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一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是一个千年古县,在它的辖区内,有一个曾比它自身更加遐迩驰名的古镇,即中州名镇——濮城镇。这个7.6万人的古镇,在濮阳市93个乡镇(办)中,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名列前茅,在河南省也小有名气。范县人称它是范县的“小上海”。其实,它在历史上更加辉煌,它就是光耀华夏东藩的濮州。
漫步濮州古城,现代化的建筑栉比鳞次,宽敞的马路四通八达,工业园区一派兴旺;农村经济林茂粮丰、桃丰李硕。俯仰之间,古城墙、护城河以及东门凝和、西门遂昌、南门延熙、北门拱极,清晰可辨,仍不失昔日的壮观。城内六条大街依次排列,州衙、布政司、察院、备御千户所、税课堂、儒学堂、奎星楼、庙宇、仓储等遗址犹存。
如果翻开国史方志,查阅濮州历史文化,你会对它更加肃然起敬,并为自己的祖先是濮州人而骄傲自豪。
《濮州志》载:“濮为东藩大州,历山峙于左,黄河带于南……为士者多钟山川之秀,故英贤辈出,视他州郡独异焉。”
濮州建置始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最盛时它曾西辖濮阳,东领范县,北管临清、馆陶,南统鄄城、雷泽、临濮诸县,是名副其实的“东藩大州”。它的辖区比现在的濮阳市还要大得多,因此说范县离不开濮州,说濮阳离不开濮州,说鄄城、雷泽、临濮更离不开濮州,因为鄄城、雷泽、临濮本身就是濮州的一部分,直到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才濮、鄄分治。这些地方山水毗邻,虽然疆域多变,但过去曾是一个长达千年的行政区划圈,现在仍是一个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文化圈。濮州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向一代又一代的后人讲述着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一路走来发生了多少千古流传的故事。
五年前,范县县委书记王秋芳、县长赵丽玲主持编写了《人文范县》一书,全面精准推介范县历史文化、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今年濮城镇党委、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又编写了《沧桑濮州》一书,和《人文范县》互为姊妹篇。《沧桑濮州》旨在全面简要介绍濮州优秀历史传统文化,传播社会正能量。
濮州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文明肇始之域。这里濒临黄河,傍依濮水。早在上古时期,我们的先民群体和古圣先贤,就在这一带活动。他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备尝艰辛,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华胥氏在濮州雷泽履大足而生伏羲,伏羲创八卦,始文明。伏羲之后颛顼部落在这一带活动,并都于此、葬于此,是为帝丘,史称“颛顼之墟”。颛顼之后,部落首领帝喾之妻陈锋氏,在三河与赤龙交媾,生下了帝尧,尧死后葬于濮州穀林,世称尧陵。帝舜则生于姚墟,耕于历山,陶于河滨,因此濮州又有“尧舜故里”之称。
夏之后,中国进入有史可查的历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乃至隋唐,濮州这个地方钟灵毓秀、风云激荡。它像中原地区的缩影,几千年来连绵不断,演绎着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其历史文化博大精深,风流千古。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废濮阳郡置濮州,至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降为散州(不辖县),民国二年(1913年),改州为县,濮州建制存在长达1317年。这期间又发生了多少历史事件,出现了多少人文故事?
我们不妨穿越时空,对濮州的历史文化纵向梳理一下。俗话说得中原者得天下,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春秋城濮之战、战国马陵之战、唐末王仙芝起义、明末榆园军起义、晚清刘占考起义等,皆发生在这里,在中国战争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有道是黄河安天下宁。历代有为君王都十分重视黄河治理。上古时期,大禹曾在这里治理过黄河。千古一帝秦始皇在这里走马修堤,而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则在这里统帅万民堵塞黄河瓠子决口。进入19世纪80年代,黄河河床越来越高,已成为地上悬河,它像是悬在濮州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终于在兰阳铜瓦厢决口,使整个濮州一片汪洋,百姓生命财产损失巨大。同时,濮州被黄河一分为二,之后河患连年,从此濮州一蹶不振。再加上晚清、民国政治腐败,战火连绵,濮州由大州降为散州,再撤州为县,建国后又撤县为镇。
濮州是诗礼文献之邦。壮美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引来多少先贤圣哲、文人墨客,到这里游历考察、凭古吊今,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传世诗文。如许由、虞舜、孔子、刘彻、曹植、陶潜、高适、王维、柳宗元、范仲淹、程颢、曾巩、陆龟蒙、王世贞等,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文遗篇。这些文化瑰宝,随着岁月的推移更加绚丽多彩。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濮州毗邻邹鲁、地处中原,中原文化、齐鲁文化乃至燕赵文化在这里融合交汇,化育了这一方人淳朴善良、忠义豪放、勤劳勇敢、侠义包容、崇文重教、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民风民俗,历代国史方志都对濮州民风民俗赞赏有加。《隋书》载:“濮州有康叔之教,周孔遗风,其人多好儒学,性质直怀义,有古之风烈。” 《元志》载:“其民朴厚,好稼穑,务蚕丝。” “士敦信义,民务稼穑,习尚礼仪,不喜夸诈,有邹鲁之遗风。” 《一统志》载:“其俗近淳厚,家知礼逊,习俗节俭,人多读书,士风彬彬,贤良宏博。”旧《濮州志·风俗记》载:“此地膺高阳之淳化,袭卫武之流风,渐被礼仪之俗,共称仁厚之乡,学术日兴,民风日美矣。人尚劲悍,大通诗书,文质适中,故前贤有卫多君子之言。”
濮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贤哲递兴、代不乏人。这里出过很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其中有贤淑皇后、一代贤相、六部尚书、封疆大吏、智勇将军、廉官能吏,也有起义领袖、名士侠客等。隋唐实行科举制之后,这里“甲科之盛,拟似江南”,曾因出现过父子双进士、父子同尚书而名闻朝野。这些历史文化名人像璀璨的繁星,在历史的星空中闪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濮州人自强不息。
濮州确是一个让人心仪神往的地方。
本书是在范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由濮城镇党委、政府精心谋划的一本风物风情风俗书。有方志性质又不同于方志,而且和方志有很大的互补性。本书旨在以翔实的史料、灵动的篇章、通俗的语言,比较全面而又简要地介绍濮州从上古时期到隋朝设州、民国撤州这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包括陵谷变迁、历史沿革、文化遗存、历史事件、人文典故、名人荟萃、传世诗文、民间故事、风土民情、方言谚语、名老字号等,力求真实性、资治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统一,雅俗共赏,可读可藏。用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守护建设濮州人的精神家园。
本书在编纂中参考了各种历史典籍,包括各种版本的《濮州志》,以及《鄄城县志》 《范县志》 《莘县县志》 《朝城县志》《观城县志》 《鄄城文萃》 《鄄城荆玉史》 《人文范县》 《范县民俗文化》 《莘县文史资料》 《莘县马陵之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还参阅了《中国历史地图集》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国古今人名大辞典》 《辞海》 《辞源》等典籍;画家曹业峰为本书设计了封面。在这里,谨向有关编者、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编纂过程中还得到了范县政协和范县史志办公室有关领导、鄄城县政协和鄄城县史志办公室有关领导、莘县政协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并提出宝贵意见,在这里也一并表示谢忱。
沧桑濮州,风流千古,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尽管编者竭尽全力,但因水平有限,仍挂一漏万,错讹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是为序。
2018年10月31日
(作者系濮阳市政协原常务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