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出 抚兵(癸未七月)
(副净、末扮二将官,杂扮四小卒上)
【点绛唇】旗卷军牙[1],射潮弩发鲸鲵怕[2]。操弓试马,鼓角斜阳下。
俺们镇守武昌兵马大元帅宁南侯麾下将士是也。今日点卯日期[3],元帅升帐,只得在此伺候。(吹打开门介。小生戎装,扮左良玉上)
【粉蝶儿】七尺昂藏[4],虎头燕颔如画,莾男儿走遍天涯。活骑人,飞食肉,风云叱咤。报国恩,一腔热血挥洒。
建牙吹角不闻喧,三十登坛众所尊。家散万金酬士死,身留一剑答君恩[5]。咱家左良玉,表字昆山,家住辽阳,世为都司[6],只因得罪罢职[7],补粮昌平。幸遇军门侯恂[8],拔于走卒,命为战将,不到一年,又拜总兵之官。北讨南征,功加侯伯,强兵劲马,列镇荆、襄[9]。(作势介)看俺左良玉,自幼习学武艺,能挽五石之弓,善为左右之射,那李自成、张献忠几个反贼[10],何难剿灭?只可恨督师无人,机宜错过,熊文灿、杨嗣昌既以偏私而败绩,丁启睿、吕大器又因怠玩而无功[11]。只有俺恩帅侯公,智勇兼全,尽能经理中原,不意奸人忌功,才用即休,叫俺一腔热血,报主无期,好不恨也!(顿足介)罢,罢,罢!这湖南、湖北,也还可战可守,且观成败,再定行藏[12]。(坐介。内作众兵喊叫,小生惊问介)辕门之外,何人喧哗?(副净、末禀介)禀上元帅,辕门肃静,谁敢喧哗?(小生怒介)现在喧哗,怎报没有?(副净、末)那是饥兵讨饷,并非喧哗。(小生)唗!前自湖南借粮三十船,不到一月,难道支完了?(副净、末)禀元帅,本镇人马已足三十万了,些须粮草,那够支销?(小生拍案介)呵呀!这等却也难处哩。(立,唱介)
【北石榴花】你看中原豺虎乱如麻,都窥伺龙楼凤阙帝王家[13]。有何人勤王报主[14],肯把义旗拿?那督师无老将,选士皆娇娃。却教俺自撑达[15],却教俺自撑达。正腾腾杀气,这军粮又早缺乏[16]。一阵阵拍手喧哗,一阵阵拍手喧哗。百忙中教我如何答话?好一似薨薨白昼闹蜂衙[17]。
(坐介。内又喊介。小生)你听外边将士,益发鼓噪,好像要反的光景,左右听俺吩咐。(立起,唱介)
【上小楼】您不要错怨咱家,您不要错怨咱家。谁不是天朝犬马,他三百年养士不差,三百年养士不差。都要把良心拍打,为甚么击鼓敲门闹转加[18],敢则要劫库抢官衙。俺这里望眼巴巴,俺这里望眼巴巴,候江州军粮飞下。
(坐介。抽令箭掷地介。副净、末拾箭,向内吩咐介)元帅有令,三军听者:目下军饷缺乏,乃人马归附之多,非粮草屯积之少。朝廷深恩,不可不报;将军严令,不可不遵。况江西助饷,指日到辕,各宜静听,勿得喧哗。(副净、末回话介)奉元帅军令,俱已晓谕三军了。(内又喊叫介。小生)怎么鼓噪之声,渐入辕门[19]?你再去吩咐。(立起,唱介)
【黄龙犯】您且忍枵腹这一宵[20],盼江西那几艖。俺待要飞檄金陵,俺待要飞檄金陵,告兵曹转达车驾,许咱们迁镇移家,许咱们迁镇移家。就粮东去,安营歇马,驾楼船到燕子矶边耍[21]。
(副净、末持令箭向内吩咐介)元帅有令,三军听者:粮船一到,即便支发。仍恐转运维艰,枵腹难待,不日撤兵汉口,就食南京,永无缺乏之虞,同享饱腾之乐[22]。各宜静听,勿再喧哗!(内吹呼介)好,好,好!大家收拾行装,豫备东去呀。(副净、末回生介)禀上元帅,三军闻令,俱各欢呼散去了。(小生)事已如此,无可奈何,只得择期移镇,暂慰军心。(想介)且住,未奉明旨,辄自前行,虽圣恩宽大,未必加诛,只恐形迹之间,难免天下之议。事非小可,再做商量[23]。
【尾声】慰三军没别法,许就粮喧声才罢,谁知俺一片葵倾向日花。
(下。内作吹打掩门,四卒下。副净向末)老哥,咱弟兄们商量,天下强兵勇将,让俺武昌。明日顺流东下,料知没人抵当。大家拥着元帅爷,一直抢了南京,就扯起黄旗,往北京进取,有何不可[24]?(末摇手介)我们左爷爷忠义之人,这样风话,且不要题。依着我说,还是移家就粮,且吃饱饭为妙。(副净)你还不知,一移南京,人心惊慌,就不取北京,这个恶名也免不得了。
(末)纷纷将士愿移家,
(副净)细柳营中起暮笳[25]。
(末)千古英雄须打算,
(副净)楼船东下一生差。
注释:
[1]军牙:指牙旗,古时立于军营前之大旗,上以象牙装饰旗杆。
[2]射潮弩发鲸鲵怕:形容军队的英勇、威武。射潮弩发,典自《吴越备史·武肃王》,相传五代时吴越王钱镠(liú)修筑钱塘堤岸,但潮水日夜冲刷,无法施工。他率五百弓箭手射退潮水,终于筑成堤坝。鲸鲵,鲸鲵长百尺,雄曰鲸,雌曰鲵。
[3]点卯:古代官署卯时开始办公,按花名册查点吏役,故名。
[4]昂藏:形容人挺拔轩昂之态。
[5]“建牙吹角不闻喧”四句:借用刘长卿《献淮宁军节度使李相公》中前四句,形容左良玉功勋卓著。建牙,原指出兵前在军营前树牙旗,后也指武将出镇。三十登坛,左良玉三十二岁任总兵。登坛,指登坛拜将,典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刘邦设立坛场,择日斋戒,拜韩信为大将军。
[6]都司:官名,为都指挥使司的简称,掌管一省或一方的军政。到了清初,职权削弱,属于四品武官。
[7]得罪罢职:据侯方域《宁南侯传》,左良玉曾因抢劫锦州军备而被治罪。
[8]侯恂:字若谷,号六真,商丘(今属河南)人,侯方域之父。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清顺治三年(1646)归里。
[9]荆、襄:荆州和襄阳,均为金陵的上游屏障。
[10]李自成、张献忠: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
[11]熊文灿、杨嗣昌、丁启睿、吕大器:明末官员,曾督师中原攻剿起义军。
[12]行藏:行止。
[13]龙楼凤阙:指帝王宫殿。
[14]勤王:指君王临危,臣下带兵救援。
[15]撑达:原为方言,指漂亮、老练。此处为支撑义。
[16]这军粮又早缺乏:暖红室本眉批曰:“有名无实,有兵无饷,是明末大弊。”
[17]薨薨:象声词。飞虫振翅发出的声音。蜂衙:蜂房。
[18]转加:越发,更加。
[19]辕:指军营大门。
[20]枵(xiāo)腹:空腹。枵,空肚子。
[21]驾楼船到燕子矶边耍:暖红室本眉批曰:“乱兵迫协,不得不为此言,遂为千古口实,可不慎哉!”
[22]饱腾:指士饱马腾,军士腹饱,军马欢腾,形容给养充足,士气高昂。
[23]事非小可,再做商量:暖红室本眉批曰:“宁南即时改悔,而讹言纷纷,决川难防矣。”
[24]“往北京进取”二句:暖红室本眉批曰:“天下事坏于此辈,后日诱左梦庚者,此辈也。”
[25]细柳营:此指部队纪律严明、军容整饬。典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西汉时,周亚夫屯兵细柳,军纪森严,文帝进入军营,必须按军纪行事。暮笳:指黄昏时的笳乐。笳,古代西域少数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点评:
本出出评:“兴亡之感,从此折发端,而左兵又治乱之机也。淋漓北调,当击唾壶歌之。”
这一出将视野从金陵移到了武昌,从侯、李诸人身上移到了左良玉身上,主要讲述左良玉发愁军中缺粮,唯恐变乱,故而以“移师南京”为借口安抚众人。
在该出中,孔尚任塑造了一个忠贞不二的左良玉形象,一心报国,却掣肘于各种积弊,与历史上的左良玉形象有一定差距。
历史上的左良玉极富军事才干,但人品却并不如戏中所写一般高尚。《明史》曰:“左良玉以骁勇之材,频歼剧寇,遂拥强兵,骄亢自恣,缓则养寇以贻忧,急则弃甲以致溃。当时以不用命罪诸将者屡矣,而良玉偃蹇偾事,未正刑章,姑息酿患,是以卒至称兵犯阙而不顾也。”可见,左良玉固然战功卓著,但在行事上有诸多不端,曾做过纵兵抢粮、养寇自保的事情,也屡屡不服从上级命令,并非如本出中自己所言的忠贞,反而是偏私甚重的。
塑造这样的左良玉形象,孔尚任当也有所考虑—因为在当时的南明阵营中,尚无一个足以与弘光朝廷相抗衡、足以钳制弘光朝廷的人。而历史上左良玉则足以与弘光朝廷相抗衡,也曾以“清君侧”为名进军南京。而且,孔尚任也并未将左良玉形象塑造得全忠全孝、无可指摘,左良玉“移师南京”的口号宣扬,已体现出其莽撞的一面,在大敌当前的时刻与弘光朝廷的军事力量内斗,更显自负、不负责任。
该出从多种角度,塑造了左良玉的形象。
开场的独白一段,通过对左良玉勇武形象、卓著武功的介绍,奠定了人物基调。在表明其善战的同时,更表示出对于君王的忠诚无二,为其赋予了正义的光环。由这两方面看来,左良玉便从能力上与道义上,足以成为一个可与弘光朝廷抗衡的人了。
随后在面对军营缺粮喧哗时,左良玉表示无奈:诸多勤王力量,不是年轻缺乏经验,就是只知空喊口号,并无足够的实力与决心。左良玉固然有力维持大局,但却后勤匮乏、难以为继。虽说英雄气短,却也说明他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毅。他向众军许下“移师就粮”的空言,也是出于无奈,几句“慰三军没别法,许就粮喧声才罢,谁知俺一片葵倾向日花”,正将其心迹表露无遗。
出中还有诸多侧面写照,体现出左良玉义勇的形象。其一是副末、副净二将官的登场—这样气势威严的人物上场,或者凸显后上场人物的猥琐鄙陋,或者铺垫其威严肃穆,而左良玉的出场,即属后者;其二是结尾两个军士的议论,前者以为左良玉“移师就粮”,或有黄袍加身之想,但劝解的人却以左良玉忠义为说,也是一个有力的侧面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