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出口消费品质量评价报告·广东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报告提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新时代全面发展,质量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关系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作为三架马车之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正面临破除质量瓶颈、提升质量水平的关键时期,通过构建出口消费品质量评价体系,开展实证评价研究,有助于探索构建质量共治新格局,对于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项研究始于2009年,已先后开展了六次评价活动。2018年(针对2017年度)评价针对广东出口消费品13个行业3013家出口企业,取得年度质量评价指数,包括微观质量指数与宏观质量指数。

从历年评价结果看,2011至2016年,广东出口消费品微观质量指数均值分布在0.740~0.809之间,自2014年起,出口消费品质量持续提升。分区域来看,珠三角地区的微观质量指数连续六年持续上升,出口消费品质量提升效果明显;粤东地区和粤北地区变化趋势类似,质量指数在2013年度轻微下滑后于2014年起得到明显改善,近年来在0.8左右上下浮动;粤西地区质量指数则是在2013年微降后,在2014—2016年度缓慢提升,之后有小幅下降。纵观六年来微观质量指标绩效表现,“标准采用”得分率均在90%以上,但“顾客层次”低于70%,起色并不明显。自2011年以来,宏观质量指数依次为0.733、0.730、0.816、0.831、0.834, 0.839,从2013年开始上升至0.8以上,之后呈现小幅上升趋势。同时,2013年以前各行业质量指数普遍处于0.70上下区间,之后进步明显,大多行业上升至0.80。总体而言,质量指数近几年平稳增长。

2017年度评价结果显示,广东出口消费品微观质量指数为0.803,低于宏观质量指数均值(0.839),表明出口消费品宏观质量总体水平优于微观质量,但二者指数差距较小(0.036),相当于微观质量指数的4.48%。被评价的3013家企业中,质量指数在0.8~0.9之间获“良”评级的企业最多,共有1708家,占比56.69%。获得“中”评级的企业共879家,占比29.17%;获“一般”评级企业有220家,占比7.30%;“优”评级的企业有127家,占比4.22%。最高指数值为0.965;“合格”级企业有79家,占比2.62%(最低指数值为0.205)。宏观质量评价结果表明,13个行业质量指数介于0.805~0.880之间,其中:居于首位的是信息技术设备行业(0.880),音视频设备行业(0.868)次之,箱包行业(0.802)较低。同时,有9个行业质量指数在0.820以上,4个在0.820以下。标准差为0.025,相当于平均值的3%。总体上,2017年行业质量水平有所提升,但行业之间差距较上年度有所扩大。

评价发现的微观质量问题主要有:企业质量成本控制不足,产品认证亟需升级;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依旧薄弱,诚信环保观念有待加强。宏观质量主要问题有:出口行业发展不平衡,行业规模结构欠合理;技术创新水平普遍不高,行业整体竞争力不强;传统行业出口市场占有率偏低,就业规模较小。由此,针对微观质量问题,应强化检验和监管措施,严厉打击质量不端行为;提升检验服务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检验能力;鼓励企业建立顾客服务机制,提升企业顾客满意度;贯彻执行社会责任国家标准,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加强质量标准和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作用,加强行业协会沟通。针对宏观质量问题,应推进法治建设,提升依法行政的政府监管形象;建立和完善出口消费品质量监管制度和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鼓励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推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升传统行业出口市场占有率;强化出口消费品质量战略,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本年度报告分上下两篇,下篇为学习十九大报告“质量强国”专题探讨,内容包括:质量效益优化论、高质量发展与质量共治报告、质量风险评价报告、官方质量抽检报告、热点问题调查报告。其中,热点问题调查结果主要有:78.5%的企业(相关人员)对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完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体系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见》(以下简称两个《意见》)表示“了解一些”或“十分了解”;超过八成的企业认为两个《意见》对企业发展有所影响;超过九成的企业对十九大提出的“质量效益优先”战略有所了解;超过八成的企业对2017年广东口岸主要工作举措有所了解;有87.26%的企业认为“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质量品牌提升战略对企业有一定的影响,较去年有所上升;在企业看来,“成本增加”(76.93%)、“人民币升值”(57.32%)、“国际社会认同度”(44.24%)和“劳动力短缺”(33.19%)等四方面是对未来国内产品出口影响较大的因素,其中:“成本增加”在2013年至2017年四次评价一直被企业认为是影响出口的首要因素;监管部门在“便利通关”(69.3%)、“简化检验手续”(63.82%)、“加强质量标准及法规宣传”(32.43%)等三个方面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在“降低相关费用”(24.69%)方面有较大进步;42.22%的企业认为未来应该大力培育自主品牌;企业对主要出口市场出口前景的期望均值为3.14(5分制);对相关部门服务评价表示满意的企业超过九成等。同时,本报告附件收录了东莞及顺德两地有关质量发展的两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