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古圣先贤】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的张英、张廷玉父子。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六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原文欣赏】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覆:遮盖。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望:名望,声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訾(zī):诋毁,指责。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骄:在别人面前骄傲自大。故:故旧,老朋友。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勉:尽力,努力。

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且:就,不久。作:产生。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规:规劝。亏:欠缺、短少。

凡取与,贵分晓。取与:取得与给予。分晓:清楚。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已不欲: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已:停止。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贵端:以端庄为贵。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参考译文】

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

当你有能力可以为众人服务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别人的短处,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隐私,切忌去宣扬。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宣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作了一件坏事。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陷。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与人和睦相处。

事情要加到别人身上之前(要请别人做事),先要反省问问自己:“如果换作是我,我愿意吗?”,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刻停止。受人恩惠要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处罚自己,苦恼自己!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

对待家中的婢女与仆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并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大更可贵,如果仗势强逼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唯有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没有怨言。


◆【延伸阅读】孟子的性善论

在儒家大家中,孔子虽也涉及到人性问题,但讲述得极少,真正体现人性论在儒家哲学中的重要地位的,应是孟子。在孟子那里,性善论是其哲学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人性本善”是人不同于禽兽之处,是人禽之辩的根基所在。《孟子》一书对性善论有多处描述,最集中的是两处: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侧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孟子在这里是说恻隐、羞恶、恭敬、是非四心是每个人本来就具有的,与之紧密相联的仁义礼智四德也是每个人本来就有的,而不是向外求来的。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

如果有人突然看到小孩要掉到井里了,一定会产生惊骇同情之心,这不是想借此与孩子的父母交好,也不是试图在乡邻朋友中博得好名声,更不是因为厌烦孩子的哭声。每个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产生这种反应,这不是出于功利的考虑或者其他外在的原因,而是完全地发自内心。

这两段话都是讲述为什么人性是善的,即性善由何而来。孟子是以心善论性善的,人性之所以为善的原因是人心为善,人心为善是因为人人都具有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本然、内在地存在于人身上,是人所固有的。同时,这四心也是仁义礼智四德之端,或者干脆可以说四心就是四德,正因为人心中本然的具有仁义礼智之端,所以人心为善,故此人性为善。良知良能是人所本然具有的,是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道德的根据就在自己心中,不假外求。


◆【学生故事】英雄班长林浩

林浩,汶川大地震中年龄最小的救人英雄少年。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小林浩同其他同学一起迅速向教学楼外转移,未及跑出,便被压在了废墟之下。此时,废墟下的小林浩表现出了与其年龄所不相称的成熟,身为班长的他在废墟下组织同学们唱歌来鼓舞士气,并安慰因惊吓过度而哭泣的女同学。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挣扎,身材矮小而灵活的小林浩终于爬出了废墟。

但此时,小林浩班上还有数十名同学被埋在废墟之下。9岁半的小林浩没有惊慌的逃离,而是再次钻到废墟里展开了救援,经过艰难的救援,小林浩将两名同学背出了废墟,在救援过程中,小林浩的头部和上身有多处伤痕。后来当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自己逃走而是留下来救同学时,他回答说:“我是班长。”许多中国人从小林浩身上看到了祖国新一代的希望,他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代表。


★【实践活动】一次真诚的道歉应该是这样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生活中总有做错事情的时候,当明知自己做错时,有人选择沉默,有人选择回避,有人选择遗忘,有人内心自责,有人用行动承担后果,用金钱弥补过失……其实,不论何种方式,我们都需要在语言上向对方做一次真诚的道歉。当自己有过失,你会如何处理,你认为最真诚的道歉应该是怎样的?请写下来,并在学习、生活中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