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六十二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3章 霸主收场

这个开方又是谁呢?

比起易牙,管仲还是了解一点的,他知道开方虽然没有易牙那么变态,但是还是摇了摇头。他知道开方是个什么身份,他也知道开方的所作所为。

当年卫国因不服霸主齐桓公而被齐国讨伐的时候,顶不住齐国攻势的卫懿公让他的儿子带着礼物来齐国向齐桓公求和,这个来到齐国求和的公子正是开方。

生长于卫国的开方一来到齐国便被齐国的繁华盛世吸引住了,完成任务后就留在齐国不愿意走了。

就连后来狄人攻破卫国的时候,父亲卫懿公死无全尸的时候他都不曾回去。卫国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当齐桓公号召诸侯帮助卫国重建的时候,连他远嫁国外的姑姑都回去为卫国的重建出了一份力。而他却连眼皮都没有眨一下,依旧留在齐国享受着盛世繁华。

这一切都被管仲看在了眼里,所以开方极度不忠不孝的印象就深刻的留在了管仲的脑海中。

但是在齐桓公看来,却是另一番景象。他认为开方正是因为对自己的忠心已经超过了对祖国的眷恋,所以他才会在卫国祸乱不断的时候依然选择留在齐国。

齐桓公对开方有着这么好的印象,所以他来到管仲床前询问关于把开方立为管仲的接班人也就不奇怪了。但是管仲告诉齐桓公他忽略了一个问题:“开方身为卫懿公的长子,他如果还留在卫国的话现在已经是卫国的国君了。但他却舍弃了这样的机会甘心依附在齐国,能够做出这样选择的,恐怕有他更大的阴谋。一旦让他成为齐国的国相,怕那时将会是齐国的灭顶之灾。”

这席话倒是齐桓公不曾考虑过的,仔细一想齐桓公不免倒吸一口凉气,于是便也放弃了扶正开方的打算。

齐桓公的中意之人接二连三的被管仲给否决掉,那么在齐桓公的内心只剩下一个人选了。

这是一个有点不健全的人,身上少了某点重要的部位。

此人名叫竖刁,是齐桓公身边的一个宦官。

本来竖刁也是一个健全人的,只是为了能够接近齐桓公,他才进宫的。

竖刁为齐桓公所作的一切在齐桓公这里得到了肯定,但是在管仲眼里,这种人连一坨屎都不如,以为这是练葵花宝典啊。

为了得到国君赏识,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这种人还会对国君忠心吗!

在竖刁被否定后,齐桓公已经没有了人选,可是时间不等人,管仲终究是要走在齐桓公的前头,总要有一个人来接替他。

于是就在管仲还剩最后一口气的时候,一个人的名字出现在了他和齐桓公的谈话中:公孙隰朋。

这个曾跟随齐桓公和管仲北救燕国的人,他们一起讨伐孤竹国,他们一起同齐军迷失在山谷里,他们一起找到水源救了齐军将士的性命,他们一起南下楚国,他们一起重建卫国,他们一起安抚王室。

公孙隰朋,一个看着齐国一路走来的人,管仲把最后的信任给了他。

在齐国确实找不到比管仲更适合做国相的人了,但是退而求其次的话公孙隰朋还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在公孙隰朋的身上,管仲和齐桓公达成了共识。

推举公孙隰朋是管仲为齐国做的最后一件事。

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的贤相管仲离开人世。

管仲的死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离去,这个在春秋黄金时代活跃了四十余年的人,他用他的生命改变了齐国,也改变了当时的天下。

我们用任何的语言都诠释不了管仲之于当时的天下意味着什么,但我们可以从孔夫子对他的评价可以窥视到一二:中华文明的戍卫者。

这便是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没有管仲,燕国没有了,没有管仲,邢国和卫国也没有了。

中华文明从形成胚胎到发育,春秋战国四百年是黄金时段。难以想象,如果燕国、邢国和卫国真的灭亡在了戎狄的马蹄之下,这会对中原的各诸侯国造成多大的影响。在这样的影响之下,谁可以保证戎狄不会再侵犯其他的诸侯国。而一旦当戎狄吞并中原的局面成了不可挽回时,那便是中华文明的覆灭之时。

是管仲让这一切没有发生,管仲,一个恩泽于华夏文明的男人。

管仲死了,齐桓公还活着,他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赶快享受一下人生的剩余时光,因为留给他的时间也不多了。所以呢,那些繁杂的琐事就都交给相国去处理吧,自己可以落得个清净。

齐桓公想让公孙隰朋完全接手管仲来处理齐国的政务,但是由于他把这个锅甩得太急了,公孙隰朋一下子没有接稳,一个踉跄就摔了一个跟头。

这一摔可不得了,公孙隰朋也是一把年纪的,从此就再也没有起来过了。于是就在管仲离世后的一个月时间,公孙隰朋也跟着老伙计一起去了。

公孙隰朋一死,相国的位置又空出来了,在这时的齐桓公还谨记着管仲临终前的嘱咐:一定不能宠信接近易牙、竖刁和开方三个人。

管仲的遗言还环绕在耳,所以这三个人首先就可以排除了,但是齐国现在真的是人才有限,齐桓公想来想去也只有鲍叔能接替这个位置了。

于是,在管仲和公孙隰朋相继去世后,鲍叔执掌了齐国相印。

要让鲍叔做国相,他可是有条件的的。他告诉齐桓公,除非把易牙、开方和竖刁三个人驱逐,否则不做。

果然和管仲是穿一条裤子的人,对于鲍叔的条件,齐桓公满足了他,这便成就了齐国黄昏下最后的辉煌。

管仲、公孙隰朋、鲍叔,他们同为齐国创造了辉煌,他们也带走了齐国最后的辉煌。因为就在管仲和公孙隰朋死后的第二年,鲍叔也去世了,他们的死代表着齐国霸业的落幕。

没有了管仲的齐桓公日渐迷离,精神恍惚,现在的他,早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雄心。现在的他,时间是那么的慢,慢慢的他现在只需要一些细心照顾他的人。

所以这个时候易牙、竖刁和开方三个人又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中,他发现原来这三个人也并没有管仲想的那么坏。

跟他们相处在一起还是很舒服的,齐桓公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你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你不努力一定可以很舒服。

当初走在称霸的路上时,管仲天天在耳边催促自己,那样的日子即紧迫又有压力,每天都是提心吊胆,虽然霸业有成,但是从来没有过过一天舒服的日子。现在随着霸业的落幕,有易牙、竖刁和开方在身边的齐桓公才知道什么叫生活,什么叫舒服。

人生下来就不是为了舒服的,如果当初年轻的公子小白选择了舒服,那他也做不了后来的齐桓公。

我们是幸运的,公子小白在选择舒服前用四十年的时候给我们书写了一段血脉喷张的历史。

齐桓公四十三年(公元前64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降临到了公子小白的身上。

曾经称霸天下威风凛凛的齐桓公也不得不卧倒在床,霸主的倒下也就代表着权力的倒下,没有了权力的齐桓公也就代表着一无所有。

齐桓公卧病在床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他身边没有一个可以真正依靠的人,留在他身边的是易牙、竖刁和开方三个人,而这三个人也很快将要离开他了。

眼看着齐桓公就要不行了,这时候齐桓公的寝宫之外正暗流涌动,一场惊天大变正在酝酿而成,他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继承权即将展开了一场骨肉相残的大战。而易牙、竖刁和开方三个人早已经闻到了这场战争的硝烟味,他们知道齐桓公已经命不久矣了,所以他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重新找一个靠山。

竖刁盯上了公子无亏,他合计只要齐桓公一死,就把公子无亏推到国君的宝座上。到时候就还可以继续享受荣华富贵,说不定还可以分一个拥立之功什么的,混个一官半爵的,想想都让人开心不得了。

竖刁想好了要拥立公子无亏,但是躺在床上的齐桓公就是不断气。于是,在竖刁看来齐桓公就成了公子无亏继位的最后障碍了。

障碍是要排除的,那么要怎么排除齐桓公这个障碍呢。竖刁不敢明目张胆的行动,于是,他想出了一个非常好的点子。

不久之后齐国的大夫们发现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事,齐桓公的寝宫大门紧锁,并且他们还得到齐桓公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可以进入他的寝宫。

对,就是任何人,所谓的任何人就是还包括送饭送水的。

这是一道奇怪的命令,所有人都知道这不可能是齐桓公下的命令,这一定是竖刁搞的鬼。他要做的是把齐桓公饿死在寝宫之内,所有人都知道真相,但是没有一个人提出质疑。

宫墙之外发生的一切齐桓公浑然不知,他只知道自己的肚子已经饿得呱呱叫了。平日里始终守在自己身边的易牙和竖刁也不知道跑哪去了,连送饭的人都看不到了,平时身边服侍的人更是一个都没有了。

齐桓公已经动弹不得了,他已经失去了往日霸主的威风,现在连一口水一口饭都吃不上。

而就在齐桓公饿得快要断气的时候,有一个人违抗了所有人不得踏入寝宫半步的命令。

这是一个小宫女,一个注定载入史书的小宫女,她出现在了齐桓公面前。

这个宫女在她翻过齐桓公寝宫的围墙之前不会想到自己将会是那个纵横天下四十余年、那个春秋第一霸主、那个在未来两千年依旧响当当的齐桓公一生见到的最后一个活人。

当她偷偷的翻墙进入到齐桓公的寝宫后,已经饿了好几天的齐桓公大喜过望。

老子终于看到个活人了,这时候的齐桓公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威风,再也没有了那发号施令的霸气,有的只是一个可怜兮兮的糟老头那种渴求食物的眼神。人儿当他着急地向那个宫女索要食物和水的时候,他听到了他这一生最绝望的话:“易牙和竖刁把宫门堵住了,不让任何人进出来,我是偷偷进来的,哪有什么吃的东西。”

宫女的话就像晴天的霹雳一样从齐桓公的耳朵传到他的心里,再从他的心里传到他的五庄六腑,把他整个人都震碎了。

齐桓公的一切都将要在这里结束了,他终于知道管仲最后给他的忠告意味着什么,原来这一切早已经被看穿,唯一不明白的人是自己。

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万念俱灰的公子小白决定还要拾起他那流淌在身体里的贵族血液,不再向任何人奢求食物和水。

为了让自己死得更有尊严,在死之前齐桓公用衣袖遮住自己的脸,不让任何人看到自己死后的样子。

几天已经过去,齐桓公早已经饿死在了床上。外面的人都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们就开始了明目张胆的自相残杀。

这是自古以来任何一个君王都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无论他们的战绩有多么的辉煌,无论他们的疆土有多广袤,无论他们的臣与子有多么的忠心。

当他们一旦亡故时,身后便门派林立,这个大臣拥护大儿子,那个大臣拥护二儿子,然后那个将军拥护三儿子,还有那个将军拥护四儿子,本来一个强大的王国顿时四分五裂。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只是一个字:色。

没有哪一个功成身就的男人是不接近女色的,在没有避孕意识的时代里,男女的交合就代表着子孙后代的繁荣。这本是好事,可是在他们死后他那繁荣的子孙便要带来盛大的灾难。

霸主齐桓公自然也逃不出这个命运,他是个好女色的人。光有名有分的就有六个,像那些没名没分的或者又是一夜情什么的就更是数不胜数了。

帝王家是这世间最黑暗的深渊,比起没名没分的女人,那些有名分得到宠爱的女人们不仅可以更高贵的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点将是终生受益的。一个机会,一个可以使自己变得更高贵的机会。因为他们是有名分的,所以他们生的儿子也是有名分的。

这个名分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它到底有什么好处,只有拥有名分的人才知道。名分可以让她们生活得更好,可以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尊重。比起那些默默无闻生下儿子的人,当他们的儿子只能像市井之徒一样的在街头跟人打架斗殴的时候,这些有名分的儿子却在深宫中争权夺位。

在街头打架除了得到吆喝之外一无所有,而在深宫中争权夺位赢了将会得到整的国家。

这样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任何一个有机会的人都不会让这样的机会眼睁睁的从眼前流走,对于齐国来讲齐桓公的这六个夫人的六个儿子就是这场争权夺位大戏的主角。

这六个演员分别是长卫姬的儿子公子无亏,少卫姬的儿子公子元,郑姬的儿子公子昭,葛嬴的儿子公子潘,密姬的儿子公子商人,宋华子的儿子公子雍。

从这几个女人的名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他们分别来自哪个国家,也就是这几个公子的外公家,这将是他们争夺君位强有力的后盾。

任何一个君主都不想在自己去世后几个儿子把自己的家业瓜分干净,所以他们在去世之前都会先选好储君的。

于是,问题来了,齐桓公会傻到连这个都没有想到吗?死后在阴间看着几个儿子为了君位争得个头破血流?

答案是否定的,齐桓公在死之前是有立太子的,准确的说是在管仲还没有死的时候就已经确立了太子。

当初管仲和齐桓公为了防止死后齐国混乱的局面,他们早早的就把公子昭立为了太子。

既然齐国有太子,难道齐国人不知道吗,太子继位是天经地义是的,还轮得到其他的公子来抢来夺吗。

这一切还要从齐桓公说起,他虽然立了太子,但是他没有把太子托付给齐国的士卿大夫,而是托付给了一个外人---宋襄公。

这便是问题的根源。

齐国的大夫集团跟太子昭一点都不熟,所以他们不想拥立太子昭也就正常了。并且,齐桓公还有一个弱点,那就是他在女人面前意志力不怎么坚定,而长卫姬就利用到了齐桓公的这个弱点。

长卫姬一方面勾结易牙,让他在齐桓公面前献尽殷情,另一方面自己也不停的在齐桓公面前吹枕头风。齐桓公在这种全方面立体化的软磨硬泡之下立场就变得不坚定了,因此,他曾答应过长卫姬要立公子无亏为太子。

没有人知道齐桓公只是为了敷衍一下长卫姬还是真的把太子昭忘了,祸乱的根源就从这里开始了。

齐桓公被他最信任的人堵在深宫高墙内活活饿死,外面的暴风雨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平息,最后的赢家正是和易牙勾结的长卫姬的儿子公子无亏。

齐桓公死后两个月,公子无亏坐上了国君的宝座,到这时,他才想起来还有一个人被堵在深宫之中。

于是,齐国新的国君公子无亏准备了上好的棺材就要进宫去为自己的父亲齐桓公收尸。

当公子无亏打开寝宫大门的时候,那一幕,他一定会永生难忘。

这时的齐桓公早已饿死在房间里,并且尸体已经高度腐烂,而窗户中一只只爬出来的尸虫似乎在向世人述说着霸主最后的凄凉。

没人知道当时看到此情此景的公子无亏有没有落下一滴满含亲情的泪水,这个人身为国君,他不曾把太子之位给自己,恨他,这样的恨让自己一直活着痛苦之中。但是这个人又是父亲,他给的爱并没有比其他人的少,也许,这样的感情交杂着在公子无亏的内心翻滚。

一切都已成事实,自己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好好的把他安葬。

齐桓公的死代表着一代人的离去,这一代人的离去也带走了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将永远都不会再出现。他的消失带走了一段历史,一段只属于齐桓公的历史。

时代的结束没有代表着时间的停止,老去的人死去也没有阻止年轻的人成长,齐国还将迎来它新的历史,虽然不再有齐桓公那么的辉煌,但起码比齐襄公那时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