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
[师]另外,在有意识地消灭中式英语的同时,要想克服汉语思维的干扰,还要多多学习、掌握中国英语。
[生]中国英语?中国英语不就是中式英语吗?
[师]不是。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概念,但现在英语学界已经将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中式英语是汉语干扰下的错误英语表达,但中国英语是正确的英语表达,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内容和学习的目标。
[生]到底什么是中国英语?
[师]中国英语就是以中国特有文化、语言、事物等为内容的英语表达,也可以说是带有中国特点的英语表达。比如你前面曾经提到过“汉语里特有的词”,例如“陶冶”“笔耕”“银丝面”什么的,还有“人心齐,泰山移”这种谚语,这些表达具有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如果用正确的英语表达出来,这英语就属于中国英语。再比如,咱们的学校地处曲阜,曲阜是孔子的故乡,那么你会用英语表达一些和孔子有关的词语吗?像“孔子”“孟子”“孔庙”“孔林”“《论语》”“仁”“礼”“孝”“君子”“小人”“儒学”“春秋战国时期”“周游列国”等等。还有孔子的很多名言,像“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仁者爱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耻下问”“有教无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礼之用,和为贵”“德不孤,必有邻”等等。你虽然在曲阜这所大学里学了四年英语,但能用英语表达这些词语和句子吗?
[生]绝大多数说不上来。那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差别究竟是什么呢?怎样来判断哪些是正确的中国英语,哪些是错误的中式英语呢?
[师]简单地说,中式英语是汉语干扰下违反标准英语的错误英语表达,中国英语是中国特有词语和句式的正确英语表达。举例来说,汉语有“龙头产品”一词,英语怎么说?我们可能会说成dragon-head product,但英语的正确说法是flagship product,那dragon-head product就是个中式英语表达,是错的,而flagship product则可以说是“龙头产品”所对应的中国英语。再比如,“上火”是中国文化里特有的概念和词语,有人想用英语表达,可能会说成to go up fire,但正确的英语说法是to suffer from excessive internal heat,那to go up fire就是中式英语,而to suffer from excessive internal heat则是中国英语。下面咱们以“黄”为例,再来说明一下这个问题。
这些英语中,括号里带星号的是错误的表达,是中式英语,而后面的英语则是正确的,是中国英语。
[生]这些表达中国文化的英语,我们需要学习、掌握的有很多吧?
[师]有的学者将我国英语专业学生应当学习的中国文化内容细分为二十多类,像中国社会、政治、历史、哲学、传统思想、宗教、考古、文学、神话、诗词、戏曲、音乐、绘画、地理、科学技术、中医药、体育、武术、气功、饮食、器物、民俗、节日等等,还有语言方面的东西,像四字成语、熟语、歇后语、典故、特殊词汇等。前些年,有所高校对英语专业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过一个调查,看他们能否用正确的英语表达下面20个词语,结果正确率不到5%。
[生]我记得有个老师曾说起过,我国有的学者竟把孟子的英语名字Mencius翻译成“门修斯”,闹了个大笑话,这是真的吗?
[师]是真的。这是2000年10月《光明日报》上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的事,文章题目是“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其中说到:
[生]是。中国文化的东西,一想用英语说就失语了。
[师]2009年,清华大学有位副教授竟然把蒋介石的英语名字Chiang Kai-shek翻译成了“常凯申”。2004年8月,《文汇报》曾报道,在上海的一次招聘翻译人员的考试中,考生将“血肉长城”翻译为the long wall of blood and meat,竟然用了“食用肉”meat;把“富贵不能淫”翻译成be rich, but not sexy,意思成了“要富有,不要性感”;还把“人之初,性本善”译成Since the beginning of human beings, sex is always good,意思成了“人之初,性总是美好的”,真是笑话百出。
[生]这不怪学生,因为我们从来没学过这些内容的英语。
[师]是。我们教材上学的、老师和外教讲的以及课堂上谈论的大都是英美等英语国家的事情,我们没有机会接触和学习中国英语,可是,在将来的工作学习中,我们却不可避免地要使用、表达中国英语,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生]的确,我们是中国人,成天泡在中国文化的海洋里,大脑的思维里时时刻刻都存在这些东西,它们是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自然也是主导我们语言表达的东西。再就是我们这些英语专业的人,将来向老外介绍中国文化也是一项重要任务,学习怎样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实在很必要。
[师]既然我们大脑里存在汉语思维,我们就无法阻止带有中国文化和汉语特点的词语和句子在我们脑海里冒出来,可到了口头上却要用英语说出来,这就要卡壳了。其实,我们很大一部分的哑巴英语就是这样形成的。来看下面这段文字:
中秋节
这是2013年12月份英语六级考试中的一个翻译题,其他两个汉译英的题也都是中国文化的内容。全国十几万大学生考完后,惊呼“四六级考试变脸,大刮中国风”“水土不服”“不适应”“很抓狂”“相煎何太急”。更有些同学在网上爆出一些“雷翻译”“神译”,像把“指南针”译成GPS或guide south needle,把“火药”译成fire medicine或TNT,把“园林”译成garden forest,把“丝绸之路”写成Sichou Road,把“皇室成员”译成the stars of VIP,把“山水画”译成mountain water picture等等。有位同学告诉记者,不少考生看到“皓月当空”“寿”“福”“和”时,束手无策,当场放弃。
[生]这中国英语,别说公外的同学没学过,就连我们英语专业的学生也很少学习。没教,就不应该考,如果考,那是不教而诛。
[师]现在主管部门考查这方面的内容,说明已经意识到其重要性。可以预料,今后我国高等学校会重视中国英语的教学和学习。
[生]我们今后也要自觉多学一些这方面的英语,不能成天抱着英美的东西看,对我们自己的文化却忽略不管。
[师]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绝大多数同学将来要在中国生活、工作,中国英语的实用价值会很大,现在不学,将来就会犯难。
[生]可是要学习中国英语,上哪里找学习材料呢?
[师]材料有很多。一是我国权威外语出版社出版的汉语作品的英语译本,比如外文出版社、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等,它们都出版了很多高质量的汉语名著的英语译本;二是一些中国的英语大家撰写的英语作品,像辜鸿铭、林语堂、胡适、冯友兰等;三是我国或外国出版的介绍中国文化的英语书籍;四是我国发行的一些英语报刊,像《中国日报》(China Daily)、《二十一世纪报》(21st Century)、《北京周报》(Beijing Review)等;五是我国权威部门主办的一些英语网站。另外,还要多看一些权威的汉英词典。在这些书刊和网站上,我们都可以学习到大量中国英语的表达,对我们用英语表达汉语思维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