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尺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警惕“自律”变成“一言堂”

在中国的批评语境中,经常可以听到一句古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管理活动中如何理解这句古训,值得注意。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本来是宋代大儒朱熹对曾参“吾日三省吾身”的解释见《四书集注》,朱熹曰:“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强调的是儒家的自省和反思。要求通过自省来纠正偏失,提高境界。这一用意是很恰当的。试想,如果一个人在反思自我时,处处都认为自己正确,那这种反思就毫无价值。所以,儒家才强调“反求诸己”,以君子的伦理标准要求自己,看看“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固执己见,刚愎自用,向来是人生之大忌。所以,后人不仅把这句话用在自省上,而且用在对待别人的批评上。王守仁就要求弟子以此为诫。

一旦由自我批评扩展到批评,“无则加勉”也有积极意义。如果是普通人,不接受批评,顶多是不“进步”而已。但管理者不一样。他们多少都有点职权,所以,对待别人的批评,更应该“无则加勉”。作为管理者,如果事事都坚信自己正确而别人错误,就很有可能诿过于人,揽功于己。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西哲强调对权力的限制。阿克顿勋爵的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几乎人人皆知。但是,很少有人推论他说的腐败一词的含义。中国人一说到腐败,就是指公权私用,以权谋私。但是,以权谋公、公权公用就不会腐败?实际上,阿克顿勋爵的名言,针对的是维多利亚时代公权的迅速膨胀。所以,不仅贪污腐化是腐败,而且公权强暴也是腐败。假定一个官员十分清廉,但他正因为自己清廉而刚愎自用,一副真理在握的架势,听不进任何不同意见,而且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这时就会产生廉洁的腐败,即权力强暴。中国古代有人曾经批评清官的可怕,就是针对这种情况。所以,管理者在对待别人批评自己时,应该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时刻警惕自己“有可能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