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设位章第七
【题解】
本章论坎、离之中爻在丹道中的作用。丹道以乾坤为神室、列阴阳配合之位,使坎、离交于其中,以成变化之功,坎中之阳、离中之阴相互交感,化生万物,而为道之纲纪。
自外丹言之,乾为天,是谓上鼎;坤为地,乃谓下炉。“设位”指鼎炉作雄雌相合,也指丹药在鼎炉中阴阳相合,或谓“设位”指鼎炉之上排列有方位、星辰、度数,以定运火之时间与刻度,故“设位”有阴阳配合之意。坎为月,可喻铅金;离为日,可喻流汞,故经文中之坎、离主要喻指丹药;“易”字上日下月,总喻丹药。铅、汞丹药居乾鼎、坤炉之内,就是经文所谓“天地设位”,“易行乎其中”之意。坎、离为药,乾、坤为鼎,坎、离二药在乾、坤鼎炉中,常被水火攻迫,运转飞伏东、西、南、北、上、下六位,故有“二用”、“六虚”之说,喻指铅金、流汞得水、火烹炼,发生变化之义。水、火之气相蒸,金、汞之形常转,自然往来不定,上下无常。外丹用土、金花等为泥筑成鼎炉,包囊铅金、流汞,将之纳于其中,铅金潜匿于流汞中,流汞得铅金而沦没,二物相伏隐于鼎中,故“幽潜沦匿”;丹药为水、火烹炼,得文、武火迫,龙虎相吞,乃无常位而成大还丹,此谓“道之纪纲”。
自内丹言之,乾为天,坤为地,指明人身之鼎器;离为日,坎为月,指出修丹之药物。天道与人道相通,天地之阴阳相交,化生万物,变易无穷;人身之坎、离药物,运行于乾、坤丹田、鼎器之内,亦变化而无常位。金丹之母,不过先天一炁,此先天一炁裂而为阴阳,阳至于极则阴生,以离卦之中爻喻之;阴至于极而阳生,以坎卦之中爻喻之;离中之阴乃乾之用,坎中之阳乃坤之用,坎、离运乾、坤之阴阳,周流于六虚之内,实喻指修炼之人神入炁中、炁入脐中,神与炁相抱,时至则炁自化,静极则机自发。虚中生炁,为至阳之炁,至阳之中,藏肃肃之至阴,无中含有,为乾中之离;炁中凝精,为至阴之精,至阴之中,藏赫赫之至阳,有中含无,为坎中之阳。离阴、坎阳或上或下,或往或来,不可以为典要,而包囊万物,为道之纲纪。
天地设位[1],而易行乎其中矣[2]。天地者,乾坤之象也;设位者,列阴阳配合之位也[3]。易谓坎离[4]。坎离者,乾坤二用;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5]。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6];幽潜沦匿,变化于中[7];包囊万物,为道纪纲[8]。
【注释】
[1]天地设位:乾为天,坤为地,喻指丹道中之鼎器。设位,指天尊、地卑,一高一低。此说源于《周易·系辞》:“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2]易行乎其中:天地既立,变易乃生;天阳而地阴,阴阳气交则万物化生,即所谓“变易”。乾坤相交,乾之一爻,入于坤腹,实而成坎;坤之一爻,入于乾体,虚而成离;坎为月,离为日,天地之间,日、月升降,成四时、昼夜之更迭,此则为“易”。于丹道言,则鼎器法乾天、坤地,复于鼎器中,置坎、离药物,药物在鼎器中,得阴阳符火煅炼而变化成丹,故说“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周易参同契》于此引用《周易·系辞》原文:“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以论坎、离之中爻在丹道中的作用。
[3]天地者,乾坤之象也;设位者,列阴阳配合之位也:《周易·说卦》:“乾为天”、“坤为地”。乾天在上,坤地在下,阴阳二气则运行于其中,一升一降,往来不穷。炼丹以乾、坤为神室,于其中列阴阳配合之位,使坎、离药物交于其中,以成变化之功。阴阳之气相互作用,阴禀而阳受,谓之“配合”。
[4]易谓坎离:离中之阴,乃坤卦中正之阴;坎中之阳,乃乾卦中正之阳。乾、坤为体,坎、离为用,坎离具乾坤中正之德,代乾坤施为,犹如天地无为,日月变化。离为日,坎为月,上日下月组合成“易”字。日、月升降往来,成天地间之变易;于丹道中,坎、离为药物,成丹道之变易。
[5]坎离者,乾坤二用;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坎、离独得乾坤之中气,故坎、离中爻乃乾坤之妙用,其进退升降于六爻,往来上下而无常位,即谓之“二用”。此说出于《周易·系辞》:“若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或谓坎、离为药物,乾、坤为鼎炉,故此四卦不同六十卦,自有其用,此为“一用”;铅、汞居鼎内,须水火伏制而成大丹,水火上下煅炼乾、坤之鼎炉,此为“二用”。还有以乾之用九、坤之用六为乾、坤“二用”之说,认为乾、坤二卦六爻中九、六各有定位,唯用九、用六无定位,二用虽无爻位,而常周流于乾、坤六爻之间,六爻之九、六,即此用九、用六之周流升降。汉易纳甲之法,乾纳甲、壬,坤纳乙、癸,震纳庚,巽纳辛,艮纳丙,兑纳丁,皆有定位;而坎纳戊,离纳己,则无定位。此六卦之阴阳,即坎、离中爻之周流升降而成。东西南北上下,谓之“六虚”;“周流六虚”,变化之义。或谓“六虚”,即乾、坤之初、二、三、四、五、上六爻位。《周易参同契》以此喻人之精炁,上下周流于一身而无定所。此说源于《周易·系辞》:“《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6]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炼丹之时,水火之气相蒸,金水之形常转,自然往来不定,上下无常。
[7]幽潜沦匿,变化于中:阴阳二气相互作用,或隐或显,或用或潜,水得火而升腾,金居水而潜匿,递相变化,凝结器中。
[8]包囊万物,为道纪纲:包囊万物,指天地包涵、收藏万物。为道纪纲,指阴阳,其中纪为阴,纲为阳。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皆自此中来,故为“道之纪纲”。丹道中,包囊金水药物、使之变化万端者,为鼎器;水火相互作用于鼎器,此谓“纪纲”。
【译文】
天尊而地卑,天地既定,阴阳交媾于其中,化生万物,变易无穷。天地为乾坤之象,天阳而地阴,阴阳二气相互作用、阴禀阳受,运行于天地之间,一升一降。离为日,坎为月,上日下月组合成“易”字,日、月升降往来,成天地间之变易;坎、离药物相互作用,成丹道之变易。乾为纯阳,坤为纯阴,纯阳至于极则阴生,以离卦之中爻喻之;纯阴至于极则阳生,以坎卦之中爻喻之;离中之阴乃乾之用,坎中之阳乃坤之用,坎、离运乾、坤之阴阳,周流于一卦六爻之位,比喻阴阳之气运转于东西南北上下六虚之内。天地间阴阳二气递相变化,往来不定,上下无常;或隐或显,或用或潜,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皆自此中来,故其能包囊万物,而为道之纪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