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尺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6. 何时该留“后门”

编制计算机程序,程序员总会给自己留下一个甚至多个“后门”。这种后门有恶意和善意两种。恶意后门暂且不论,善意的后门是必须要有的。一旦出现异常,尤其是系统崩溃,程序员可以借助后门走出困境,解救危机。没有后门,就丧失了人对机器的最终控制权。

各种管理制度,也有类似的“后门”现象。简单来说,这种后门,就是在制度中设定一个特殊条件,一旦符合这个条件的现象出现,管理者就能够借助这个后门来调整制度,甚至运用后门重装系统。一般情况下,这种后门,往往是对制度本身的一种“否定”。

在管理制度的设计中,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理性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全知全能。所以,对某些不确定性的出现,也应当留下必要的后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许多制度都有对例外情况的预设,甚至要做出明确的否定性规定。像常见的一旦某某情况下本制度无效的说明,或者规定某种管理部门超越制度的自由裁量权等等,都属于这种后门。例如,在岗位职责规范中,我们往往在把该岗位的“所有职责”都列举出来后,还不忘在后面增加一条“除上列各条外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之所以要列这一条,就是因为我们不可能把该岗位的职责百分之百列出来。即使列全了,万一出现特殊情况或者工作需要也有可能变化调整。这一规定,实际上就是给上级领导留下一个临时调整岗位职责的后门。

能不能在制度设计时不留后门?不能。有许多人总会在制定某种制度时陷入追求完美的误区,更有许多人在评价某种制度时喜欢求全责备,把必要的后门当作缺陷。这样的追求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却会使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陷入困境。很有可能,按照“十全十美”的标准来设计制度,最后会得到外表漂亮却无法实施的“绣花枕头”。

既然后门是必须的,那么,管理者真正需要注意的是后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判断。首先,后门不能过多。只要留有后门,就肯定会对制度在实践运行中“重写”,过多且频繁的“重写”会使制度面目全非。所以,后门非有不可,但同时也得考虑其必要性。可开可不开的后门,就得堵死。一个制度如果后门过多,则会使其走向反面。其次,后门的设置是否合理。善意的后门是为了保证特殊情况下的制度运行,而恶意的后门则是为了制度以外的目的“留一手”。就像计算机程序的后门,是为了保障程序的运行,还是为了留下攻击的端口,这是区分善意和恶意的基本标准。有些管理者在制度中留有后门,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恶意需要(主要是利益上的恶意取得和权力上的恶意扩张),这种后门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最后,即使是必要而且合理的后门,还有在执行中的运用问题。如果在执行中滥用后门,扭曲后门的正当目的,也会使制度的效用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