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生命和家园,携手大洋
——“科摩多”多边人道主义救援减灾海上实兵演习侧记
一条窄窄的海峡,云集了来自17个国家的24艘军舰。
3月31日至4月1日,由印度尼西亚海军主办的“科摩多”多边人道主义救援减灾海上实兵演习在新加坡海峡以东如期举行。演习背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海啸在印尼纳土纳海掀起了滔天巨浪,过往商船多人落水、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损毁造成大量原油泄漏、临近某国灾情严重……
生命高于一切,灾情就是命令。
中国、美国、俄罗斯等17个国家的海军星夜兼程,急速赶赴救援集结点,并迅速成立救援减灾联合指挥所。搜救力量中,既有搜索能力较强的驱护舰,也有多功能用途的登陆舰,还有专门用于海上救护的医疗船,以及负责空中侦察的巡逻机……按照舰机性能和用途,各国救援力量被分为阿南巴斯群、海上平台群、纳土纳群和空中支援群4个兵力群,分别具体负责4个方向的搜救工作。
中国派出的两栖船坞登陆舰长白山舰,不仅专门设置有医疗救护区,还搭载了两架搜救直升机和一个医疗分队,具有较强的搜救能力和海上救治能力。演习中,长白山舰被编组到阿南巴斯搜救群。
由印尼3架固定翼飞机和美国1架P-3C飞机组成的空中支援群率先升空,对灾情进行综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通过联合指挥信息系统及时传回联合指挥所。
在由中国海军长白山舰、马来西亚“马哈旺萨州”号指挥支援舰、印尼两艘西格玛级导弹护卫舰组成的阿南巴斯搜救群,一场海天立体搜救随即展开。空中,中国和印尼两架舰载直升机飞速搜索;海上,舰艇雷达天线摇头旋转,不停地扫描搜索。长白山舰驾驶室里,印尼派出的联络官不时地用英语与其他舰艇通报搜救情况。
“发现目标!遇险船起火并有部分船员受伤落水……”中方舰载直升机机长刘挺松报告后,驾机在遇险船上空盘旋,引导舰艇前往救援。
长白山舰快速放下小艇,副航海长亓欢和军医苑飞带领4名官兵迅速登上小艇,对落水人员进行救捞。随后,长白山舰驶向遇险船,进行灭火。
长白山舰损管队长王亮打开水龙带,将一头紧紧接在消防阀上。战士李光明和任海龙快速在水龙带的另一头装上高压水枪。也就是十几秒的时间,扛在两名战士肩上的高压水枪冲着遇险船奔涌而出……
其他国家的3艘军舰也很快加入救援队伍,密切配合对遇险船和遇险伤员进行抢救……
为了增加演习的难度、考验各国舰艇的应急处置能力,每一个突发情况,参演各群的每艘舰艇事先都不得而知。
“报告指挥员,印尼NBO直升机搭载重伤员准备降落我舰实施手术治疗,同时请求我舰派出直升机转运伤员!”作战指挥室里,中方参演指挥组长章杨向指挥员纪洪涛报告。
“同意!直升机组做好前出转运伤员准备,医疗队员准备实施伤员抢救!”收到命令后,刘挺松一拉飞机控制杆,飞机迅速爬高,向印尼军舰飞去。
短时间内对不熟悉的外方舰船实施直升机起降,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指挥领航、通信协同等都需要双方精确沟通。
“通过直升机互降,互相熟悉了对方组织指挥、舰面保障方式,这种经历将在以后的国际救援减灾行动起到积极作用,”刘挺松说。
直升机互降、救捞落水人员、抢救伤员……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海水渐渐与夜幕融为一色,海上实兵演习渐次进入灯光通信演练阶段。
灯光闪烁,各舰信号兵准确捕捉灯光传递的信号。
“灯光信号翻译为:我船受损,请求支援!”长白山舰女信号兵永荣兰的报告声显得有点紧张:一方面,通信是舰艇机动搜救演习的基础,只有快速准确的通信,才能确保舰艇机动的准确无误和搜救行动的顺利完成;另一方面,她学的是国际信号,但这次演习应印尼要求,联合演习中使用不同于国际信号的《多国海上战术规则MTP1(E)版》。
为了熟练掌握这份文件,演习前永荣兰和战友们反复练习,逐条背诵,终于将这份文件规定的代码烂熟于心。
与此同时,各个救援群救援工作也在相关海域同步进行:海上平台群对海上损毁石油钻井平台进行抢修,防止油污扩散;纳土纳群抵近受灾国海域,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一望无际的大海上,这场代号为“科摩多”的多边人道主义救援减灾演习按计划顺利实施。
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为了每一个宝贵的生命,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面对国际重大自然灾害,往往需要多国密切协同、联合实施,单靠一个国家很难实施快速有效的救援。这也体现了各国合作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共同意愿。
联合救援时间持续48小时后,完成搜救任务的各国军舰依次撤出救援海域。窄窄的海峡,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新华社长白山舰2014年4月2日,合作者:黎友陶、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