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尺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警惕“伪创新”

当今的管理学界和经营领域,“创新”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很少有人认真考虑,到底什么是创新?

汉语中的创新一词是一个内涵十分广泛的概念,同创造(creation)、经济增长的创新(innovation)、革新(renovation)、发明(invention)、发现(discovery)都有密切关系。正因为其含义几乎无所不包,所以可以很方便地到处使用。政治家借此鼓噪,学术界推波助澜,使“创新”俯拾即是,随处可见。根据人们的常识,过分“泛滥”,离“成灾”就不远了。

到底什么是创新,完全可以展开广泛的学术讨论,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只有能够变为现实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如果不能变为现实,那么,不管它有多么诱人,也不过是幻想而已,是不能充饥的画饼。其次,创新不仅要能够变为现实,而且要比过去有所发展,有所进步,如果“新”不如“旧”,那么,不管它有多么新奇,都没有相应的价值和意义,不过是“好看的摆设”而已。

所以,创新是应当有明确的边界条件的。本文认为,创新的边界条件有以下三点:

第一,创新必须具有相应的资源。任何创新,都需要资源的支持。只有幻想,才不需要资源支持,可以由人们天马行空、任意驰骋。创新的资源,既包括人财物等人们熟知的硬资源,也包括观念舆论等软资源。

第二,创新必须有可实现的技术路径。本来,技术也属于资源之一,但在创新中,技术具有特殊地位,所以单独列出。当年的“亩产万斤”固然新意十足,也有人从光合作用角度论证亩产万斤的科学性,但缺乏大幅度提高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的技术路径,所以破产。

第三,创新必须比原有的同性能物品成本低廉,在“性价比”上胜出。如果创新与原有的东西相比不划算,那么创新就没有社会价值和市场效应,就无法实现对旧有东西的替代。铱星通信的失败,就败于成本高昂。

如果不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那么,所谓“创新”,不过是折腾而已。我们可以给这种折腾起个名字,叫做“伪创新”。“伪创新”全世界到处都有,对于“伪创新”泛滥的原因,需要从制度上、文化上、心理上加以探讨。本文只涉及其中一点,就是中国文化与“伪创新”的关系。

我们的文化传统,善于进行模糊的抽象思维和类比思维,而不善于进行精确的技术思维和逻辑思维。于是,我们很容易把那些没有技术路径的想法,看作是创新。其结果,肯定是那些无法实现的“奇思妙想”大行其道。于是,我们把阴阳八卦以及二分法思维构成的伏羲太极图,看作是莱布尼茨二进位思想的先驱,而漠视二者所表达理念的根本差别。当我们说望远镜和电话机实现了古人“千里眼顺风耳”的设想时,我们实际上就是在否定近代科学的技术价值。当“脑筋急转弯”堂而皇之成为严肃的面试题目时,我们实际上就是在鼓励那种没有技术路径的“伪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