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2014年5月4日,在五四青年节这个属于青年的节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工作,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习总书记的讲话,既是对广大青年饱含深情的殷切期盼,也是关于立身修德的明确指示和具体要求,对青年学子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度概括的,是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24个字的核心价值观可以分成三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实基础,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核,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高表现。在三个层面展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有着紧密内在联系的体系,只有分析其内部联系,才能更好地理解核心价值观,内化核心价值观,践行核心价值观。

为了进一步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在广大青年学子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深入学习、系统培育、积极实践的育人平台,北京大学党委在2014—2015学年推出了北京大学首期“名师大讲堂”专题讲座,由党委宣传部具体实施。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12个关键词,北大党委邀请校内各专业德高望重、学术扎实的知名教师登上讲台,牢牢立足中国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的现实,紧密结合当前思想界理论界的热点问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深、讲透、讲全面。

在北京大学首期“名师大讲堂”专题讲座中,厉以宁、梁柱、楼宇烈、李伯谦、钱乘旦、袁明、程郁缀、朱苏力、潘维、于鸿君、韩毓海、孙熙国等12位教授欣然受邀登台。他们分别来自光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历史学系、国际关系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法学院八个院系,基本上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多数领域。诸位知名学者结合各自的学术研究特长,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关键词的起源和内涵,旁征博引、钩玄提要、细致分析、深入浅出。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社会与个人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多个角度,阐释概念、考镜源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和示范者。

“名师大讲堂”专题讲座一经推出就广受好评,在北大师生群

体乃至首都高校界都引起了强烈反响。12位名师生动而独特的解读方式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每场讲座都座无虚席。

鲁迅先生说过:“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阶段,北京大学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目标,围绕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总结办学经验,充分利用北大优质的教师资源,将“名师大讲堂”这类弘扬北大传统、发扬北大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办下去。这不仅是北大精神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北大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为了更广泛传播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各界共享北京大学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验和做法,北大党委宣传部整理了首期“名师大讲堂”专题讲座,并付梓出版,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