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书写规范形成的过程及其对笔迹特征形成的影响
一、书写规范形成演变的过程
文字是人为规范下的产物,文字与书写规范是相伴产生的。书写规范是指人们书写文字时应遵守的书写活动的方式、方法。最初的文字为手写文字,书写规范直接对人的书写方式做出限制,以使文字具有统一的表现形式,并使所有了解文字的人都能辨认和识别。基于对文字书写的这种要求,汉字在不断地演变,从复杂难以书写的象形文字演变为现代汉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关于汉字书写规范的形成演变过程。笔者通过观察自古至今的汉字组成及大量的手写汉字,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汉字及书写规范的演变过程做出推测,认为汉字及书写规范发展与演变的推动力是基于人对汉字书写的要求和生产劳动的需要。
1.文字书写的可辨认性
书写文字能够被辨认是人们的基本要求。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人们书写文字的目的就是为了记录自己的思想,并且使自己或他人能够辨认、了解自己的思想;倘若不能被辨认,文字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性。所以,人们对书写文字的可辨认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假定这个进化过程是符合真实状况的),自从有了语言就有了人类,也就有了人类社会,语言使文字的产生有了可能性。文字产生的最初阶段,生产活动简单,如打猎等,人们用文字表达意思的方式也简单,往往用单个字符或者几个字符代表一个意思。由于日常活动比较简单,彼此之间均能相互理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活动日渐多样,生产关系日益复杂,随之带来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日益复杂。人们需要表达的意思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于是,语言日益丰富,文字也日益丰富,并处于持续发展的状态。就现在而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语言,如火车、飞机、原子能、电脑、电子邮件等。随着后来语言的丰富,人们用语言表达的方式也越来越复杂,文字也逐渐增多起来。由于文字的增多,用象形文字来表达事物的方式显然已不符合需要。
文字的增多,随之带来书写形式的多样化。文字的书写形式之间易发生混淆,于是人们要做出各种书写规范,以达到区分众多书写文字的目的。在中国的文字发展历史中,由于象形文字的书写线条复杂,难以辨认,在以后的文字发展演变中逐渐改变了象形文字中难以区分辨认的书写线条、线条之间的组合交叉,象形文字演变为篆体字,又从篆体字演变为繁体字及现代的汉字。从象形文字到篆体字、繁体字、现代汉字,书写的笔画日益简单,笔画间的组合交叉方式也日趋简单明确,字体也更加易于辨认。
2.文字书写的便利性
我们知道,文字是用来表达人们思想的工具,除了达到工具性的目的之外,还必须便利于人们使用。推断文字发展演变的两个因素是表达思想的需要和书写运用的便利,这两个因素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相互影响的。前者是首要目的,后者也是不容忽视的。表达思想的需要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文字使用、书写的便利性,因为表达思想的工具本身就是复杂多样的,是排斥书写的便利性的。但由于人们为了方便使用文字工具,总是在前一个需要的基础上尽可能使其变得方便好用一些。
从我国文字发展的历史推测,最初由于生产力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方式简单,当人们开始用文字符号表达思想时,总是首先考虑文字符号象形于所表达的内容,并不考虑书写是否方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生活方式日益复杂,语言极大丰富,人们在满足表达思想需要的前提下,总是尽最大可能使文字书写变得有利于使用。再者,文字书写存在方便性,人们才易接受,才愿意练习书写并熟练掌握;否则,倘若文字书写起来困难、杂乱无章,人们不但不愿意接受文字工具,就是愿意接受也无法很好地掌握书写技能,因而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是由古老的象形文字到篆体字、繁体字及现代文字。最初的象形文字笔画线条复杂,没有书写的规律性。为了便于书写,在以后的文字演变中逐渐用一些简单的笔画来组成文字,使文字书写更加简单方便。同时,为了书写方便也改变了繁体字的复杂结构,最终形成了现代汉字。
3.文字书写的美观性
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自从人类从劳动中创造出了自己的语言工具——文字,在满足自己的需要之外,就一直在不断地努力赋予其美观的形象。
文字的出现最初基于人的实用主义。当人类创造出文字之后,由于生产力还不够发达,没有印刷工具,在文字出现以后长久的时期内,人们只能用手通过书写工具进行书写,最初人们掌握手写文字只是为了满足表达思想的目的。当满足了这种目的之后,为满足自己和他人的观赏愉悦,使文字这种媒介工具能够取得最佳的交流传达思想的效果,人们在书写文字的过程中会努力改善自己的书写技能,反复练习,从笔画的书写过程(起笔、书写、收笔)到笔画的交叉搭配,字的组成部分的结构等方面,努力地完善书写效果,以使书写出来的文字美观。长此以来,便赋予了文字的文学艺术性。书写文字的鼎盛时期大约在西晋,欣赏出自名家的书写文字形成了一种时尚,如王羲之的手迹,至今仍备受推崇。基于人们这种美的需求,于是人们不断地完善改变笔画的书写形态,笔画的交叉搭配,以及字的形状结构等,并相应地形成了新的书写规则。
人对美的观赏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关于美的观赏也在不断进步、变化和发展。于是从象形文字到篆体字、隶书、繁体字再到现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书写艺术性的要求。尽管最初的书写艺术比较朴素,但也反映了当时的书写艺术。所以,追求书写完美文字的愿望也是推动文字发展、演变的动力之一。
文字的书写规范是指书写文字的方法和要求,是书写正确的保障,也是保障文字在较长时期内不发生改变的保障,同时又是文字具有普遍的可辨认性的保障。文字是一种语言工具,是为思想交流而产生的,只有统一起来,形成统一的书写规则,才能有统一的文字书写形式,才能使这种语言工具掌握在每个人的手中,从而使文字发挥工具的作用。否则,在固定的人群中将有多种文字,那么人们不能完全掌握这些文字,就不能发挥文字传递信息的媒介作用。同时,如果文字没有统一的书写形式,人们各自书写的文字符号不能被他人所识别,那么也不能发生文字语言的媒介作用。因此,就有必要形成一套统一的书写规则。
汉字的书写规范是基于人们对于书写文字的可辨认性、便利性、美观性的要求而形成的。汉字书写规范的形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组成文字符号的笔画形态。
为满足人们对于书写文字的可辨认性、便利性、美观性的要求,在长期使用文字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去除了不必要的书写形式,使文字由几种简单的笔画形式来组成。这些笔画包括点、横、竖、撇、捺、钩、挑、折八种形式。这样就去除了关于象形文字、篆体字中各笔画形态之间易混淆、复杂难辨认、难书写的形式。同时,为保证书写的正确与美观,对具体笔画的书写形式,包括起笔、书写、收笔等都做了规定。例如,横平竖直,隶书要求对横画的书写要做到蚕头燕尾,等等。
由于汉字的数量繁多,八种笔画的简单形式不能满足组成这么多文字符号的需要。因此,人们对各种笔画的形态又分别做了多种变化形态的规定。例如,点画有短点、长点,横画有长横、短横,竖画有长竖、短竖,撇画有横撇、斜撇和竖撇,捺画有平捺、斜捺,钩画有横钩、竖钩、横折钩、斜钩等,折画有横折、竖折,挑画有斜挑、平挑、竖挑,等等。简单的笔画存在以上多个变异书写形式的书写规范。
2.笔画组成文字符号。
组成汉字的笔画已经确定下来,关于这些笔画如何进行组合、构架的问题,同样也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书写汉字的可辨认性、便利性和美观性的要求。在长期的汉字的演变过程中逐渐改变了原始象形文字、篆书那种复杂难认的结构形式,对笔画间的交叉位置、交叉方式(如十字交叉、相接交叉)、搭配关系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对汉字来讲,“工整、对称、方正”自古以来是中国美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汉字组成的规范形成中起主要的影响作用。同时,对于各种笔画处于汉字的不同位置,要怎样书写都做了不同的要求,使得组成汉字的多笔画间交叉、搭配分布合理、清晰、均匀。如撇画在“和”“木”“广”“大”中分别有不同的书写形式:“和”与“木”字中的撇画形态是为了达到笔画分布均匀、美观、易区别字的笔画结构为目的而设置的,而“广”“大”字中的撇画形态是为了达到汉字书写字体的工整美观性。这样就形成了现代汉字的书写形式的规范。
3.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
组成汉字的各笔画均有一定的书写顺序,这是为了达到人们书写汉字方便、美观的目的,同时也是为了保证书写结果合理易于辨认。
首先,就单个笔画的书写来讲,人的肢体运动存在一个方便的运动方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运动方式比从下到上、从右到左的运动方式要方便得多。另外,从左下到右上、从右上到左下均是方便的肢体运动方向,从左上到右下也是方便的肢体运动方向,而从右下到左上则是不方便的肢体运动方向。因此,笔画的书写运动方向均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左下到右上、从右上到左下、从左上到右下的书写方向,如横画、竖画、撇画、挑画、捺画等的书写方向。
其次,对于组成汉字的笔画间的先后书写顺序,也是遵循着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书写顺序。对于内外结构的汉字来讲,为了使书写的汉字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合理,有的书写顺序是先内后外,有的书写顺序是先外后内。如“选”“国”字的书写。
4.单个汉字的整体规范。
汉字的整体规范的形成也是为了满足人们对汉字的组合、构造的可辨认性、书写的方便性、美观性要求的结果。单个的汉字,除个别的由一到三个笔画外,如“一”“二”“三”“上”“下”,大多由多个笔画构成,最多一个汉字可由三十多个笔画构成。因此,对单字的书写规范的要求也极多。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在实际书写活动中,违背了某个书写规范,甚至缺了、多了某个笔画,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影响人们对字的辨认。如对“贰”的错误书写形式有多笔画、少笔画、笔画位置改变等多种表现,这些不规范的书写体甚至可能是错字,放在具体的书写语言环境中仍能辨认。
二、文字书写规范的形成过程对笔迹鉴定的重要意义
了解文字的演变过程以及书写规则的形成过程,使得人们能够了解书写活动的起源及书写活动的本质特征,进而了解笔迹现象形成的原因,并且根据笔迹现象推测个人不同于他人的书写活动的特点(即书写习惯)。其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字的形成过程对笔迹特征的构成有重要的影响
书写活动的本质特征,主要是指人们对书写活动的便利性、可辨认性或美观性的要求。对人们的书写活动起主要影响作用的是书写活动的可辨认性和便利性,便利性的要求所产生的影响是以可辨认性的要求为前提条件的。正是由于这个因素使得不遵守书写规范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是人们对工作学习追求高效率的产物。对书写活动便利性的要求是形成笔迹现象共性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美观性的要求也是以可辨认性为前提条件的,同时也是形成个性书写形式的重要原因。可辨认性要求的影响有时也会形成个性化的书写形式,其条件取决于其与书写规范的关系。
2.书写规范对笔迹特征形成的影响
书写规范对笔迹特征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决定笔迹特征的必要条件。由于遵守书写规范是相对的,不遵守书写规范是绝对的,因而并非所有的违背书写规范的书写形式都是笔迹特征,都反映了书写人的个性化特点。书写活动不遵守规范是个共性的问题;相反,对于那些难遵守的书写规范,若能遵守,反而反映了个人的特有能力,是个个性的问题。因为笔迹鉴定主要是为了突出书写人的个性问题,因而只有具有个性意义的书写形式,才能对笔迹鉴定有意义。在一般情况下,较大程度地违背了书写规范,且不存在书写活动的普遍性要求的影响(如便利性的影响)的书写形式才能称为笔迹特征,否则只是普遍的书写形式。
3.文字书写规范的演变过程对判断笔迹特征的鉴定价值有重要意义
笔迹特征的鉴定价值是指笔迹特征对于认定个人的人身同一所具有的意义大小的量度。笔迹特征鉴定价值的大小是以笔迹特征个性化程度的高低为量度的。笔迹特征的个性化程度越高,笔迹特征的鉴定价值越大;笔迹特征的个性化程度越低,笔迹特征的鉴定价值越低。
了解了文字的形成过程,以及人们在书写活动上的习性,可以使人们了解什么是共性的书写活动,什么是个性化的书写动作。一般而言,最大程度地违反书写规范的手写汉字的书写形式,且这种书写形式不带有书写便利性,那么形成的笔迹特征的鉴定价值最大;较大程度地违反书写规范的手写汉字的书写形式,且这种书写形式带有一定程度的书写便利性,形成的笔迹特征的鉴定价值较高;违背书写规范且带有较大程度书写便利性的手写汉字的书写形式形成的笔迹特征的鉴定价值最低;带有美观性的书写形式形成的笔迹特征一般具有较高的鉴定价值,因为这种书写形式不带有便利性的色彩。另外,书写技能极高、较高程度地符合书写规范的书写形式所形成的笔迹特征也具有较高的鉴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