的宠爱。但是晋国的储君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人选,所以晋文公在公子雍长大成人后便极力把他推荐给了秦穆公。

而去了秦国后,公子雍也是不负晋文公的一片良苦用心,在秦国深得秦穆公的信任和重用,因此在秦国也得到了非常高的爵位。

而另一位公子乐运气就没有公子雍这么好了,他的母亲怀嬴,因为当初服侍过晋怀公,这就成了他们母子一生都挥之不去的污点。

怀嬴的命运都是悲苦的,一切都是他父亲的安排,她没有一丝做主的权力。并且当她跟随晋文公回到晋国后,便再也没有得到过一丝的宠爱。

母亲得不到晋文公的一点宠爱,那么儿子肯定也得不到多少,于是,公子乐就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生长起来了。

得不到晋文公的喜爱,所以公子乐在成年后便被晋文公早早的就打发到了陈国去。

陈国在诸侯间是什么地位,公子乐心里是清楚的,所以他也清楚自己在晋文公心中是什么地位。

公子乐不敢幻想自己的人生,所以当他来到陈国后,他便以为自己一生也就会这么过去了,但他没有想到,更坏的还在后面。

两个已经退出了晋国政治圈的公子做梦也没有想到,随着晋襄公的死,他们两个人又重新回到了晋国士大夫的视线中来。

于是当这样的两个人出现在晋国的诸位卿大夫面前时,他们立马分成了两个集团。

其中一个是以赵盾为首支持拥立有强大的秦国作为后盾的公子雍为晋国国君的赵氏派,另一个则是以狐射姑为首的支持拥立公子乐为国君的狐氏派。

自此,晋国世卿的斗争终于拉到了明面上来。

这个结果不是有人愿意看到的,同时也不是有人可以阻止的。自从上一次在中军将的位置上败给赵盾后,在军政大权上,狐射姑已经意识到自己处于下风了,所以他和清楚,如果再在迎立拥护新君这个最为关键的时候还让赵盾一人说了算的话,那么将来在晋国恐怕就不会有狐氏说话的资格了。

于是,为了做最后的挣扎,狐射姑决定这一次哪怕明知赵盾是对的也要硬着头皮跟他搞一搞,所以,他偏偏就要选择拥立人气不高的公子乐。

旗帜已经鲜明了,接下来就是辩论会了(还是比较文明的,没有动手)。

首先开口的是赵盾:“公子雍生性善良、年纪稍长,性情稳定,并且晋文公在世时就很喜欢他。还有他这些年在秦国重要的履职,这将来一定可以为晋国带来巩固,所以立公子雍为国君是最合适不过了。”

赵盾的话铿锵有力,每一句都说到了众人心里去,可是话都让赵氏派说了,那狐氏派还能说什么呢。

确实,比起公子雍,公子乐好像真的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所以,接下来我们只能看狐射姑的表演了:“公子乐的母亲被两任国君宠爱过,立他的儿子做国君,百姓一定会拥戴的。”

这………..,史书看到这里,我很难想象狐射姑不是写史书的人安排进来搞笑的。

被两任国君宠幸过就可以得到百姓的拥戴?

这都什么逻辑。

很明显,狐射姑的说辞是没有感染力的,也是不得人心的。所以赵盾很快就反驳他了:“被两任国君宠爱过,那是都不好意思说,她的儿子能有什么威望。”

朝堂之上的,这话说得也有点太直接了,赵盾你要控制一下情绪啊。

这话一出,狐射姑就很尴尬啊,于是也就没有再说下去的勇气了。

最终,辩论会以赵氏派的胜利而告终。

但是,在权力的争夺当中,辩论从来都不是制胜的利器,谋略和实力才是。然而不幸的是,在谋略和实力上,狐射姑也还差赵盾一点点。

当然,虽然有差距,但狐射姑依然对自己充满信心。毕竟狐氏家族在晋国经营了这么多年,盘根错节的势力一定可以成为自己制胜的法宝的。

结果需要行动的印证,这一点赵盾比狐射姑更明白,而现在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候,一招走错,满盘皆输,形容的就是这个节骨眼。

辩论的输赢是没有意义的,现在抓紧时间拥立新君才是最要紧的事,如果让狐射姑顺利的迎立了公子乐,到时候不要说什么中军将不中军将的,那时说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

于是,赵盾和狐射姑开始了各自的行动,派出了自己的人前去迎接自己拥护的公子。

现在,表面上是到了比速度的时候了,但实则还是在比谋略。赵盾这边除了派出正常的力量前去迎接公子雍外,还派出了一个暗杀小队,而这个小队的任务就是把公子乐的铲除。

历史好像又回到了原点,谁跑得快谁就是国君,上一次是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在赛跑,而这一次变成了公子雍和公子乐。

那这一次的结局会是怎么样?当赵盾的刺杀小队到达他们执行任务的地点后,历史在这里还会开始一段他们的表演吗?

答案是否定的。

这一次赵盾派去刺杀公子乐的人没有失手,而公子乐也没有装死的机会。于是,随着狐射姑计划的泡汤,公子雍回国继承君位也就成了定局。

狐射姑成了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原本在晋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狐氏,自从那次任命中军将落败后便一泻千里,再也找不回当年的威风了。

而这样的彻底失败让狐射姑想起了一个人,狐氏在晋国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因为阳处父的一句话而失去的,是阳处父把狐氏推到了深渊里,阳处父就是狐氏不共戴天的仇人。

于是,现在在狐射姑的脑海里只剩一个想法了:搞死阳处父。

狐射姑虽然已经不是赵盾的对手了,但是一个小小的阳处父他还是不会放在眼里的,随即,他便派人杀了阳处父。

开始杀人了,这也代表着狐氏和赵氏的斗争从辩论升级到了刀枪相见的地步。

恩人被杀,赵盾岂肯善罢甘休。

撕开伪装的面纱,露出的就是血腥的獠牙,现在的晋国,狐氏已经没有任何实力可以再跟赵氏相争了。所以,杀死阳处父就成狐射姑在晋国做的最后一件事。

在赵盾的报复下,狐射姑不得不逃离晋国来到狄国。

晋国诸卿,狐氏,率先出局。

这也让赵盾终于松了一口气,其实,他也并不是真想跟狐氏家族拼个你死我活。毕竟父辈们才刚走几年,儿子们就这样相互残杀,也确实没有人愿意看到这局面。

话说赵盾还是重情义啊,为了让狐射姑在狄国过的安稳,他还派人把狐射姑的一家老小和他在晋国的财物一同打包送了过去。

狐射姑的离开意味着赵氏的胜利,从此,在晋国赵盾成为了一个握有最高权力的人,一个没有了任何对手的人。

狐射姑走了,赵盾可以大刀阔斧的对晋国进改造了,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一点小小的意外还是出现了。虽然这点意外并不会在将来对赵盾在晋国的地位构成威胁,但是起码在这个时候赵盾因为这个意外的出现而不会有舒服的日子过了。

这个意外就是晋襄公幼小的太子夷皋,哦,不对,夷皋还太小,他应该还不能给赵盾带来太大的麻烦,真正的意外是夷皋的母亲穆嬴。

穆嬴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就要失去原本属于他的国君之位,她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但是身为一个女人的她没有任何可以与赵盾抗衡的依靠,唯一有的就是眼泪,因此,她就想到了用自己的眼泪来捍卫自己的权益。

赵盾做梦都不会想到,穆嬴会抱着太子夷皋跑到晋国的朝堂之上大声的哭泣,对着所有的晋国士卿大夫痛哭,一边哭还一边说:“先君有哪里对不起诸位大夫的!太子又做错了什么对不起诸位大夫的!你们竟然要舍弃先君的嫡子而跑到国外去找人来继承君位,你们到时候要把太子怎么处置啊?”

穆嬴边哭边说,那个声音撕心裂肺的啊,每一滴眼泪都流进了在场的每一个大夫心里,而他们只有沉默,但穆嬴知道,这沉默便是对自己最大的支持。

于是得到了诸位大夫的支持,穆嬴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抱着太子夷皋跑到赵盾的家里去哭,同样的套路,也是边哭边说:“先君临死前跟你说的话你都忘了吗?他把太子托付给你,想的是你要把他教导成材。现在你不但对他不管不问,还要放弃他而到国外去寻找国君。先君的话现在还回荡在耳边呢,你就不怕遭到报应吗?”

穆嬴的哭声惊动了整个晋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站在太子夷皋这边。

看来九原之下的晋襄公余威还是有的,于是在这样的大势之下,赵盾也动摇了,因此,拥立太子夷皋的信念又在他心中燃起了。

中军将赵盾态度的变化便是晋国态度的变化,这一点是公子雍没有料到的,这让他有点措手不及。不过除了公子雍之外,赵盾也是比较尴尬的,毕竟拥立公子雍一开始就是他的主意,现在又要改变主意,这个场该怎么收呢?迎接公子雍的人已经派出去了,秦国那边也做好了准备,已经派出了一支军队护送公子雍回国,就像当年秦穆公护送晋文公回国一样。

对于赵盾来讲,事情又到了一个十万火急的地步,于是他只好片刻不停的在晋国组织军队前去防御护送公子雍的秦军。

赵盾在拥立国君的人选上犹豫不决,但是在行军作战的时候反应是极为迅速的。

首先表明自己的立场:“晋国如果接受秦国护送的公子雍,那么我们就会把你们当做客人。要是晋国不接受,那么你们就是敌人。而现在晋国的态度就是不接受的,所以秦军现在是我们的敌人了。”

一下子从客人变成敌人,秦军还没有适应这个角色的改变,所以为了让秦军更早更清醒的认识这个问题,不要有什么别的想法,赵盾决定先发制人。

秦国人以为到了晋国后迎接他们的会是一个仪仗队,没想到却是赵盾冰冷冷的刀子,当秦军护送公子雍行至令狐时,猝不及防的他们被赵盾打个大败跑回秦国去了,太子夷皋则顺利的坐上了晋国的君位,他便是晋灵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