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蓄,使语言表达更有魅力
生活中,有些人把说话直来直去、想什么说什么,视为是一种好习惯,认为这样的人坦诚、实在。可是,有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不便直说、不忍直说、不能直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了直话,可能影响到人际关系,给自己添麻烦,也会伤害到别人。因此,为了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在某些场合说话还是要讲究一点技巧,要学会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某单位的一个职员到领导家请领导帮忙办事,领导夫人热情招待,很有礼貌地端果倒茶。这位职员办完事后,却仍然待在领导家里不走,高谈阔论起来。天色已经很晚了,领导的孩子还要早点休息,领导夫人也很疲倦了。但是,客人此时说得正酣,也不好直接请客人出门,怎么办呢?
领导夫人便到厨房收拾了一下家务,然后回到房间对丈夫说:“人家这么晚来找你,你快点给人家想个办法,别让人家总这样等着。”然后又对客人说:“您再喝杯茶吧。”这位职员听出了领导夫人的弦外之音,很知趣地马上告辞了。
这位领导夫人就懂得说话之道,既把自己的意思曲折地表达了出来,又尊重了客人,不至于让客人难堪。表面看她是在为客人说话,为客人帮忙,但实际却在传达另一个含义,以得体的表达方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总之,我们说话时不一定要直来直去,委婉含蓄的表达,不仅让人更易接受,还可深得人心。下面也是一个这样的例子。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能言善辩的人名叫优孟,他善于在谈笑之间劝说国君。楚庄王有匹爱马,楚庄王非常看重这匹马。比如他为这匹马披上锦绣的衣服,将这匹马养在华丽的房舍里,马站的地方设有床垫,并用枣脯来喂它。可是,马因为吃得太好太多,不久就患肥胖病死了。楚庄王非常难过,下令全体大臣给这匹马戴孝,不仅准备给这匹马做棺材,还要用大夫的礼仪来安葬着这匹马。
群臣对楚庄王的做法都非常反对,纷纷上书劝楚庄王别这样做。然而楚庄王对群臣的劝说十分反感,并下令说:“谁再敢对葬马这件事进谏,格杀勿论!”
慑于楚庄王的淫威,群臣们都不敢再进谏。优孟听说这件事后,来到殿门,刚步入门阶就仰天大哭。楚庄王见他哭得这么伤心,觉得很惊奇,问他为什么大哭。
优孟说:“这匹死去的马是大王最疼爱的,楚国是堂堂大国,用大夫的礼仪来安葬,礼太薄了,一定要用国君的礼仪来安葬它。”
楚庄王听到优孟不像群臣那样拼死劝谏,而是支持他的主张,不觉喜上心头,很高兴地问道:“照你看来,应该怎样办才好呢?”
“依我看来,”优孟清了清嗓子,慢吞吞地说,“以雕工做棺材,用耐朽的樟木做外椁,以上等木材围护棺椁,派士兵挖掘墓穴,命男女老少都参加挑土修墓,齐王、赵王陪祭在前面,韩王、魏王护卫在后面,用牛、羊、猪来隆重祭祀,给马建庙,封它万户城邑,将税收作为每年祭马的费用。”说到这里,优孟已指出了楚庄王隆重葬马之害。
楚庄王大为震惊,这才知道了葬马的害处如此之大。于是说道:“寡人要葬马的错误竟到了这么严重的地步吗?那么该怎么办才好呢?”
优孟接着说:“那就让我为大王用葬六畜的办法来葬马吧:用土灶作外椁,用大锅作棺材,用姜枣作调味,用木兰除腥味,用禾秆作祭品,用火光作衣服,把它葬在人的肚肠里。”于是,楚庄王听从优孟的劝谏,派人把马交给掌管厨房之人去处理,不让此事传扬出去。
优孟因侍从楚庄王多年,熟知楚庄王的性情,知道对此时的楚庄王忠言直谏、强行硬谏肯定是没有效果的,所以干脆从称赞、礼颂楚庄王“贵马”精神的后面折射出另一种相反的又正是劝谏的真意,从而把楚庄王逼入死胡同,不得不回头,改变自己的决定。在特定的情况下,采用正话反说的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优孟正是采用了正话反说的方式,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意思,而是从相反的方向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及众大臣的意愿,让楚庄王接受。
因此,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许多话是不必说得过于清楚的。具有一定的含蓄性,反而能让语言表达更有魅力。例如,当你去拜访朋友时,主人热情地拿出水果、茶点招待你。如果你直言道:“不吃不吃,我从来都不喜欢吃零食的,再说我也刚刚吃完饭,肚子饱得很,哪有胃口吃这些东西啊!”这样不仅让主人扫兴,还会伤害主人的一片热心。但如果表达含蓄一点,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谢谢,多新鲜的水果啊,多香的糕点。可惜我刚刚吃完饭,没有胃口吃了,真是太遗憾了。”主人听了此番话后,心里必定很高兴,这样你也传递出了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
孙犁曾在《荷花淀》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有几个青年妇女的丈夫参军走了,她们都很想念自己的丈夫,很想去驻地探望一下。但是,因为害羞,不好当着众人的面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各自找了一个借口来表达本意。“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服。”“我有句要紧的话要和他说。”“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要叫我再去看看,你说能有什么看头啊?”正所谓曲径通幽。从侧面切入,暗中点明自己要说的话的主要含义,将话说在明处,而含义却藏在话的暗处。
当然,直言直语是人性中一种很可爱、很值得大家珍惜的特质,也唯有这种直言直语的人,才能让是非得以分明,让人的优缺点得以分明。只是在现实社会里,直言直语有时却可能是为人处世中的致命伤。
因此,在日常交谈中,当遇到一些让我们不便、不忍或语境不允许直说的情况时,我们要懂得把“词锋”隐遁,或把“棱角”磨圆一些,或从相反的角度深入,使语意软化,以便于听者接受,最终达到表达真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