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参同契(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于是仲尼章第十一

【题解】

本章以言丹道火候之发端,明丹道用功之始,于混沌、洞虚之中,阴阳相求,精炁相扭,从而产药、结成丹头。

孔子序经,《易》首乾、坤;《书》称“稽古”;《诗》以《关雎》为先;《礼》以“冠婚”为重;《春秋》以“元年”为第一义,皆发明男女媾精、万物化生之道,以明阴阳相求之义。炼丹之始,亦要洞晓阴阳,深达造化,才能默会天机,与时消息,建立丹基。

自外丹言之,铅金为男,流汞为女,得火即相合和,扭结如同夫妻;金既先动,汞乃应之,即是男求女之义。冠、婚之时,男女交会,精炁扭结,金、汞相感,亦如此理。《关雎》雌雄相配之义,喻汞得金花相和顺,丹不得阴阳不成,金、汞二味成丹,正合阴阳之道。阴阳交媾,因肇立形,萌芽乃生,是雌雄相配成丹;若无雌雄,无以成丹。

自内丹言之,乾坤未分谓之“鸿濛”,阴阳相扭谓之“始初”。修内丹者,端坐守静,初则全无形质,一如鸿濛、混沌;于虚无恍惚之中,自然阴阳精炁相扭。此时,元阳震动,萌芽滋长,节节起火运符,炼至宝于虚无,取灵物于恍惚,如《关雎》之诗、冠婚之义。

于是,仲尼赞鸿濛,乾坤德洞虚[1];稽古当元皇,《关雎》[2],昏冠气相纽,元年乃牙滋[3]

【注释】

[1]仲尼赞鸿濛,乾坤德洞虚:孔子赞《易》道,辟之鸿濛,凿之混沌,分乾天、坤地为万物之首,立咸、恒为夫妇之宗,彰显《易》道之玄妙,明乾坤、阴阳之德,以通天地万物和人之情。仲尼,孔子之字。赞,赞颂,称美。鸿濛,混沌之名,乾天、坤地未分则为“鸿濛”;一说“鸿濛”为始初之气;或谓形气未具之时为“鸿濛”,形气具而未离则为“混沌”。乾坤,喻指阴阳,《周易》以乾、坤两卦为首。德,通“得”。洞虚,形气未具之状,空洞至虚。赞,他本或作“始”。鸿濛,他本或作“鸿蒙”、“洪蒙”。德,他本或作“得”。

[2]稽古当元皇,《关雎》建始初:考察上古人文之初,乃至于《关雎》所谓男女相求,其阴阳相配之理皆同,合于《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理念。故天地交而万物通,男女交而其志同。稽,考核,考察。元皇,上古最初的统治者;或谓“元皇”即尧、舜二帝,《尚书》始于二《典》,赞古之尧、舜,克明俊德,为至治之首君。《关雎》,为《诗经》之第一篇,其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为求淑善之女,以配君子。《关雎》之诗取阴阳二气相扭结而言,阴阳相配,得性情之正,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开始。建,创立,创建。始初,为“开始”之义。当,他本或作“称”。

[3]昏冠气相纽,元年乃牙滋:男女成人、婚姻相配,阴阳二气相扭结;元年、岁首之时,阴阳二气相感,万物由此萌芽滋生。昏冠,《礼》重冠、昏之仪式。冠,为冠礼,乃成人之始的一种仪礼。昏,为婚礼,乃男女婚配、立人伦之始的礼仪。纽,结合。元年,岁首之年,《春秋》起首即为“元年春,王正月”。牙滋,牙,通“芽”,有“萌芽”之义;滋,有“蕃息”、“生长”之义。昏冠,他本或作“冠婚”。

【译文】

于是,孔子赞《周易》,于鸿濛混沌、空洞至虚之中,首辟乾、坤两卦为万物之始;《尚书》称“稽古”,以《尧典》为治道之宗;《诗经》咏《关雎》,正夫妇人伦之道;《礼》重冠、婚之礼,明男女成人、婚配之仪;《春秋》以“元年”为第一义,表君臣之道始立,而治化由此萌芽、繁盛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