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释诂第一

【题解】

《释诂》与以下《释言》《释训》所收词语都属于一般词语。邢昺疏:“释,解也。诂,古也。古今异言,解之使人知也。”这是大致的说法。说得比较确切一点,《释诂》一篇大抵是以通语易词解释古语、方言及疑难词语。其体例特点是以一词解释多词。本篇共有191条,解释938个词,平均每条约4.91个词。

1.001 初、哉1、首、基、肈2、祖、元3、胎4、俶5、落6、权舆7,始也。

【注释】

1 哉:通“才”,甲骨文作image,象草木出土即将长出枝叶的形状,引申有开始的意思。《书·武成》:“厥四月,哉生明。”哉生明,月亮开始放出光辉。

2 肈(zhào):通“肁(zhào)”,刚开门,引申有开始的意思。古籍中常用通假字“肈”或“肇”。汉班固《东都赋》:“更造夫妇,肇有父子。”肇有,始有。

3 元:金文作image,象人而突出头部,本义为人头,人头是人体的最上部分,引申有开始的意思。《公羊传·隐公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

4 胎:怀胎,生命开始孕育,词义含有开始的意思。古籍中没有见到“胎”用为开始的例证,前人常引的例子有汉枚乘《上书谏吴王》:“福生有基,祸生有胎。”例中“胎”与“基”对用,都是指事物的根源。“胎”与“始”是同源词的关系。

5 俶(chù):古籍中常放在动词的前面,表示开始动作或行动。《书·胤征》:“俶扰天纪。”俶扰,开始扰乱。《诗·大雅·大田》:“俶载南亩。”俶载,开始耕种。

6 落:本义为树叶脱落,树木荣枯交替进行,枯后荣始,所以引申有开始的意思。《诗·周颂·访落》:“访予落止。”商讨(国事)于我开始(执政的时候)。

7 权舆:通“虇蕍(quǎn yú)”,本义为草木始生,引申为开始、初始的意思。《诗·秦风·权舆》:“今也每食无余,于嗟乎!不承权舆。”不承权舆,无法承继初始时的排场。

【译文】

初是起始、开端,哉(才)是开始,首是初始、开端,基是起头、开始,肈(肁)是开始,祖是初、开始,元是开始,胎含有开始的意思,俶是行为动作的开始,落是开始,权舆(虇蕍)是开始、初始:它们有或者含有开始的意思,所以用始来解释。

1.002 林8、烝9、天10、帝11、皇12、王、后13、辟14、公、侯,君也15

【注释】

8 林:群聚、众多。《诗·小雅·宾之初筵》:“籥舞笙鼓,乐既和奏……百礼既至,有壬有林。”有,又。壬,大,形容礼仪规模宏大。林,多,形容礼仪项目众多。

9 烝:众多。《书·益稷》:“烝民乃粒,万邦作image。”烝民,众民、百姓。

10 天:本义为人的头顶,引申为空间的最高处,再引申为至高无上的君主。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卷上:“(唐玄宗)封大姨为韩国夫人,三姨为虢国夫人,八姨为秦国夫人。同日拜命,皆月给钱十万,为脂粉之资。然虢国不施妆粉,自衒美艳,常素面朝天。”素面朝天,不施脂粉而朝见皇帝。

11 帝:君主、皇帝。《史记·秦始皇本纪》:“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

12 皇:本义为大,引申为皇天,再引申为君主。汉班固《白虎通·爵》:“何以言皇亦称天子也?以言其天覆地载俱王天下也。”唐杜牧《阿房宫赋》:“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13 后:甲骨文作image,象女子生孩子,本指母系社会女性首领,后引申指男性君主。《楚辞·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三后,指禹、汤、文王。

14 辟(bì):本义为法律、法度,古代法为君意,所以引申为君主。《书·洪范》:“惟辟作福。”只有君主才有权替人造福。《旧唐书·太宗纪下》:“末代已来,明辟盖寡,靡不矜黄屋之尊,虑白驹之过,并多拘忌,有慕遐年。”明辟,贤明的君主。

15 君:兼有二义,一是君主,一是众多。王引之《经义述闻·尔雅上》:“君字有二义,一为君上之君,天、帝、皇、王、后、辟、公、侯是也;一为群聚之群,林、烝是也……遍考经传之文,未有谓君为林、烝者,则林、烝之本训为群明矣。天、帝、皇、王、后、辟、公、侯为君上之君,林、烝为群聚之群,而得合而释之者,古人训诂之指本于声音,六书之用广于假借,故二义不嫌同条也。”

【译文】

林、烝是群聚的群,众多的意思;天、帝、皇、王、后、辟、公、侯是君上的君,君主的意思:它们有众多或者君主的意思,所以用君来解释。

1.003 弘、廓16、宏、溥17、介18、纯19、夏20image21、厖22、坟23、嘏24、丕25、奕26、洪、诞27、戎28、骏29、假30、京31、硕、濯32image33、宇34、穹35、壬36、路37、淫38、甫39、景40、废41、壮42、冢43、简44、菿45、昄46、晊47、将48、业49、蓆50,大也。

【注释】

16 廓:广大、广阔。《史记·司马穰苴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司马兵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李贺《春归昌谷》诗:“狭行无廓路,壮士徒轻躁。”廓路,大路。

17 溥(pǔ):广大、大。《诗·大雅·公刘》:“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原。”溥原,广大的平原。宋苏轼《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使民得汲用浣濯,且以备火灾,其利甚溥。”

18 介:通“image(jiè)”,大。《方言》卷一:“image,大也。东齐海岱之间曰image,或曰image。”《诗·小雅·楚茨》:“报以介福,万寿无疆。”《诗·大雅·崧高》:“锡尔介圭,以作尔宝。”

19 纯:通“image(chún)”,大。《诗·小雅·宾之初筵》:“锡尔纯嘏,子孙其湛。”纯嘏(ɡǔ),大福。《汉书·礼乐志》:“既畏兹威,惟慕纯德。”

20 夏:大。《方言》卷一:“夏,大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瑶台夏屋,不能悦其神。”

21 image(hū):大。东齐海岱之间也称大为image。《诗·小雅·巧言》:“无罪无辜,乱如此image。”乱如此image,乱这样大。

22 厖(mánɡ):本义为石大,引申为大。《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故轨迹夷易,易遵也;湛恩厖鸿,易丰也。”厖鸿,洪大、广大。厖、鸿,都是大的意思。宋王安石《估玉》诗:“发视绀碧光属联,诏问与价当几千。众工让口无敢先,嗟我岂识厖与全。”

23 坟:大土堆,引申有大的意思。《周礼·秋官·司烜氏》:“凡邦之大事,共坟烛庭燎。”坟烛,大火炬。《韩非子·八奸》:“其于德施也,纵禁财,发坟仓。”

24 嘏(ɡǔ):大。《方言》卷一:“嘏,大也。宋鲁陈卫之间谓之嘏,或曰戎。”《逸周书·皇门》:“王用有监,明宪朕命,用克和有成,用能承天嘏命。”明杨慎《江祀记》:“惟明天子,不爱牲玉,礼仪具备,神降嘏福。”

25 丕:大。《后汉书·张衡传》:“厥迹不朽,垂烈后昆,不亦丕欤!”唐黄滔《御试良弓献问赋》:“否则何以弘丕国于赫赫,垂宝祚于绵绵者哉!”

26 奕:大。汉扬雄《太玄·格》:“息金消石,往小来奕。”“奕”与“小”相对,意为大。叠用为“奕奕”,常用来描写山的高大,如《诗·大雅·韩奕》:“奕奕梁山,维禹甸之。”

27 诞:本义为说大话,引申为大。《汉书·叙传下》:“国之诞章,博载其路。”诞章,指国家大法。《文选·班固〈典引〉》:“诞略有常,审言行于篇籍,光藻朗而不渝耳。”张铣注:“言大略有古之常道。”诞略,远大的谋略。

28 戎:大。宋鲁陈卫之间也称大为戎。《书·盘庚上》:“乃不畏戎毒于远迩。”戎毒于远迩,大大毒害远近的臣民。《诗·周颂·烈文》:“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

29 骏:本义为良马,引申有大的意思。《诗·大雅·文王》:“宜鉴于殷,骏命不易。”骏命,大命,指上天或帝王的命令。宋岳珂《金陀萃编》卷二十七:“几岁凶祸结,八日竣工成。”

30 假:通“嘏”,大。《楚辞·大招》:“琼毂错衡,英华假只。”英华假只,英华照耀,大有光明。只,句末语助词。《史记·司马相如传》:“舜在假典,顾省厥遗。”假典,大典,指重位。

31 京:人工筑起的高丘,引申有大、高大的意思。《汉书·扬雄传上》:“乘巨鳞,骑京鱼。”《文选·张衡〈西京赋〉》:“燎京薪,image雷鼓。”

32 濯:大、盛大。《方言》卷一:“濯,大也。荆吴扬瓯之郊曰濯。”《诗·大雅·文王有声》:“王公伊濯,维丰之垣。”言文王功绩大如丰邑的垣墙。明徐光启《大司马海虹先生文集叙》:“有赫濯之功而不标其迹,有汪image之泽而不居其名。”赫濯,显赫而盛大。

33image(xū):大。《方言》卷一:“image,大也。中齐、西楚之间曰image。”《诗·郑风·溱洧》:“且往观乎?洧之外,洵image且乐!”洵image且乐,确实大而且快乐。明刘基《维泽有蒲》诗:“我罪实image,父母何辜?”

34 宇:本义为屋檐,引申有天宇的意思,再引申为大。《荀子·非十二子》:“饰邪说,文奸言,以枭乱天下,矞宇嵬琐,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乱之所存者,有人矣。”矞宇嵬琐,欺诈夸大,怪诞鄙俗。

35 穹:本义为物体中间隆起四周下垂的样子,引申有苍穹的意思,再引申为大。《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赴隘image之口,触穹石,激堆埼。”宋梅尧臣《庙子湾辞》:“我今语神神听不?何不归海事阳侯?穹鱼大龟非尔俦,奚必区区此汴沟。”

36 壬:《说文解字·壬部》:“象人怀妊之形。”怀孕腹大,引申有大的意思。《诗·小雅·宾之初筵》:“百礼既至,有壬有林。”

37 路:本义为道路,道路四通八达,引申有大的意思。上古常用来形容房屋车马弓箭。《诗·鲁颂·image宫》:“松桷有舄,路寝孔硕。”路寝,正厅、大厅。《诗·大雅·韩奕》:“其赠维何?乘马路车。”《礼记·曲礼上》:“乘路马,必朝服。”《史记·孝武本纪》:“路弓乘矢,集获坛下,报祠大飨。”

38 淫:久雨为淫,引申有大的意思。《诗·周颂·有客》:“既有淫威,降福孔夷。”《说苑·至公》:“臣为令尹十年矣,国不加治,狱讼不息,处士不升,淫祸不讨。”

39 甫:男子美称,古人意识美、大同类,故引申有大的意思。《诗·齐风·甫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田甫田,不要耕种大田。第一个“田”是动词,耕种的意思。《诗·小雅·车攻》:“田车既好,四牡孔阜,东有甫草,驾言行狩。”甫草,广大丰茂的草地。

40 景:本义为日光,引申有大的意思。《国语·晋语二》:“景霍以为城,而汾、河、涑、浍以为渠。”景霍,高大的霍山。《宋书·文帝纪》:“今方隅image宁,戎夏慕向,广训胄子,实维时务。便可式遵成规,阐扬景业。”

41 废:通“image(fú)”,大、夸大。《列子·杨朱》:“凡此诸阏,废虐之主。”废虐之主,大残害的主因。《逸周书·官人》:“华废而诬,巧言令色,皆以无为有者也。”华废而诬,言语夸大而不实。

42 壮:本义为人体高大,引申为大的意思。《汉书·食货志下》:“小钱径六分,重一铢,文曰‘小钱直一’。……次九分,七铢,曰‘中钱三十’。次一寸,九铢,曰‘壮钱四十’。” “小钱”“中钱” “壮钱”相对,壮钱即大钱。

43 冢:本义为高大的坟墓,引申为大的意思。《诗·大雅·绵》:“乃立冢土,戎丑攸行。”冢土,大社,天子祭神的地方。《逸周书·商誓》:“尔冢邦君,无敢其有不告,见于我有周其比。”冢邦君,大邦君长。

44 简:本义为竹简,竹简疏节阔目,引申有大的意思。《诗·邶风·简兮》:“简兮简兮,方将万舞。”简兮,描写舞师高大魁梧。《淮南子·说山训》:“周之简圭,生于垢石。”简圭,大圭。

45 菿(dào):本义为草大,引申为大的意思。通作“倬”,《诗·小雅·甫田》:“倬彼甫田,岁取十千。”《韩诗》“倬”作“菿”。描写田地广大。

46 昄(bǎn):大。《诗·大雅·卷阿》:“尔土宇昄章,亦孔之厚矣。”昄章,大明。

47 晊(zhì):“至”字之误。至,大。王引之《经义述闻·尔雅上》引王念孙说“晊”作“至”是,“作‘晊’者,涉上文‘昄’字从‘日’而误”。《易·坤》:“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战国策·秦策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至行,大行,广为推行。

48 将:大。《方言》卷一:“将,大也。燕之北鄙、齐楚之郊或曰京,或曰将。”《诗·商颂·长发》:“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方将,正兴盛强大。汉扬雄《法言·孝至》:“夏、殷、商之道将兮,而以延其光。”

49 业:本义为乐器架横木上悬挂钟、鼓、磬等刻如锯齿形的大版,引申为高大的意思。《诗·小雅·采薇》:“戎车既驾,四牡业业。”业业,形容高大雄壮。《后汉书·班彪传附班固》:“增盘业峨,登降照烂,殊形诡制,每各异观。”业峨,形容高大巍峨。

50 蓆:宽大。《诗·郑风·缁衣》:“缁衣之蓆兮,敝予又改作兮。”

【译文】

弘是大、广,廓是广大、广阔,宏是大、宏大,溥是广大、大,介(image)、纯(image)、夏、image、厖、坟、嘏、丕、奕、洪、诞、戎、骏、假(嘏)是大,京是大、高大,硕是大,濯是大、盛大,image、宇、穹、壬、路、淫、甫、景是大,废(image)是大、夸大,壮、冢、简、菿、昄、晊[至]、将是大,业是高大,蓆是宽大:它们都有大的意思。

1.004 image51、厖52,有也。

【注释】

51 image(hū):“image”有覆盖的意思,引申为拥有。《诗·鲁颂·image宫》:“奄有龟蒙,遂荒大东。”郭璞注引“荒”作“image”。“荒(image)”与“有”对用,义同。

52 厖(mánɡ):“厖”有大的意思,引申为丰、厚,大、丰、厚与有义相通。古籍中没有见到“厖”用为有的例证。

【译文】

image是拥有,厖是与大、丰、厚相通之有:它们有或者含有有的意思。

1.005 迄、臻53、极54、到、赴、来、吊55、艐56、格57、戾58、怀59、摧60、詹61,至也。

【注释】

53 臻(zhēn):到达。《诗·邶风·泉水》:“遄臻于卫,不瑕有害。”遄臻,快速赶到。汉桓宽《盐铁论·世务》:“德行延及方外,舟车所臻,足迹所及,莫不被泽。”

54 极:本义为屋脊的栋梁,引申为顶点,再引申为到达。《诗·小雅·绵蛮》:“岂敢惮行?畏不能极。”唐柳宗元《游黄溪记》:“北之晋,西适豳,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之”“适”“极”“至”对用,都是到达的意思。

55 吊(dì):来到。《诗·小雅·天保》:“神之吊矣,诒尔多福。”《聊斋志异·巩仙》:“遂探袖中出美人置地上,向王稽拜已。道士命扮‘瑶池宴’本,祝王万年。女子吊场数语。道士又出一人,自白‘王母’。”吊场,到场。

56 艐(jiè):本义为船触沙搁浅,音kè;引申为到达,音ji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纠蓼叫奡蹋以艐路兮,蔑蒙踊跃腾而狂趡。”蹋以艐路,车马踏到大路上。

57 格:前来、到来。《书·舜典》:“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厎可绩。三载汝陟帝位。”格汝舜,来吧舜啊。《礼记·月令》:“(孟夏)行春令,则蝗虫为灾暴风来格。”下文有:“(季秋)行春令,则暖风来至。”“来格”即“来至”。

58 戾(lì):本义为弯曲,引申为到、到达。《方言》卷一:“戾,至也。戾,楚语也。”《诗·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国语·鲁语上》:“天灾流行,戾于弊邑,饥馑荐降,民羸几卒。”

59 怀:本义为怀念、思念,引申有归向的意思,再引申有来、来到的意思。《诗·齐风·南山》:“既曰归止,曷又怀止?”郑玄笺:“怀,来也。”归,出嫁。《后汉书·张衡传》:“天爵高悬,得之在命,或不速而自怀,或羡旃而不臻,求之无益,故智者面而不思。”“怀”与“臻”对用,都是来到的意思。

60 摧:本义为推挤,引申为抵达、到。《文选·张衡〈东京赋〉》:“辩方位而正则,五精帅而来摧。”五精帅而来摧,五帝和五方星精就会一起来到明堂。来摧,来到。

61 詹(zhān):到达。《方言》卷一:“詹,至也。詹,楚语也。”《诗·小雅·采绿》:“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宋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二首》之二:“谁谓九华远,吾身未尝詹。”

【译文】

迄是至、到,臻、极是到达,到是来到、到达,赴是前往、去到,来是归来、来到,吊是来到,艐是到达,格是前来、到来,戾是到、到达,怀是来、来到,摧是抵达、到,詹是到达:它们都有到达的意思。

1.006 如62、适63、之64、嫁65、徂66、逝67,往也。

【注释】

62 如:本义为从随、随顺,引申有“到……去”的意思。《左传·僖公四年》:“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如师,到齐国军队中去。《史记·项羽本纪》:“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63 适:去、往。《诗·郑风·缁衣》:“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粲,通“餐”,饭食。《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遂适卫,主于子路妻兄颜浊邹家。”主,寄住。

64 之:本义为草木出生滋长,引申为到、前往。《诗·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史记·鲁周公世家》:“齐景公无信,不如早之晋。”

65 嫁:女子出嫁,引申为往、赴。《列子·天瑞》:“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国不足,将嫁于卫。”

66 徂(cú):往、去。《诗·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汉书·武五子传》:“朕命将帅,徂征厥罪。”徂征,前往征讨。

67 逝:往、去。《诗·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逝。”逝,往而不还。《史记·高祖本纪》:“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

【译文】

如是到某处去,适是去、往,之是到、前往,嫁是往、赴,徂、逝是往、去:它们都有往到、去赴的意思。

1.007 赉68、贡69、锡70、畀71、予、贶72,赐也。

【注释】

68 赉(lài):赏给、赐予。《书·汤誓》:“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魏书·食货志》:“灵太后曾令公卿已下任力负物而取之,又数赉禁内左右,所费无赀,而不能一丐百姓也。”

69 贡:本义为进贡,进献方物于帝王。下进献上也是给予,引申为赐予。《史记·乐书》:“歌曲曰:‘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太一贡,太一恩赐。字或用“赣”,《淮南子·精神训》:“今赣人敖仓,予人河水,饥而餐之,渴而饮之。”“赣”与“予”对用,都是赐予的意思。

70 锡(cì):通“赐”,赐予。《公羊传·庄公元年》:“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锡者何?赐也。”《史记·宋微子世家》:“而安而色,曰予所好德,女则锡之福。”

71 畀(bì):给予、赐予。《诗·鄘风·干旄》:“彼姝者子,何以畀之?”下章:“彼姝者子,何以予之?”“畀”“予”同义。《礼记·祭统》:“夫祭有畀辉、胞、翟、阍者,惠下之道也……畀之为言与也,能以其余畀其下者也。”

72 贶(kuànɡ):赐给、赐予。《诗·小雅·彤弓》:“我有嘉宾,中心贶之。”贶之,恩赐诸侯彤弓。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三:“羞当白璧贶,耻受聊城功。”

【译文】

赉是赏给、赐予,贡、锡(赐)是赐予,畀是给予、赐予,予是赐予、授予,贶是赐给、赐予:它们都有赐予、给予的意思。

1.008 仪73、若74、祥75、淑76、鲜77、省78、臧79、嘉、令80、类81image82、彀83、攻84、穀85、介86、徽87,善也。

【注释】

73 仪:本义为法度、准则,引申为合理、适宜,再引申为美善。《诗·小雅·斯干》:“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无非无仪,谓有非有善都不是妇人之事。

74 若:有顺从的意思,引申为善、和善。《商君书·慎法》:“外不能战,内不能守,虽尧为主,不能以不臣谐所谓不若之国。”《汉书·礼乐志》:“神若宥之,传世无疆。”

75 祥:本义为幸福、吉利,引申为善、好。《书·君奭》:“我亦不敢知曰,其终出于不祥。”其终出于不祥,谓殷灭亡,其因出于不善。《墨子·天志中》:“且夫天下盖有不仁不祥者,曰:当若子之不事父,弟之不事兄,臣之不事君也。”

76 淑:本义为水清澈,引申为善良、美好。《诗·小雅·鼓钟》:“淑人君子,怀允不忘。”《文选·陆机〈君子有所思行〉》:“淑貌色斯升,哀音承颜作。”

77 鲜:本义为鱼名。引申有鲜鱼、新鲜、鲜丽的意思,再引申有美、善的意思。《诗·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籧篨不鲜。”籧篨(qú chú),有丑疾不能俯身的人。《诗·小雅·北山》:“嘉我未老,鲜我方将。”

78 省(xǐnɡ):本义为视察、察看,明察审视为善,所以引申有善的意思。《礼记·大传》:“大夫士有大事,省于其君,干祫及其高祖。”孔颖达疏:“大夫士有勋劳大事为君所善者,则此是识深,故君许其祫祭至于高祖。”

79 臧(zānɡ):善、好。《书·冏命》:“发号施令,罔有不臧。”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他人之善,若己有之;民之不臧,公实贻耻。”

80 令:发出命令,引申有善、美好的意思。《诗·大雅·卷阿》:“如圭入璋,令闻令望。”唐韩愈《许国公神道碑铭》:“有弟有子,提兵守藩,一时三侯,人莫敢扳。生莫与荣,殁莫与令,刻文此碑,以鸿厥庆。”

81 类:本义为种类,引申有法式、法则的意思,再引申有善、美好的意思。《书·太甲中》:“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类。”自厎(dǐ)不类,自己招致不善。厎,招致。

82 image(chēn):良善。古籍中没有见到“image”用为良善的例证。《说文解字》《广雅》都有“image,止也”的解释,王引之《经义述闻·尔雅上》引王念孙《广雅疏证》说:“止有安善之义,故字之训为止者,亦训为善。”

83 彀(ɡòu):张满弓弩,引申为善射的人,《尔雅》解释为善,郝懿行义疏:“彀者,张弓之善也,射必至于彀,犹学必至于善,故彀有善义。”但古籍中没有见到“彀”用为善的例证。

84 攻:通“工”,善于、善长。《战国策·西周策》:“败韩、魏,杀犀武,攻赵,取蔺、离石、祁者,皆白起。是攻用兵,又有天命也。”后“攻”通“工”。

85 穀(谷):本义为谷物,引申有养育的意思,再引申有善待、美善的意思。《诗·小雅·黄鸟》:“此邦之人,不我肯谷。言旋言归,复我邦族。”不我肯我,不肯善待我。《管子·禁藏》:“气情不营,则耳目谷,衣食足。”

86 介:通“价”,善良、美善。《荀子·君道》:“故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诗》曰:‘介人维藩,大师维垣。’此之谓也。”介人,善人、大德之人。

87 徽:本义为绳索,引申有止的意思,止有安善之义,所以引申有完善、美善的意思。《书·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从。”慎徽五典,慎重完善五种常法。《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徽音,指令闻美誉。

【译文】

仪是美善,若是善、和善,祥是善、好,淑是善良、美好,鲜是美、善,省是认为美善,臧是善、好,嘉是美善、良好,令、类是善、美好,image是良善,彀(谷)是善长,攻(工)是善于、善长,穀(谷)是善待、美善,介(价)是善良、美善,徽是完善、美善:它们有善美或者善长的意思,所以用善来解释。

1.009 舒88、业89、顺,叙也90

【注释】

88 舒:郝懿行义疏:“舒缓与次第义近……《常武》释文:‘舒,序也。一本作舒,徐也。’是徐、序通,序即叙也。”但《诗·大雅·常武》“王舒保作,非绍非游”之“舒”后人多解释为舒缓、从容,古籍中没有见到“舒”用为次序的例证。

89 业:本义为乐器架横木上悬挂钟、鼓、磬等刻如锯齿形的大版,大版悬挂钟、鼓、磬等井然有序,所以引申有依次、次序的意思。《国语·晋语四》:“信于令,则时无废功。信于事,则民从事有业。”

90 叙:次序、次第。《淮南子·本经训》:“四时不失其叙,风雨不降其虐。”清阮元《畴人传·王锡阐下》:“日月虽有朓朒,而朓朒未尝无叙。”朓朒(tiǎo nǜ),旧历月末月见于西方和月初月见于东方。

【译文】

舒是次序,业是依次、次序,顺是顺序、次序:它们都有次序、次第的意思。

1.010 舒91、业92、顺、叙93,绪也94

【注释】

91 舒:郭璞注“端绪”,古籍中没有见到“舒”用为端绪的例证。

92 业:依次、次序则有端始,所以引申有开端、创始的意思。《史记·太史公自序》:“秦失其道,豪桀并扰,项梁业之,子羽接之。”《后汉书·马援传》:“(援)间复南讨,立陷临乡,师已有业,未竟而死。”

93 叙:由次序、次第引申为头绪、条理。三国魏曹植《社颂》:“建国承家,莫不攸叙。”攸,《初学记》十三引作“修”。唐杜淹《文中子世家》:“府君叹曰:‘吾视王道未有叙也,天下何为而一乎?’”

94 绪:本义为丝头,引申为头绪、开端。《素问·至真要大论》:“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藏所宜,乃可以言盈虚病生之绪也。”《晋书·陶侃传》:“千绪万端,罔有遗漏。”

【译文】

舒是端绪,业是开端、创始,顺是端绪,叙是头绪、条理:它们有头绪、端始或者开端、创始的意思,所以用绪来解释。

1.011 怡95、怿96、悦、欣、衎97、喜、愉、豫98、恺99、康100、妉101、般102,乐也。

【注释】

95 怡:和悦、快乐。《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楚辞·九章·哀郢》:“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之相接。”

96 怿(yì):喜悦、快乐。《书·康诰》:“我维有及,则予一人以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97 衎(kàn):和乐、愉快。《诗·小雅·南有嘉鱼》:“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晋书·谢安传》:“从容而杜奸谋,宴衎而清群寇。”

98 豫:喜悦、欢快。《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南朝宋颜延之《赠王太常》诗:“豫往诚欢歇,悲来非乐阕。”

99 恺(kǎi):安乐、欢乐。《庄子·天道》:“中心物恺,兼爱无私。”物恺,愿各物安乐。

100 康:安乐、和悦。《诗·唐风·蟋蟀》:“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大康,过度安乐。《礼记·乐记》:“啴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

101 妉(dān):快乐、愉悦。宋苏轼《东湖》诗:“嗟予生虽晚,考古意所妉。”古籍中或用通假字“湛(dān)”。《诗·小雅·鹿鸣》:“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湛,久乐尽兴。

102 般(pán):本义为旋转,引申为盘桓、徘徊,再引申为快乐、游乐。《逸周书·祭公》:“允乃诏,毕桓于黎民般。”《后汉书·班彪传》:“乐不极般,杀不尽物。”

【译文】

怡是和悦、快乐,怿是喜悦、快乐,悦是欢乐、喜悦,欣是喜悦、欣幸,衎是和乐、愉快,喜是快乐、高兴,愉是快乐、和悦,豫是喜悦、欢快,恺是安乐、欢乐,康是安乐、和悦,妉是快乐、愉悦,般是快乐、游乐:它们都有快乐、喜悦的意思。

1.012 悦103、怿104、愉105、释106、宾107、协108,服也。

【注释】

103 悦:欢喜、喜悦,引申有悦服的意思。《书·武成》:“大赉于四海,而万姓悦服。”《后汉书·张玄传》:“温闻大震,不能对,良久谓玄曰:‘处虚,非不悦子之言,顾吾不能行,如何?’”

104 怿:喜悦、快乐,引申有悦服的意思。《诗·小雅·节南山》:“既夷且怿,如相酬矣。”

105 愉:本义为快乐、和悦,郭璞注:“谓喜而服从。”古籍中没有见到“愉”用为悦服的例证。

106 释(yì):通“怿”,悦服。《书·梓材》:“肆王惟德用,和怿先后迷民。”和怿先后迷民,让殷商遗民心悦诚服地服从统治。

107 宾:宾客,引申有服从、归顺的意思。《国语·楚语上》:“蛮夷戎狄,其不宾也久矣。”唐王珪《咏汉高祖》:“十月五星聚,七年四海宾。”

108 协:本义为协合、和谐,引申有悦服、顺服的意思。《书·微子之命》:“上帝时歆,下民祗协。”唐韩愈《奏汴州得嘉禾嘉瓜状》:“迩无不协,远无不宾。”

【译文】

悦、怿、愉、释(怿)是悦服,宾是服从、归顺,协是悦服、顺服:它们都有悦服、服从的意思。

1.013 遹109、遵110、率111、循112、由、从,自也。

【注释】

109 遹(yù):遵从、遵循。《书·康诰》:“今民将在祗遹乃文考,绍闻衣德言。”祗(zhī)遹乃文考,恭敬地遵循你父亲文王的传统治理国家。古籍中没有见到“遹”用为沿着、顺着的例证。

110 遵:沿着、顺着。《诗·豳风·七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

111 率(shuài):本义为捕鸟网,引申有率领的意思,再引申有沿着、顺着的意思。《诗·大雅·绵》:“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汉蔡邕《述行赋》:“率陵阿以登降兮,赴偃师而释勤。”释勤,消除辛劳。

112 循:沿着、顺着。《左传·僖公四年》:“若出于东方,观兵于东夷,循海而归,其可也。”《汉书·李陵传》:“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引兵东南,循故龙城行。”

【译文】

遹是遵从、遵循,遵、率、循是沿着、顺着,由、从是经由、自从:它们有遵从、遵循、沿着、顺着或者经由、自从的意思,所以用自来解释。

1.014 遹113、遵114、率115,循也116

【注释】

113 遹:遵从、遵循。参见1.013条。

114 遵:由沿着、顺着义引申为遵循、依从。《书·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史记·周本纪》:“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

115 率:由沿着、顺着义引申为遵循、顺服。《诗·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116 循:由沿着、顺着义引申为依循、遵从。《墨子·经上》:“循所闻而得其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译文】

遹是遵从、遵循,遵是遵循、依从,率是遵循、顺服:它们都有依循、遵从的意思。

1.015 靖117、惟118、漠119、图、询120、度121、咨122、诹123、究124、如125、虑、谟126、猷127、肇128、基129、访130,谋也。

【注释】

117 靖(jìng):本义为安定,引申为使安定,再引申有谋虑、谋议的意思。《书·盘庚上》:“则惟汝众自作弗靖,非予有咎。”自作弗靖,自己造成,不是谋虑所致。《汉书·韦贤传》:“嗟我后人,命其靡常,靖享尔位,瞻仰靡荒。”靖享,谋虑周密,以使称职。

118 惟:思考、谋划。《书·盘庚中》:“盘庚作,惟涉河以民迁。”《诗·大雅·生民》:“载谋载惟,取萧祭脂。”“谋”“惟”义近。

119 漠:通“谟”,谋划、谋虑。郝懿行义疏:“漠者,‘莫’之假音也。《诗》‘圣人莫之’,毛传:‘莫,谋也。’”《诗·小雅·巧言》:“秩秩大猷,圣人莫之。”古籍中没有见到“漠”用为谋的例证。

120 询:本义为询问,引申为查考、谋划。《书·舜典》:“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厎可绩。”厎(dǐ)可绩,一定可以成功。《文选·张衡〈东京赋〉》:“访万机,询朝政。”

121 度(duó):本义为测量、计算,引申有谋虑、谋划的意思。《国语·晋语四》:“及其即位也,询于八虞而谘于二虢,度于闳夭而谋于南宫,诹于蔡原而访于辛尹,重之以周邵毕荣,亿宁百神,而柔和万民。”

122 咨:询问、商议。《书·尧典》:“咨十有二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贾充初定律令,与羊祜共咨太傅郑冲。”

123 诹(zōu):咨询、商议。《诗·小雅·皇皇者华》:“载驰载驱,周爰咨诹。”《仪礼·特牲馈食礼》:“特牲馈食之礼,不诹日。”诹日,商量选择吉日。

124 究:本义为穷尽,引申有探求的意思,再引申为谋划的意思。《诗·大雅·皇矣》:“维彼四国,爰究爰度。”唐柳宗元《方城命愬守也卒入蔡得其大丑以平淮右》:“是究是咨,皇德既舒。”

125 如:通“茹”,猜度、估计。《诗·邶风·柏舟》:“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126 谟(mó):本义为计谋、谋略,引申为谋划、谋虑。《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谟士,谋虑事情。士,通“事”。《后汉书·左雄传》:“伏见议郎左雄,数上封事,至引陛下身遭难戹以为警戒,实有王臣蹇蹇之节、周公谟成王之风。”

127 猷(yóu):谋划、计划。明何景明《确山县修城记》:“上猷于心,下宣诸力。”

128 肇:有开始义,引申有谋划、图谋的意思。《诗·大雅·江汉》:“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锡尔祉。”毛传:“肇,谋;敏,疾;戎,大;公,事也。”

129 基:有基始义,引申有谋划、经营的意思。《书·康诰》:“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

130 访:本义为咨询,引申有谋议的意思。《周礼·春官·内史》:“掌叙事之法,受纳访以诏王听治。”《国语·楚语上》:“教之令,使访物官;教之语,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务用明德于民也。”使访物官,使议知百官的职事。

【译文】

靖是谋虑、谋议,惟是思考、谋划,漠(谟)是谋划、谋虑,图是谋划、计议,询是查考、谋划,度是谋虑、谋划,咨是询问、商议,诹是咨询、商议,究是谋划,如(茹)是猜度、估计,虑是考虑、谋划,谟是谋划、谋虑,猷是谋划、计划,肇是谋划、图谋,基是谋划、经营,访是谋议:它们都有谋虑、谋划的意思。

1.016 典131、彝132、法133、则134、刑135、范136、矩137、庸138、恒、律139、戛140、职141、秩142,常也。

【注释】

131 典:简册、经籍,引申为常道、准则。《书·皋陶谟》:“天叙有典,image我五典五惇哉!”image,同“敕”。五典,五种常则,指五种伦常道德,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史记·礼书》:“乃以太初之元改正朔,易服色,封太山,定宗庙百官之仪,以为典常,垂之于后云。”

132 彝(yí):古代青铜祭器的通称,引申为常性、常规。《诗·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宋王安石《进洪范传表》:“臣闻天下之物,小大有彝,后先有伦。”

133 法:刑法、法律,引申有常规、常理的意思。《孙子·军争》:“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罢者后,其法十一而至。”宋辛弃疾《议练民兵守淮疏》:“窃计两淮户口不减二十万,聚之使来,法当半至,犹不减十万。”

134 则:划分等级,引申有准则、法则的意思。《楚辞·离骚》:“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晋陆机《文赋》:“俯贻则于来叶,仰观象于古人。”

135 刑:通“型”,有典范、法度的意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必使理有典刑,辞有风轨。”

136 范:有模型、模子的意思,引申为典范、法则。《汉书·王莽传上》:“陛下奉天洪范,心合宝龟,膺受元命,豫知成败。”《三国志·魏书·邓艾传》:“邓艾字士载……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

137 矩:本义为画方形或直角的曲尺,引申为法度、常规。《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三国魏曹植《矫志》诗:“覆之焘之,顺天之矩。”

138 庸:用,引申有经常、平常的意思。《易·乾》:“庸言之信,庸行之谨。”孔颖达疏:“庸謂中庸、庸常也。”《孟子·告子上》:“庸敬在兄,斯须之敬在乡人。”赵岐注:“庸,常也。”再引申有常人、众人的意思。汉扬雄《法言·五百》:“圣人无益于庸也。”汪荣宝义疏:“谓圣人无补于众人也。”

139 律:古代用来校正乐音标准的管状仪器,以管的长短确定音阶高低,引申有规律、规则的意思。《淮南子·览冥训》:“昔者黄帝治天下,而力牧、太山稽辅之,以治日月之行律。”行律,运行的规律。

140 戛(jiá):本义为戟,古代戟类兵器或用为仪仗,所以引申有常礼、常法的意思。《书·康诰》:“不率大戛,矧惟外庶子、训人。”

141 职:职务、职责,引申有正常的意思,多指常业、常道。《史记·季布传》:“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汉书·武帝纪》:“有冤失职,使者以闻。”失职,失其常业及常理。

142 秩:次序,引申为常规、常态。《诗·小雅·宾之初筵》:“是曰既醉,不知其秩。”

【译文】

典是常道、准则,彝是常性、常规,法是常规、常理,则是准则、法则,刑(型)是典范、法度,范是典范、法则,矩是法度、常规,庸是平常、常人,恒是常规、法则,律是规律、规则,戛是常礼、常法,职是常业、常道,秩是常规、常态:它们都有恒常、常规的意思。

1.017 柯143、宪144、刑145、范、辟146、律、矩、则147,法也。

【注释】

143 柯(kē):斧柄,引申有法则的意思。郝懿行义疏:“柯与矩皆法之所从出,因亦训法矣。”古籍中没有见到“柯”用为法则的例证。

144 宪:法令、法度。《管子·立政》:“正月之朔,百吏在朝,君乃出令,布宪于国。”《晋书·后妃传序》:“是以哲王垂宪,尤重造舟之礼。”

145 刑:本义为惩罚、处罚,引申有刑法、法度的意思。《书·吕刑》:“王享国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诘四方。”唐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道莫大乎仁义,教莫正乎礼乐刑政。”

146 辟(pì):法度、刑法。《韩非子·饰令》:“廷虽有辟言,不得以相干也,是谓以数治。”辟言,合乎法度的言论。汉恒宽《盐铁论·周秦》:“故立法制辟,若临百仞之壑,握火蹈刃,则民畏忌而无敢犯禁矣。”

147 则:划分等级,引申为规章、法度。《书·五子之歌》:“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国语·鲁语上》:“毁则者为贼,掩贼者为藏。”

【译文】

柯是法则,宪是法令、法度,刑是刑法、法度,范是典范、法则,辟是法度、刑法,律是法纪、法令,矩是法度、常规,则是规章、法度:它们都有法令、法度的意思。

1.018 辜148、辟149、戾150,辠也151

【注释】

148 辜:罪恶、罪过。《诗·小雅·正月》:“民之无辜,并其臣仆。”朱熹集注:“与此无罪之民,将俱被囚虏而同为臣仆。”《汉书·佞幸传·董贤》:“父子骄蹇,至不为使者礼,受赐不拜,辠恶暴著。贤自杀伏辜。”

149 辟:法度、刑法,引申有罪行、罪过的意思。《国语·周语上》:“阴阳分布,震雷出滞。土不备垦,辟在司寇。”唐柳宗元《与吕恭论墓中石书书》:“圣人有制度,有法令,过则为辟。”

150 戾:本义为弯曲,引申有罪恶、罪行的意思。《左传·文公四年》:“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三国魏曹植《责躬》诗:“危躯授命,知足免戾。”

151 辠(zuì):同“罪”,罪过、罪行。《楚辞·九章·忆往昔》:“何贞臣之无辠兮,被离谤而见尤?”《史记·赵世家》:“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辠?请诛之。”

【译文】

辜是罪恶、罪过,辟是罪行、罪过,戾是罪恶、罪行:它们都有罪过、罪行的意思。

1.019 黄发152image齿153、鲐背154、耇155、老,寿也。

【注释】

152 黄发:古人有年老发黄的说法,所以用“黄发”表示年纪老或指老人。《书·秦誓》:“虽则云然,尚猷询兹黄发,则罔所愆。”《史记·秦本纪》:“古之人谋黄发番番,则无所过。”

153 image(ní)齿:古籍中也作“儿齿”,老人齿落后复生之细齿,用以表示年寿高或指年寿高的人。《诗·鲁颂·image宫》:“既多受祉,黄发儿齿。”汉焦赣《易林·复之家人》:“绥我image齿。”

154 鲐(tái)背:古籍中也作“台背”,或谓人老背上生斑如鲐鱼之纹,或谓年老驼背,所以用“鲐背”借指老人。《诗·大雅·行苇》:“黄耉台背,以引以翼。”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二年三月》:“垂髫鲐背,山农野叟,咸以手加额,仰面谢天。”

155 耇(ɡǒu):或谓是老年人面部出现的寿斑,或谓“耇”即“勾”,指人年老驼背,所以用“耇”表示年老寿高或指年老的人。《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毛传:“黄,黄发也。耇,老。”《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虽及胡耉,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译文】

黄发是年纪老、老人,image齿是年寿高、年寿高的人,鲐背是老人,耇是年老寿高、年老的人,老是年老、年老的人:它们都有年老寿高的意思。

1.020 允156、孚157、亶158、展159、谌160、诚、亮161、询162,信也。

【注释】

156 允:信实、诚信。《书·顾命》:“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左传·文公十八年》:“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

157 孚(fú):信用、诚信。《诗·大雅·下武》:“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后汉书·来歙传》:“少公虽孚,宗卿未验。”

158 亶(dǎn):本义为谷物多,引申为笃厚、忠厚,再引申为诚信、诚实。《书·盘庚中》:“盘庚作,惟涉河以民迁。乃话民之弗率,诞告用亶。”诞告用亶,用诚实的话大加劝告。

159 展:本义为辗转,引申有舒展、平直的意思,再引申有真正、诚信的意思。《诗·小雅·车攻》:“允矣君子,展也大成。”《国语·楚语下》:“其为人也,展而不信,爱而不仁。”韦昭注:“展,诚也。诚,谓复言而非忠信之道。”

160 谌(chén):本义为相信,引申为真诚、忠诚。《诗·大雅·荡》:“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文选·班固〈幽通赋〉》:“观天网之纮覆兮,实棐谌而相训。”棐谌,谓辅助诚信的人。

161 亮:通“谅”,诚信、忠诚。《孟子·告子下》:“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资治通鉴·宋仁宗元嘉元年》:“庐陵王少蒙先皇优慈之遇,长受陛下睦爱之恩,故在心必言,所怀必亮。”

162 询:确实。《左传·哀公二年》:“乐丁曰:‘《诗》曰:“爰始爰谋,爰契我龟。”’谋协,以故兆询可也。”

【译文】

允是信实、诚信,孚是信用、诚信,亶是诚信、诚实,展是真正、诚信,谌是真诚、忠诚,诚是诚实、真诚,亮(谅)是诚信、忠诚,询是确实:它们都有诚信、真实的意思。

1.021 展、谌、允、慎163、亶,诚也。

【注释】

163 慎:谨慎、慎重,引申为实在、确实。《诗·小雅·巧言》:“昊天已威,予慎无罪。昊天大image,予慎无辜。”

【译文】

展是真正、诚信,谌是真诚、忠诚,允是信实、诚信,慎是实在、确实,亶是诚信、诚实:它们都有诚实、确实的意思。

1.022  “谑浪笑敖”164,戏谑也165

【注释】

164 谑(xuè)浪笑敖:出自《诗·邶风·终风》:“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毛传:“言戏谑不敬。”“谑”“浪”“笑”“敖”又各有其义。谑,开玩笑、嘲弄。《诗·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宋史·李维传》:“(维)性宽易,喜愠不见于色,奖借后进,嗜酒善谑,而好为诗。”浪,本义为波浪,引申有放荡、放纵的意思。晋郭璞《客傲》:“不恢心而形遗,不外累而智丧,无岩穴而冥寂,无江湖而放浪。”笑,因喜悦而开颜或出声,引申为讥笑、嘲笑。《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敖,本义为游玩、游逛,引申为戏谑、调笑。《管子·四称》:“诛其良臣,敖其父女。”

165 戏谑:取笑、开玩笑。《诗·卫风·淇奥》:“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汉徐幹《中论·法象》:“君子口无戏谑之言,言必有防;身无戏谑之行,行必有检。”

【译文】

谑是开玩笑、嘲弄,浪是放荡、放纵,笑是讥笑、嘲笑,敖是戏谑、调笑:它们有取笑、开玩笑或者放荡、放纵的意思,所以用戏谑来解释。

1.023 粤166、于167、爰168,曰也169

【注释】

166 粤(yuè):句首或句中语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史记·周本纪》:“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雒、伊,毋远天室。”詹,同“瞻”,望见、看到。《汉书·叙传上》:“尚粤其几,沦神域兮。”

167 于:句首或句中语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诗·鲁颂·有image》:“鼓咽咽,醉言舞,于胥乐兮。”《吕氏春秋·介立》:“有龙于飞,周遍天下。”

168 爰(yuán):句首或句中语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诗·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前年耀师,馘斩王双;今岁爰征,郭淮遁走。”

169 曰:句首或句中语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诗·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诗·豳风·东山》:“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译文】

粤、于、爰都是语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与曰相同。

1.024 爰170、粤171,于也172

【注释】

170 爰:用为介词,起介引作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稷创业于唐,公刘发迹于西戎,文王改制,爰周郅隆,大行越成。”司马贞索隐:“爰,於,及也。”

171 粤:用为介词,起介引作用。《汉书·律历志下》:“粤五日甲子,咸刘商王纣。”刘,杀。

172 于:用为介词,起介引作用。《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皐,声闻于天。”

【译文】

爰、粤都是介词,起介引作用,与于相同。

1.025 爰、粤、于、那173、都174、繇175,於也176

【注释】

173 那(nuó):用为介词,起介引作用。《国语·越语下》:“上天降祸于越,委制于吴,吴人之那不谷,亦又甚焉。”韦昭注:“那,於也。”

174 都(dū):用为介词,起介引作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揆厥所元,终都攸卒,未有殊尤绝迹可考于今者也。”裴骃集解引《汉书音义》曰:“都,於。”

175 繇(yóu):通“由”,用为介词,起介引作用。《史记·孝文本纪》:“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

176 於:与“于”相近,用为介词,起介引作用。《左传·成公二年》:“九月,卫穆公卒,晋二子自役吊焉,哭於大门之外,卫人逆之。妇人哭於门内,送亦如之。”

【译文】

爰、粤、于、那、都、繇(由)都是介词,起介引作用,与於相同。

1.026 image177、郃178、盍179、翕180、仇181、偶182、妃183、匹184、会,合也185

【注释】

177 image(hé):会合、对合。《说文解字·攴部》:“image,合会也。”郝懿行义疏:“今人同爨共居谓之image火。”古籍中没有见到“image”用为会合的例证。

178 郃(xiá):对合、和合。郭璞注:“皆谓对合也。”邢昺疏:“郃者,和合也。”古籍中没有见到“郃”用为对合、和合的例证。

179 盍:聚合。《易·豫》:“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朋盍簪,朋友像头发束挽于簪子上一样聚合相从。

180 翕(xī):本义为收敛、闭合,引申为和合、聚合。《诗·小雅·常棣》:“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史记·秦始皇本纪》:“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纵,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

181 仇(qiú):配偶。《礼记·缁衣》引《诗》:“君子好仇。”今本《诗·周南·关雎》作“君子好逑”。

182 偶:本义为泥塑木雕的人像,引申有配偶的意思。《魏书·刘昞传》:“瑀有女始笄,妙选良偶,有心于昞。”

183 妃:配偶。《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史记·五帝本纪》:“嫘祖为黄帝正妃。”

184 匹:本义为布匹,引申有相配的意思,再引申为配偶。《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三·胡笳十八拍》:“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

185 合:本义为闭合、合拢,引申为会合、聚合。《国语·楚语下》:“于是乎合其州乡朋友婚姻,比尔兄弟亲戚。”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大江又东,左合子夏口。”又引申有配偶的意思。《荀子·富国》:“男女之合,夫妇之分,婚姻娉内送逆无礼,如是,则人有失合之忧,而有争色之祸矣。”

【译文】

image是会合、对合;郃是对合、和合;盍是聚合;翕是和合、聚合;仇、偶、妃、匹是配偶;会是集合、聚合,又是配偶、匹配:它们有会合、聚合或者配偶、匹配的意思,所以用合来解释。

1.027 仇186、雠187、敌188、妃、知189、仪190,匹也。

【注释】

186 仇(qiú):配偶,引申为匹敌、匹比。汉王粲《闲邪赋》:“夫何英媛之丽女,貌洵美而艳逸。横四海而无仇,超遐世而秀出。”唐欧阳詹《回鸾赋》:“神功莫仇,天力谁虞?”

187 雠(chóu):本义为对答,引申有相等、相匹敌的意思。《文选·何晏〈景福殿赋〉》:“雠天地以开基,并列宿而作制。”《新唐书·信安王袆传》:“袆功多,执政害之,赏不雠,为当时所恨。”

188 敌:本义为仇敌、敌人,引申为匹敌、对等。《左传·成公二年》:“萧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

189 知:本义为知道、了解,引申有相知、相契的意思,再引申有匹配、配偶的意思。《诗·桧风·隰有苌楚》:“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郑玄笺:“知,匹也……乐其无妃匹之意。”

190 仪:本义为法度,引申有表率、风度的意思,再引申有匹配、配偶的意思。《诗·鄘风·柏舟》:“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

【译文】

仇是匹敌、匹比,雠是相等、相匹敌,敌是匹敌、对等,妃、知、仪是匹配、配偶:它们有匹敌、对等或者匹配、配偶的意思,所以用匹来解释。

1.028 妃、合、会,对也191

【注释】

191 对:本义为应答,引申有相当、相配的意思。《诗·大雅·皇矣》:“帝作邦作对,自大伯王季。”朱熹集传:“对,犹当也。作对,言择其可当此国者以君之也。”又引申为配偶。《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

【译文】

妃是配偶;合、会是会合、聚合,又是配偶、匹配:它们都有对当、匹偶的意思。

1.029 妃,媲也192

【注释】

192 媲(pì):比配、配偶。北周卫元嵩《元包经·孟阳》:“妇顺不逆,阴阳胥媲,雷风胥激。”唐韩愈《河南府法曹参军卢府君夫人苗氏墓志铭》:“爰初在家,孝友惠纯,乃及于行,克媲德门。”

【译文】

妃是比配、配偶的意思。

1.030 绍193、胤194、嗣、续、纂195image196、绩197、武198、系199,继也。

【注释】

193 绍:继承、接续。《吕氏春秋·诚廉》:“以此绍殷,是以乱易暴也。”《汉书·叙传下》:“汉绍尧运,以建帝业。”

194 胤:本义为子孙相承,引申为继承、延续。《书·洛诰》:“予乃胤保,大相东土。”孔安国传:“我乃继文武安天下之道,大相洛邑。”《文选·扬雄〈剧秦美新〉》:“胤殷周之失业,绍唐虞之绝风。”

195 纂:通“缵(zuǎn)”,继承。《礼记·祭统》:“子孙纂之,至于今不废。”汉张衡《东京赋》:“且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况纂帝业而轻天位。”

196 image(ruí):本义为古代帽带结子的下垂部分,引申有继续的意思。郝懿行义疏:“image者……通作蕤,《汉书·律历志》云:‘蕤,继也。’”古籍中没有见到“image”用为继续的例证。

197 绩:本义为缉麻,引申为继续、承继。《左传·昭公元年》:“子盍亦远绩禹功而大庇民乎?”《穀梁传·成公五年》:“伯尊其无绩乎,攘善也?”无绩,无继,指无后嗣。

198 武:泛指军事、技击、征战等事,引申有足迹的意思,再引申为继承、继续。《诗·大雅·下武》:“下武维周,世有哲王。”郑玄笺:“后人能继先祖者,维由周家最大。”

199 系:本义为拴结、捆绑,引申有继续、接续的意思。《鹖冠子·备知》:“是以鸟鹊之巢,可俯而窥也;麋鹿群居,可从而系也。”《金史·选举志二》:“旧制,司天、太医、内侍、长行虽至四品,如非特恩换授文武官资者,不许用荫,以本人见充承应,难使系班故也。”

【译文】

绍是继承、接续,胤是继承、延续,嗣是继承、接续,续是继承、继续,纂(缵)是继承,image是继续,绩是继续、承继,武是继承、继续,系是继续、接续:它们都有继续的意思。

1.031 忥200、谥201、溢202、蛰203、慎204、貉205、谧206image207image208、密209、宁,静也。

【注释】

200 忥(xì):通“墍(xì)”,本义为休息,静与休息义近。《广雅·释诂》:“忥,息也。”王念孙疏证:“《尔雅》:‘忥,静也。’静即休息之意。《邶风·谷风篇》:‘伊余来墍。’《大雅·假乐篇》:‘民之攸墍。’毛传并云:‘墍,息也。’墍与忥通。”古籍中没有见到“忥”用为静的例证。

201 谥(shì):“谧”的讹字,“谧”有静谧义。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解部》:“《尔雅·释诂》:‘谥,静也。’盖形之讹。”古籍中没有见到“谥”用为静的例证。

202 溢:通“侐(xù)”, “侐”有清静、沉寂义。郝懿行义疏:“溢者……通作侐。”《诗·鲁颂·image宫》:“image宫有侐,实实枚枚。”朱熹集传:“侐,清静也。”古籍中没有见到“溢”用为静的例证。

203 蛰(zhé):本义为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郝懿行义疏:“《易·系辞》‘龙蛇之蛰’,虞翻注:‘蛰,潜藏也。’潜藏与安静义近。”古籍中没有见到“蛰”用为静的例证。

204 慎:本义为谨慎、慎重。郝懿行义疏:“慎犹顺也。凡恭慎而柔顺者,其人必沉静。”古籍中没有见到“慎”用为静的例证。

205 貉(mò):亦作“貊”,清静、安静。《诗·大雅·皇矣》:“维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貊”一本作“貉”。貊其德音,谓静修德行。

206 谧(mì):寂静、宁静。三国魏嵇康《琴赋》:“竦肃肃以静谧,密微微其清闲。”《南史·贺琛传》:“今诚愿责其公平之效,黜其残愚之心,则下安上谧,无徼幸之患矣。”

207 image(yǐ):本义为恭谨庄重的样子。郝懿行义疏:“《说文》:‘image,谨庄貌’。谨庄与静义近。”古籍中没有见到“image”用为静的例证。

208 image(wěi):本义为头俯仰自如,引申为安静、安详。元周伯琦《天马行应制作》诗:“耸身直欲凌云霄,盘辟丹墀却闲image。”

209 密:本义为形状象堂屋的山,引申有幽深、隐秘的意思,再引申有静默、宁静的意思。《书·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四海遏密八音,谓全国寂静,断绝音乐。《诗·周颂·昊天有成命》:“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汉贾谊《新书·礼容语下》引作“夙夜基命宥谧”。

【译文】

忥(墍)、谥[谧]、溢(侐)、蛰、慎是安静,貉是清静、安静,谧是寂静、宁静,image是安静,image是安静、安详,密是静默、宁静,宁是安宁、宁静:它们都有宁静、寂静的意思。

1.032 陨、image210、湮211、下、降、坠、摽212、蘦213,落也。

【注释】

210 image(yǔn):同“陨”,坠落。《说文解字·石部》“image”引《春秋传》:“image石于宋五。”今本《左传·僖公十六年》“image”作“陨”。《列子·周穆王》:“化人移之,王若image虚焉。”image虚,从空坠落。

211 湮(yān):沉没、淹没。《国语·周语下》:“故亡其姓氏,踣毙不振。绝后无主,湮替隶圉。”韦昭注:“湮,没也。替,废也。”《后汉书·方术传下·公沙穆》:“永寿元年,霖雨大水,三辅以东莫不湮没。”

212 摽(biào):落下、降落。《诗·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乐府诗集·横吹曲辞四》:“周人叹初摽,魏帝指前林。”

213 蘦(líng):通“零”,凋落、凋零。《楚辞·远游》:“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蘦。”朱熹集注:“蘦,今作零……零,落也。”

【译文】

陨、image是坠落,湮是沉没、淹没,下、降是降下、降落,坠是落下,摽是落下、降落,蘦(零)是凋落、凋零:它们都有下落的意思。

1.033 命214、令215、禧216、畛217、祈218、请219、谒220、谇221、诰222,告也。

【注释】

214 命:本义为命令,引申为告诉、告诫。《国语·吴语》:“吾问于王孙包胥,既命孤矣。敢访诸大夫,问战奚以而可?”唐柳宗元《非国语上·灭密》:“康公之母诚贤耶?则宜以淫荒失度命其子,焉用惧之以数?”

215 令:发出命令。《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216 禧(xǐ):邵晋涵正义:“《说文》徐锴本云:‘禧,礼告也。’”古籍中没有见到“禧”用为礼告的例证。

217 畛(zhěn):本义为田间道路,后有祝告、致意的意思。《礼记·曲礼下》:“临诸侯,畛于鬼神。”郑玄注:“畛,致也。祝告致于鬼神辞也。”

218 祈:向天或神祷告求福。《书·召诰》:“我非敢勤,惟恭奉币,用供王能祈天永命。”《诗·小雅·甫田》:“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

219 请:本义为谒见,引申有告诉的意思。《仪礼·乡射礼》:“宾出迎,再拜。主人答,再拜。乃请。”郑玄注:“请,告也。告宾以射事。”《晏子春秋·谏上二》:“晏子避席再拜稽首而请曰:‘婴敢与君言而忘之乎?臣以致无礼之实也。’”

220 谒(yè):禀告、陈述。《战国策·秦策一》:“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史记·苏秦列传》:“臣闻明王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谓谒王之过。”

221 谇(suì):本义为责骂,引申有告知的意思。《汉书·叙传上》:“既谇尔以吉象兮,又申之以烱戒。”《后汉书·张衡传》:“慎灶显于言天兮,占水火而妄谇。”慎灶,春秋鲁大夫梓慎和郑大夫禆灶的并称。梓慎曾预测水灾,裨灶曾预测火灾,都没有应验。

222 诰:告诉。《书·太甲下》:“伊尹申诰于王曰:‘呜呼!惟天无亲,克敬惟亲。’”特指上告下。《易·姤》:“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名诰四方。”

【译文】

命是告诉、告诫,令是发出命令,禧是礼告,畛是祝告、致意,祈是祷告求福,请是告诉,谒是禀告、陈述,谇是告知,诰是告诉:它们都有告诉的意思。

1.034 永223、悠224、迥225、违226、遐227、逷228、阔229,远也。

【注释】

223 永:本义为水流长,引申为久远、永久。《书·高宗肜日》:“降年有永有不永。”《论语·尧曰》:“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224 悠:本义为忧思、思念,引申为遥远、长久。《诗·周颂·访落》:“于乎悠哉,朕未有艾。”郑玄笺:“于乎远哉,我于是未有数,言远不可及也。”《后汉书·皇后纪序》:“任重道悠,利深祸速。”

225 迥(jiǒng):遥远、僻远。汉王逸《九思·哀岁》:“目瞥瞥兮西没,道遐迥兮阻叹。”汉班彪《北征赋》:“野萧条以莽荡,迥千里而无家。”

226 违:本义为离开、离别,引申为相距、距离,再引申为遥远、远离。《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杜预注:“言天鉴察不远,威严常在颜面之前。”《后汉书·逸民传赞》:“道就虚全,事违尘枉。”李贤注:“违,远也。”事违尘枉,事情远离人世就会失真。

227 遐(xiá):辽远、久远。《书·太甲下》:“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唐韩愈《河南少尹裴君墓志铭》:“何寿之不遐,而禄之不多,谓必有后,其又信然耶!”

228 逷(tì):同“逖”,远、遥远。《后汉书·西域传赞》:“逷矣西胡,天之外区。”《陈书·高祖纪上》:“逖矣水寓之乡,悠哉火山之国。”

229 阔:远、疏远。《诗·邶风·击鼓》:“于嗟阔兮,不我活兮。”阔,指亲众军士离散疏远。汉扬雄《太玄·断》:“尔仇不阔,乃后有钺。”尔仇不阔,谓当断不断,怨敌不远。

【译文】

永是久远、永久,悠是遥远、长久,迥是遥远、僻远,违是遥远、远离,遐是辽远、久远,逷是远、遥远,阔是远、疏远:它们有遥远、久远或者远离、疏远的意思,所以用远来解释。

1.035 永、悠、迥、远,遐也230

【注释】

230 永、悠、迥、远,遐也:郝懿行义疏:“永、迥叠韵,悠、远双声,四字又俱训遐。”

【译文】

永是久远、永久,悠是遥远、长久,迥是遥远、僻远,远是遥远、久远:它们都有辽远、久远的意思。

1.036 亏231、坏、圮232、垝233,毁也。

【注释】

231 亏:本义为气损,引申为毁坏、损伤。《诗·鲁颂·image宫》:“不亏不崩,不震不腾。”郑玄笺:“亏、崩皆谓毁坏也。”《左传·昭公九年》:“君之卿佐,是谓股肱,股肱或亏,何痛如之。”

232 圮(pǐ):毁坏、坍塌。《书·咸有一德》:“祖乙圮于耿。”句谓祖乙的相地被水冲毁,迁都到耿。宋苏辙《襄阳古乐府·野鹰来》:“嵯峨呼鹰台,人去台已圮。”

233 垝(guǐ):毁坏、坍塌。《诗·卫风·氓》:“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垝垣,坏墙。明徐光启《重修天津卫学宫记》:“甚者垣垝唐污,枨欹扉坏,几不可俎豆皋比矣!”

【译文】

亏是毁坏、损伤,坏是倒塌、毁坏,圮、垝是毁坏、坍塌:它们都有毁坏、坍塌的意思。

1.037 矢234、雉235、引236、延237、顺238、荐239、刘240、绎241、尸242、旅243,陈也244

【注释】

234 矢:本义为箭矢,引申有陈述、陈列的意思。《书·大禹谟序》:“皋陶矢厥谟。”矢厥谟,陈述他的谋略。《左传·隐公五年》:“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书曰‘公矢鱼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杜预注:“陈,设张也。公大设捕鱼之备而观之。”矢鱼,即上文陈鱼。

235 雉(zhì):本义为野鸡,后有陈列的意思。清钱大昕《潜研堂集·答问七》:“服虔谓雉、夷声相近……夷有陈义,故雉亦训陈也。”古籍中没有见到“雉”用为陈列的例证。

236 引:本义为开弓,引申为延长、伸展,再引申有陈述、陈列的意思。王引之《经义述闻·尔雅上》:“《王制》《内则》并曰:‘凡三王养老皆引年。’引年者,陈叙其年齿之多寡也。”《文选·潘岳〈悼亡诗〉》:“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

237 延:本义为长行,引申有迎候、聘请的意思,再引申有布扬、陈设的意思。《国语·晋语七》:“始合诸侯于虚朾以救宋,使张老延君誉于四方,且观道逆者。”韦昭注:“延,陈也,陈君之称誉于四方,且观察诸侯之有道德与逆乱者。”晋左思《魏都赋》:“延广乐,奏九成,冠《韶》《夏》,冒《六茎》。”

238 顺:本义为道理,引申有顺应、顺序的意思,再引申为陈列。《仪礼·士冠礼》:“洗有篚,在西,南顺。”郑玄注:“篚亦以盛勺觯陈于洗西。”

239 荐:本义为兽畜吃的草,引申有进献、祭祀时献牲的意思,再引申为陈述、陈设。《左传·昭公二十年》:“若有德之君,外内不废,上下无怨,动无违事,其祝史荐信,无愧心矣。”荐信,进陈实情。宋叶适《毛积夫墓志铭》:“君荐虎皮道旁,燔肉煮葵菜,浩歌纵饮,弗为视。”

240 刘:本义为斧钺一类兵器,后有陈述、铺陈的意思。王引之《经义述闻·尔雅上》:“《逸周书·叙》曰:‘文王唯庶邦之多难,论典以匡谬,作《刘法》。’刘法者,陈法也。”郝懿行义疏:“刘与image声义又同……古读image如胪,胪、旅古字通,旅亦陈也。”

241 绎(yì):本义为抽丝,引申为寻绎,再引申为陈述。《书·君陈》:“庶言同则绎。”孔安国传:“众言同则陈而布之。”《礼记·射义》:“射之为言者绎也。或曰舍也。绎者,各绎己之志也。”孔颖达疏:“绎,陈也,言陈己之志。”

242 尸:本义为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引申为陈列尸体以示众。《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围曹门焉多死,曹人尸诸城上。”宋苏舜钦《推诚保德功臣赠太子太保韩公行状》:“密发卒尽捕得百余人,尸于市,郡中震肃,讫公去不复有盗。”

243 旅:本义为军队编制单位,引申为次序,再引申为陈列、陈述。《诗·小雅·宾之初筵》:“笾豆有楚,殽核维旅。”殽(yáo)核,指鱼肉干果。宋岳珂《桯史·嘉禾篇》:“臣商英敢拜手稽首,旅天之命。”

244 陈:陈列、陈述。《左传·襄公九年》:“火所未至,彻小屋,涂大屋,陈畚挶,具绠缶,备水器。”畚挶(běn jū),盛土和抬土的工具。《文选·古诗十九首》之四:“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译文】

矢是陈述、陈列,雉是陈列,引是陈述、陈列,延是布扬、陈设,顺是陈列,荐是陈述、陈设,刘是陈述、铺陈,绎是陈述,尸是陈尸示众,旅是陈列、陈述:它们都有陈列、陈述的意思。

1.038 尸245、职246,主也247

【注释】

245 尸:本义为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引申为神主,再引申有主持、执掌的意思。《诗·召南·采image》:“谁其尸之?有齐季女。”《新唐书·裴潾传》:“凡驿,有官专尸之。”

246 职:本义为识记,引申为主宰、掌管。《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载在盟府,大师职之。”《史记·秦始皇本纪》:“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247 主:本义为灯芯,借用为主人、君主,引申为主持、掌管。《孟子·万章》:“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唐李绅《赠韦金吾》诗:“自报金吾主禁兵,腰间宝剑重横行。”

【译文】

尸是主持、执掌,职是主宰、掌管:它们都有主持、掌管的意思。

1.039 尸248,寀也249

【注释】

248 尸:本义为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引申为神主。《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又引申有主持、执掌的意思。参见1.038条。

249 寀(cǎi):同“采”,官职、官位。《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因杂搢绅先生之略术,使获耀日月之末光绝炎,以展宷错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宷”作“采”,裴骃集解引《汉书音义》:“采,官也。使诸儒记功著业,得睹日月末光殊绝之用,以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者也。”

【译文】

尸是神主,又是主持、执掌,含有官职、官位的意思。

1.040 寀、寮250,官也。

【注释】

250 寮(liáo):同“僚”,同僚、官吏。《左传·文公七年》:“同官为寮,吾尝同寮,敢不尽心乎!”汉扬雄《百官箴·大鸿胪箴》:“人有才能,寮有级差。”

【译文】

寀是官职、官位,寮是同僚、官吏:它们都有官职、官位的意思。

1.041 绩251、绪252、采253、业、服254、宜255、贯256、公257,事也。

【注释】

251 绩:本义为缉麻,引申为事业、功绩。《书·尧典》:“允厘百工,庶绩咸熙。”庶绩咸熙,众多事情全都兴起了。《汉书·食货志上》:“衣食足而知荣辱,廉让生而争讼息,故三载考绩。”考绩,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成绩。

252 绪:本义为丝头,引申为头绪、开端,再引申为前人未竟之业、事业。《诗·鲁颂·image宫》:“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缵(zuǎn)禹之绪,继承大禹的事业。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众大之中,以小者为主,所以黄峰为木氏开千秋之绪也。”

253 采:本义为摘取,引申有事、政事的意思。《书·尧典》:“帝曰:‘畴咨若予采?’”若予采,按照我的意见办理政事。

254 服:本义为从事,引申为事、事情。《诗·小雅·六月》:“共武之服,以定王国。”共武之服,共同管理兵武之事。《素问·八正神明论》:“用针之服,必有法则焉,今何法何则?”

255 宜:古文象肉在俎上之形image,本义为菜肴,引申为列俎几陈牲以祭,再引申为适宜的事。《礼记·月令》:“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

256 贯:本义为串钱的绳索,引申有事、事例的意思。《论语·先进》:“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何晏集解引郑玄曰:“贯,事也。”旧贯,旧事,指原来的样子。《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州之国,使同贯利。”贯利,事和利,指事功和利益。

257 公:本义为公正、无私,引申为公事。《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红楼梦》第七八回:“这恒王最喜女色,且公余好武,因选了许多美女,日习武事。”公余,公事之余。

【译文】

绩是事业、功绩,绪是前人未竟之业、事业,采是事、政事,业是事业、事情,服是事、事情,宜是适宜的事,贯是事、事例,公是公事:它们都有事情、事业的意思。

1.042 永、羕258、引259、延、融260、骏261,长也。

【注释】

258 羕(yàng):水流悠长。《说文解字·永部》:“羕,水长也。《诗》曰:‘江之羕矣。’”今本《诗·周南·汉广》作“江之永矣”。

259 引:本义为开弓,引申为延长,再引申为长久。《诗·小雅·楚茨》:“子子孙孙,勿替引之。”引之,延长祭祀礼节。唐白居易《人之困穷由君之奢欲》:“雪动风行,日引月长,上益其侈,下成其私,其费尽出于人,人实何堪其弊?”

260 融:本义为炊气上出,引申有昌盛的意思,再引申有长远、长久的意思。《诗·大雅·既醉》:“昭明有融,高朗令终。”《诗·齐风·东方之日》:“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孔颖达疏:“《既醉》‘昭明有融’传云:‘融,长也。’谓日高其光照长远。”汉蔡邕《郭有道碑文》:“禀命不融,享年四十有二。”

261 骏:本义为良马,引申为高大,再引申为长久。《诗·小雅·雨无正》:“浩浩昊天,不骏其德。”不骏其德,昊天的恩德不能长久。

【译文】

永是水流长、久远、永久,羕是水流悠长,引是延长、长久,延是长远、延长,融是长远、长久,骏是长久:它们有长远、长久或者延长的意思,所以用长来解释。

1.043 乔262、嵩263、崇264,高也。

【注释】

262 乔:高而上曲。《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唐宋之问《题老松树》:“中有乔松树,使我长叹息。”

263 嵩:本义为山高而大,引申泛指高大。《汉书·扬雄传上》:“瞰帝唐之嵩高兮,眽隆周之大宁。”嵩、高,皆高大。唐元稹《告畬竹山神文》:“稹闻天好平施,而特累山岳,许其嵩崇。”

264 崇:本义为山高而大,引申泛指高、高大。《易·系辞上》:“崇效天,卑法地。”《红楼梦》第一○二回:“以致崇楼高阁,琼馆瑶台,皆为禽兽所栖。”

【译文】

乔是高而上曲,嵩是高大,崇是高、高大:它们都有高的意思。

1.044 崇265,充也。

【注释】

265 崇:本义为山高而大,引申有充满的意思。《书·多方》:“乃大降罚,崇乱有夏。”崇乱有夏,谓大乱夏国。唐柳宗元《送薛存义序》:“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崇酒,斟满酒。

【译文】

崇是充满的意思。

1.045 犯266、奢267、果268、毅269、剋270、捷、功271、肩272、戡273,胜也。

【注释】

266 犯:本义为侵犯、进犯,引申有胜、制服的意思。《韩非子·解老》:“人无羽毛,不衣则不犯寒。”唐刘禹锡《高陵县令刘君遗爱碑》:“吞恨六十年,明府雪之,擿奸犯豪,卒就施为。”

267 奢:本义为奢侈,引申为过分,再引申为胜过。《文选·张衡〈西京赋〉》:“彼肆人之男女,丽美奢乎许史。”

268 果:本义为植物的果实,引申为结果,再引申为果敢、有决断。《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

269 毅:果决、刚毅。《书·皋陶谟》:“扰而毅,直而温。”孔安国传:“致果为毅。”“果”“毅”义近。《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70 剋:战胜。《韩非子·初见秦》:“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十可以对百,百可以对千,千可以对万,万可以剋天下矣!”《战国策·秦策三》“剋”作“胜”。《史记·龟策列传》:“故汤伐桀,武王剋纣,其时使然。”

271 功:通“攻”。《周礼·夏官·大司马》:“若师有功,则左执律,右秉钺以先,恺乐献于社。”郑玄注:“功,胜也。”

272 肩:本义为肩膀,引申为担负,再引申为胜任、任用。《书·盘庚下》:“朕不肩好货,敢恭生生。”孔安国传:“肩,任也。我不任贪货之人,敢奉用进进于善者。”

273 戡(kān):通“堪”,胜任。《书·君奭》:“惟时二人弗戡。”孔安国传:“惟是文(王)武(王)不胜受。”

【译文】

犯是胜、制服,奢是胜过,果是果敢、有决断,毅是果决、刚毅,剋、捷是战胜,功(攻)是胜,肩是胜任、任用,戡(堪)是胜任:它们有战胜、胜任、胜过或者与胜相关的果决、刚毅的意思,所以用胜来解释。

1.046 胜、肩274、戡275、刘276、杀277,克也278

【注释】

274 肩:本义为肩膀,引申有胜任的意思,再引申有克服的意思。《书·盘庚下》:“式敷民德,永肩一心。”杨树达《积微居读书记》:“式,用也。敷,布也。肩,克也,胜也。今言克服。”

275 戡:平定。《书·西伯戡黎》:“西伯既戡黎,祖伊恐。”《新唐书·郭子仪传》:“昔回纥涉万里,戡大憝,助复二京。”大憝(duì),大恶、奸恶。

276 刘:本义为斧钺一类兵器,引申为诛杀、战胜、征服。《书·盘庚上》:“重我民,无尽刘。”《逸周书·世俘》:“则咸刘商王纣,执矢恶臣百人。”

277 杀:杀戮、战胜。《书·大禹谟》:“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后汉书·鲁恭传》:“今匈奴为鲜卑所杀,远臧于史侯河西,去塞数千里。”

278 克:本义为胜任,引申有战胜、杀的意思。《左传·庄公十年》:“彼竭我盈,故克之。”《春秋·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穀梁传·隐公元年》:“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又有克制、克服的意思。汉扬雄《法言·问神》:“胜己之私谓克。”

【译文】

胜是战胜、胜过,肩是克服,戡是平定,刘是诛杀、战胜、征服,杀是杀戮、战胜:它们有战胜、杀或者克制、克服的意思,所以用克来解释。

1.047 刘、狝279、斩、刺,杀也。

【注释】

279 狝(mí):本义为古代君主秋季打猎,引申为杀戮。《文选·张衡〈西京赋〉》:“白日未及移其晷,已狝其什七八。”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二》:“万历四十年,(顺宁)土官猛廷瑞专恣,潜蓄异谋,开府陈用宾讨而诛之。大候州土官奉敕与之济逆,遂并雉狝之。”

【译文】

刘是诛杀,狝是杀戮,斩是斩杀、砍杀,刺是戳杀、刺杀:它们都有杀戮的意思。

1.048 亹亹280、蠠没281、孟282、敦283、勖284、钊285、茂286、劭287、勔288,勉也。

【注释】

280 亹亹(wěi):勤勉不倦的样子。《诗·大雅·文王》:“亹亹文王,令闻不已。”《汉书·张敞传》:“今陛下游意于太平,劳精于政事,亹亹不舍昼夜。”

281 蠠(mǐn)没:勉力、努力。郭璞注:“蠠没,犹黾勉。”邢昺疏:“蠠没犹黾勉者,以其声相近,方俗语有轻重耳。”明刘基《朱伯言砚铭》:“维予之悾悾,式蠠没以攻,无贻尔image。”

282 孟:通“黾”,勉力。《文选·班固〈幽通赋〉》:“盍孟晋以迨群兮,辰倏忽其不再。”李善注引曹大家曰:“孟,勉也。晋,进也。”

283 敦:勤勉、劝勉。《管子·君臣上》:“上惠其道,下敦其业。”《汉书·扬雄传上》:“敦众神使式道兮,奋六经以摅颂。”颜师古注:“敦,勉也。”

284 勖(xù):勉励。《书·牧誓》:“勖哉夫子!尔所弗勖,其于尔躬有戮。”唐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之二:“我如丰年玉,弃置秋田草。但勖冰壶心,无为叹衰老。”

285 钊(zhāo):本义为摩削,引申为勉励。《方言》卷一:“钊,勉也。秦晋曰钊,或曰薄。故其鄙语曰薄努,犹勉努也。”明宋濂《补雩坛祝舞歌辞》:“门沆砀,驾以猋。俯下士,无不钊。”

286 茂:通“懋”,劝勉。《左传·昭公八年》:“《周书》曰:‘惠不惠,茂不茂。’”杜预注:“《周书·康诰》也。言当施惠于不惠者,劝勉于不勉者。茂,勉也。”《史记·周本纪》:“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国语·周语上》“茂”作“懋”。

287 劭(shào):劝勉、勉励。《汉书·成帝纪》:“先帝劭农,薄其租税,宠其强力,令与孝弟同科。”《新唐书·邢君牙传》:“吐蕃岁犯边,君牙劭耕讲战以为备,戎不能侵。”

288 勔(miǎn):勤勉、劝勉。汉张衡《思玄赋》:“勔自强而不息兮,蹈玉阶之峣峥。”

【译文】

亹亹是勤勉不倦的样子,蠠没是勉力、努力,孟(黾)是勉力,敦是勤勉、劝勉,勖、钊是勉励,茂(懋)是劝勉,劭是劝勉、勉励,勔是勤勉、劝勉:它们都有劝勉、勤勉的意思。

1.049 骛289、务290、昏291、暋292,强也293

【注释】

289 骛(wù):本义为乱驰,引申为疾行、追求,再引申为力求、强求。宋王安石《与刘原父书》:“方今万事所以难合而易坏,常以诸贤无意耳。如鄙宗夷甫辈稍稍骛于世矣。”明张居正《赠水部周汉浦榷竣还朝序》:“故古之理财者,汰浮溢而不骛厚入,节漏费而不开利源。”

290 务:专力从事。《礼记·射义》:“故事之尽礼乐,而可数为以立德行者,莫若射,故圣王务焉。”《管子·乘马》:“是故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不虑则不生,不务则不成,不傲则不失。”

291 昏:通“暋(mǐn)”,勉力。《书·盘庚上》:“惰农自安,不昏作劳,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越其,于是就。《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君劝分务本,穑人昏作,粟帛滞积,大业惟兴。”

292 暋:勉力。《书·盘庚上》“不昬作劳”唐孔颖达疏:“郑玄读昏为暋,训为勉也。”《宋书·何尚之传》:“遂使岁月增贵,贫室日虚,暋作肆力之氓,徒勤不足以供赡。”

293 强(qiǎnɡ):勉力、勤勉。《墨子·天志中》:“上强听治,则国家治矣;下强从事,则财用足矣。”《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译文】

骛是力求、强求,务是专力从事,昏(暋)、暋是勉力:它们都有勉力、勤勉的意思。

1.050 卬294、吾、台295、予、朕296、身297、甫298、余、言299,我也。

【注释】

294 卬(ánɡ):我。《书·大诰》:“越予冲人,不卬自恤。”《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295 台(yí):我。《书·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唐柳宗元《天对》:“胡肥台舌喉,而滥厥福!”

296 朕(zhèn):我、我的。《书·尧典》:“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楚辞·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秦代以后,“朕”一般用于皇帝自称。《史记·秦始皇本纪》:“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297 身:本义为身孕,引申为人或动物的躯体,再引申为代词,相当于“我”。《韩非子·五蠹》:“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三国志·蜀书·张飞传》:“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

298 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仪礼·士冠礼》:“宜之于假,永受保之,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郑玄注:“甫是丈夫之美称。孔子为尼甫,周大夫有嘉甫,宋大夫有孔甫,是其类。甫字或作父。”《仪礼·士丧礼》:“哀子某为其父某甫筮宅。”郑玄注:“某甫,若字也。若言山甫、孔甫矣。”古籍中没有见到“甫”用为代词我的例证。

299 言:我。《诗·小雅·彤弓》:“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毛传:“言,我也。”《诗·郑风·女曰鸡鸣》:“弋言加之,与子宜之。”郑玄笺:“言,我也。”《庄子·山木》:“饥渴寒暑,穷桎不行,天地之行也,运物之泄也,言与之偕逝之谓也。”陆德明释文:“言,我也。”

【译文】

卬是我,吾是我、我的,台、予是我,朕是我、我的,身是我,甫是男子的美称,余、言是我:它们有我或者与我相关的男子的美称的意思,所以用我来解释。

1.051 朕、余、躬300,身也。

【注释】

300 躬:本义为身、身体,引申为自己、自我。《诗·大雅·文王》:“命之不易,无遏尔躬。”《礼记·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郑玄注:“躬,犹己也。”反躬,反过来要求自己,自我检束。

【译文】

朕是我、我的,余是我,躬是自己、自我:它们都有自我、自己的意思。

1.052 台、朕、赉301、畀302、卜303、阳304,予也305

【注释】

301 赉(lài):赐予、赠予。《诗·商颂·烈祖》:“既载清酤,赉我思成。”毛传:“赉,赐也。”《北史·艺术传下·李修》:“本郡士门宿官,咸相交昵,车马金帛,酬赉无赀。”

302 畀(bì):赐予、给予。《书·洪范》:“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诗·鄘风·干旄》:“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303 卜(bǔ):本义为用火灼龟甲、兽骨取兆以占凶吉的行为,引申有赐予、给予的意思。《诗·小雅·天保》:“苾芬孝祀,神嗜饮食。卜尔百福,如几如式。”郑玄笺:“卜,予也。”汉王充《论衡·对作》:“《易》之‘乾坤’,《春秋》之‘元’,杨氏(杨雄)之‘玄’,卜气号不均也。”

304 阳:我。郭璞注:“《鲁诗》云:‘阳如之何?’今濮之人自呼阿阳。”黄侃音训:“阳即今语之俺,为余之对转,姎之假借。《说文》:‘姎,女人自称我也。’”古籍中没有见到“阳”用为我的例证。

305 予(yǔ):赐予、给予。《诗·小雅·采菽》:“彼交匪纾,天子所予。”《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予(yú),我。《书·汤誓》:“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史记·五帝本纪》:“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

【译文】

台是我,朕是我、我的,赉是赐予、赠予,畀、卜是赐予、给予,阳是我:它们有赐予、给予或者我的意思,所以用予来解释。

1.053 肃306、延307、诱308、荐309image310、晋311、寅312、荩313,进也314

【注释】

306 肃:本义为恭敬,引申为恭敬地引进。《礼记·曲礼上》:“凡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客至于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客固辞,主人肃客而入。”郑玄注:“肃,进也。进客,谓道之。”道(dǎo),导。明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一:“门外有客至,西瑛出肃客。”

307 延:本义为长行,引申有延长、伸展的意思,再引申有引导、诱引的意思。《礼记·曲礼上》:“主人延客祭,祭食,祭所先进。”郑玄注:“延,道也。”道(dǎo),导。《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

308 诱:诱导、引导。《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宋王安石《再上龚舍人书》:“诱民出粟,以纾百姓一时之乏耳。”

309 荐:本义为兽畜吃的草,引申有进献、祭祀时献牲的意思,再引申有推荐、举进的意思。《孟子·万章上》:“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史记·儒林列传》:“及汤为御史大夫,以兒宽为掾,荐之天子。天子见问,说之。”

310 image(tán):进。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谦部》:“《尔雅·释诂》:‘image,进也。’旧注:‘甘之进也。’”引申为增进或加多。《诗·小雅·巧言》:“盗言孔甘,乱是用image。”毛传:“image,进也。”乱是用image,增添了暴乱。

311 晋:进。《易·晋》:“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孔颖达疏:“晋,进也者,以今释古,古之晋字,即以进长为义,恐后世不晓,故以进释之。”《文选·班固〈幽通赋〉》:“盍孟晋以迨群兮,辰image忽其不再。”李善注引曹大家曰:“孟,勉也。晋,进也。”

312 寅(yín):甲骨文为矢形image,引申有前进的意思。郝懿行义疏:“寅者,《释名》云:‘演也,演生物也。’《汉书·律历志》云:‘引达于寅。’然则引导演长,俱进之意。”《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毛传:“元,大也。夏后氏曰钩车,先正也;殷曰寅车,先疾也;周曰元戎,先良也。”郑玄笺:“寅,进也。”寅车,兵车名。

313 荩(jìn):通“进”,进用。《诗·大雅·文王》:“王之荩臣,无念尔祖。”朱熹集传:“荩,进也,言其忠爱之笃,进进无已也。”

314 进:本义为前进、向前,引申为长进、促进,再引申为引进、举荐。《周礼·春官·大司马》:“进贤兴功,以作邦国。”《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

【译文】

肃是恭敬地引进,延是引导、诱引,诱是诱导、引导,荐是推荐、举进,image是进、增进,晋是进,寅是前进,荩(进)是进用:它们有前进或者引进、举荐的意思,所以用进来解释。

1.054 羞315、饯316、迪317、烝318,进也319

【注释】

315 羞:进献(食物)、荐进。《礼记·曲礼上》:“子有客,使某羞。”郑玄注:“羞,进也。”孔颖达疏:“羞,进也。子既召宾客或须饮食,故使我将此酒食以与子进宾客。”《逸周书·皇门》:“乃方求论择元圣武夫,羞于王所。”论择,选择。论,通“抡(lún)”,选择、选拔。

316 饯(jiàn):用酒食送行。《诗·大雅·崧高》:“申伯信迈,王饯于郿。”郑玄笺:“饯,送行饮酒也。”唐韩愈《送殷员外序》:“由是殷侯侑……承命以行。朝之大夫,莫不出饯。”

317 迪(dí):本义为道理,引申为引导、开导,再引申为引进、进用。《书·牧誓》:“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王引之《经传释词》卷六:“《史记·周本纪》‘不迪’作‘不用’,‘迪’为‘不用’之用。”《诗·大雅·桑柔》:“维此良人,弗求弗迪。”毛传:“迪,进也。”郑玄笺:“国有善人,王不求索,不进用之。”

318 烝(zhēng):古代指冬祭,引申为进献、进用。《诗·周颂·丰年》:“为酒为醴,烝畀祖妣。”郑玄笺:“烝,进。畀,予也。”宋叶适《李仲举墓志铭》:“髦士,非科举所谓士也。誉之所不加,烝之所不及,科举蔽之也。”

319 进:本义为前进、向前,引申为长进、促进,再引申为引进、举荐,进奉、奉献。进奉、奉献义如:《孟子·离娄上》:“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一:“李伯时至骐骥院,见外国所进六马,乃画图之。”参见1.053条。

【译文】

羞是进献、荐进,饯是用酒食送行,迪是引进、进用,烝是进献、进用:它们有进献或者进献、进用的意思,所以用进来解释。

1.055 诏320、亮321、左322、右323、相324,导也325

【注释】

320 诏:本义为告诉、告知,引申为教导、告诫、帮助。《庄子·盗跖》:“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宋朱熹《大学章句序》:“于是独取先王之法,诵而传之,以诏后世。”《周礼·天官·大宰》:“以八柄诏王,驭群臣。”郑玄注:“诏,告也,助也。”

321 亮:辅佐、辅导。《书·舜典》:“钦哉,惟时亮天功。”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亮为相者,释诂云:‘亮、相,道也。’《诗》释文引《韩诗》云:‘亮彼武王,亮,相也。’”道(dǎo),导。《书·毕命》:“弼亮四世,正色率下。”孔安国传:“言公……辅佐文、武、成、康,四世为公卿。”

322 左:本义为左手,引申为辅佐、帮助。后多写作“佐”。《墨子·杂守》:“亟收诸杂乡金器,若铜铁及他可以左守事者。”

323 右:本义为右手,引申为助、帮助。后多写作“佑”。《左传·襄公十年》:“王叔陈生与伯舆争政,王右伯舆,王叔陈生怒而出奔。”杜预注:“右,助。”“左右”义同。《易·泰》:“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孔颖达疏:“左右,助也,以助养其人也。”《书·益稷》:“予欲左右有民,汝翼。”孔安国传:“左右,助也,助我所有之民富而教之。”

324 相(xiànɡ):本义为省视,引申为辅佐、佑助。《书·大诰》:“周公相成王。”唐韩愈《贺皇帝即位表》:“臣闻王者必为天所相,为人所归,上符天心,下合人志。”

325 导:本义为引导,引申为教导、启发。郝懿行义疏:“辅佐、启佑,皆所以为教导也。”《孟子·尽心上》:“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赵岐注:“教导之使可以养老者耳。”唐白居易《采诗官》:“采诗官,采诗听歌导人言。言者无罪闻者诫,下流上通上下泰。”

【译文】

诏是教导、告诫、帮助,亮是辅佐、辅导,左是辅佐、帮助,右是助、帮助,相是辅佐、佑助:它们都有教导、佑助的意思。

1.056 诏、相、导、左、右、助,image326

【注释】

326 image(lǜ):赞勉、赞助。郭璞注:“image谓赞勉。”郝懿行义疏:“image者,image字之省也。《说文》云:‘image,助也。’教导所以为赞助,故又为image也。”徐朝华《尔雅今注》:“根据《尔雅》释词条例,训释词当为常用词。‘image’是僻词,应在‘助’字之上。”

【译文】

诏是帮助,相是辅佐、佑助,导是辅佐、启佑,左是辅佐、帮助,右是助、帮助,助是辅助、帮助:它们都有赞勉、赞助的意思。

1.057 亮、介327、尚328,右也。

【注释】

327 介:本义为疆界、边界,引申为介绍,再引申为佐助。《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郑玄笺:“介,助也。”《宋史·乐志七》:“昊天盖高,祀事为大。严配皇灵,亿福来介。”

328 尚:本义为增加,引申为佐助。《诗·大雅·抑》:“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下》:“《尔雅》:‘尚,右也。’言皇天不右助之也。”

【译文】

亮是辅佐、辅导,介、尚是佐助:它们都有佑助、帮助的意思。

1.058 左、右,亮也329

【注释】

329 左、右,亮也:郭璞注:“反覆相训,以尽其意。”

【译文】

左是辅佐、帮助,右是助、帮助:它们都有辅佐、帮助的意思。

1.059 缉熙330、烈331、显332、昭333、晧334、颎335,光也。

【注释】

330 缉熙:光明。《诗·大雅·文王》:“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毛传:“缉熙,光明也。”《国语·周语下》:“于,缉熙!亶厥心,肆其靖之。”

331 烈:本义为火势猛烈,引申为光明、辉煌。《文选·何晏〈景福殿赋〉》:“烈若钩星在汉,焕若云梁承天。”李善注:“言宫殿烈然光明,若钩星之在河汉。”

332 显:本义为头明饰,指冕服采饰之类,引申为明、光明。《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孔安国传:“爽、显,皆明也。”《诗·大雅·抑》:“无曰不显,莫予云觏。”郑玄笺:“显,明也。”孔颖达疏:“‘《释诂》……显,光也。’是显得为明也。”

333 昭:光明、明亮。《诗·大雅·既醉》:“君子万年,介尔昭明。”《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334 晧(hào):同“皓”,光明。《楚辞·刘向〈九叹·远游〉》:“服觉晧以殊俗兮,貌揭揭以巍巍。”王逸注:“晧,犹明也。”

335 颎(jiǒng):同“炯”,光明、明亮。《诗·小雅·无将大车》:“无思百忧,不出于颎。”毛传:“颎,光也。”郑玄笺:“思众小事以为忧,使人蔽image,不得出于光明之道。”

【译文】

缉熙是光明,烈是光明、辉煌,显是明、光明,昭是光明、明亮,晧是光明,颎是光明、明亮:它们都有光明、明亮的意思。

1.060 劼336、巩、坚、笃337image338、虔339、胶340,固也。

【注释】

336 劼(jié):稳固。郝懿行义疏:“劼,硈之假音……《说文》:‘硈,石坚也。’”《书·酒诰》:“予惟曰:汝劼毖殷献臣?”孔安国传:“劼,固也。我惟告汝曰:汝当固慎殷之善臣信用之。”

337 笃:本义为马行顿迟,引申为坚实、牢固。《诗·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匊,彼其之子,硕大且笃。”匊(jū),两手所捧。《论语·泰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338 image(qiān):固、使牢固。《墨子·迎敌祠》:“令命昏纬狗纂马,image纬。”image纬,系束紧固。

339 虔(qián):本义为虎行貌,引申为牢固。《诗·大雅·韩奕》:“夙夜匪解,虔共尔位。”毛传:“虔,固;共,执也。”孔颖达疏:“当早起夜卧,非有解怠。用心坚固,执持汝此侯伯之职位。”

340 胶:本义为黏性物质,引申为牢固。《诗·小雅·隰桑》:“既见君子,德音孔胶。”毛传:“胶,固也。”郑玄笺:“君子在位,民附仰之,其教令之行甚坚固也。”汉王符《潜夫论·务本》:“器以便事为善,以胶固为上。”

【译文】

劼是稳固,巩是巩固、牢固,坚是坚固、牢固,笃是坚实、牢固,image是固、使牢固,虔、胶是牢固:它们都有坚实、牢固的意思。

1.061 畴341、孰342,谁也。

【注释】

341 畴(chóu):谁。《书·说命上》:“臣不命其承,畴敢不祗若王之休命?”孔安国传:“言王如此,谁敢不敬顺王之美命而谏者乎?”晋陶渊明《自祭文》:“识运知命,畴能罔眷?”

342 孰(shú):谁。《孟子·梁惠王上》:“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鲁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译文】

畴、孰都有谁的意思。

1.062 暀暀343、皇皇344、藐藐345、穆穆346、休347、嘉、珍348、祎349、懿350、铄351,美也。

【注释】

343 暀暀(wànɡ):同“旺旺”,美盛的样子。《诗·鲁颂·泮水》:“烝烝皇皇。”毛传:“烝烝,厚也。皇皇,美也。”郑玄笺:“皇皇当作暀暀。”

344 皇皇:美盛的样子。《诗·大雅·假乐》:“穆穆皇皇,宜君宜王。”朱熹集传:“皇皇,美也。”单用“皇”亦有美义。《诗·大雅·文王》:“思皇多士,生此王国。”朱熹集传:“皇,美。”

345 藐藐(miǎo):美盛的樣子。《诗·大雅·崧高》:“有俶其城,寝庙既成;既成藐藐,王锡申伯。”毛传:“藐藐,美貌。”单用“藐”亦有美义。《文选·张衡〈西京赋〉》:“眳藐流眄,一顾倾城。”薛综注:“眳,眉睫之间;藐,好视容也。”

346 穆穆:端庄和美的样子。《诗·大雅·文王》:“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毛传:“穆穆,美也。”

347 休:本义为休息,引申有美好的意思。《诗·豳风·破斧》:“哀我人斯,亦孔之休。”毛传:“休,美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光垂休铭。”

348 珍:本义为珠玉之类的宝物,引申为精美、华美。《管子·乘马》:“君有珍车珍甲,而莫之敢有,君举事,臣不敢诬其所不能。”《国语·鲁语下》:“古者分同姓以珍玉,展亲也。”展亲,谓重视亲族的情分。

349 祎(yī):美好。《文选·张衡〈东京赋〉》:“汉帝之德,侯其祎而。”李善注引薛综曰:“祎,美也。”“祎祎”亦有美好义。《尔雅·释训》“委委佗佗,美也”陆德明释文:“委委,《诗》云‘委委佗佗,如山如河’是也。诸儒本并作袆,于宜反。舍人云:‘袆袆者心之美。’引《诗》云亦作祎。”

350 懿(yì):美好。《易·小畜》:“君子以懿文德。”孔颖达疏:“懿,美也。”《诗·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毛传:“懿,美也。”

351 铄(shuò):本义为销熔、熔化,引申有美、美盛的意思。《诗·周颂·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朱熹集传:“铄,音烁,盛。”晋陆机《赠冯文罴迁斥丘令》:“天保定子,靡德不铄。”又形容张目美好的样子。《方言》卷二:“铄,双也……好目谓之顺,image瞳之子谓之image。宋卫韩郑之间曰铄。”周祖谟校笺:“铄等词皆有张目美好之貌。”

【译文】

暀暀、皇皇、藐藐是美盛的樣子,穆穆是端庄和美的样子,休是美好,嘉是美善、美好,珍是精美、华美,祎、懿是美好,铄是美、美盛:它们都有美好、美盛的意思。

1.063 谐、辑352、协,和也。

【注释】

352 辑:本义为车舆,引申为和谐、和睦。《六书故·工事二》:“辑,合材为车,咸相得谓之辑。”《诗·大雅·板》:“辞之辑矣,民之洽矣。”毛传:“辑,和。”《后汉书·刘焉传》:“韪因人情不辑,乃阴结州中大姓。”李贤注:“辑,和也。”

【译文】

谐是和合、协调,辑是和谐、和睦,协是协调、和谐:它们都有和谐、协调的意思。

1.064 关关353、噰噰354,音声和也。

【注释】

353 关关:鸟和鸣声。《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传:“关关,和声也。”

354 噰噰(yōnɡ):鸟声和鸣。《文选·宋玉〈九辩〉》:“雁噰噰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鸣。”王逸注:“雄雌和乐,群戏行也。”《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九·相逢行》:“音声何噰噰,鹤鸣东西厢。”

【译文】

关关是鸟和鸣声,噰噰是鸟声和鸣,它们都有音声和鸣的意思。

1.065 勰355、燮356,和也。

【注释】

355 勰(xié):同“协”,和谐、协调。《说文解字·劦部》:“image,同思之和。”image,同“勰”。南朝梁陆琏《齐皇太子释奠诗》:“昭图勰轨,道清万国。”

356 燮(xiè):和、协和、和谐。《书·洪范》:“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强弗友刚克,燮友柔克。”孔安国传:“燮,和也。”南朝宋谢灵运《登上戍石鼓山》诗:“摘芳芳靡谖,愉乐乐不燮。”

【译文】

勰是和谐、协调,燮是和、协和、和谐:它们都有协和、和谐的意思。

1.066 从357、申358、神359、加、弼360、崇361,重也。

【注释】

357 从:本义为跟从,引申为多、重叠。王引之《经义述闻·尔雅上》:“《大雅·既醉篇》:‘釐尔女士,从以孙子。’是从为重也。郭曰:‘随从,所以为重叠。’从有重义,故随亦有重义。”唐杜甫《题桃树》:“小径升堂旧不斜,五株桃树亦从遮。”仇兆鳌注:“从,一作‘重’。”

358 申:本义为电,引申为伸展、舒展,再引申有重复、再的意思。《书·尧典》:“申命羲叔宅南交。”孔安国传:“申,重也。”《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六年》:“昶恚其言不行,且以为必败,因请死。裕怒曰:‘卿且申一战,死复何晚!’”胡三省注:“申,重也。”

359 神:本义为天神,引申有尊重、珍贵的意思。《荀子·非相》:“宝之珍之,贵之神之。”汉王充《论衡·自纪》:“玉少石多,多者不为珍;龙少鱼众,少者固为神。”

360 弼(bì):本义为辅佐,引申有重叠的意思。郭璞注:“弼辅……所以为重叠。”《说文解字·弜部》:“弼,辅也,重也。”古籍中没有见到“弼”用为重叠的例证。

361 崇:本义为山大而高,引申为崇高,再引申有尊崇的意思。《诗·周颂·烈文》:“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朱熹集传:“崇,尊尚也。”又引申有重叠、重复的意思。《书·盘庚中》:“失于政,陈于兹,高后丕乃崇降罪疾。”孔安国传:“崇,重也。”汉潘元茂《册魏公九锡文》:“乌丸三种,崇乱二世,袁尚因之,逼据塞北,束马悬车,一征而灭。”

【译文】

从是多、重叠;申是重复、再;神是尊重、珍贵;加是增加;弼是重叠;崇是尊崇,又是重叠、重复:它们有重复、叠加或者尊重、尊崇的意思,所以用重来解释。

1.067 觳362、悉、卒、泯363、忽364、灭、罄365、空、毕、罊366、歼、拔367、殄368,尽也。

【注释】

362 觳(què):尽。《史记·秦始皇本纪》:“尧舜采椽不刮,茅茨不翦,饭土塯,啜土形,虽监门之养,不觳于此。”司马贞索隐:“觳……谓尽也。”

363 泯(mǐn):消灭、消失。《诗·大雅·桑柔》:“乱生不夷,靡国不泯。”毛传:“泯,灭也。”《后汉书·崔琦传》:“家国泯绝,宗庙烧燔。”

364 忽:本义为忽略、不注意,引申有尽、绝灭的意思。《诗·大雅·皇矣》:“是伐是肆,是绝是忽。”毛传:“忽,灭也。”

365 罄(qìnɡ):本义为器中空,引申为尽、竭尽。汉张衡《东京赋》:“东京之懿未罄,值余有犬马之疾,不能究其精详。”《梁书·范缜传》:“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货殚于泥木。”

366 罊(qì):器中尽、尽。《说文解字·缶部》:“罊,器中尽也。”古籍中没有见到“罊”用为器中尽或尽的例证。

367 拔:本义为抽拔、拽出,引申为尽。《诗·大雅·绵》:“柞棫拔矣,行道兑矣。”王先谦集疏:“《释诂》:‘拔,尽也。’盖即此诗之三家训,塞涂之树既尽,故行道兑然而成蹊。”

368 殄(tiǎn):绝尽、灭绝。《书·毕命》:“商俗靡靡,利口惟贤,余风未殄,公其念哉?”孔颖达疏:“余风至今未绝,公其念绝之哉?”《后汉书·班彪传附班固》:“松柏仆,丛林摧,草木无余,禽兽殄夷。”殄夷,尽杀。

【译文】

觳、悉、卒是尽,泯是消灭、消失,忽是尽、绝灭,灭是除尽、消失,罄是尽、竭尽,空是空尽、无有,毕是完尽、竭尽,罊是器中尽、尽,歼是杀尽、消灭,拔是尽,殄是绝尽、灭绝:它们都有尽绝、灭失的意思。

1.068 苞369、芜370、茂,丰也。

【注释】

369 苞:本义为席草,引申为丛生、茂密。《诗·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朱熹集传:“苞,丛生而固也。”《诗·大雅·行苇》:“方苞方体,维叶泥泥。”郑玄笺:“苞,茂也。”

370 芜:田地荒废、野草丛生。《墨子·耕柱》:“楚四竟之田,旷芜而不可胜辟。”

【译文】

苞是丛生、茂密,芜是田地荒废、野草丛生,茂是草木繁盛:它们都有丰茂、蕃盛的意思。

1.069 揫371、敛、屈372、收、戢373、蒐374、裒375、鸠376、搂377,聚也。

【注释】

371 揫(jiū):收敛、聚集。《礼记·乡饮酒义》:“秋之为言愁也。”郑玄注:“愁读为揫,揫,敛也。”《后汉书·马融传》:“然后举天网,顿八纮,揫敛九薮之动物,缳橐四野之飞征。”李贤注:“揫,聚也。”

372 屈:有弯曲、缠绕的意思,引申为集中、聚集。《诗·鲁颂·泮水》:“顺彼长道,屈此群丑。”毛传:“屈,收。”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屈,收也。收敛得此众聚。’”《仪礼·聘礼》:“宰执圭屈缫,自公左授使者。”郑玄注:“屈缫者,敛之,礼以相变为敬也。”

373 戢(jí):本义为收藏兵器,引申为收敛。《诗·小雅·鸳鸯》:“鸳鸯在梁,戢其左翼。”郑玄笺:“戢,敛也。”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戢秋霜之威,布冬日之爱。”

374 蒐(sōu):本义为茜草,引申有春猎、阅兵的意思,再引申为聚集。《左传·成公十六年》:“蒐乘补卒,秣马利兵。”蒐乘(shèng),聚集兵车。《新唐书·郭元振传》:“请郭虔瓘使拔汗那蒐其铠马以助军,既得复雠,部落更存。”

375 裒(póu):聚集。《诗·小雅·常棣》:“原隰裒矣,兄弟求矣。”毛传:“裒,聚也。”《新唐书·李正己传附李师道》:“师道谋裒兵守境。”

376 鸠:本义为鸟名,引申为聚集。《书·尧典》:“共工方鸠僝功。”孔安国传:“鸠,聚。”孔颖达疏:“谓每于所在之方,皆能聚集善事以见其功,言可用也。”《左传·昭公十七年》:“五鸠,鸠民者也。”杜预注:“鸠,聚也。治事上聚,故以鸠为名。”鸠民,聚集百姓。

377 搂(lōu):曳聚、牵合。《说文解字·手部》:“搂,曳聚也。”。《孟子·告子下》:“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赵岐注:“五霸强搂牵诸侯以伐诸侯,不以王命也。”

【译文】

揫是收敛、聚集,敛是聚集,屈是集中、聚集,收是收集、聚集,戢是收敛,蒐、裒、鸠是聚集,搂是曳聚、牵合:它们都有聚集、收集的意思。

1.070 肃378、齐379、遄380、速、亟381、屡382、数383、迅,疾也。

【注释】

378 肃:本义为恭敬,引申有峻急、严峻的意思。《国语·齐语》:“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韦昭注:“肃,疾也。”“肃肃”形容疾速的样子。《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毛传:“肃肃,疾貌。”

379 齐:本义为禾麦吐穗上平,引申为整齐,再引申有捷速的意思。《荀子·修身》:“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杨倞注:“齐给便利,皆捷速也。”

380 遄(chuán):疾速。《诗·鄘风·相鼠》:“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毛传:“遄,速也。”《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负心二十载,于今废将迎。理棹遄还期,遵渚骛修垧。”李善注:“遄,速也。”

381 亟(jí):疾速、赶快。《诗·豳风·七月》:“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郑玄笺:“亟,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不亟治,病即入濡肾。及其未舍五藏,急治之。”

382 屡:急速。《礼记·乐记》:“临事而屡断,勇也。”汉王粲《柳赋》:“嘉甘棠之不伐,畏取累于此树。苟远迹而退之,岂驾迟而不屡。”

383 数(shuò):疾速。《礼记·曾子问》:“日有食之,不知其已之迟数,则岂如行哉?”郑玄注:“数读为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吉乎告我,凶言其菑,淹数之度兮,语予其期。”裴骃集解引徐广曰:“数,速也。”

【译文】

肃是峻急、严峻,齐是捷速,遄是疾速,速是迅速、快速,亟是疾速、赶快,屡是急速,数是疾速,迅是快速、迅速:它们都有疾速、快急的意思。

1.071 寁384、骏385、肃、亟、遄,速也。

【注释】

384 寁(zǎn,又音jié):迅速、快捷。《诗·郑风·遵大路》:“遵大路兮,掺执子之袪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毛传:“寁,速也。”

385 骏:本义为良马,引申为迅速。《诗·周颂·噫嘻》:“骏发尔私,终三十里。”郑玄笺:“骏,疾也。”《管子·弟子职》:“若有宾客,弟子骏作,对客无让,应且遂行。”尹知章注:“骏作,迅起也。”

【译文】

寁是迅速、快捷,骏是迅速,肃是峻急、严峻,亟是疾速、赶快,遄是疾速:它们都有迅速、快急的意思。

1.072 壑386、阬阬387、滕388、徵389、隍390、漮391,虚也。

【注释】

386 壑(hè):山谷、沟坑。《国语·晋语八》:“是虎目而豕啄,鸢肩而牛腹,溪壑可盈,是不可餍也,必以贿死。”《礼记·郊特牲》:“土反其宅,水归其壑。”

387 阬阬(kēng):郑樵注:“阬有二文无义,其一为衍者耳。”阬,同“坑”,洼地、沟池。《庄子·天运》:“在谷满谷,在阬满阬。”《史记·货殖列传》:“弋射渔猎,犯晨夜,冒霜雪,驰阬谷。不避猛兽之害,为得味也。”郝懿行义疏:“阬者,《说文》云‘阆也’,盖阬阆犹闶阆,空虚貌也。”

388 滕:水向上腾涌。郝懿行义疏:“滕者,水之虚也。《说文》云:‘滕,水超涌也。’《玉篇》引《诗》‘百川沸腾’,水上涌也……《易》云‘滕口说也’,释文:‘滕,九家作乘。’然则口以滕说为虚,水以滕涌为虚,其义正同矣。”

389 徵(征):通“澂”,澄清。《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二年》:“阶下不加清徵,审别真伪。”胡三省注:“范书《黄琼传》‘徵’作‘澂’。‘澂’与‘澄’同。譬之水也,若清澂则尘翳在上,滓浊在下。”范书,指范晔《后汉书》。

390 隍(huánɡ):无水的护城壕。《易·泰》:“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孔颖达疏:“子夏传云:‘隍是城下池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沽河》:“沽水又西南,迳赤城东……城在山阜之上,下枕深隍。”

391 漮(kānɡ):水的中心有空处。《说文解字·水部》:“漮,水虚也。”郝懿行义疏:“漮……省作康。”《诗·小雅·宾之初筵》:“酌彼康爵,以奏尔时。”郑玄笺:“康,虚也。”古籍中没有见到“漮”用为水的中心有空处的例证。

【译文】

壑是山谷、沟坑,阬是洼地、沟池,滕是水向上腾涌,徵(澂)是澄清,隍是无水的护城壕,漮是水的中心有空处:它们都含有空虚的意思。

1.073 黎392、庶393、烝394、多、丑395、师396、旅397,众也。

【注释】

392 黎:古代用黍米作糊,用以粘鞋底,后有众多的意思。《书·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黎献,众多贤能。引申为黎民。《诗·小雅·天保》:“群黎百姓,遍为尔德。”

393 庶(shù):众多。《诗·小雅·小明》:“念我独兮,我事孔庶。”郑玄笺:“庶,众也。”引申为庶民。《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于今为庶。”

394 烝:众多。《书·益稷》:“烝民乃粒,万邦作image。”汉蔡邕《胡广黄琼颂》:“天之烝人,有则有类。”烝民、烝人,众民,百姓。

395 丑:本义为可恶,引申有类别、种类的意思,再引申有众的意思。《诗·小雅·出车》:“执讯获丑,薄言还归。”郑玄笺:“丑,众也。”

396 师: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以二千五百人为师,引申为民众、徒众。《诗·大雅·文王》:“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郑玄笺:“师,众也。”《汉书·元帝纪》:“天惟降灾,震惊朕师。”颜师古注:“师,众也。”又引申为众多。《汉书·礼乐志》:“硙硙即即,师象山则。”颜师古注引孟康曰:“师,众也。则,法也。积实之盛众类于山也。”

397 旅: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以五百人为旅,引申为众、众多。《左传·昭公三年》:“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烦里旅?”杜预注:“旅,众也,不敢劳众为己宅。”《说苑·辨物》:“不群居,不旅行。”

【译文】

黎是众多、黎民,庶是众多、庶民,烝、多是众多,丑是众,师是民众、徒众、众多,旅是众、众多:它们都有众多或者众人、众多的意思,所以用众来解释。

1.074 洋398、观399、裒400、众、那401,多也。

【注释】

398 洋:本义为水名。后有盛大的意思。《诗·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毛传:“洋洋,盛大也。”再引申为众多。《诗·鲁颂·image宫》:“笾豆大房,万舞洋洋。孝孙有庆。”毛传:“洋洋,众多也。”唐颜师古《匡谬正俗·洋》:“今山东俗谓众为洋。”古籍中没有见到“洋”单用为盛大的例证。

399 观:本义为观看、细看,引申有多的意思。《诗·小雅·采绿》:“其钓维何,维鲂及image。维鲂及image,薄言观者。”郑玄笺:“观,多也。”唐元稹《杨子华画三首》之二:“子亦观病身,色空俱寂寞。”

400 裒(póu):本义为聚集,引申为众多。《诗·周颂·般》:“敷天之下,裒时之对。”郑玄笺:“裒,众;对,配也。遍天之下,众山川之神皆如是配而祭之。”

401 那(nuó):多。《诗·小雅·桑扈》:“不戢不难,受福不那。”毛传:“那,多也。”郑玄笺:“王者位至尊,天所子也。然而不自敛以先王之法,不自难以亡国之戒,则其受福禄亦不多也。”

【译文】

洋是盛大、众多,观是多,裒、众是众多,那是多:它们都有多的意思。

1.075 流402、差403、柬404,择也。

【注释】

402 流:本义为水行移动,引申为河川水流,活用为沿水流寻求采摘。《诗·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毛传:“流,求也。”荇(xìng)菜,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呈对生圆形,嫩时可食。

403 差(chāi):选择。《诗·小雅·吉日》:“吉日庚午,既差我马。”毛传:“差,择也。”《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当差留新兵之温厚者千人,镇守关中,其余悉遣东。”胡三省注:“差,择也。”差留,选留。

404 柬:选择、挑选,后作“拣”。《荀子·修身》:“安燕而血气不惰,柬理也。”杨倞注:“言柬择其事理所宜。”唐司空图《唐故太子太师致仕卢公神道碑》:“拜御史丞兼左丞,柬拔端良,风威益振。”

【译文】

流是沿水流寻求采摘,差是选择,柬是选择、挑选:它们都有选择、挑选的意思。

1.076 战、慄、震、惊、image405、竦406、恐、慴407,惧也。

【注释】

405 image(nǎn):本义为恭敬、肃敬,引申为恐惧。《诗·商颂·长发》:“敷奏其勇,不震不动,不image不竦,百禄是总。”毛传:“image,恐;竦,惧也。”唐骆宾王《萤火赋》:“感秋夕以殷忧,image宵行以熠耀。”

406 竦:本义为肃敬、恭敬,引申为恐惧、惊惧。《韩非子·初见秦》:“乃复悉士卒以攻邯郸,不能拔也,弃甲负弩,战竦而却。”《汉书·李广传》:“率三军之心,同战士之力,故怒形则千里竦,威振则万物伏。”颜师古注:“竦,惊也。”

407 慴(shè):恐惧。《庄子·达生》:“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中,是故遌物而不慴。”陆德明释文:“慴,惧也。”《金史·列传第十赞》:“斡鲁古之不治,阇母之败,谴罚之亟,诸将慴焉。”

【译文】

战是恐惧、发抖,慄是恐惧,震是震惊、惊恐,惊是惊慌、恐惧,image是恐惧,竦是恐惧、惊惧,恐是畏惧、害怕,慴是恐惧:它们都有恐惧、惊怕的意思。

1.077 痡408、瘏409、虺颓410、玄黄411、劬劳412、咎413image414、瘽415、瘉416、鳏417、戮418、癙419image420image421、痒422、疧423、疵424、闵425、逐426、疚427、痗428、瘥429、痱430image431、瘵432、瘼433image434,病也。

【注释】

408 痡(pū):疲倦、劳累。《诗·周南·卷耳》:“我仆痡矣,云何吁矣。”孔颖达疏引孙炎曰:“痡,人疲不能行之病。”宋陈舜俞《骑牛歌》:“春泥没腹雨溅帽,夜半归来人亦痡。”

409 瘏(tú):疲病、困乏。《诗·周南·卷耳》:“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毛传:“瘏,病也。”《楚辞·刘向〈九叹·思古〉》:“发披披以鬤鬤兮,躬劬劳而瘏悴。”王逸注:“言己履涉风露,头发解乱而身罢病也。”瘏悴,疲病,疲惫憔悴。

410 虺颓(huī tuí):同“虺image”,疲极生病的样子。《诗·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马虺image。”毛传:“虺image,病也。”汉蔡邕《述行赋》:“仆夫疲而劬瘁兮,我马虺颓以玄黄。”

411 玄黄:生病的样子。《诗·周南·卷耳》:“陟彼高岗,我马玄黄。”唐王建《闻故人自征戍回》诗:“亦知远行劳,人悴马玄黄。”

412 劬(qú)劳:劳累、劳苦。《诗·小雅·鸿雁》:“之子于征,劬劳于野。”毛传:“劬劳,病苦也。”《晋书·何曾传》:“方今国家大举,新有发调,军师远征,上下劬劳。”

413 咎(jiù):凶、灾祸。郝懿行义疏:“咎者,《说文》云:‘灾也。’灾即病也。古人谓病曰灾。故《公羊庄廿年传》:‘大灾者何?大瘠也。’何休注:‘瘠,病也。齐人语也。’”《左传·庄公二十一年》:“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嗟苦先生兮,独离此咎!”集解引应劭曰:“言屈原遇此难也。”

414 image(cuì):本义为憔悴、瘦弱,引申为疾病。《汉书·王莽传上》:“人之云亡,邦国殄image。”颜师古注:“image,病也……天下邦国尽困病也。”

415 瘽(qín):因劳成疾。邢昺疏:“瘽者,劳苦之病也。”《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瘽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谓本末者无以异也。”《字汇补·疒部》:“瘽,《汉书》注:即古勤字。”《字汇补》所见本作“瘽”,今通行本作“廑”。

416 瘉(yù):病、灾难。《诗·小雅·正月》:“父母生我,胡俾我瘉。”毛传:“瘉,病也。”

417 鳏:通“瘝(ɡuān)”,疾病、痛苦。《书·康诰》:“呜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孔安国传:“恫,痛;瘝,病。治民务除恶政,当如痛病在汝身欲去之,敬行我言!”古籍中没有见到“鳏”用为病的例证。

418 戮(lù):本义为杀戮,引申为羞辱。郝懿行义疏:“戮者,辱之病。”《左传·文公六年》:“夷之搜,贾季戮臾骈。臾骈之人欲尽杀贾氏以报焉。臾骈曰:‘不可。’”《国语·晋语七》:“公谓羊舌赤曰:‘寡人属诸侯,魏绛戮寡人之弟,为我勿失。’”韦昭注:“戮,辱也。”

419 癙(shǔ):忧郁成疾。邢昺疏引孙炎云:“癙者,畏之病也。”《诗·小雅·正月》:“哀我小心,癙忧以痒。”癙忧,郁闷忧愁。《淮南子·说山训》:“狸头愈鼠,鸡头已瘘。”刘文典集解:“鼠即癙字。”

420image(luán):积忧成病,肌体消瘦。《诗·桧风·素冠》:“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毛传:“栾栾,瘦貌。”《说文解字·肉部》“脔,臞也”段玉裁注:“毛诗传曰:栾栾,瘦瘠貌。盖或三家诗有作脔,从正字;毛作栾,从假借字。”古籍中没有见到“image”用为忧病瘦瘠的例证。

421image(lǐ):忧病。《诗·大雅·云汉》:“瞻卬昊天,云如何里。”陆德明释文:“里如字,忧也。本亦作image。《尔雅》作悝,并同。王(肃)曰:‘image,病也。’”

422 痒(yáng):忧思成疾。《诗·小雅·正月》:“哀我小心,癙忧以痒。”毛传:“癙、痒,皆病也。”汉扬雄《百官箴·宗正箴》:“陵迟衰微,姬卒以痒。”

423 疧(qí):病不止。《诗·小雅·无将大车》:“无思百忧,只自疧兮。”毛传:“疧,病也。”

424 疵(cī):小毛病。《素问·本病论》:“民病温疫,疵发风生。”《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425 闵(mǐn):本义为吊唁,引申有病、病危的意思。《荀子·礼论》:“image纩听息之时,则夫忠臣孝子亦知其闵已,然而殡敛之具未有求也。”俞樾《诸子平议·荀子三》:“亦知其闵已,犹言亦知其病已。病,谓疾甚也。”

426 逐:通“轴”,疾病。郝懿行义疏:“逐者,通作轴。”《诗·卫风·考槃》:“考槃在陆,硕人之轴。”郑玄笺:“轴,病也。”古籍中没有见到“逐”用为疾病的例证。

427 疚(jiù):久病、病患。《诗·小雅·杕杜》:“匪载匪来,忧心孔疚。”郑玄笺:“疚,病也。君子至期不装载,意不为来。我念之,忧心甚病。”《韩非子·显学》:“与人相若也,无饥馑疾疚祸罪之殃独以贫穷者,非侈则墯也。”

428 痗(mèi):忧病。《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使我心痗。”毛传:“痗,病也。”

429 瘥(cuó):疫病、小病。《诗·小雅·节南山》:“天方荐瘥,丧乱弘多。”郑玄笺:“天气方今又重以疫病。”唐刘禹锡《代淮南杜相公论新罗请广利方》:“搜方技之秘要,拯生灵之夭瘥。”

430 痱(féi):中风病。《灵枢经·热病》:“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者不能言,不可治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良久乃闻,闻即恚,病痱,不食欲死。”司马贞索隐:“痱,风病也。”

431image(dǎn):因劳致病。《诗·大雅·板》:“上帝板板,下民卒瘅。”《礼记·缁衣》引“瘅”作“image”,郑玄注:“image,病也。”孔颖达疏:“言君上邪辟,下民尽皆困病。”

432 瘵(zhài):病。《诗·大雅·瞻卬》:“邦靡有定,士民其瘵。”毛传:“瘵,病。”唐李白《为吴王谢责赴行在迟滞表》:“然臣年过耳顺,风瘵日加。锋镝残骸,劣有余喘。”

433 瘼(mò):病痛、疾苦。《诗·小雅·四月》:“乱离瘼矣,爰其适归。”毛传:“瘼,病。”《三国志·蜀书·马超传》:“以君信著北土,威武并昭,是以委任授君,抗扬虓虎,兼董万里,求民之瘼。”

434image(jì):病、生病。《礼记·玉藻》:“亲image色容不盛此孝子之疏节也。”郑玄注:“image,病也。”

【译文】

痡是疲倦、劳累,瘏是疲病、困乏,虺颓是疲极生病的样子,玄黄是生病的样子,劬劳是劳累、劳苦,咎是凶、灾祸,image是疾病,瘽是因劳成疾,瘉是病、灾难,鳏(瘝)是疾病、痛苦,戮是羞辱,癙是忧郁成疾,image是积忧成病,image是忧病,痒是忧思成疾,疧是病不止,疵是小毛病,闵是病、病危,逐(轴)是疾病,疚是久病、病患,痗是忧病,瘥是疫病、小病,痱是中风病,image是因劳致病,瘵是病,瘼是病痛、疾苦,image是病、生病:它们有疾病、困苦或者凶祸、羞辱的意思,所以用病来解释。

1.078 恙435、写436、悝437、盱438、繇439、惨440、恤441、罹442,忧也。

【注释】

435 恙(yànɡ):忧虑。《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司马贞索隐:“恙,忧也。言罹霜露寒凉之疾,轻,何忧于病不止?”

436 写:通“鼠(癙)”,忧郁。郭璞注:“写,有忧者思散写也。”郝懿行义疏:“写者,今未详。”以为郭璞注“盖失其义也”,引马瑞辰曰:“《管子·白心篇》云:‘卧名利者写生危。’写当训忧,谓寝息于名利,必多危险,故忧生危。”王引之《经义述闻·尔雅上》:“写当读为鼠。《小雅·雨无正篇》:‘鼠思泣血。’笺曰:‘鼠,忧也。’义本《尔雅》也。郑所见本盖作鼠,故据以释经耳……字或作癙。”参见1.077条。

437 悝(kuī):本义为嘲谑,引申有忧伤的意思。《广韵·止韵》:“悝,忧也。《诗》云:‘悠悠我悝。’”今通行本《诗·小雅·十月之交》“悝”作“里”。

438 盱(xū):通“image(xū)”,忧愁。《诗·小雅·都人士》:“我不见兮,云何盱矣。”郑玄笺:“盱,病也。思之甚,云何乎,我今已病也。”郝懿行义疏:“病与忧义亦同也。”

439 繇(yáo):通“摇”,忧惧。《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摇摇。”毛传:“摇摇,忧无所愬。”古籍中没有见到“繇”用为忧惧的例证,也没有见到“摇”单用为忧惧的例证。

440 惨:本义为狠毒、凶恶,引申有忧愁、凄惨的意思。《诗·陈风·月出》:“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陆德明释文:“惨,忧也。”唐白居易《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441 恤:忧虑、忧患。《易·晋》:“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孔颖达疏:“失之与得,不须忧恤。”《国语·晋语一》:“君欲勿恤,其可乎?若大难至而恤之,其何及矣。”韦昭注:“恤,忧也。”

442 罹(lí):忧患、忧惧。《书·酒诰》:“辜在商邑,越殷国灭无罹。”孔安国传:“纣聚罪人在都邑而任之,于殷国灭亡无忧惧。《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后,逢此百罹。”毛传:“罹,忧。”

【译文】

恙是忧虑,写(鼠)是忧郁,悝是忧伤,盱(image)是忧愁,繇(摇)是忧惧,惨是忧愁、凄惨,恤是忧虑、忧患,罹是忧患、忧惧:它们都有忧愁的意思。

1.079 伦443、勚444、卭445、敕446、勤、愉447、庸448、瘅449,劳也。

【注释】

443 伦:劳苦。邢昺疏:“伦者,理也。治理事务者必劳。”以“劳”释“伦”各家有不同说法。王引之《经义述闻·尔雅上》:“伦与熏通。《淮南子·精神篇》:‘人之耳目,曷能久熏劳而不息乎?’是熏为劳苦之劳。”古籍中没有见到“伦”用为劳苦的例证。

444 勚(yì):辛劳。《诗·小雅·雨无正》:“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勚。”毛传:“勚,劳也。”唐戴叔伦《南野》:“身勚竟亡疲,团团欣在目。”

445 卭(qiónɡ):辛劳。《礼记·缁衣》:“《小雅》曰:‘匪其止共,惟王之卭。’”郑玄注:“卭,劳也。言臣不止于恭敬其职,惟使王之劳。此臣使君劳之诗也。”今本《诗·小雅·巧言》郑玄笺:“邛,病也。”

446 敕(chì):本义为栽插,引申为劳苦。邢昺疏:“敕者,相约敕也,亦为劳苦。”古籍中没有见到“敕”用为劳苦的例证。

447 愉(yǔ):劳困而病。邢昺疏:“谓劳苦也。”王引之《经义述闻·尔雅上》:“愉之言瘉也。上文曰:‘瘉,病也。’凡劳与病事相类。”古籍中没有见到“愉”用为劳困而病的例证。

448 庸:本义为用,引申为功劳、功勋,再引申为劳苦。《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庸;我生之后,逢此百凶。”郑玄笺:“庸,劳也。”

449 瘅(dǎn):因劳致病。《诗·大雅·板》:“上帝板板,下民卒瘅。”毛传:“瘅,病也。”

【译文】

伦是劳苦,勚、卭是辛劳,敕是劳苦,勤是勤劳、劳苦,愉是劳困而病,庸是劳苦,瘅是因劳致病:它们都有劳苦、勤劳的意思。

1.080 劳、来450、强451、事452、谓453、翦454、篲455,勤也。

【注释】

450 来(lài):勤勉。《诗·小雅·大东》:“东人之子,职劳不来。”毛传:“来,勤也。”郑玄笺:“东人劳苦而不见谓勤。”

451 强(qiǎnɡ):勉力、勤勉。《墨子·天志中》:“上强听治,则国家治矣;下强从事,则财用足矣。”《孟子·梁惠王下》:“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

452 事:本义为官职、职务,引申有治理、任事的意思,再引申有勤劳、劳苦的意思。《论语·颜渊》:“先事后得,非崇德与?”孔安国注:“先劳于事,然后得报。”

453 谓:本义为评论,引申有劝勉、使令的意思,再引申为尽心竭力。《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古者之为宫室也,足乎以便生,不以为奢侈也,故节于身谓于民。”此句“谓”各说不一,王念孙《读书杂志·晏子春秋第一》:“谓当为调,形相似而误也。”

454 翦(jiǎn):本义为羽初生如剪一样齐整,引申有修剪的意思,再引申为勤劳。郝懿行义疏:“翦者,犹言前也进也。前进皆有勤意。”古籍中没有见到“翦”用为勤劳的例证。

455 篲(huì):本义为扫帚,引申为扫、拂。枚乘《七发》:“凌赤岸,篲扶桑,横奔似雷行。”郝懿行义疏:“篲谓洒扫之勤也。”古籍中没有见到“篲”用为勤劳的例证。

【译文】

劳是劳苦、勤劳,来是勤勉,强是勉力、勤勉,事是勤劳、劳苦,谓是尽心竭力,翦是勤劳,篲是扫、拂:它们都有勤劳、劳苦的意思。

1.081 悠456、伤457、忧,思也。

【注释】

456 悠:忧思。《诗·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毛传:“悠,思也。”南朝梁江淹《杂体诗三十首》之三十:“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

457 伤:本义为创伤,引申为忧思、悲伤。《诗·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毛传:“伤,思也。”宋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译文】

悠是忧思,伤是忧思、悲伤,忧是忧愁、忧虑:它们都有忧思、忧伤的意思。

1.082 怀、惟458、虑459、愿460、念、惄461,思也。

【注释】

458 惟:思考、思念。《诗·大雅·生民》:“载谋载惟,取萧祭脂。”郑玄笺:“惟,思也。”《汉书·邹阳传》:“愿大王留意详惟之。”颜师古注:“惟,思也。”

459 虑:本义为计议、谋划,引申为思考、考虑。《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兴必虑衰,安必思危。”

460 愿:本义为愿望、心愿,引申为思念。《诗·卫风·伯兮》:“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郑玄笺:“愿,念也。”

461 惄(nì):忧思、忧伤。《诗·周南·汝坟》:“未见君子,惄如调饥。”郑玄笺:“惄,思也。未见君子之时,如朝饥之思食。”调(zhōu),通“朝”,早晨。

【译文】

怀是怀念、思念,惟是思考、思念,虑是思考、考虑,愿是思念,念是思念、怀念,惄是忧思、忧伤:它们都有思念、思虑的意思。

1.083 禄462、祉463、履464、戬465、祓466、禧467、禠468、祜469,福也。

【注释】

462 禄:福。《诗·大雅·既醉》:“其胤维何,天被尔禄。”毛传:“禄,福也。”《隋书·音乐志中》:“降斯百禄,惟响惟应。”百禄,多福。

463 祉(zhǐ):福。《诗·小雅·六月》:“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毛传:“祉,福也。”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信乃昴宿垂芒,德精降祉。”德精,德星,古人认为国有道有福或有贤人出现,则德星现。降祉,赐福。

464 履:通“釐(xī)”,福禄。《诗·周南·樛木》:“乐只君子,福履绥之。”毛传:“履,禄。”郑玄笺:“使为福禄所安。”

465 戬(jiǎn):本义为剪灭,引申有幸福、吉祥的意思。《诗·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俾尔戬谷。”毛传:“戬,福。谷,禄。”《隋书·音乐志下》:“方凭戬福,伫咏丰年。”

466 祓(fú):福。《方言》卷七:“福禄谓之祓戬。”《诗·大雅·卷阿》:“茀禄尔康矣。”郑玄笺:“茀,福。”郭璞注引作“祓禄康矣”。

467 禧(xǐ):幸福、吉祥。《全隋诗·先农歌·image夏》:“恭神务穑,受禧降祉。”宋陶弼《皇陵庙》:“楚民亡水旱,箫鼓谢神禧。”

468 禠(sī):福。《文选·张衡〈思玄赋〉》:“汤蠲体以祷祈兮,蒙庬禠以拯民。”庬(mánɡ)禠,大福。

469 祜(hù):厚福、大福。邢昺疏:“祜者,福厚也。”《诗·小雅·信南山》:“曾孙寿考,受天之祜。”《汉书·礼乐志》:“垂惠恩,鸿祜休。”颜师古注:“祜,福也。休,美也。”

【译文】

禄、祉是福,履(釐)是福禄,戬是幸福、吉祥,祓是福,禧是幸福、吉祥,禠是福,祜是厚福、大福:它们都有幸福、吉祥的意思。

1.084 禋470、祀、祠471、蒸472、尝473、禴474,祭也。

【注释】

470 禋(yīn):祭名。升烟祭天。《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郑玄注:“禋之言烟。周人尚臭,烟,气之臭闻者……三祀皆积柴实牲体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烟,所以报阳也。”

471 祠:祭名。春祭。《诗·小雅·天保》:“禴祠烝尝。”毛传:“春曰祠,夏曰禴,秋曰尝,冬曰烝。”《周礼·春官·司尊彝》:“春祠夏禴,祼用鸡彝鸟彝。”鸡彝,刻画鸡形图饰的祭器。鸟彝,刻有凤鸟图案的祭器。

472 蒸:同“烝”,祭名。冬祭。《国语·鲁语上》:“夏父弗忌为宗,蒸将跻僖公。”韦昭注:“凡祭祀……冬曰蒸。”

473 尝:本义为辨别滋味,引申为祭名,指秋祭。《左传·桓公五年》:“始杀而尝,闭蛰而烝。”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尝者,以七月尝黍稷也。”

474 禴(yuè):同“礿”,祭名。夏祭。《易·萃》:“孚乃利用禴。”王弼注:“禴,殷者祭名也,四时祭之省者也。”《诗·小雅·天保》:“禴祠烝尝,于公先王。”毛传:“夏曰禴。”

【译文】

禋是祭名,升烟祭天;祀是永久祭祀;祠是祭名,春祭;蒸是祭名,冬祭;尝是祭名,秋祭;禴是祭名,夏祭:它们都有祭祀的意思。

1.085 俨475、恪476、祗477、翼478image479、恭、钦480、寅481、熯482,敬也。

【注释】

475 俨(yǎn):本义为昂头,引申为庄重、恭敬。《礼记·曲礼上》:“毋不敬,俨若思。”郑玄注:“俨,矜庄貌。”《楚辞·离骚》:“汤禹俨而求合兮,挚皋繇而能调。”王逸注:“俨,敬也。”

476 恪(kè):恭敬。《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孔安国传:“敬谨天命。”《诗·商颂·那》:“温恭朝夕,执事有恪。”毛传:“恪,敬也。”

477 祗(zhī):恭敬。《诗·商颂·长发》:“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

478 翼:本义为翅膀,引申有奉戴的意思,再引申为恭敬。《诗·小雅·六月》:“有严有翼,共武之服。”毛传:“翼,敬也。”《国语·周语下》:“夫道成命者,而称昊天,翼其上也。”韦昭注:“翼,敬也。”

479 image(yīn):通“禋”,敬。郝懿行义疏:“image者,禋之假音也。《诗》:‘克禋克祀。’毛传:‘禋,敬也。’”古籍中没有见到“image”用为敬的例证。

480 钦:本义为疲倦时打哈欠的样子,引申有恭敬、敬肃的意思。清徐灏《说文解字注笺·欠部》:“钦,戴侗曰:‘屏气钦敛之貌。’引之为钦敬。”《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孔安国传:“钦,敬也。”陆德明释文引马融曰:“威仪表备谓之钦,照临四方谓之明。”

481 寅(yín):甲骨文为矢形image,引申有前进的意思,再引申为恭敬。《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孔颖达疏:“恭敬导引将出之日。”参见1.053条。

482 熯(rǎn):恭敬。《诗·小雅·楚茨》:“我孔熯矣,式礼莫愆。”孔颖达疏:“言我孝子甚能恭敬矣。”

【译文】

俨是庄重、恭敬,恪、祗、翼是恭敬,image(禋)是敬,恭是恭敬,钦是恭敬、敬肃,寅、熯是恭敬:它们都有恭敬的意思。

1.086 朝、旦、夙483、晨、晙484,早也。

【注释】

483 夙(sù):早晨。《书·旅獒》:“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孔安国传:“言当早起夜寐。”《诗·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484 晙(jùn):早、黎明。郝懿行义疏:“晙者,浚之或体也。《书》‘夙夜浚明有家’,《史记·夏纪》作‘蚤夜翊明有家’……《史记》训浚为翊,是翊、浚训明。”蚤,通“早”。

【译文】

朝是早晨,旦是清晨、早晨,夙是早晨,晨是天亮、日出时,晙是早、黎明:它们都有早晨、清晨的意思。

1.087 image485、竢486、替487、戾488、厎489、止、徯490,待也491

【注释】

485 image(xū):站着等待。后作“须”。《汉书·翟方进传》:“又出逢帝舅成都侯商道路,下车立,image过,乃就车。”颜师古注:“image,待也。”

486 竢(sì):等待。《汉书·贾谊传》:“恭承嘉惠兮,竢罪长沙。”颜师古注:“竢,古俟字。俟,待也。”唐韩愈《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王公神道碑铭》:“虚位而竢,奄忽滔滔。”

487 替:本义为废弃、废除,引申有停止的意思。《庄子·则阳》:“夫圣人未始有天,未始有人,未始有始,未始有物,与世偕行而不替。”

488 戾(lì):本义为弯曲,引申有到、到达的意思,再引申为安定、止息。《书·康诰》:“今惟民不静,未戾厥心。”孔安国传:“未定其心。”《文选·何晏〈景福殿赋〉》:“且许昌者,乃大运之攸戾。”李周翰注:“戾,止也。”

489 厎(dǐ):本义为质地细腻的磨刀石,引申有止、终止的意思。《诗·小雅·小旻》:“我视谋犹,伊于胡厎。”郑玄笺:“厎,至也……我视今君臣之谋道,往行之将何所至乎?”清王士禛《二十四泉草堂诗序》:“无惑乎举世相率于声利媕媚之途,而不知所厎也。”

490 徯(xī):等待。《书·仲虺之诰》:“徯予后,后来其苏。”孔安国传:“待我君来,其可苏息。”清王夫之《宋论·孝宗》:“其仅免于死亡者,循墙而走,不敢有所激扬,以徯国家他日干城之用。”

491 待:等待。《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引申为止、留住。《论语·微子》:“齐景公待孔子。”邢昺疏:“景公止孔子。”

【译文】

是站着等待,竢是等待,替是停止,戾是安定、止息,厎是止、终止,止是停止、终止,徯是等待:它们有等待或者止息、终止的意思,所以用待来解释。

1.088 噊492、几493、烖494、殆495,危也。

【注释】

492 噊(yù):同“谲”,诡诈。《说文解字·口部》:“噊,危也。”王引之《经义述闻·尔雅上》:“危有二义:一为危险之危,几、烖、殆是也;一为诡诈之诡,噊是也。”古籍中没有见到“噊”用为诡诈的例证。

493 几(jī):比喻为事物的迹象、先兆,引申有危机、危险的意思。《书·顾命》:“呜呼,疾大渐,惟几,病日臻。”孔安国传:“自叹其疾大进,笃,惟危殆。”《左传·宣公十二年》:“利人之几,而安人之乱,以为己荣,何以丰财?”杜预注:“几,危也。”

494 烖(zāi):同“灾”,灾祸。《周礼·秋官·小行人》:“若国有祸烖,则令哀吊之。”

495 殆:危亡、危险。《诗·小雅·正月》:“民今方殆,视天梦梦。”郑玄笺:“方,且也。民今且危亡。”《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

【译文】

噊是诡诈,几是危机、危险,烖是灾祸,殆是危亡、危险:它们都有诡诈或者危险、灾祸的意思,所以用危来解释。

1.089 image496,汽也497

【注释】

496 image(qí):近。郝懿行义疏:“image即几也。又训汽者,汽,近也。”近代以前古籍中没有见到“image”用为近的例证。章炳麟《訄书·族志》:“繇轩辕以至孔氏,image二千年,其名子姓者至于百姓千品万官亿丑,非其类者,又安所容其趾乎?”

497 汽(qì):接近、差不多。《说文解字·水部》:“汽,水涸也……或曰泣下。《诗》曰:‘汽可小康。’”今本《诗·大雅·民劳》“汽”作“汔”。郑玄笺:“汔,几也。”

【译文】

image有接近的意思。

1.090 治498、肆499、古,故也500

【注释】

498 治:本义为治理,引申为作为、做事。郝懿行义疏:“治与事声义近……事训治,治亦训事,事即故字之训。”《诗·邶风·绿衣》:“绿兮丝兮,女所治兮。”郑玄笺:“先染丝,后制衣,皆女之所治为也。”明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二:“晨起,独先盥栉,适父母所,问安毕,佐诸母具食饮,退治女工。”

499 肆:本义为处死刑后陈尸示众,引申有奋力做事的意思。《墨子·兼爱下》:“而有道肆相教诲。”孙诒让间诂:“言勤力相教诲。”晋陶潜《桃花源》诗:“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又引申有故、所以的意思。《诗·大雅·思齐》:“不显亦临,无射亦保,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肆戎疾不殄,所以大病不灭。

500 故:本义为原因、原故,引申为事、事情。《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昭伯问家故,尽对。”杜预注:“故,事也。”又引申有古、古代的意思。《庄子·秋水》:“证向今故。”郭象注:“向,明也。今故,犹古今。”证向(xiànɡ)今故,证验并明察古往今来的各种情况。又引申有所以、因此的意思。《论语·先进》:“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

治是作为、做事;肆是奋力做事,又是故、所以;古是古代、往昔:它们有事、事情,古代、往昔或者所以、因此的意思,所以用故来解释。

1.091 肆、故,今也501

【注释】

501 今:本义为现在,引申有故、所以的意思。王引之《经义述闻·尔雅上》:“故训为今,今亦可训为故。《甘誓》曰:‘天用剿决其命,今予惟共行天之罚。’言故予惟其行天之罚也。《汤誓》曰:‘夏德若兹,今朕必往。’言故朕必往也。”

【译文】

肆是故、所以,故是所以、因此:它们都有所以、因此的意思。

1.092 惇502、亶503、祜504、笃、image505、仍506、肶507、埤508、竺509、腹510,厚也。

【注释】

502 惇(dūn):敦厚、诚实。《书·舜典》:“柔远能迩,惇德允元。”孔安国传:“惇,厚也。”《汉书·成帝纪》:“其与部刺史举惇朴逊让有行义者各一人。”

503 亶(dǎn):本义为仓廪谷物多,引申为笃厚、忠厚。《国语·周语下》引《诗·周颂·昊天有成命》:“于缉熙,亶厥心,肆其靖之。”韦昭注:“亶,厚也。”今本《诗·周颂·昊天有成命》“亶”作“单”。毛传:“单,厚。”

504 祜(hù):厚福、大福。邢昺疏:“祜者,福厚也。”《诗·小雅·信南山》:“曾孙寿考,受天之祜。”《汉书·礼乐志》:“垂惠恩,鸿祜休。”颜师古注:“祜,福也。休,美也。”

505 image(qiān):本义为固、使牢固,引申为厚。郝懿行义疏:“image者,上文云固也,又训厚者,image之为言坚也,又言腆也。腆训丰满,坚训密致,皆有厚意,故又训厚矣。”古籍中没有见到“image”用为厚的例证。

506 仍:本义为依照、沿袭,引申为重复、频仍。《国语·周语下》:“晋仍无道而鲜胄,其将失之矣。”韦昭注:“仍,数也。”《汉书·元帝纪》:“百姓仍遭凶阨,无以相振。”颜师古注:“仍,频也。”

507 肶(pí):本义为牛胃,引申有厚赐的意思。《诗·小雅·采菽》:“乐只君子,福禄膍之。”陆德明释文:“膍,厚也。《韩诗》作肶。”孔颖达疏:“以礼乐乐是君子,诸侯又以福禄厚赐之。”

508 埤(pí):增加、增厚。《诗·邶风·北门》:“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毛传:“埤,厚也。”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削长埤短,可数百里。”

509 竺(dǔ):后作“笃”,笃厚。《书·微子之命》:“予嘉乃德,曰笃不忘。”陆德明释文:“笃,本又作竺。”

510 腹:坚厚。《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冰方盛,水泽腹坚,命取冰。”郑玄注:“腹,厚也。”

【译文】

惇是敦厚、诚实,亶是笃厚、忠厚,祜是厚福、大福,笃是丰厚、敦厚,image是厚,仍是重复、频仍,肶是厚赐,埤是增加、增厚,竺是笃厚,腹是坚厚:它们都有丰厚、厚多的意思。

1.093 载511、谟512、食513、诈,伪也514

【注释】

511 载(zài):本义为乘坐,引申有为、施行的意思。《书·皋陶谟》:“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孔安国传:“载,行。采,事也。”《汉书·曹参传》:“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靖,民以宁壹。”王先谦补注引王念孙曰:“载,行也,谓行其清靖之治也。”

512 谟(mó):本义为计谋、谋略,引申为谋划、谋虑。《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谟士,谋虑事情。士,通“事”。唐元稹《连昌宫词》:“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庙谟休用兵。”

513 食(shí):本义为饭食,引申为吃,再引申为作为、有为。《左传·哀公元年》:“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已。”王引之《经义述闻·尔雅上》:“哀元年《左传》曰……‘不可食’,不可为也。”又引申为虚伪、作假。《逸周书·皇门》:“媚夫有迩无远,乃食盖善夫。”孔晁注:“食,为也。”郝懿行义疏:“《书》意盖言佞媚之人,以饰诈作伪,掩盖善士。”

514 伪:奸伪、虚假。《孟子·滕文公上》:“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淮南子·俶真训》:“是故神越者其言华,德荡者其行伪。”又引申为人为。《荀子·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汉王充《论衡·明雩》:“天至贤矣,时未当雨,伪请求之,故妄下其雨,人君听请之类也。”

【译文】

载是为、施行;谟是谋划、谋虑;食是作为、有为,又是虚伪、作假;诈是欺诈、作假:它们有人为、作为或者欺诈、虚假的意思,所以用伪来解释。

1.094 话、猷515、载516、行517、讹518,言也。

【注释】

515 猷(yóu):本义为谋划、计划,引申有言、谈的意思。郭璞注:“猷者,道。道亦言也。”古籍中没有见到“猷”用为言、谈的例证。

516 载:本义为乘坐,音zài;引申有记载的意思,音zǎi;再引申为册籍。册籍为书面语言。《书·洛诰》:“惟命曰:‘汝受命笃弼,丕视功载,乃汝其悉自教工。’”功载,记功的册籍。

517 行:本义为道路,音háng;引申有行事的意思;再引申为言说,音xíng。郭璞注:“今江东通谓语为行。”古籍中没有见到“行”用为语的例证。

518 讹(é):本义为讹误、错谬,引申为谣言。《诗·小雅·沔水》:“民之讹言,宁莫之惩。”郑玄笺:“讹,伪也。”韩愈《送穷文》:“凡此五鬼,为吾五患,饥我寒我,兴讹造讪。”

【译文】

话是言语,猷是言、谈,载是册籍书面语言,行是言说,讹是谣言:它们都有言语的意思。

1.095 遘519、逢,遇也。

【注释】

519 遘(gòu):遇见、遭遇。《书·金縢》:“惟尔元孙某,遘励虐疾。”陆德明释文:“遘,遇也。”晋潘岳《寡妇赋》:“何遭命之奇薄兮,遘天祸之未悔。”

【译文】

遘是遇见、遭遇,逢是碰见、遭遇:它们都有遇见、遭遇的意思。

1.096 遘、逢、遇,遻也520

【注释】

520 遻(wǔ):碰到、遇见。《庄子·达生》:“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中,是故遻物而不慑。”《后汉书·张衡传》:“幸二八之遻虞兮,喜傅说之生殷。”李贤注:“二八,八元、八恺也。遻,遇也。”

【译文】

遘是遇见、遭遇,逢是碰见,遇是遇见:它们都有碰到、遇见的意思。

1.097 遘、逢、遇、遻,见也521

【注释】

521 遘、逢、遇、遻(wǔ),见也:郭璞注:“行而相值,即见。”

【译文】

遘是遇见、遭遇,逢是碰见,遇是遇见,遻是踫到、遇见:它们都有见到的意思。

1.098 显522、昭523、觐524、钊525、觌526,见也。

【注释】

522 显:本义为头明饰,指冕服采饰之类,引申有显露的意思,再引申为看见。《诗·周颂·敬之》:“敬之敬之,天维显思。”毛传:“显,见。”

523 昭:本义为光明,引申为显示、显现。《诗·大雅·文王》:“文王在上,于昭于天。”毛传:“昭,见也。”郑玄笺:“文王初为西伯,有功于民,其德著见于天。”

524 觐:本义为古代诸侯秋季朝见天子,泛指朝见帝王,再引申为见、会见。《书·舜典》:“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孔安国传:“觐,见。”《左传·昭公十六年》:“宣子私觐于子产,以玉与马,曰:‘子命起舍夫玉,是赐我玉而免吾死也,敢不藉手以拜?’”郝懿行义疏:“《尔雅》之觐与《周礼》异,凡见皆称觐。”

525 钊(zhāo):引见。郭璞注:“《逸周书》曰:‘钊我周王。’”郝懿行义疏:“梅《书》作‘昭我周王’,《孟子》作‘绍我周王’,赵岐注以为愿见周王,《孟子》所引必《书》之真古文,梅作昭,郭作钊,盖皆绍之假借。绍有介绍之义,与见义近。”梅《书》,指东晋梅赜所上古文《尚书》。

526 觌(dí):见、相见。《易·丰》:“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阒(qù),空寂。《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戊寅,大夫宗妇觌,用币。”

【译文】

显是看见,昭是显示、显现,觐是见、会见,钊是引见,觌是见、相见:它们有看见或者显现的意思,所以用见来解释。

1.099 监527、瞻528、临529、涖530image531、相532,视也。

【注释】

527 监:古人用来照视自己的镜子,引申为照视。《书·酒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孔安国传:“视水见己形,视民行事见吉凶。”

528 瞻:瞻仰、敬视。《诗·大雅·桑柔》:“维此惠君,民人所瞻。”唐韩愈《处州孔子庙碑》:“像图孔肖,咸在斯堂;以瞻以仪,俾不惑忘。”

529 临:居上视下。《诗·大雅·大明》:“上帝临女,无贰尔心。”郑玄笺:“临,视也。”女,汝,你。《荀子·劝学》:“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530 涖(lì):临视。《周礼·地官·乡师》:“及窆,执斧以涖匠师。”郑玄注:“涖,谓临视也。”《周礼·春官·大宗伯》:“凡祀大神,享大鬼,祭大示,帅执事而卜日宿,视涤濯,涖玉鬯。”郑玄注:“涖,视也。”

531 image(tiào):同“眺”,远视、向远处看。《集韵·筱韵》:“image,远视。”《后汉书·张衡传》:“流目image夫衡阿兮,睹有黎之圮坟。”。

532 相(xiànɡ):省视、察看。《书·盘庚上》:“相时image民,犹胥顾于箴言。”陆德明释文:“相,马(融)云:‘视也。’”相时image(xiān)民,看这小民。时,这。《史记·周本纪》:“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则稼穑矣。”

【译文】

监是照视,瞻是瞻仰、敬视,临是居上视下,涖是临视,image是远视,相是省视、察看:它们都有细看、察看的意思。

1.100 鞠533、讻534、溢,盈也。

【注释】

533 鞠(jū):古代一种革制的皮球,引申有盈多的意思。《诗·小雅·节南山》:“昊天不佣,降此鞠讻。”毛传:“鞠,盈。”郑玄笺:“盈犹多也。”

534 讻:阮元校“讻”为衍文,“此殆因郭璞注引《诗》‘降此鞠讻’,正文遂衍‘讻’字”。

【译文】

鞠是盈多,溢是水满而流出:它们都有盈满的意思。

1.101 孔535、魄536、哉537、延538、虚539、无540、之541、言542,间也。

【注释】

535 孔:孔洞。《列子·仲尼》:“子心六孔流通,一孔不达。”《墨子·备城门》:“客至,诸门户皆令凿而幂孔。”幂(mì),覆盖,遮掩。

536 魄:通“薄”,助词。黄侃音训:“魄为语词,则《诗》之薄也。”《诗·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郭璞注:“间隙。”古籍中没有见到“魄”用为语词或者间隙的例证。

537 哉:助词。《说文解字·口部》:“哉,言之间也。”郝懿行义疏:“哉字,经典以为语已之词,又为游衍之词,是皆为有间矣。”《诗·大雅·文王》:“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朱熹集传:“哉,语辞。”

538 延:本义为长行,引申有延及的意思,再引申为隧道、墓道。《左传·隐公元年》:“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杜预注:“隧,若今延道。”郝懿行义疏:“延者,进之间也。”隧道、墓道是供进入的空间。

539 虚:本义为空无所有,引申为洞孔、空隙。《淮南子·泛论训》:“若循虚而出入,则亦无能履也。”高诱注:“虚,孔窍也。”晋孙绰《游天台山赋》:“投刃皆虚,目牛无全。”

540 无:本义为没有,引申为间隙。《老子》第十一章:“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541 之:助词。《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荀子·劝学》:“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方,仿效。

542 言:助词。《诗·邶风·泉水》:“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译文】

孔是孔洞,魄(薄)、哉是助词,延是隧道、墓道,虚是洞孔、空隙,无是间隙,之、言是助词:它们有空间间隙或者语句间间隙的意思,所以用间来解释。

1.102 瘗543、幽544、隐、匿、蔽、窜545,微也546

【注释】

543 瘗(yì):埋、埋藏:《诗·大雅·云汉》:“上下奠瘗,靡神不宗。”陆德明释文:“瘗,埋也。”《新唐书·魏徵传》:“大理卿马曙有犀铠数十首,惧而瘗之。”

544 幽:隐蔽、隐微。《荀子·正论》:“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杨倞注:“幽险谓隐匿其情而凶虐难测也。”《后汉书·逸民传序》:“光武侧席幽人,求之若不及。”幽人,幽隐之人,隐士。

545 窜:隐藏。《左传·定公四年》:“天诱其衷,致罚于楚,而君又窜之。”杜预注:“窜,匿也。”《国语·周语上》:“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翟之间。”韦昭注:“窜,匿也。”

546 微:隐匿、隐藏。《书·洪范》:“image用昏不明,俊民用微,家用不宁。”孔安国传:“治image贤隐,国家乱。”《左传·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杜预注:“微,匿也。”

【译文】

瘗是埋、埋藏,幽是隐蔽、隐微,隐是隐蔽、隐藏,匿是隐藏、隐瞒,蔽是隐蔽、遮挡,窜是隐藏:它们都有隐匿、隐藏的意思。

1.103 讫、徽547、妥548、怀549、安、按550、替551、戾552、底553、厎554、尼555、定、曷556、遏,止也。

【注释】

547 徽:本义为绳索,引申为束缚、捆绑,再引申为止息。晋陆机《挽歌》之三:“悲风徽行轨,倾云结流蔼。”

548 妥:安坐。郭璞注:“妥者,坐也。”郝懿行义疏:“妥者,下文与安并云‘坐也’。安、坐二字俱有止义。”《仪礼·士相见礼》:“妥而后传言。”郑玄注:“妥,安坐也。”

549 怀:郝懿行义疏:“怀者,思之止。”参见1.005条。

550 按:本义为用手向下压,引申为控制、抑止。《诗·大雅·皇矣》:“爰整其旅,以按徂旅。”毛传:“按,止也。”《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551 替:停止。参见1.087条。

552 戾:安定、止息。参见1.087条。

553 底:本义为物体的下部,引申为停滞、止住。《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处而不底,行而不流。”处而不底,安守而不停滞。《国语·晋语四》:“戾久将底,底著滞淫。”韦昭注:“底,止也。”

554 厎(dǐ):止、终止。参见1.087条。

555 尼(nì):停止、阻拦。《山海经·大荒北经》:“(相繇)食于九土,其所image所尼,即为源泽。”郭璞注:“image,呕,犹喷咤。尼,止也。”《墨子·号令》:“务色谩正,淫嚣不静,当路尼众,舍事后就,逾时不宁,其罪射。”

556 曷(è):通“遏”,抑制、阻止。《诗·商颂·长发》:“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汉书·刑法志》引“曷”作“遏”。颜师古注:“遏,止也。”

【译文】

讫是绝止、完毕,徽是止息,妥是安坐,怀是停止,安是安定、平静,按是控制、抑止,替是停止,戾是安定、止息,底是停滞、止住,厎是止、终止,尼是停止、阻拦,定是停止、止息,曷(遏)、遏是抑制、阻止:它们都有停止的意思。

1.104 豫557、射558,厌也。

【注释】

557 豫:厌烦、餍足。《庄子·应帝王》:“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问之不豫也!’”不豫,不怕厌烦。《楚辞·九章·惜颂》:“行婞直而不豫兮,鲧功用而不就。”不豫,不知餍足。

558 射:通“image(yì)”,厌弃。《诗·小雅·车舝》:“式燕且誉,好尔无射。”郑玄笺:“射,厌也……我爱好王无有厌也。”《诗·周颂·清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译文】

豫是厌烦、餍足,射(image)是厌弃:它们有厌烦、餍足或者厌弃的意思,所以用厌来解释。

1.105 烈559、绩,业也。

【注释】

559 烈:本义为火势猛烈,引申为光明、辉煌,再引申为功业、业绩。《书·洛诰》:“公称丕显德,以予小子,扬文武烈。”孔安国传:“用我小子褒扬文武之业。”《史记·秦始皇本纪》:“群臣嘉德,祗诵圣烈,请刻之罘。”

【译文】

烈是功业、业绩,绩是功绩、事业:它们都有功业的意思。

1.106 绩、勋,功也560

【注释】

560 绩、勋,功也:郭璞注:谓功劳也。

【译文】

绩是功业、业绩,勋是功勋、功劳:它们都有功劳的意思。

1.107 功、绩、质561、登562、平563、明564、考565、就,成也。

【注释】

561 质:本义为典当财物,引申有验实的意思,再引申有成就的意思。《礼记·曲礼上》:“疑事毋质。”郑玄注:“质,成也。”

562 登:本义为登升,引申为实现、完成。《书·泰誓下》:“尔众士其尚迪果毅,以登乃辟。”孔安国传:“登,成也。成汝君之功。”《礼记·月令》:“(季春之月)蚕事既登,分茧称丝效功,以共郊庙之服,无有敢惰。”郑玄注:“登,成也。”

563 平:本义为宁静、安舒,引申有平定、平息的意思,再引申有治成的意思。《书·大禹谟》:“地平天成。”孔安囯传:“水土治曰平。”《淮南子·时则训》:“审决狱,平词讼。”高诱注:“平,治也。”《列子·汤问》:“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吕氏春秋·有始》:“知合知成,知离知生,则天地平矣。”高诱注:“平,成也。”

564 明:本义为光明、明亮,引申有长成、成就的意思。《诗·周颂·臣工》:“于皇来牟,将受厥明。”王引之《经义述闻·尔雅上》:“暮春之时,麦已将熟,故云将受厥成。”来牟,大小麦的统称。

565 考:本义为老、高寿,引申有落成、成就的意思。《诗·小雅·斯干序》:“斯干,宣王考室也。”毛传:“考,成也。”《礼记·礼运》:“礼义以为器,故事行有考也。”郑玄注:“考,成也。器利则事成。”

【译文】

功是功劳、功绩,绩是功业、业绩,质是成就,登是实现、完成,平是治成,明是长成、成就,考是落成、成就,就是成功、完成:它们有成绩或者成就、完成的意思,所以用成来解释。

1.108 梏566、梗567、较568、颋569、庭570、道571,直也。

【注释】

566 梏(jué):高大、正直。《礼记·缁衣》:“《诗》云:‘有梏德行,四国顺之。’”郑玄注:“梏,大也,直也。”《礼记·射义》:“发而不失正鹄者。”郑玄注:“鹄之言梏也。梏,直也。言人正直乃能中也。”

567 梗:本义为草木的枝、茎或根,引申有正直、耿直的意思。屈原《九章·橘颂》:“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灵应寺》:“牧民之官,浮虎慕其清尘;执法之吏,埋轮谢其梗直。”

568 较(jué):本义为车厢两旁板上的横木,引申有直的意思。《尚书大传》卷二:“觉兮较兮,吾大命格兮。”郑玄注:“觉兮,谓先知者;较兮,谓直道者。”《周礼·天官·司裘》“设其鹄”郑玄注:“亦取鹄之言较。较者,直也,射所以直己志。”

569 颋(tǐnɡ):头挺直的样子,引申为正直。郝懿行义疏:“训直者,头容直也。”清徐鼒《小腆纪年附考》卷十一:“(张煌言)神骨清颋,豪迈不羁。”

570 庭:通“廷”,挺直、正直。《诗·小雅·大田》:“既庭且硕,曾孙是若。”毛传:“庭,直也。”《文选·张衡〈西京赋〉》:“徒观其城郭之制,则旁开三门,参涂夷庭,方轨十二,街衢相经。”夷庭,平正,平直。

571 道:本义为道路,引申为正直。《荀子·不苟》:“君子大心则敬天而道,小心则畏义而节。”汉刘向《说苑·修文》:“乐之动于内,使人易道而好良;乐之动于外,使人温恭而文雅。”王引之《经义述闻·尔雅上》:“易道即易直也。”

【译文】

梏是高大、正直,梗是正直、耿直,较是直,颋、庭(廷)是挺直、正直,道是正直:它们都有正直的意思。

1.109 密572、康573,静也。

【注释】

572 密:静默、宁静。参见1.031条。

573 康:安乐、安宁。《诗·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稍安。《陈书·世祖纪》:“今元恶克殄,八表已康,兵戈静戢,息肩方在。”

【译文】

密是静默、宁静,康是安乐、安宁:它们都有安静的意思。

1.110 豫574、宁、绥575、康、柔576,安也。

【注释】

574 豫:安乐、安逸。《书·金縢》:“王有疾,弗豫。”《诗·小雅·白驹》:“尔公尔侯,逸豫无期。”

575 绥(suī):甲骨文image从手抚女,有安抚的意思。《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晋陆机《吊魏武帝文》:“指八极以远略,必翦焉而后绥。”

576 柔:本义为木质柔和、软弱,引申为柔化、使变弱,再引申为怀柔、安抚。《诗·大雅·民劳》:“柔远能迩,以定我王。”柔远能迩,怀柔远方,优抚近地。《左传·文公七年》:“叛而不讨,何以示威?服而不柔,何以示怀?”杜预注:“柔,安也。”

【译文】

豫是安乐、安逸,宁是安宁,绥是安抚,康是安乐、安宁,柔是怀柔、安抚:它们有安乐或者安抚的意思,所以用安来解释。

1.111 平577、均578、夷579、弟580,易也581

【注释】

577 平:本义为宁静、安舒,引申有齐一、均等的意思。《易·乾》:“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孔颖达疏:“言天下普得其利,而均平不偏陂。”《淮南子·时则训》:“一度量,平权衡。又有平坦的意思。《易·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淮南子·说山训》:“地平则水不流,重钧则衡不倾。”

578 均:均匀、公平。《论语·季氏》:“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周书·王罴传》:“每至享会,亲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

579 夷:平坦。《韩非子·五蠹》:“十仞之城,楼季弗能逾者,峭也;千仞之山,跛牂易牧者,夷也。”又有使之平、平均的意思。《左传·昭公十七年》:“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杜预注:“夷,平也。”孔颖达疏:“所以平均下民也。”

580 弟(tì):通“悌”,和易。《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孔易岂弟。”岂弟,和乐平易。

581 易:容易,引申为和易。《礼记·乐记》:“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孔颖达疏:“易谓和易,直谓正直。”又引申有平坦的意思。《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问》:“故易则利车,险则利徒。”

【译文】

平是齐一、均等,又是平坦;均是均匀、公平;夷是平坦,又是使之平、平均;弟(悌)是和易:它们有平均、平坦或者和易的意思,所以用易来解释。

1.112 矢,弛也582

【注释】

582 矢,弛也:“矢”“驰”皆通“施”,施行、传布。《诗·大雅·江汉》:“矢其文德,洽此四国。”毛传:“矢,施也。”李富孙《诗经异文释》:“《孔子闲居》矢引作弛。矢与弛义同。”郑玄注:“弛,施也。”王先谦集疏:“齐矢作弛。”

【译文】

矢跟弛一样皆通“施”,是施行、布陈的意思。

1.113 弛583,易也584

【注释】

583 弛:本义为放松弓弦,引申为延易、延展。《战国策·魏策二》:“群臣多谏太子者,曰:‘雪甚如此而丧行,民必甚病之,官费又恐不给,请弛期更日。’”

584 易:交换,引申为改变、更改,再引申有蔓延、传布的意思。《书·盘庚中》:“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医书有阴易阳易,言病相延染。”曾运乾正读:“易,延易也。”《东观汉记·杜林传》:“绝其本根,勿使能殖,畏其易也。”

【译文】

弛有延展传布的意思。

1.114 希、寡、鲜585,罕也。

【注释】

585 鲜(xiǎn):少、少见。《诗·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史记·淮阴侯列传》:“夫听者事之候也,计者事之机也,听过计失而能久安者,鲜矣。”

【译文】

希是稀罕、少,寡是少,鲜是少、少见:它们都有稀罕、罕见的意思。

1.115 鲜,寡也586

【注释】

586 鲜,寡也:郭璞注:“谓少。”

【译文】

鲜是稀少的意思。

1.116 酬587、酢588、侑589,报也。

【注释】

587 酬:本义为劝酒、敬酒,引申为报答。《左传·昭公二十七年》:“令尹将必来辱,为惠已甚,吾无以酬之,若何?”唐李白《走笔赠独孤驸马》:“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心剖出酬知己。”

588 酢(zuò):本义为客以酒回敬主人,引申为报答。《诗·小雅·楚茨》:“报以介福,万寿攸酢。”

589 侑(yòu):本义为劝,多用于酒食、宴饮,引申为酬谢、酬答。《国语·晋语四》:“王飨醴,命公胙侑。”韦昭注:“谓既食,以束帛侑公。”宋欧阳修《祭尹师鲁文》:“子于众人,最爱予文。寓辞千里,侑此一尊。”

【译文】

酬、酢是报答,侑是酬谢、酬答:它们都有回报、报答的意思。

1.117 毗刘590,暴乐也591

【注释】

590 毗(pí)刘:郭璞注:“谓树木叶缺落荫疏。”古籍中没有见到“毗刘”用为树木叶缺落荫疏的例证。

591 暴乐:树木枝叶脱落稀疏的样子。邢昺疏:“木枝叶稀疏不均,为暴乐。”古籍中没有见到“暴乐”用为树木枝叶脱落稀疏的样子的例证。

【译文】

毗刘是树木枝叶脱落稀疏的意思。

1.118 image592,茀离也593

【注释】

592 image髳(míng méng):草木丛生的样子。郭璞注:“谓草木丛茸翳荟也。”古籍中没有见到“image髳”用为草木丛生的样子的例证。

593 茀(fú)离:草木众多的样子。郭璞注:“茀离即弥离,弥离犹蒙茏耳。”古籍中没有见到“茀离”用为草木众多的样子的例证。

【译文】

髳是草木丛生茂密的样子。

1.119 蛊594image595、贰596,疑也。

【注释】

594 蛊:古籍中指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引申有蛊惑、诱惑的意思。《墨子·非儒下》:“孔丘盛容修饰以蛊世,弦歌教舞以聚徒。”《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为馆于其宫侧而振万焉。”杜预注:“蛊,惑以淫事。”

595 image(tāo):可疑、疑惑。《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天道不謟,不贰其命,若之何禳之?”杜预注:“image,疑也。”《礼记·儒行》:“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image。”

596 贰:数词,引申有不专一、有二心的意思,再引申为怀疑、不信任。《书·大禹谟》:“任贤勿贰,去邪勿疑。”《周书·贺拔岳传》:“然师克在和,但愿同心戮力耳。若骨肉离隔,自相猜贰,则图存不暇,安能制人。”

【译文】

蛊是蛊惑、诱惑,image是可疑、疑惑,贰是怀疑、不信任:它们都有蛊惑、诱惑或者疑惑、怀疑的意思,所以用疑来解释。

1.120 桢597、翰598、仪599,干也。

【注释】

597 桢:筑墙时竖在两端的木柱。《书·费誓》:“鲁人三郊三遂,峙乃桢干。”孔安国传:“题曰桢,旁曰干。”汉扬雄《太玄·廓》:“次二,金干玉桢,廓于城。”引申为支柱、主干。《诗·大雅·文王》:“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毛传:“桢,干也。”郑玄笺:“又愿天多生贤人于此邦,此邦能生之,则是我周之干事之臣。”

598 翰:通“干”,骨干、栋梁。《诗·小雅·桑扈》:“之屏之翰,百辟为宪。”毛传:“翰,干。”《诗·大雅·江汉》:“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毛传:“翰,干也。”郑玄笺:“昔文王、武王受命,召康公为之桢干之臣。”王引之《经义述闻·尔雅上》:“桢、翰、仪、干,皆谓立木也。”古籍中见到的是翰的比喻义骨干、栋梁的用法,没有见到用为筑墙木的例证。

599 仪:容止仪表。郭璞注:“仪表亦体干。”《诗·大雅·烝民》:“令仪令色,小心翼翼。”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文选·曹植〈洛神赋〉》:“瑰姿艳溢,仪静体闲。”李周翰注:“威仪体态,皆闲雅也。”古籍中没有见到“仪”用为筑墙木或者主干、骨干的例证。

【译文】

桢是筑墙时竖在两端的木柱,引申为支柱、主干;翰(干)是骨干、栋梁;仪是容止仪表:它们有筑墙木或者主干、骨干、体干的意思,所以用干来解释。

1.121 弼600、棐601、辅、比602,俌也603

【注释】

600 弼(bì):辅佐、辅正。《书·益稷》:“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孔安国传:“我违道,汝当以义辅正我。”《国语·吴语》:“昔吾先王,世有辅弼之臣,以能遂疑计恶,以不陷于大难。”

601 棐(fěi):辅导、辅助。《书·康诰》:“天畏棐忱。”孔安国传:“天德可畏,以其辅诚。”《汉书·叙传上》:“观天罔之纮覆兮,实棐谌而相顺。”颜师古注:“赋言天道惟诚是辅,唯顺是助,故引以为辞也。”

602 比:本义为亲近、和睦,引申有辅助的意思。《易·比》:“比,辅也。”孔颖达疏:“比者,人来相辅助也。”《诗·唐风·杕杜》:“嗟行之人,胡不比焉。”郑玄笺:“比,辅也。”

603 俌(fǔ):辅助。宋苏轼《与李方叔》:“汉有善铜出白阳,取为镜,清如明,左龙右虎俌之。”上古典籍中用“辅”不用“俌”。

【译文】

弼是辅佐、辅正,棐是辅导、辅助,辅、比是辅助:它们都有辅助的意思。

1.122 疆、界、边、卫604、圉605,垂也606

【注释】

604 卫:本义为防卫,引申为边陲、边地。《周礼·春官·巾车》:“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郑玄注:“四卫,四方诸侯守卫者,蛮服以内。”孙诒让正义引孔广森云:“四卫者,言四方卫服之国也。”

605 圉(yǔ):本义为牢狱,引申有边境的意思。《诗·大雅·召旻》:“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毛传:“圉,垂也。”郑玄笺:“国中至边竟以此故尽空虚。”朱熹集传:“居,国中也。”《左传·隐公十一年》:“亦聊以固吾圉也。”杜预注:“圉,边垂也。”

606 垂:边疆、边地。后写作“陲”。《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杨倞注:“垂与陲同。”《文选·扬雄〈羽猎赋〉》:“虽颇割其三垂,以赡齐民。”三垂,指东、西、南三方边疆。

【译文】

疆是边疆、边界,界是地界、边界,边是边境、边界,卫是边陲、边地,圉是边境:它们都有边疆、边地的意思。

1.123 昌607、敌608、强609、应、丁610,当也611

【注释】

607 昌:正当、美善。《书·皋陶谟》:“禹拜昌言曰:‘俞!’”孔颖达疏:“禹乃拜受其当理之言。”《汉书·扬雄传上》:“图累承彼洪族兮,又览累之昌辞。”颜师古注:“昌,美也。”

608 敌:本义为敌人、仇敌,引申有对等、相当的意思。《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梅尧臣注:“势力均则战。”《战国策·秦策五》:“秦人援魏以拒楚,楚人援韩以拒秦,四国之兵敌,而未能复战也。”姚宏注:“敌,强弱等也。”

609 强:本义为硬弓,引申为强壮、强盛。郭璞注:“强者好与物相当值。”古籍中没有见到“强”用为相当的例证。

610 丁:古文字象钉,引申有当、遭逢的意思。《诗·大雅·云汉》:“耗image下土,宁丁我躬。”毛传:“丁,当也。”《后汉书·崔骃传》:“愍余生之不造兮,丁汉氏之中微。”李贤注:“丁,当也。”

611 当:对等、相当。《礼记·王制》:“小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管子·参患》:“故凡用兵之计,三惊当一至,三至当一军,三军当一战。”又有中正、恰当的意思。《尸子·贵言》:“天子以天下受令于心,心不当则天下祸;诸侯以国受令于心,心不当则国亡;匹夫以身受令于心,心不当则身为戮矣。”《吕氏春秋·义赏》:“令张孟谈逾城潜行,与魏桓、韩康期而击智伯,断其头以为觞,遂定三家,岂非用赏罚当邪?”又有遇到、承受的意思。《韩非子·说疑》:“若夫后稷、皋陶、伊尹、周公旦……如此臣者,虽当昏乱之主尚可致功,况于显明之主乎?”《庄子·让王》:“大王反国,非臣之功,故不敢当其赏。”又有应该、应当的意思。《晏子春秋·杂上四》:“昔者婴之所以当诛者宜赏,今所以当赏者宜诛,是故不敢受。”

【译文】

昌是正当、美善,敌是对等、相当,强含有相当的意思,应是应当、应该,丁是当、遭逢:它们有相当、正当、遇到、承当或者应当的意思,所以用当来解释。

1.124 浡612、肩613、摇、动、蠢614、迪615、俶616、厉617,作也。

【注释】

612 浡(bó):兴起的样子。《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汉书·扬雄传下》:“泰山之高不嶕峣,则不能浡滃云而散歊烝。”

613 肩:本义为肩膀,引申为担负。担负与作为义近。《左传·襄公二年》:“郑成公疾,子驷请息肩于晋。”宋梅尧臣《回自青龙呈谢师直》诗:“唯髭比旧多且黑,学术久已不可肩。”

614 蠢:本义为虫动,引申为动。《庄子·天地》:“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陆德明释文:“蠢,动也。”

615 迪(dí):本义为道理,引申为引导、实践,再引申为动、作。《书·多方》:“尔乃迪屡不静,尔心未爱。”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迪者,《释诂》云‘作也’。屡,俗字,当为娄……迪屡犹言屡迪。汝数作不静,汝心无爱顺之意。”《隶释·汉沛相杨统碑》:“直南蛮蠢迪,王师出征。”

616 俶(chù):本义为开始,引申为营作、动。《诗·大雅·崧高》:“申伯之功,召伯是营。有俶其城,寝庙既成。”毛传:“俶,作也。”郑玄笺:“召公营其位而作城郭及寝庙,定其人神所处。”唐柳宗元《小石潭记》:“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17 厉:振奋、振作。《管子·七法》:“兵弱而士不厉,则战不胜而守不固。”金王若虚《李仲和墓碣铭》:“然志愈厉,气不少衰。”

【译文】

浡是兴起的样子,肩是担负,摇是摇动,动是动作,蠢是动,迪是动、作,俶是营作、动,厉是振奋、振作:它们有兴作、振作、动作或者作为的意思,所以用作来解释。

1.125 兹、斯、咨618、呰619、已620,此也。

【注释】

618 咨(zī):通“兹”,此。《隶释·魏修孔子庙碑》:“咨可谓命世大圣,亿载之师表者已。”

619 呰(jī):此。郭璞注:“呰、已皆方俗异语。”古籍中没有见到“呰”用为此的例证。

620 已:此。《书·皋陶谟》:“惇叙九族,庶明励翼,迩可远在兹。”《史记·夏本纪》引“兹”作“已”。

【译文】

兹、斯、咨(兹)、呰、已:它们都有此的意思。

1.126 嗟621、咨622image623

【注释】

621 嗟(jiē):叹词,多表示招呼、赞美、感慨。《书·费誓》:“公曰:‘嗟!人无哗,听命。’”《史记·将侯周勃世家》:“嗟乎,此真将军矣!”三国魏曹丕《短歌行》:“嗟我白发,生一何早!”

622 咨:叹词,多表示赞赏。汉扬雄《论语·尧曰》:“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敷在尔躬。允执其中。’”

623 image(jiē):叹词,多表示忧哀。汉扬雄《太玄·乐》:“极乐之几,不移日而悲,则哭泣之image资。”范望注:“image资,忧哀之貌也。”

【译文】

嗟是叹词,多表示招呼、赞美、感慨;咨是叹词,多表示赞赏:它们都有表示感叹的意思。

1.127 闲624、狎625、串626、贯627,习也。

【注释】

624 闲:通“娴”,熟练、熟习。《战国策·燕策二》:“闲于兵甲,习于战攻。”

625 狎(xiá):本义为驯犬,引申有熟习、习惯的意思。《左传·襄公四年》:“边鄙不耸,民狎其野。”杜预注:“耸,惧。狎,习也。”《国语·周语中》:“此羸者阳也,未狎君政,故未承命。”

626 串(ɡuàn):习惯。《荀子·大略》:“国法禁拾遗,恶民之串以无分得也。”杨倞注:“串,习也。”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南史》:“《宗悫传》:‘宗军人串噉粗食。’此串字最古。串,即毌之隶变……古串、贯、掼通用。”今通行标点本《南史》以及《宋书》“串”皆作“惯”。

627 贯:熟习、熟练。《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射御贯则能获禽。”杜预注:“贯,习也。”又有习惯的意思。后写作“惯”。《孟子·滕文公下》:“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赵岐注:“贯,习也。”

【译文】

闲(娴)是熟练、熟习;狎是熟习、习惯;串是习惯;贯是熟习、熟练,又是习惯:它们都有熟习或者习惯的意思,所以用习来解释。

1.128 曩628、尘629、伫630、淹631、留632,久也。

【注释】

628 曩(nǎnɡ):从前、过去。《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曩者志入而已,今则怯也。”《庄子·齐物论》:“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成玄英疏:“曩,昔也,向也。”

629 尘:本义为尘土、灰尘,引申有长久的意思。《文选·张衡〈思玄赋〉》:“美襞积以酷烈兮,允尘邈而难亏。”刘良注:“尘,久。”

630 伫(zhù):久立。《诗·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毛传:“伫立,久立。”南朝宋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过大梁者,或伫想于夷门。”伫想,久立凝思。

631 淹:本义为浸渍、淹没,引申有停留、滞留的意思,再引申为时间久。《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晋,大国也,王师淹病矣。君请勿许也。”淹病,久困。南朝梁江淹《去故乡赋》:“横羽觞而淹望,抚玉琴兮何亲?”

632 留:本义为停留、停止,引申为长久。《礼记·儒行》:“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郑玄注:“留,久也。”

【译文】

曩是从前、过去,尘是长久,伫是久立,淹是时间久,留是长久:它们都有时间长久的意思。

1.129 逮633、及、暨634,与也。

【注释】

633 逮(dài):与、相连及。《书·吕刑》:“群后之逮在下。”孔颖达疏:“群后诸侯相与在下国。”

634 暨(jì):及、和。《书·尧典》:“帝曰:‘咨,汝羲暨和。’”孔安国传:“暨,与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

【译文】

逮是与、相连及,及是跟、同,暨是及、和:它们都有和、同的意思。

1.130 骘635、假636、格637、陟638、跻639、登,陞也640

【注释】

635 骘(zhì):上升。《书·洪范》:“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陆德明释文:“骘,马云:升也。升犹举也,举犹生也。”

636 假(xiá):通“遐”,升去。《列子·黄帝》:“天下大治,几若华胥之国,而帝登假,百姓号之。”张湛注:“假当为遐。”《淮南子·齐俗训》:“今欲学其道,不得其养气处神,而放其一吐一吸,时诎时伸,其不能乘云升假,亦明矣。”高诱注:“假,上也。”

637 格:本义为前来、到来,引申为上升。《书·吕刑》:“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引《尔雅·释诂》:“格,陞也。”

638 陟(zhì):登升。《诗·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马虺image。”毛传:“陟,升也。”《后汉书·李膺列传》:“久废过庭,不闻善诱,陟岵瞻望,惟日为岁。”

639 跻(jī):登上、上升。《易·震》:“跻于九陵。”孔颖达疏:“跻,升也。”《文选·谢灵运〈石门新营所住〉》:“跻险筑幽居,披云卧石门。”李善注引《方言》曰:“跻,登也。”

640 陞:同“升”,上升、登上。《佩文韵府·支韵》:“陞陑:《书序》:‘伊尹相汤伐桀陞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今本《书·汤誓序》“陞”作“升”。唐韩愈《南海神庙碑》:“公遂陞舟,风雨少弛,棹夫奏功。”

【译文】

骘是上升,假(遐)是升去,格是上升,陟是登升,跻是登上、上升,登是升、自下而上:它们都有上升的意思。

1.131 挥641、盝642、歇643、涸,竭也。

【注释】

641 挥:本义为舞动、摇动,引申为振去、抛洒。《礼记·曲礼上》:“饮玉爵者弗挥。”陆德明释文引何承天曰:“振去余酒曰挥。”又引申为发散、散去。《后汉书·荀彧传》:“权诡时逼,挥金僚朋。”振去、抛洒和发散、散去皆与竭尽义近。

642 盝(lù):渗漏、滤去水。《周礼·考工记·image氏》:“清其灰而盝之,而挥之。”郝懿行义疏:“郑注:‘于灰澄而出盝晞之。’郑意盖谓澄出其水为盝,而后晞干之。故《广韵》云:‘盝,去水也,竭也。’”

643 歇:本义为停止、休息,引申为竭尽、消失。《左传·宣公十二年》:“(文)公曰:‘得臣犹在,忧未歇也。’”杜预注:“歇,尽也。”《楚辞·九章·悲回风》:“image蘅槁而节离兮,芳以歇而不比。”

【译文】

挥是振去、抛洒,又是发散、散去;盝是渗漏、滤去水;歇是竭尽、消失;涸是水枯竭、竭尽:它们有或者含有竭尽的意思,所以用竭来解释。

1.132 挋644、拭、刷,清也。

【注释】

644 挋(zhèn):擦干。《仪礼·士丧礼》:“乃沐栉,挋用巾。”郑玄注:“挋,晞也,清也。古文挋皆作振。”《礼记·丧大记》:“沐用瓦盘,挋用力。”郑玄注:“挋,拭也。”

【译文】

挋是擦干,拭是揩擦,刷是扫刷、清除:它们都有清理干净的意思。

1.133 鸿645、昏646、於647、显648、间649,代也650

【注释】

645 鸿:往来之代。郝懿行义疏:“鸿者,往来之代也。《月令》云‘鸿雁来’,《夏小正》云‘遰鸿雁’,是往来相代。”遰(dì),往。古籍中没有见到“鸿”用为代的例证。

646 昏:明之代。郝懿行义疏:“婚礼成于昏,阳往阴来,亦相代之义。故《白虎通》云:‘昏亦阴阳交时也。’交犹代也。”古籍中没有见到“昏”用为代的例证。

647 於:间之代。郝懿行义疏:“於者,间之代也。凡言於者,以此於彼,以彼於此,於字皆居中间,是即间训代之义,又有相连及之义,相连及亦相交代也。”古籍中没有见到“於”用为代的例证。

648 显:代。郝懿行义疏:“显者,明也,明者,昏之代也。”《书·康诰》:“于弟弗念天显,乃弗克恭厥兄。”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显者,《释诂》云:‘代也。’天显,谓兄于天伦有代父之道。”但“天显”一般解释为指上天显示的意旨。古籍中没有见到“显”用为代的例证。

649 间(jiàn):本义为空隙、缝隙,引申有更迭,交替的意思,再引申有代替的意思。《诗·周颂·桓》:“于昭于天,皇以间之。”毛传:“间,代也。”郑玄笺:“纣为天下之君,但由为恶,天以武王代之。”《国语·周语中》:“夫礼,新不间旧,王以狄女间姜任,非礼且弃旧也。”韦昭注:“间,代也。”

650 代:代替、更迭。《书·金滕》:“以旦代某之身。”《楚辞·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王逸注:“代,更也。”

【译文】

鸿是往来之代,昏是明之代,於是间之代,显是代,间是代替:它们有或者含有代替、更迭的意思,所以用代来解释。

1.134 馌651image652,馈也653

【注释】

651 馌(yè):给耕作的人送食。《诗·豳风·七月》:“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初,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馌之。”杜预注:“野馈曰馌。”

652 image(xiǎng):同“饷”,送食物给人。《诗·周颂·良耜》:“或来瞻女,载筐及莒,其image伊黍。”《汉书·灌婴传》:“受诏别击楚军后,绝其image道,起阳武至襄邑。”颜师古注:“image,古饷字。”

653 馈(kuì):送食物给人。《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郑玄注:“进物于尊者曰馈。”唐韩愈《桃源图》诗:“争持酒食来相馈,礼数不同罇俎异。”

【译文】

馌是给耕作的人送食,image是送食物给人:它们都有送食物给人的意思。

1.135 迁、运654,徙也。

【注释】

654 运:移动。《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溟。”陆德明释文:“简文云:‘运,徙也。’”《淮南子·原道训》:“是故举错不能当,动静不能中,终身运枯形于连嵝列埒之门,而image蹈于污壑穽陷之中。”高诱注:“运,行也。”

【译文】

迁是迁徙,运是移动:它们都有移徙的意思。

1.136 秉655、拱656,执也。

【注释】

655 秉:本义为禾束,引申为拿、执持。《诗·邶风·简兮》:“左手执钥,右手秉翟。”《三国志·魏书·孙礼传》:“礼犯蹈白刃,马被数创,手秉枹鼓,奋不顾身,贼众乃退。”

656 拱:本义为拱手,引申为执持。《国语·吴语》:“行头皆官师,拥铎拱稽。”韦昭注:“拱,执也。”稽,通“棨”,有缯衣的戟。

【译文】

秉是拿、执持,拱是执持:它们都有持、拿的意思。

1.137 image657、熙658,兴也。

【注释】

657 image(xīn):本义为陈设,引申为兴、作。《周礼·春官·笙师》:“大丧,image其乐器。及葬,奉而藏之。”郑玄注:“image,兴也。兴谓作之。”

658 熙:本义为晒干,引申为兴起、兴盛。《书·尧典》:“允厘百工,庶绩咸熙。”《史记·五帝本纪》引作“信饬百官,众功皆兴”。《后汉书·窦武传》:“是以君臣并熙,名奋百世。”李贤注:“熙,盛也。”

【译文】

image是兴、作,熙是兴起、兴盛:它们都有兴起的意思。

1.138 卫659、蹶660、假661,嘉也。

【注释】

659 卫:通“祎(yī)”,美好。郑樵注:“今时俗讶其物则曰伟。”郝懿行义疏:“卫者,祎之假音也。上文云,祎,美也……今东莱人嘉其物曰麾,亦曰祎,亦曰伟。”古籍中没有见到“卫”用为美好的例证。

660 蹶(jué):嘉美。邢昺疏:“谓嘉美也。”郝懿行义疏:“今东齐礼俗见人有善夸美之曰蹶。”古籍中没有见到“蹶”用为嘉美的例证。

661 假(xià):嘉美。《诗·大雅·假乐》:“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孔颖达疏:“言上天嘉美而爱乐此君子成王也。”陆德明释文:“(假)音暇,嘉也。”《诗·周颂·雝》:“假哉皇考,绥予孝子。”毛传:“假,嘉也。”

【译文】

卫(祎)是美好,蹶、假是嘉美:它们都有美好、赞美的意思。

1.139 废、税662、赦663,舍也。

【注释】

662 税(tuō):通“脱”,解、脱下。《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陈须无以公归,税服而如内宫。”《孟子·告子下》:“孔子为鲁司寇,不用,从而祭,燔肉不至,不税冕而行。”

663 赦:舍弃、放置。《说文解字·攴部》:“赦,置也。”段玉裁注:“赦与舍音义同,非专谓赦罪也。”《左传·宣公十二年》:“左右曰:‘不可许也,得国无赦。’”《汉书·刑法志》:“周官有五听、八议、三刺、三宥、三赦之法。”颜师古注:“赦,舍也,谓释置也。”

【译文】

废是废弃,税(脱)是解、脱下,赦是舍弃、放置:它们都有放弃、舍弃的意思。

1.140 栖迟664、憩665、休、苦666image667、齂668、呬669,息也。

【注释】

664 栖迟:游息、停留。《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毛传:“栖迟,游息也。”《后汉书·马融传》:“栖迟乎昭明之观,休息乎高光之榭,以临乎宏池。”

665 憩(qì):休息。《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毛传:“憩,息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洹水》:“渌水平潭,碧林侧浦,可游憩矣。”游憩,游玩和休息。

666 苦(gǔ):通“盬”,止息。王引之《经义述闻·尔雅上》:“苦读为靡盬之盬。靡盬者,靡息也。盬与苦古字通。”清陆以湉《冷庐杂识·未昏守贞》:“朱氏彝尊《原贞》云:‘自昏姻之礼废,而夫妇之道苦,民至有自献其身者矣。’”上古典籍中没有见到“苦”用为止息的例证。

667 image(kuì):通“喟”,叹息。清谢振定《登太华山记》:“中丞言:‘经华者数矣,有登览之志而羁于官,弗克果愿,未知何日遂!’言已image然。”上古典籍中没有见到“image”用为叹息的例证。

668 齂(xiè):本义为鼻息。《说文解字·鼻部》:“齂,卧息也。”引申为止息。清钱谦益《赵文毅公神道碑》:“数年来党局妯骚,自今幸少得齂呬矣。”上古典籍中没有见到“齂”用为鼻息或者止息的例证。

669 呬(xì):喘息。郭璞注:“今东齐呼吸为呬。”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六九五十四,口中呬暖气。”引申为休息。《后汉书·张衡传》:“呬河林之蓁蓁兮,伟《关雎》之戒女。”李贤注:“《尔雅》曰:‘呬,息也。’”上古典籍中没有见到“呬”用为喘息或者休息的例证。

【译文】

栖迟是游息、停留;憩是休息;休是休息、止息;苦(盬)是止息;image(喟)是叹息;齂是鼻息,又是止息;呬是喘息,又是休息:它们有气息或者止息的意思,所以用息来解释。

1.141 供、歭670、共671,具也672

【注释】

670 歭(zhì):通“庤”,储备。《史记·鲁周公世家》:“鲁人三郊三隧,歭尔刍茭、糗粮、桢干,无敢不逮。”《金史·张开传》:“臣领孤军,内无储歭,外无应援,臣不敢避失守之罪,恐益重朝廷之忧。”

671 共:供给。后写作“供”。《周礼·夏官·羊人》:“凡祈珥,共其羊牲。”郑玄注:“共犹给也。”祈珥,以血涂衅器物之礼。《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672 具:供置、备办。《书·盘庚中》:“兹予有乱政同位,具乃贝玉。”《仪礼·特牲馈食礼》:“主人及宾、兄弟、群执事,即位于门外,如初。宗人告有司具。”郑玄注:“具犹办也。”

【译文】

供是供给,歭(庤)是储备,共是供给:它们都有供置、备办的意思。

1.142 image673、怜674、惠675,爱也。

【注释】

673 image(wǔ):抚爱、怜爱。郭璞注:“image,韩、郑语,今江东通呼为怜。”《方言》卷六:“image,怜也。”古籍中没有见到“image”用为抚爱、怜爱的例证。

674 怜:本义为哀怜,引申为怜爱。《列子·杨朱》:“生相怜,死相捐。”唐白居易《玩半开花赠皇甫郎中》诗:“人怜全盛日,我爱半开时。”

675 惠:本义为仁爱。《书·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蔡沈集传:“惠,仁之爱也。”引申为宠爱。《诗·邶风·北风》:“惠而好我,携手同行。”毛传:“惠,爱。”

【译文】

image是抚爱、怜爱;怜是怜爱;惠是仁爱,又是宠爱:它们都有怜爱的意思。

1.143 娠676、蠢677、震、image678、妯679、骚680、感681、讹682、蹶683,动也。

【注释】

676 娠(shēn):怀孕身动。《说文解字·女部》:“娠,女妊身动也。”《左传·哀公元年》:“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杜预注:“娠,怀身也。”《汉书·高帝纪上》:“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

677 蠢:本义为虫动,引申为动。参见1.124条。

678 image(nǎn):摇动、恐动。郭璞注:“image……摇动貌。”邢昺疏:“image者,恐动也。《商颂·长发》云:‘不image不竦。’”参见1.076条。

679 妯(chōu):扰动、不平静。《方言》卷六:“妯,扰也。人不静曰妯……齐宋曰妯。”《诗·小雅·鼓钟》:“淮有三洲,忧心且妯。”毛传:“妯,动也。”

680 骚:骚动、动乱。《诗·大雅·常武》:“徐方绎骚,震惊徐方。”毛传:“骚,动也。”《国语·郑语》:“幽王八年而桓公为司徒,九年而王室始骚,十一年而毙。”韦昭注:“骚,谓适庶交争,乱虐滋甚。”适(dí)庶,嫡子和庶子。适,通“嫡”。

681 感(hàn):通“撼”,摇动。《诗·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毛传:“感,动也。”《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感帷裳兮发红罗,纷imageimage兮纨素声。”颜师古注:“感,动也。言风动发帷裳罗绮也。”

682 讹(é):活动。《诗·小雅·无羊》:“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毛传:“讹,动也。”

683 蹶(guì):扰动、移动。《诗·大雅·板》:“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毛传:“蹶,动也。”《文选·宋玉〈风赋〉》:“蹶石伐木,梢杀林莽。”李善注:“蹶,动也。”

【译文】

娠是怀孕身动,蠢是动,震是震动,戁是摇动、恐动,妯是扰动、不平静,骚是骚动、动乱,感(撼)是摇动,讹是活动,蹶是扰动、移动:它们有震动、活动或者扰动的意思,所以用动来解释。

1.144 覆684、察、副685,审也686

【注释】

684 覆:本义为翻转,引申为审察。《周礼·考工记·弓人》:“覆之而角至,谓之句弓。”郑玄注:“覆犹察也。”《韩非子·内储说下》:“韩昭侯之时,黍种尝贵甚,昭侯令人覆廪,吏果窃黍种而粜之甚多。”覆廪,审察粮仓。

685 副(pì):剖分、破开。《诗·大雅·生民》:“不坼不副,无菑无害。”陆德明释文:“副,《说文》云:‘分也。’《字林》云:‘判也。’”《礼记·曲礼上》:“为天子削瓜者副之。”郑玄注:“副,析也。既削又四析之。”

686 审:本义为详知,引申为详究、细察。《书·说命上》:“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史记·淮阴侯列传》:“故知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审毫氂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

【译文】

覆、察是审察,副是剖分、破开:它们有审察或者近于审察的意思,所以用审来解释。

1.145 契687、灭、殄688,绝也。

【注释】

687 契:本义为占卜时以刀凿刻龟甲,引申为割断。郭璞注:“今江东呼刻断物为契断。”《晏子春秋·谏下二》:“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而死。”《后汉书·马融传》“田开、古蛊”李贤注引“挈”作“契”。汉刘向《说苑·杂言》:“干将镆image,拂钟不铮,试物不知;扬刃离金,斩羽契铁斧。”

688 殄(tiǎn):绝尽、灭绝。参见1.067条。

【译文】

契是割断,灭是灭绝,殄是绝尽、灭绝:它们有割断或者灭绝的意思,所以用绝来解释。

1.146 郡689、臻690、仍691、迺692、侯693,乃也694

【注释】

689 郡:频仍。王引之《经义述闻·尔雅上》:“郡者,仍也。仍者,重也,数也。”汉扬雄《法言·孝至》:“龙堆以西,大漠以北,鸟夷兽夷,郡劳王师,汉家不为也。”

690 臻(zhēn):本义为到达,引申有仍、重复的意思。《墨子·尚同中》:“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孙诒让间诂:“荐、薦同。《毛诗·大雅·节南山》传云:‘薦,重也。’《尔雅·释诂》云:‘臻、仍,乃也。’仍与重义亦同。”

691 仍:一再、频繁。《国语·周语下》:“晋仍无道而鲜胄,其将失之矣。”韦昭注:“仍,数也。”《史记·孝武本纪》:“德星昭衍,厥维休祥。寿星仍出,渊耀光明。”

692 迺(nǎi):你、你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高帝骂之曰:‘迺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又有于是、就的意思。《国语·晋语四》:“公曰:‘是君子之言也。’迺出阳人。”《史记·夏本纪》:“迺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

693 侯:于是、就。《诗·大雅·文王》:“上帝既命,侯于周服。”王引之《经传释词》卷四:“侯,乃也……言商之子孙甚众,而上帝既命文王之后,乃臣服于周也。”

694 乃:你、你的。《书·康诰》:“朕心朕德惟乃知。”孔安国传:“我心我德,惟汝所知。”《左传·僖公十二年》:“往践乃职,无逆朕命。”又有于是、就的意思。《书·尧典》:“乃命羲和。”《史记·大宛列传》:“终不得入中城,乃罢而引归。”又通“仍”,屡次、重复。《国语·吴语》:“吴、晋争长未成,边遽乃至,以越乱告。”

【译文】

郡是频仍;臻是仍、重复;仍是一再、频繁;迺是你、你的,又是于是、就;侯是于是、就:它们有频仍或者你、你的或者于是、就的意思,所以用乃来解释。

1.147 迪695、繇696、训697,道也698

【注释】

695 迪(dí):道、道理。《书·大禹谟》:“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孔安国传:“迪,道也。顺道吉,从逆凶。”《楚辞·九章·怀沙》:“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引申为开导、引导。《书·太甲上》:“旁求俊彦,启迪后人。”孔颖达疏:“其身既勤于政,又乃旁求俊彦之人置之于位,令以开导后人。”

696 繇(yóu):通“猷”,道理、道术。《汉书·叙传上》:“谟先圣之大繇兮,亦厸德而助信。”颜师古注:“繇,道也……言若能谋圣人之大道,有德者必为同志所依,履信者必获他人之助。”厸(lín), “邻”的古字,近。

697 训:教导、教诲。《书·高宗肜日》:“乃训于王。”孔安国传:“祖巳既言,遂以道训谏王。”引申有典范、准则的意思。《诗·大雅·烝民》:“古训是式,威仪是力。”毛传:“古,故。训,道。”郑玄笺:“故训,先王之遗典也。式,法也。”

698 道:本义为道路,引申有事理、规律的意思,音dào。《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引申有开导、教导的意思,音dǎo。《庄子·田子方》:“其谏我也似子,其道我也似父。”成玄英疏:“训导我也似父之教子。”陆德明释文:“道,音导。”

【译文】

迪是道、道理,又是开导、引导;繇(猷)是道理、道术;训是教导、教诲,又是典范、准则:它们有事理、规律或者开导、教导的意思,所以用道来解释。

1.148 佥699、咸、胥700,皆也。

【注释】

699 佥(qiān):皆、都。《书·尧典》:“佥曰:‘于,鲧哉!’”孔安国传:“佥,皆也。”《后汉书·张衡传》:“戒庶寮以夙会兮,佥恭职而并迓。”李贤注:“佥,皆也。”

700 胥(xū):皆、都。《诗·小雅·角弓》:“尔之远矣,民胥然矣。”郑玄笺:“胥,皆也。”《汉书·扬雄传上》:“云飞扬兮雨滂沛,于胥德兮丽万世。”颜师古注:“胥,皆也。”

【译文】

佥、咸、胥都有全、都的意思。

1.149 育701、孟702、耆703、艾704、正705、伯706,长也。

【注释】

701 育:本义为生育,引申为成长。《诗·大雅·生民》:“载生载育,时维后稷。”毛传:“育,长也。”《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702 孟:兄弟姊妹中排行最大的。《诗·鄘风·桑中》:“云谁之思?美孟姜矣。”郑玄笺:“孟姜,列国之长女。”《书·康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孔安国传:“孟,长也。”

703 耆(qí):六十岁的老人,泛指长者。《礼记·射义》:“幼壮孝弟,耆耋好礼。”陆德明释文:“六十曰耆……七十曰耋。”《荀子·致士》:“耆艾而信,可以为师。”

704 艾:本义为艾蒿,艾蒿苍白色,引申指五十岁的老人,泛指长者。《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服官政。”孔颖达疏:“五十气力已衰,发苍白色如艾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养气》:“童少鉴浅而志盛,长艾识坚而气衰。”

705 正:本义为正中、不偏,引申有官长、君长的意思。《书·说命下》:“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孔安国传:“正,长也。言先世长官之臣。”《国语·周语中》:“其贵国之宾至,则以班加一等,益虔。至于王吏,则皆官正莅事,上卿监之。”韦昭注:“正,长也。”

706 伯:统领一方的长官。《周礼·春官·大宗伯》:“九命作伯。”贾公彦疏:“伯,长也,是一方之长也。”《左传·僖公十九年》:“今邢方无道,诸侯无伯。”杜预注:“伯,长也。”

【译文】

育是成长;孟是兄弟姊妹中排行最大的;耆是六十岁的老人,泛指长者;艾是指五十岁的老人,泛指长者;正是官长、君长;伯是统领一方的长官:它们有成长、年长或者官长的意思,所以用长来解释。

1.150 艾707,历也。

【注释】

707 艾:由长者引申为经历。郝懿行义疏:“《诗·访落》:‘朕未有艾。’郑笺以艾为数,盖本下文‘历数’为说,似不如用此文‘艾历’为训也。”

【译文】

艾有经历的意思。

1.151 厤708、秭709、算710,数也。

【注释】

708 厤(lì):同“曆(历)”,历数。《易·革》:“君子以治厤明时。”王弼注:“厤,数。”孔颖达疏:“天时变改,故须厤数,所以君子观兹《革》象,修治厤数,以明天时也。”

709 秭(zǐ):数目名。具体数目,说法不一。郭璞注:“今以十亿为秭。”又有亿亿为秭。《诗·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毛传:“数万至万曰亿。数亿至亿曰秭。”

710 算:数目。《礼记·檀弓下》:“辟踊,哀之至也,有算。”郑玄注:“算,数也。”孔颖达疏:“男踊女辟,是哀之至极也。若不裁限,恐伤其性,故辟踊有算,为准节文章。”

【译文】

厤是历数,秭是数目名,算是数目:它们有历数或者数目的意思,所以用数来解释。

1.152 历711,傅也712

【注释】

711 历:本义为经历、经过,含有靠近、迫近的意思。郝懿行义疏:“历者,过也,经也。凡所经过涉历,即为近著,故历训傅也。”《楚辞·天问》:“应龙何画?河海何历?”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

712 傅:本义为辅佐,引申有靠近、迫近的意思。郭璞注:“傅,近。”《诗·小雅·菀柳》:“有鸟高飞,亦傅于天。”

【译文】

历含有靠近、迫近的意思。

1.153 艾713、历714image715、胥716,相也717

【注释】

713 艾(yì):辅相、辅佐。《诗·小雅·鸳鸯》:“君子万年,福禄艾之。”马瑞辰通释:“艾之,谓辅助之。”

714 历:本义为经历、经过,引申有审视、察看的意思。《大戴礼记·文王官人》:“变官民能,历其才艺。”汉班彪《王命论》:“历古今之得失,验行事之成败。”

715 image(mì):看、察视。《国语·周语上》:“古者,太史顺时image土。”韦昭注:“image,视也。”《后汉书·杜笃传》:“规龙首,抚未央,image平乐,仪建章。”李贤注:“image,视也。”

716 胥(xū):相视、观察。《诗·大雅·绵》:“爰及姜女,聿来胥宇。”毛传:“胥,相。宇,居也。”《诗·大雅·公刘》:“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毛传:“胥,相也。”

717 相(xiàng):省视、察看。《书·无逸》:“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孔子曰:‘里语云,相马以舆,相士以居,弗可费矣。’”引申有辅佐、扶助的意思。《易·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孔颖达疏:“相,助也。当辅助天地所生之宜。”《书·盘庚下》:“予其懋简相尔,念敬我众。”孔安国传:“简,大;相,助也。勉大助汝。”

【译文】

艾是辅相、辅佐,历是审视、察看,image是看、察视,胥是相视、观察:它们有辅佐或者察看的意思,所以用相来解释。

1.154 image718、乱719、靖720、神721、弗722、淈723,治也。

【注释】

718 image(yì):本义为割草,引申为治理。《书·尧典》:“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image。”孔安国传:“image,治也。”《汉书·武五子传》:“保国image民,可不敬与!”

719 乱:治理。《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孔颖达疏:“谓我治理之臣有十人也。”汉崔骃《官箴·司徒箴》:“乃立司徒,乱兹黎庶。”

720 靖(jìng):本义为安定,引申为使安定,再引为治理。《诗·小雅·菀柳》:“俾予靖之,后予极焉。”毛传:“靖,治。”唐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若不靖于本而务救于末,则救之所为乃祸之所起也。”

721 神:本义为天神,引申有治理的意思。《荀子·王制》:“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上以饰贤良,下以养百姓而安乐之。夫是之谓大神。”

722 弗(fú):通“茀”,除草。《诗·大雅·生民》:“茀厥丰草,种之黄茂。”毛传:“茀,治也。”陆德明释文:“茀,《韩诗》作拂,拂,弗也。”古籍中没有见到“弗”用为除草的例证。

723 淈(gǔ):惩治。《诗·鲁颂·泮水》:“顺彼长道,屈此群丑。”郑玄笺:“屈,治。”孔颖达疏:“屈,治。《释诂》文。彼屈作淈,某氏引此诗,是音义同也。”

【译文】

image、乱、靖、神是治理,弗(茀)是除草,淈是惩治:它们都有治理的意思。

1.155 颐724、艾725、育,养也。

【注释】

724 颐(yí):本义为颊、下巴,引申为保养。《易·颐》:“观颐,自求口实。”孔颖达疏:“观颐者,颐,养也,观此圣人所养物也。”晋葛洪《抱朴子·道意》:“养其心以无欲,颐其神以粹素。”

725 艾:由长者引申为养育。《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保艾尔后。”朱熹集传:“艾,养也。”《国语·周语上》:“树于有理,艾人必丰。”

【译文】

颐是保养,艾、育是养育:它们都有养育的意思。

1.156 汱726、浑727、陨,坠也。

【注释】

726 汱(quǎn):水落貌。郭璞注:“汱、浑,皆水落貌。”引申为除去。宋沈括《梦溪笔谈·权智》:“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则以水车汱去两墙之间旧水。”明文秉《烈皇小识》卷二:“时新令严汱冗兵,被汱者阴谋为乱。”古籍中没有见到“汱”用为水落貌的例证。

727 浑:水落貌。郝懿行义疏:“浑者,水流之坠也。”《说文解字·水部》:“浑……一曰洿下貌。”洿(wū)下,积水下流。古籍中没有见到“浑”用为水落貌的例证。

【译文】

汱、浑是水落貌,陨是陨落:它们有坠落或者近于坠落的意思。

1.157 际728、接729image730,捷也731

【注释】

728 际:本义为两墙相接处,引申为交会、连接。《易·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唐韩愈《暮行河堤上》诗:“衰草际黄云,感叹愁我神。”

729 接:交接、连接。《国语·吴语》:“两君偃兵接好,日中为期。”韦昭注:“接,合也。”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南接衡巫,风云之路千里。”又通“捷”,迅速、敏捷。《荀子·大略》:“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优成。”杨倞注:“接,读为捷,速也。”

730 image(shà):快速、飞得快。《说文解字·羽部》:“image,捷也。飞之疾也。”古籍中没有见到“image”用为快速、飞得快的例证。

731 捷:本义为猎获物、战利品,引申有迅速、敏捷的意思。《荀子·君子》:“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杨倞注:“捷,速。”又通“接”,接续、连续。《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捷垂条,掉希间。”李善注引张揖曰:“捷持悬垂之条。”

【译文】

际是交会、连接;接是交接、连接,又是迅速、敏捷;image是快速、飞得快:它们有快捷或者连接的意思,所以用捷来解释。

1.158 毖732、神733、溢734,慎也。

【注释】

732 毖(bì):谨慎、戒慎。《书·毕命》:“惟周公左右先王,绥定厥家,毖殷顽民,迁于洛邑。”孔颖达疏:“惟周公佐助先王,安定其家。慎彼殷之顽民,恐其或有叛逆,故迁于洛邑。”《诗·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733 神:通“慎”,谨慎。《逸周书·宝典》:“行之以神,振之以宝,顺之以事,明众以备。”朱右曾校释:“神,慎也。”

734 溢:谨慎。《诗·周颂·维天之命》:“假以溢我,我其收之。”毛传:“溢,慎。”孔颖达疏:“假、嘉,溢、慎,皆《释诂》文。舍人曰:‘溢,行之慎。’”后多释“溢”为“静”,“溢我”即使我安静。古籍中没有见到其他例证。

【译文】

毖是谨慎、戒慎,神(慎)、溢是谨慎:它们都有谨慎的意思。

1.159 郁陶735、繇736,喜也。

【注释】

735 郁陶:形容喜而未畅。《礼记·檀弓下》“人喜则思陶”郑玄注:“陶,郁陶也。”孔颖达疏:“郁陶者,心初悦而未畅之意也。”唐虚中《赠秀才》诗:“谁解伊人趣,村沽对郁陶。”

736 繇(yóu):喜。郭璞注:“《礼记》曰:‘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犹即繇也。古今字耳。”《庄子·逍遥游》:“宋荣子犹然笑之。”陆德明释文:“崔李云:‘犹,笑貌。’”古籍中没有见到“繇”用为喜的例证。

【译文】

郁陶是形容喜而未畅,繇是喜:它们都有喜悦的意思。

1.160 馘737image738,获也。

【注释】

737 馘(guó):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诗·大雅·皇矣》:“执讯连连,攸馘安安。”毛传:“馘,获也。不服者杀而献其左耳曰馘。”《左传·宣公二年》:“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

738 image(jì):收割、收获的谷物。《说文解字·禾部》:“image,获刈也。”《诗·小雅·大田》:“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image。”孔颖达疏:“image者,禾之铺而未束者。”

【译文】

馘是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image是收割、收获的谷物:它们都有获得的意思。

1.161 阻、艰,难也739

【注释】

739 阻、艰,难也:郭璞注:“皆险难。”

【译文】

阻是险阻,艰是艰险:它们都有险难的意思。

1.162 剡740image741,利也。

【注释】

740 剡(yǎn):锐利。《楚辞·九章·橘颂》:“曾枝剡棘,圆果抟兮。”王逸注:“剡,利也。”晋葛洪《抱朴子·用刑》:“若德教治狡暴,犹以黼黻御剡锋也。”剡锋,锐利的锋刃。

741 image(lüè):锋利。郝懿行义疏:“image者,《说文》作image,籒文作image,云:‘刀剑刃也。’通作略。《诗》‘有略其耜’传:‘略,利也。’释文:‘略,字书本作image。’”古籍中没有见到“image”用为锋利的例证。

【译文】

剡是锐利,image是锋利:它们都有锋利的意思。

1.163 允742、任743、壬744,佞也745

【注释】

742 允:本义为诚信,引申有谄媚的意思。郭璞注:“允信者,佞人似信。”《逸周书·宝典》:“十奸:一,穷□(原文此处为方框字)干静……六,展允干信。”

743 任(rén):佞、奸佞。《书·舜典》:“惇德允元,而难任人。”孔安国传:“任,佞;难,拒也。佞人斥远之。”《商君书·慎法》:“破胜党任,节去言谈。”

744 壬(rén):奸佞。《书·皋陶谟》:“能哲而惠,何忧乎image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孔安国传:“禹言有苗、image兜之徒甚佞如此。”《汉书·元帝纪》:“咎在朕之不明,亡以知贤也。是故壬人在位,而吉士雍蔽。”颜师古注引服虔曰:“壬人,佞人也。”

745 佞:谄谀。《论语·卫灵公》:“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朱熹集注:“佞人,卑谄辩给之人。”

【译文】

允是谄媚,任是佞、奸佞,壬是奸佞:它们都有谄谀的意思。

1.164 俾746、拼747、抨748,使也749

【注释】

746 俾(bǐ):使。《书·汤诰》:“俾予一人,辑宁尔邦家。”孔安国传:“言天使我辑安汝国家。”《诗·大雅·生民》:“式遏寇虐,无俾民忧。”

747 拼(pēnɡ):通“荓(pēng)”,使。《诗·大雅·桑柔》:“民有肃心,荓云不逮。”毛传:“荓,使也。”孔颖达疏:“荓云不逮者,使之不得及门也。”陆德明释文:“荓……或作拼,同。”

748 抨(bēng):使、令。邢昺疏:“郭云见《诗》者……《大雅·桑柔》云:‘茾云不逮。’拼、荓音义同,抨义亦同。”《汉书·扬雄传上》:“抨雄鸩以作媒兮,何百离而曾不壹耦!”颜师古注:“抨,使也。”《文选·张衡〈思玄赋〉》:“抨巫咸作占梦兮,乃贞吉之元符。”李善注引旧注:“抨,使也。”

749 使:致使、命令。《诗·郑风·狡童》:“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管子·中匡》:“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

【译文】

俾、拼(荓)是使,抨是使、令:它们都有致使、命令的意思。

1.165 俾750、拼751、抨752、使753,从也754

【注释】

750 俾(bǐ):通“比”,从。《书·君奭》:“海隅出日,罔不率俾。”《礼记·乐记》:“王此大邦,克顺克俾。”郑玄注:“俾当为比,声之误也。择善从之曰比。”《诗·大雅·皇矣》“克顺克俾”作“克顺克比”。

751 拼:通“并”,相从。《周礼·考工记·舆人》:“凡居材,大与小无并,大倚小则摧。”郑玄注:“并,偏邪相就也。”王引之《经义述闻·尔雅上》:“相就即相从。”古籍中没有见到“拼”用为相从的例证。

752 抨(pēng):郭璞注:“随从。”古籍中没有见到“抨”用为随从的例证。

753 使:由致使、命令引申为听从、顺从。《诗·小雅·雨无正》:“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亦云可使,怨及朋友。”郑玄笺:“不可使者,不正不从也;可使者,虽不正从也。”《墨子·非命下》:“若以为政乎天下,上以事天鬼,天鬼不使。”王念孙《读书杂志·墨子三》:“天鬼不从,犹上文言上帝不顺耳。”

754 从:跟从,跟随。《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史记·项羽本纪》:“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译文】

俾(比)是从,拼(并)是相从,抨是随从,使是听从、顺从:它们都有随从的意思。

1.166 儴755、仍756,因也757

【注释】

755 儴(ránɡ):因循、沿袭。汉陆贾《新语·至德》:“儴道者众归之,恃刑者民畏之。”

756 仍:依照、沿袭。《礼记·明堂位》:“荐用玉豆雕篹,爵用玉image仍雕。”郑玄注:“仍,因也。因爵之形为之饰也。”《汉书·艺文志》:“故与左丘明观其史记,据行事,仍人道。”颜师古注:“仍亦因也。”

757 因:本义为依靠、凭借,引申为沿袭、承袭。《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因秦宫室,据其府库。”薛综注:“因,仍也。”

【译文】

儴是因循、沿袭,仍是依照、沿袭:它们都有沿袭、承袭的意思。

1.167 董758、督759,正也。

【注释】

758 董:本义为督察,引申为正、守正。《楚辞·九章·涉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王逸注:“董,正也。豫,犹豫也。言己虽见先贤执忠被害,犹正身直行,不犹豫而狐疑也。”

759 督:本义为察视、督促,引申为正、纠正。《周礼·春官·大祝》:“禁督逆祀命者,颁祭号于邦国都鄙。”郑玄注:“督,正也。正王之所命诸侯之所祀,有逆者则刑罚焉。”《吕氏春秋·先己》:“勿身督听,利身平静。”高诱注:“督,正也。正听,不倾听也。”

【译文】

董是正、守正,督是正、纠正:它们都有督正的意思。

1.168 享760,孝也761

【注释】

760 享:本义为献,引申为祭、祭祀。《书·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孔颖达疏:“不享,谓不祭祀也。”又引申为孝养。王引之《经义述闻·尔雅上》:“享、孝并与养同义,故享又训为孝。《逸周书·谥法篇》曰‘协时肇享曰孝’是也。”

761 孝:祭、祭祀。《论语·泰伯》:“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引申为孝养。《左传·隐公三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汉贾谊《新书·道术》:“子爱利亲谓之孝,反孝为孽。”

【译文】

享有祭祀和孝养的意思。

1.169 珍762、享763,献也

【注释】

762 珍:献,特指献珍物。郭璞注:“珍物宜献。”《文选·扬雄〈羽猎赋〉》:“是以旃裘之王,胡貉之长,移珍来享,抗手称臣。”李善注引犍为舍人云:“献珍物曰珍,献食物曰享。”郝懿行义疏:“珍、享对文则别,散则通矣。”

763 享:献,特指献食物。《诗·商颂·殷武》:“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郑玄笺:“享,献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康居西域,重译纳贡,稽首来享。”颜师古注:“享,献也,献其国珍也。”参见“珍”下注。

【译文】

珍是献,特指献珍物;享是献,特指献食物:它们都有进献的意思。

1.170 纵764、缩765,乱也。

【注释】

764 纵:本义为松缓,引申为杂乱。王引之《经义述闻·尔雅上》:“《贾子·傅职篇》曰:‘杂彩从美不以章。’从与纵同。《大戴礼记·保傅篇》作‘纵美杂采不以章。’纵、杂皆乱也。美不以章,故曰纵美;采不以章,故曰杂采,是纵为乱也。”

765 缩:不齐而乱。《说文解字·糸部》:“缩,乱也。”段玉裁注:“《通俗文》云:‘物不申曰缩,不申则乱,故曰乱也。’”王筠句读:“以从糸推之,治丝同度,而其中有纵弛者,则其度长矣;有收缩者,则其度短矣。长短不齐,故乱。”古籍中没有见到“缩”用为不齐而乱的例证。

【译文】

纵是杂乱,缩是不齐而乱:它们都有紊乱的意思。

1.171 探766、篡767、俘,取也。

【注释】

766 探:取、摸取。《书·多方》:“尔乃惟逸惟颇,大远王命,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我则致天之罚。”《汉书·宣帝纪》:“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弹射飞鸟。”

767 篡:劫夺。《墨子·兼爱中》:“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大长公主执囚青,欲杀之。其友骑郎公孙敖与壮士往篡取之,以故得不死。”

【译文】

探是取、摸取,篡是劫夺,俘是擒获:它们都有取得的意思。

1.172 徂768、在,存也。

【注释】

768 徂(cú):存在。郭璞注:“以徂为存,犹以乱为治,以曩为向,以故为今,此皆诂训义有反复旁通,美恶不嫌同名。”古籍中没有见到“徂”用为存在的例证。

【译文】

徂、在都有存在的意思。

1.173 在769、存770、省771、士772,察也。

【注释】

769 在:本义为存在,引申有省察、观察的意思。《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孔安国传:“在,察也。”《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存往者,在来者。”王聘珍解诂:“存,恤也。在,察也。”

770 存:本义为问候、省视,引申为观察、审察。《荀子·修身》:“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晋书·王羲之传》:“又遗万书诫之曰:‘……济否所由,实在积小以致高大,君其存之。’”

771 省(xǐng):察看、察视。《易·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省方观民,省视万方,观看民风。《汉书·韩安国传》:“安国为梁史,见大长公主而泣曰:‘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而太后曾不省也?’”颜师古注:“省,视也。”

772 士:本义指未婚男子,引申指法官。法官主察狱讼。《书·舜典》:“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孔安国传:“士,理官也。”《周礼·秋官·司寇》:“士师下大夫四人,乡士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郑玄注:“士,察也。主察狱讼之事者。”

【译文】

在是省察、观察,存是观察、审察,省是察看、察视,士是法官主察狱讼:它们都有察视的意思。

1.174 烈773、枿774,余也。

【注释】

773 烈:树木被砍伐后重生的新芽。郭璞注:“晋卫之间曰蘖,陈郑之间曰烈。”王引之《经义述闻·尔雅上》:“《大雅·皇矣》:‘修之平之,其灌其栵。’栵,读为烈。为伐木之余也。”古籍中没有见到“烈”用为伐木之余的例证。

774 枿(niè):树木砍伐后留下的根株。《汉书·叙传下》:“三枿之起,本根既朽,枯杨生华,曷惟其旧!”颜师古注引刘德曰:“《诗》云:‘包有三枿。’……谓木斫髡而复枿生也。喻魏、齐、韩皆灭而复起,若髡木更生也。”今本《诗·商颂·长发》作“苞有三蘖”。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沅水》:“吴丹阳太守李衡植柑于其上……今洲上犹有陈根余枿,盖其遗也。”

【译文】

烈是树木被砍伐后重生的新芽,枿是树木砍伐后留下的根株:它们都有残余的意思。

1.175 迓775,迎也。

【注释】

775 迓(yà):迎、迎接。《左传·成公十三年》:“迓晋侯于新楚。”杜预注:“迓,迎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译文】

迓有迎接的意思。

1.176 元776、良777,首也。

【注释】

776 元:人头。《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杜预注:“元,首。”《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参见1.001条。

777 良:年长。《广雅·释诂》“元良长也”王念孙疏证:“元、良为长幼之长……《齐语》:‘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是良与长同义。妇称夫良人义亦同也。”郝懿行义疏:“(良、首)二字形近相乱,疑《尔雅》元良即元首之讹也。”

【译文】

元是人头,良是年长:人头为人体之首,年长居年龄之首,所以用首来解释。

1.177 荐778、挚779,臻也780

【注释】

778 荐:通“洊”,屡次、接连。《诗·大雅·云汉》:“天降丧乱,饥馑荐臻。”毛传:“荐,重;臻,至也。”孔颖达疏:“乃使上天下此丧乱之灾,使饥馑之害频频重至也。”《史记·历书》:“九黎乱德,民神杂扰,不可放物,祸菑荐至,莫尽其气。”

779 挚:本义为握持,引申有至、到的意思。《书·西伯戡黎》:“天曷不降威,大命不挚。”孔安国传:“挚,至也。”宋朱熹《跋刘叔通诗卷》:“寒夜拥炉,风雪大挚,吟讽之余,戏书其后。”

780 臻(zhēn):到达。参见1.005条。

【译文】

荐(洊)是接连而至,挚是至、到:它们有到达的意思或者与到达相关的意思,所以用臻来解释。

1.178 赓781、扬782,续也。

【注释】

781 赓(gēnɡ):连续、继续。《书·益稷》:“乃赓载歌。”孔安国传:“赓,续。”唐韩愈《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坐于樽俎之南。鼓有虞氏之《南风》,赓之以文王《宣父》之操,优游夷愉,广厚高明。”

782 扬:本义为飞起、飘扬,引申为发扬、继承。《书·立政》:“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扬武王之大烈。”《逸周书·祭公》:“扬文武大勋,弘成康昭考之烈。”朱右曾校释:“扬,续。”

【译文】

赓是连续、继续,扬是发扬、继承:它们都有继续的意思。

1.179 祔783、祪784,祖也。

【注释】

783 祔(fù):祭名。新死者附祭于先祖。《仪礼·既夕礼》:“卒哭,明日以其班祔。”郑玄注:“班,次也……祔猶属也。祭昭穆之次而属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凡君薨,卒哭而祔。”杜预注:“以新死者之神祔之于祖。”

784 祪(guǐ):已毁庙的远祖。《说文解字·示部》:“祪,祔祪祖也。”段玉裁注曰:“祔为新庙,祪为毁庙,皆祖也。”古籍中没有见到“祪”用为已毁庙的远祖的例证。

【译文】

祔是新死者附祭于先祖,祪是已毁庙的远祖:它们都有祖先的意思。

1.180 即785,尼也786

【注释】

785 即:本义为就食,引申为就、接近、靠近。《诗·卫风·氓》:“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郑玄笺:“即,就也。”《史记·吴王濞列传》:“吴王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豪桀,白头举事。”

786 尼:亲近、亲昵。《书·高宗肜日》:“典祀无丰于昵。”孔安国传:“昵,近也。”孔颖达疏:“尼与昵音义同。”《尸子》卷上:“悦尼而远来。”

【译文】

即有贴近的意思。

1.181 尼787,定也。

【注释】

787 尼:安定、平和。《隶释·汉山阳太守祝睦后碑》:“竟界尼康。”

【译文】

尼有安定、平和的意思。

1.182 迩788、几789、昵790,近也。

【注释】

788 迩(ěr):近、接近。《书·盘庚上》:“乃不畏戎毒于远迩。”孔安国传:“不畏大毒于远近。”《诗·周南·汝坟》:“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789 几(jī):将近、几乎。《诗·大雅·荡之什》:“天之降罔,维其几矣。”郑玄笺:“几,近也。言灾异谴告离人身近,愚者不能觉。”《史记·刘敬孙叔通列传》:“通曰:‘公不知也,我几不脱于虎口!’”

790 昵:亲近。《左传·隐公元年》:“不义不昵,厚将崩。”《国语·晋语六》:“吾君将伐智而多力,怠教而重敛,大其私昵而益妇人田。”韦昭注:“昵,近也。私近,谓嬖臣。”

【译文】

迩是近、接近,几是将近、几乎,昵是亲近:它们都有贴近的意思。

1.183 妥791、安792,坐也。

【注释】

791 妥:安坐。《诗·小雅·楚茨》:“以妥以侑,以介景福。”毛传:“妥,安坐也。”《仪礼·士相见礼》:“凡言非对也,妥而后传言。”郑玄注:“妥,安坐也。”

792 安:本义为安居、安宁,引申有坐的意思。《逸周书·度邑》:“安,予告汝。”朱右曾校释:“安,坐也。”

【译文】

妥是安坐,安是坐:它们都有坐的意思。

1.184 貉缩793,纶也794

【注释】

793 貉(mò)缩:用绳子捆束。郭璞注:“纶者,绳也,谓牵缚缩貉之,今俗语亦然。”郝懿行义疏:“貉缩,谓以缩牵连绵络之也。声转为莫缩。《檀弓》云:‘今一日而三斩板。’郑注:‘斩板,谓断莫缩也。’莫缩即貉缩,谓斩断束板之绳耳。”古籍中没有见到“貉缩”用为用绳子捆束的例证。

794 纶(lún):本义为青丝绶带,引申为比丝粗的绳子。《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孔颖达疏:“纶粗于丝。”《淮南子·说山训》:“上言若丝,下言若纶。”

【译文】

貉缩有绳束的意思。

1.185 貉795、嗼796、安,定也。

【注释】

795 貉(mò):亦作“貊”,清静、安静。参见1.031条。

796 嗼(mò):寂寞、安静。《呂氏春秋·首时》:“饥马盈厩,嗼然,未见刍也。”嗼然,形容安静无声。

【译文】

貉是清静、安静,嗼是寂寞、安静,安是安定:它们都有安定的意思。

1.186 伊797,维也798

【注释】

797 伊:句首或句中语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诗·小雅·正月》:“有皇上帝,伊谁云憎。”《仪礼·士冠礼》:“旨酒既清,嘉荐伊脯。”郑玄注:“伊,惟也。”

798 维:句首或句中语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易·解》:“君子维有解。”孔颖达疏:“维,辞也。”《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译文】

伊是句首、句中语助词,与维相同。

1.187 伊、维,侯也799

【注释】

799 侯:句首或句中语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诗·周颂·载芟》:“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强侯以。”高亨今注:“侯,发语词。”《诗·小雅·十月之交》:“择三有事,亶侯多藏。”朱熹集传:“侯,维。”

【译文】

伊、维是句首、句中语助词,与侯相同。

1.188 时800、寔801,是也802

【注释】

800 时:此、这。《书·无逸》:“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自时,从此。《诗·周颂·噫嘻》:“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801 寔(shí):通“是”,此、这。《公羊传·桓公六年》:“寔来者何?犹曰是人来也。”《国语·晋语五》:“赵穿攻公于桃园,逆公子黑臀而立之,寔为成公。”

802 是:此、这。《诗·大雅·崧高》:“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执其功。”《墨子·辞过》:“当是之时,坚车良马不知贵也,刻镂文采不知喜也。何则?其所道之然。”

【译文】

时、寔(是)都有此、这的意思。

1.189 卒803、猷804、假805、辍806,已也807

【注释】

803 卒:终尽、完毕。《诗·邶风·日月》:“父兮母兮,畜我不卒。”郑玄笺:“卒,终也。”《礼记·奔丧》:“三日五哭,卒,主人出送宾。”郑玄注:“卒犹止也。”

804 猷(yóu):已、止。《穀梁传·僖公三十一年》:“犹者,可以已之辞也。”范宁集解:“已,止也。”

805 假:通“格”,至、到。《诗·商颂·玄鸟》:“四海来假,来假祁祁。”郑玄笺:“假,至也。”古注中有释“假”为“已”的。《礼记·曲礼下》:“告丧,曰天王登假。”郑玄注:“假,已也。”孔颖达疏:“登,上也。假,已也。言天子上升已矣,若仙去然也。”但后世多以此“假”通“遐”,不采郑、孔之说。参见1.130条。

806 辍(chuò):本义为车队行列间断又连接起来,引申为止、停止。《论语·微子》:“耰而不辍。”何晏集解:“郑曰:‘辍,止也。’”《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807 已:停止。《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郑玄笺:“已,止也。”引申为完毕。《战国策·齐策二》:“左右恶张仪,曰:‘仪事先王不忠。’言未已,齐让又至。”

【译文】

卒是终尽、完毕,猷是已、止,假(格)是至、到,辍是止、停止:它们有停止或者完毕的意思,所以用已来解释。

1.190 求808、酋809、在810、卒、就811,终也。

【注释】

808 求:本义为皮衣,后有寻求、获得的意思,再引申有终的意思。《诗·大雅·下武》:“王配于京,世德作求。”郑玄笺:“求,终也。武王配行三后之道于镐京者,以其世世积德,庶为终成其大功。”但后世多以“求”通“逑”或“仇”,不采郑说。

809 酋(qiú):本义为久酿的酒,引申为终、完成。《诗·大雅·卷阿》:“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似先公酋矣。”毛传:“似,嗣也。酋,终也。”郑玄笺:“嗣先君之功而终成之。”

810 在:本义为存在,引申有终、终结的意思。《左传·昭公十二年》:“昭子曰:‘必亡。宴语之不怀,宠光之不宣,令德之不知,同福之不受,将何以在?’ ”洪亮吉诂引《尔雅》:“在,终也。”

811 就:本义为趋向、往……去,引申有终尽、完成的意思。《国语·越语下》:“先人就世,不谷即位。”韦昭注:“就世,终世也。”《史记·礼书》:“今上即位,招致儒术之士,令共定仪,十余年不就。”

【译文】

求是终,酋是终、完成,在是终、终结,卒是终尽、完毕,就是终尽、完成:它们都有终尽的意思。

1.191 崩812、薨813、无禄814、卒815、徂落816、殪817,死也。

【注释】

812 崩:本义为山陷塌,引申称帝王、皇后之死。《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建元六年,窦太后崩。”

813 薨:周代称诸侯之死。《韩非子·和氏》:“武王薨,文王即位。”武王,商诸侯王之一。后亦指高级官员等死亡。《汉书·萧望之传》:“数月间,丙吉薨,霸为丞相。霸薨,于定国复代焉。”

814 无禄:本义为不幸,引申称士之死。《公羊传·隐公三年》:“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士曰不禄。”汉何休注:“不禄,无禄也。”

815 卒:本义为终尽、完毕,引申称大夫之死。《礼记·曲礼下》:“大夫曰卒。”亦泛指死亡。《礼记·曲礼下》:“寿考曰卒。”《史记·晋世家》:“是岁郑伯亦卒。”《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丞相北平侯张苍卒。”

816 徂(cú)落:死亡。《孟子·万章上》:“《尧典》曰:‘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赵岐注:“徂落,死也。”《汉书·扬雄传上》:“于是玄冬季月,天地隆烈,万物权舆于内,徂落于外。”颜师古注:“权舆,始也。徂落,死也。言草木萌牙始生于内,而枝叶凋毁死伤于外也。”

817 殪:杀死、死。《诗·小雅·吉日》:“发彼小豝,殪此大兕。”《左传·定公八年》:“偃且射子image,中颊,殪。”杜预注:“子image死。”

【译文】

崩是帝王、皇后之死;薨是周代诸侯之死亡,又指高级官员等死亡;无禄是士之死;卒是大夫之死,又泛指死亡;徂落是死亡;殪是杀死、死:它们都有死亡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