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悍南北朝之铁血双雄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8章 乱世教主尔朱荣

轰轰烈烈才是真

几乎与此同时,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乞伏莫于也杀掉太守,聚众造反。

接着,南秀容的牧民万于乞真又聚众杀了太仆卿(负责养马的最高长官,类似弼马温)陆延,响应乞伏莫于。

但是这两人没能掀起什么大浪,很快就兵败身亡。

因为他们的运气实在是太糟,就好像世界杯决赛抽到了下下签分到了死亡之组。

他们的对手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尔朱荣。

尔朱荣家住在北秀容,世代都是契胡(史学界大多认为契胡人即为羯人,与十六国时期后赵的石勒、石虎同出一源)的酋长。

其高祖尔朱羽健曾率部随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其后代孝文帝拓跋宏汉化改革,改为元姓)征讨后燕,是北魏开国功臣;祖父尔朱代勤曾任肆州刺史,受赐爵位梁郡公;父亲尔朱新兴,不仅曾任散骑常侍、平北将军、秀容第一领民酋长等要职,而且还是个大慈善家,经常给朝廷捐助钱粮和马匹。

尔朱荣皮肤白皙,眉清目秀,是个大帅哥。他家里极其有钱,据说牛、羊、马、骆驼数量多得没法计算,只好以毛色分群,放养在山谷之中。

又帅又有钱还是世袭贵族,尔朱荣称得上是真正的高富帅。

他从小就聪明过人。据说他特别喜欢打猎,每次打猎时都像军事演习一样布阵,号令严明,计划周密,手下人都对他心悦诚服。

尔朱荣是个不甘平庸的人,对他来说,平平淡淡就是闷,轰轰烈烈才是真。

他并不满足仅仅做个富二代,他的目标是平定天下。

然而,这个志向实在是太大了,要想实现绝非易事,除了要有出众的能力,超人的实力,还需要合适的机会这就和钓鱼一样,时机没到你再怎么使劲也没用,你能做的,只能是耐心地等待和用心地观察。

破六韩拔陵起兵造反导致天下大乱的时候,尔朱荣已经三十一岁。

他觉得这正是他期待已久的好机会。

他可以打着平叛的旗号,建立自己的武装,随后在战场上发展壮大,最终逐鹿中原,开创自己的大业!

说干就干,他马上广散家财,招募义勇,很快拉起了一支四千人的骑兵部队。

拉出队伍单干,最重要的,当然是资金和人才。

钱不是问题,凭借尔朱家多年来积累的财富,如今的尔朱荣堪称财大气粗,而且全是自有资金;但人才就必须要靠高薪招聘了,尔朱荣开出的年薪自然极有诱惑力,业绩好的话,可能年底还有大量奖金和大手笔的分红。

怀朔镇离尔朱荣所在的秀容川不远,得知这个招聘启事后,高欢的几个哥们儿都动心了,刘贵、司马子如、侯景以及高欢的连襟窦泰、贾显智的哥哥贾显度等人都先后应聘来到了尔朱荣的旗下,这几个哥们儿的能力也都不错,全都得到了重用。

不过,高欢并没有参加尔朱荣的队伍。

一方面,他向来做事谨慎,从不干没把握的事,想先看看形势再说;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他一直想当老大。

在别人手下干,领导说你是才你就是才,领导说你是柴你就是柴,做惯老大的高欢不喜欢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他想要的是自己当家做主,组建自己的天下。

末世疯狂

几乎就在尔朱荣起兵的同一时间,洛阳城内又再次发生一次大变动忍辱负重五年之久的胡太后又咸鱼翻身,重新执掌了朝政!

此时,狡诈的刘腾已经去世,而元叉这家伙又一直沉迷酒色,导致严重肾虚,精力不足,他的头脑老是迷迷糊糊的,对胡太后的监视也就有点放松了。

胡太后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与小皇帝元诩偷偷见了面。

她一面哭诉元叉的狠毒,一面讲述母子之情,自己当年如何冒着生命危险生下这个儿子(北魏前期一直有立子杀母的制度,胡太后是个特例),为了保护儿子不被嫉妒的高皇后杀掉又是如何吃尽苦头,然后又说自己已经心灰意冷,想去出家当尼姑,说得声情并茂,声泪俱下。

小皇帝脑子本来就不是太好使,母亲这一番情真意切的话让他深受感动,他本来坚硬如黄豆的心肠立即就变得绵软如豆腐,母子两人当场就定下了废除元叉的计谋。

有了皇帝的旨意,废除元叉就如捏死一只蚂蚁。

而元叉向来人缘不佳,他平时有了好处,一直都喜欢独吞,关键时候自然没人愿意帮他。

正所谓: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朝臣们争先恐后地发扬痛打落水狗精神,元叉想不死都不可能了。

结果是:元叉被赐死,刘腾被戮尸,小皇帝无所事事,胡太后再次临朝称制。

此时北方叛乱频仍,到处民不聊生,大魏江山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但再次上台的胡太后对此视而不见,不管政局如何糜烂,她只想要自己的私生活糜烂!

独守空房了五年之久,她如今早已饥渴无比,如同干旱的大地渴望雨露滋润一样渴望男人的怀抱!

她的第一个情人是郑俨。

郑俨出身于北方著名的世家大族荥阳郑氏,这个人其实是她的老相好。据说早年郑俨在胡太后父亲胡国珍手下当参军的时候,两人就已经有一腿了。

如今郑俨在西北军区司令萧宝寅手下干活,很快,十万里加急鸡毛信,一纸调令,把郑俨从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场上调到了太后龙床上,而且胡太后竟然不管国内外舆论如何大哗,硬是让郑俨昼夜待在宫中,其工作时间远远超过每周七天、每天八小时的标准。

不过胡太后偶尔也会给郑俨放一两天假,但郑俨每次回家,胡太后都派太监跟在身后,全程跟踪,连撒泡尿都要提防有没有人监视,怎么可能和他老婆亲热?

郑俨虽然工作勤奋,但面对如狼似虎的胡太后,他还是逐渐感到精力不济,体力不支,有不能胜任的感觉,便引入了徐纥做他的替补。

徐纥是见风使舵的高手。

他先靠拍权臣赵修的马屁起家;赵修被杀后,他又巴结投靠了清河王元怿;元怿死后他又成了元叉的党羽,现在元叉也倒台了,他又成功通过郑俨抱上了最高统治者胡太后的大腿。其马屁造诣之高,全国无人能敌可惜他没有把这门绝世马屁功夫写成书传下来,否则一定能畅销全球。

不过呢,就像有些女人被说成是“克夫”,这家伙是“克主”,凡是被他的马屁灌饱的主人没有一个不是死于非命的。

胡太后是个痴情女子,对情人,她可以让自己低到尘埃里。

她任命郑俨为中书令、车骑将军;徐纥为中书舍人、黄门侍郎,总摄中书、门下之事(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总理),所有军国诏令,都由徐纥负责。

和郑俨这个纯粹的花瓶不同,马屁专家徐纥其实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据说他口才极佳(否则怎么被称作马屁专家呢?),文才出众,可以同时对几个人口述诏书(这权力可真够大的)。而且他精力极为旺盛,整天处理事务,很少休息。

不过此人虽然有些小聪明,却根本没有安邦治国的大才。

此后,徐纥、郑俨两个人互为表里、权倾天下,号称“徐、郑”。

除了郑俨、徐纥两人之外,中书舍人李神轨也深受胡太后信任。人们怀疑他也和胡太后有某种不正当的关系,但是李神轨这人无愧于“神轨”这个名字,做事神神鬼鬼的,大家也没有充分的证据。

据说李神轨的儿子看上了散骑常侍卢义僖的女儿,卢义僖不答应,想把女儿嫁给别人。结果在出嫁前夜,李神轨的护花使者胡太后,竟公然违反婚姻法,剥夺婚姻自由,派太监紧急前往卢家宣旨:停嫁。

为自己的情人连这种事都能干出来,笔者只能说:这个女人疯了!情欲之火已经彻底烧掉了她的理性,她的才华,她的羞耻之心!

要说豪放,什么武则天,什么赵飞燕,什么潘金莲,在胡太后面前,统统都是浮云!

自毁长城

不过,不得不说,胡太后的运气还算不错,尽管她在宫里花天酒地,北方战场的形势却出现了有利的变化。

之前一段时间,破六韩拔陵一直在围攻北魏政府军,政府军则在广阳王元渊的率领下采取守势,两军势均力敌,谁也奈何不了谁。

元渊不仅颇有军事才能,也很善于用人,他最倚重的是参军(军事参谋)于谨后来名震天下的一代战神。

于谨出身于鲜卑贵族,和被杀掉的那位倒霉蛋怀荒镇镇将于景来自同一个家族,他熟读兵书战策,尤其是《孙子兵法》,性格深沉,足智多谋。

元渊慧眼识珠,特意请于谨出山,为他出谋划策,作为他的智囊。

这次,于谨给他出了个主意:老大啊,破六韩拔陵人数众多,光靠武力是不行的。三十六计中有一计……

元渊惊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走为上计?

于谨连忙打住:非也。是反间计。当年秦末的项羽之所以失败,陈平的反间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使项羽和军师范增、大将钟离昧、周殷等人互相猜忌、离心离德,其战斗力自然大大削弱。

笔者在这里插一句,咱们读历史书当然包括笔者这本书在内,也得这样活学活用才行啊。

元渊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通:这个主意不错,破六韩拔陵的部队可是多民族的大家庭啊,鲜卑人、匈奴人、敕勒人……内部矛盾很大。

可是派谁去呢?

当然是于谨去。

因为于谨是个国际化人才,会说几种不同民族的语言。

他单人匹马来到反叛的胡人营地,说着胡话就是胡人说的外语,对他们晓以利害,同时又奉上金银珠宝、美女美酒:一点薄礼,不成敬意,请笑纳。

西部敕勒酋长乜列河被说动了不知是深明大义或者见钱眼开还是见色忘友,反正他愿意率所部三万余人前来投降。

元渊大喜,传令公关部,要求准备好仪仗队、礼仪小姐迎接敕勒人。

于谨却摇了摇头,又献上一计:破六韩拔陵这小子一定会派兵追击乜列河。咱们不如用乜列河做诱饵,设下埋伏,一定可以击败这支破军(破六韩拔陵的军队)。

元渊依计而行。

果然如于谨所料,破六韩拔陵被打得丢盔弃甲,大败而归。

于谨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不仅懂理论,他还会实践;不仅是策划人才,还是执行人才。

单刀赴会,仿佛关羽重生,可见其勇;神机妙算,仿佛诸葛亮再世,可见其智而且其外语水平比诸葛亮高。

此战之后,破六韩拔陵元气大伤,士气低落,随后又遭到了北方柔然军队的攻击,无奈只能南撤。

在撤退途中,军心不稳的叛军又被元渊率部截击,再次大败。

破六韩拔陵从此不知所终,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位六镇起义的先驱就这样成了先烈,“真王”就这样阵亡。

二十万六镇叛军群龙无首,只得向元渊投降。

原先的六镇因战乱几乎已被夷为平地,这二十万六镇流民如何处置是个大问题。

元渊给朝廷上了一封奏折:希望在恒州(今山西大同)以北设立郡县,安置来投降的六镇流民,因为这一带气候风俗与六镇相似。然后再对他们加以救济,让他们丰衣足食,以便安抚他们受伤的心,防止再次叛乱。

元渊不愧是北魏皇室最有见识的一个人。

但以胡太后为核心的北魏朝廷,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脑残无极限”。凡是正确的建议一定不会采纳,这次也不例外。

胡太后驳回了元渊的建议,随后出了一手昏招,一手关键的昏招,改变北魏帝国命运的昏招。

她命令把这二十万流民分散安置在河北的冀州(今河北省冀州市)、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瀛洲(今河北省河间市)三个地方。

然而,这些地方多是汉族聚居区,风俗习惯与以鲜卑、敕勒等游牧民族为主的六镇流民很不相同。

六镇流民原先大多是放牧的,现在要去耕田,就好像让吃惯米饭的人天天吃汉堡一样,怎么可能过得习惯?

但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一下子涌入这么多鲜卑人,哪里来这么多田让他们耕种?加上河北地区当时正好遭遇旱灾,原来这些本地的汉族百姓都吃不饱,何况那些外来的鲜卑人?加上政府又不闻不问,没有任何救济,你让这些六镇流民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造反吧。

被安置在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的原柔玄镇流民杜洛周首先揭竿而起,聚众起事,改年号为“真王”老破的山寨版,真没想到这破年号有什么好的。

此时距离这二十万流民投降不过短短几个月时间。

杜洛周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因为没过多久,又有鲜于修礼率领北镇流民在定州(今河北定州)起兵造反,改年号为“鲁兴”。

北魏朝廷委任长孙稚(唐太宗长孙皇后的高祖父)为大都督北讨诸军事,命令他与河间王元琛(就是那位爱炫富的王爷)共同讨伐鲜于修礼。

这两人素来不和,长孙稚不想出战,元琛却强迫他出战,自己又不去救援。

团结就是力量,不团结就会遭殃。政府军被鲜于修礼打得一败涂地,几乎全军覆没。

没办法,胡太后只能再次请出“镇国之宝”广阳王元渊。命他为总司令(大都督),章武王元融(也是排行榜前列的大富豪)、裴衍为副总司令(左右都督),征讨鲜于修礼。

但这次元渊还能马到成功吗?

恐怕很难。

问题出在元渊的私生活上,他没能管住自己,和城阳王元徽的老婆于氏发生了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偏偏元徽与郑俨关系极好。有了郑俨狂吹枕边风,元徽深受胡太后信任,担任了尚书令这一要职。

对于一个正常的男人来说,什么帽子都能戴,只有绿帽子不能戴;什么仇恨都能忘记,唯有夺妻之恨不能忘记。更何况元徽本来就是个小肚鸡肠,睚眦必报的男人!

元渊也不是白痴,他知道元徽与自己势不两立,出兵之前就向胡太后上书,希望能把元徽调到外州任职,这样他才能安心打仗。

如果按照用人不疑的原则,那么既然胡太后要利用元渊的军事能力,就应该答应元渊的要求,让元渊放手一搏,免除后顾之忧;如果不信任元渊,那就应该任命别人去北征鲜于修礼。

但胡太后走了一步最臭的棋。

她不但没有答应元渊的请求,还让章武王元融暗中监视元渊。

朝中有一个时刻想置自己于死地的对手,元渊还有心思打仗吗?

胜了,是功高盖主,难逃一死;败了,是罪不容赦,罪该万死。

曾经,他对自己的军事才能颇为自信。而现在,他的军功,既是他的通行证,也将是他的墓志铭。

元渊觉得前景如风沙漫天的大漠一般苍茫。

他进退两难,心无斗志。

于是他一直按兵不动。

就在这时,像很多黑帮片里经常看到的那样,叛军的内部发生了火并。

先是老大鲜于修礼被下属元洪业杀掉。接着怀朔镇人(高欢的老乡)葛荣又把元洪业干掉,当上了新的掌门人。

葛荣是个厉害角色,他突袭章武王元融,大获全胜,杀了元融这个曾经的富豪排行榜前三名,随后借着大胜之威,顺势称帝,国号齐。

元渊还是按兵不动。

果然有人密告胡太后,说元渊拥兵自重,有非分之想。

当时元渊驻军在定州。

定州刺史杨津怀疑元渊图谋不轨,遂派人去抓元渊。

毫无疑问,这肯定是出自胡太后或者元徽的授意,否则杨津绝对没有这样的权力和胆量。

元渊猝不及防,仓皇出逃,没想到碰到了葛荣手下的侦察兵,被抓获送到葛荣那里。

作为曾歼灭破六韩拔陵的名将,元渊在六镇流民中威望极高。

葛荣对他非常忌讳,马上就杀了他。

北魏最能打仗的王爷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死了。

元徽公报私仇,终于报了夺妻之仇。

元渊壮志未酬,没能战死在沙场,却死于自己人的阴谋。

笔者为元渊感到悲哀,更为胡太后感到悲哀。

真不知胡太后怎么想的,当年刘邦杀功臣,那是在平定天下之后,所谓“狡兔死,走狗烹”。她却好,天下大乱,正需要良将之际,把几乎是唯一忠于朝廷的大将元渊给害死了。

一个人做一件蠢事并不难,难的是像如今的胡太后这样一直做蠢事。

如果问她你做过的最蠢的事是哪一个?她一定会回答:下一个。

真的难以相信,曾经如此睿智、如此聪颖的胡太后,竟然变得如此愚蠢。

一个优等生几年以内就沦落成了一个差生,唯一的解释是心理出了问题。

胡太后就是这样,五年的软禁生涯扭曲了她的心灵,她觉得人生无常,需及时行乐,于是她开始自暴自弃,沉醉于情欲中不能自拔。

她的人生格言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在治国上,她懒得花心思或者说她已经彻底失去信心。于是她成了最差的差等生,几乎每一个题目都是答错的。

胡太后自毁长城,等于自毁前程,很快她就品尝到了苦果。

在擒斩北魏第一名将广阳王元渊后,葛荣声名大震。

随后他挟大胜之余威,先后攻占殷州(今河北省隆尧县东)、冀州(今河北省冀州市);接着又率军十万,在阳平(今山东莘县)击败前来讨伐的北魏政府军,政府军总指挥源子邕和副总指挥裴衍都兵败被杀。

之后,他又击杀了杜洛周,吞并其部众。

此时的葛荣坐拥几十万大军,纵横河北,如入无人之境,意气风发,踌躇满志:问天下谁是英雄?举目望唯我葛荣。

究竟谁才能对付得了葛荣呢?

胡太后很头疼。

好在有人自告奋勇,愿意为朝廷分忧。

谁呢?

尔朱荣。

尔朱荣给胡太后上表: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在飞,怕什么?有我呢。

尔朱荣何以口气这么大?

群雄荟萃

与捉襟见肘、焦头烂额的北魏朝廷相比,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尔朱荣现在是兵多将广,春风得意。

其帐下堪称人才济济,名将辈出。

贺拔岳、贺拔胜、高欢、侯景等后来叱咤风云的人物此时都在他帐下听命。

有人要问了,贺拔兄弟不是在武川吗?高欢不是在怀朔吗?

这是怎么回事呢?

容笔者慢慢讲来。

原来,在贺拔度拔父子与宇文肱、独孤信等人联手干掉了镇守武川的卫可孤以后不久,依附于破六韩拔陵的敕勒人率大军来攻打,贺拔度拔不幸战死。

随后这些武川豪杰因群龙无首而被打散,宇文肱父子流落到了河北,贺拔允、贺拔岳则跑到了恒州(今山西大同)。

贺拔胜此时被派去朔州(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告捷,还没等他返回,武川就已经陷落了。

朔州刺史费穆早就听说贺拔胜的威名,遂用厚礼留下了他。

当时广阳王元渊的部队被破六韩拔陵包围。贺拔胜亲率敢死队袭击破六韩拔陵的军队,在敌营中几度杀进杀出,如入无人之境,叛军惊若天神下凡,竟然退军数十里,广阳王元渊就此得以突围。

他的招牌动作是在一边奋力冲杀一边以高达120分贝的音量大声呼喊:贺拔破胡在此!

只要听到这句话,敌军就会像水浪遇到快艇一样迅速向两边散开,让出一条路来谁也不想成为他的刀下之鬼。

贺拔胜的威名在代北一带广为传颂,号称“代北第一猛虎”。

因此,元渊每次撤军时都用贺拔胜殿后,敌军迫于贺拔胜的威名,不敢追击。

后来贺拔胜受命协助镇守恒州,终于与贺拔允、贺拔岳兄弟再次会合。

不久,恒州失陷,三兄弟又再次失散贺拔胜到了肆州(今山西忻州),贺拔允、贺拔岳则到秀容川投奔了尔朱荣。

公元526年八月,尔朱荣经过肆州,肆州刺史尉庆宾不让他入城,尔朱荣大怒,竟悍然率军攻打肆州,抓获了和他一样同为朝廷命官的尉庆宾,随后又自作主张,让他的堂叔尔朱羽生担任肆州刺史。

北魏朝廷哪里管得了桀骜不驯又实力强大的尔朱荣,只能听之任之。

攻下肆州的一大收获就是得到了贺拔胜这员猛将。

尔朱荣喜形于色:喝吧破壶(贺拔破胡,尔朱荣讲话带山西口音),你辛苦了。

贺拔胜倒有点不好意思,只好讪讪地回答,为百姓服务。

尔朱荣拍着贺拔胜的肩膀说,有你们兄弟在我手下,平定天下易如反掌!

随后尔朱荣任命贺拔胜为别将,贺拔岳为都督,将他们两人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与贺拔兄弟相比,高欢的经历则更加曲折。

在杜洛周起兵以后,高欢终于按捺不住了,他带着老朋友蔡俊、姐夫尉景,以及他的连襟段荣等人前去投奔。

不过,高欢的目的可不是在杜洛周手下当一名偏将,他的想法是干掉杜洛周,像他的怀朔老乡葛荣一样,最终实现以蛇吞象,借壳上市,自己当董事长,随后统领十万六镇流民横刀立马,逐鹿中原,称雄天下,岂不快哉!

理想虽然如此丰满,现实却是非常骨感。

年轻的高欢失败了,败得很惨,只好带着全家和几个哥们儿仓皇出逃,杜洛周派骑兵紧紧追赶。

当时高欢跑在前面,娄昭君抱着一子一女坐在牛身上,儿子高澄才五岁,几次都从牛背上摔下来。

高欢实在忍受不了,竟然弯弓搭箭,想要射死这个烦人的儿子。幸亏段荣前来帮忙拦住了高欢,高澄才逃过一死。

娄昭君只能无语地注视着自己亲自挑选的,这个信奉“老婆诚可贵,儿子价更高,若为权力故,二者皆可抛”的残酷无情的老公。

不知道她心里是什么滋味,估计也就是两个字:“累”和“泪”。

这一幕也许很多人觉得似曾相识。

没错,以无赖闻名的汉高祖刘邦当年在逃亡途中,也曾上演这样一幕戏,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英雄所做略同”吧。

不过,高欢最终还是摆脱了追兵,随后投奔怀朔老乡葛荣。

但凭他的眼力不久就看出,葛荣军纪败坏,到处烧杀抢掠,极其不得人心,跟着葛荣干显然是没有前途的。

怎么办?

高欢陷入了迷茫。

他曾经豪情满怀,那满满的激情就像汹涌的海浪,自以为无坚不摧。然而撞到海边坚固的岩石上却立即粉身碎骨,化为泡影。

高欢此时陷入了人生的最低谷。

青春的锋芒越磨越圆,既定的目标渐行渐远。

除了卑贱和潦倒,他现在什么都没有。

年近三十,不仅一无所成,还失去了原有的金钱和地位。

他后悔自己的选择吗?

不。

他决不放弃澄清天下的希望,哪怕这希望只是虚无缥缈的一点点亮光。

他决不放弃!

不修正目标,只修正方法。

方法错在哪里呢?

经过认真的反思和不断的复盘,他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急躁轻进。

其实凭借自己的能力,取杜洛周而代之也不无可能,但必须先要取得杜洛周的信任,成为手握重兵的大将之后才能成功,而不是像现在条件还没具备就操之过急。

步子太大了,容易扯着蛋,很显然自己锋芒毕露,求胜心切,这一步跨得太大,连底裤都被扯掉了,如今的自己已经输得一无所有。

吃一堑,长一智。

一番思考后,高欢觉得如今最现实的道路就是投奔尔朱荣,再等待机会,东山再起。

说干就干,高欢带着尉景等人前往尔朱荣的大营求见。

对于高欢的大名,尔朱荣早就听说了高欢的铁哥们儿刘贵,现在在尔朱荣麾下担任骑兵参军(骑兵部队参谋长),就经常向尔朱荣推荐他。

不过这哥们儿的口才实在是不怎么样,史书上说他“盛言神武美”,刘贵老是吹捧高欢长得帅,你以为尔朱荣是Gay啊,长得帅怎么啦?尔朱荣又不想找一个花瓶,即使真想找个花瓶也得是个女的。

等到见了高欢,尔朱荣颇为失望。

此时的高欢眼睛是红的,眼圈是黑的,脸色是黄的,胡子拉碴儿的,灰头土脸的,衣衫褴褛的,人还瘦得像只猴子身高一米八,体重一百斤,平均每厘米不到六两重,整个一怪蜀黍(叔叔),哪里看得出长得有多帅啊。

因此尔朱荣对高欢很是不以为然。

这也难怪,高欢毕竟之前只是在怀朔镇的小圈子里有点名气,不像贺拔胜、贺拔岳兄弟早已名满天下。

第二天,刘贵为高欢更换了一身新衣服;然后头发也剃了,胡子也刮了,梳妆打扮了一番,不知道有没有涂点粉什么的。然后再次带着高欢去找尔朱荣,说昨天你看见的是毁容版的高欢,今天这个才是原装正版。

这次尔朱荣眼前一亮,小伙子眉清目秀,双目炯炯有神,印象分不错。

面试的题目呢,尔朱荣别出心裁,他找来一匹恶马,要高欢给这匹马剪毛。

高欢这人的特点是情商很高,洞察人性,善于搞人际关系,一般较少用强迫手段,喜欢以柔克刚,对于马,他也很人性化,不,应该是马性化,具体他是怎么搞的,因为史书缺载我并不清楚,只知道那匹恶马非常信任高欢,以至于高欢不加任何羁绊,不用任何暴力就轻松地完成了剪毛的任务。

剪完了,高欢摆了个很酷的造型,随后装着不经意地说出了一句总结:对付恶人,也应该像对付这匹恶马一样。

他的这番举动一下子折服了尔朱荣。

尔朱荣这个人迷信武力、暴力,喜欢以严刑峻法御下,如果让他给恶马剪毛,肯定会把马揍一顿再捆起来。他和宽厚大度、心机巧妙的高欢相比,两人一严,一宽;一刚,一柔;一个如烈火般无坚不摧,一个如流水般无孔不入;一个是硬桥硬马的少林拳,一个是借力打力的太极拳。

螺钉配螺母,萝卜炖排骨,两个人正好互补。

尔朱荣请高欢坐下,屏退左右:请赐教。

高欢对此早就胸有成竹这场景在他脑子里不知过了多少遍了,马上开始背台词:如今天子愚弱,太后淫乱,朝政控制在徐纥、郑俨等奸诈小人手中,以老大你的雄才大略,若起兵讨伐郑俨、徐纥的罪行,肃清皇上身边的奸佞小人,趁机控制朝政,挟天子而令诸侯。那么您的霸业定能马到成功。

尔朱荣不由得大喜过望:你说的正合我意。

随后,宾主双方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对国内国际局势和双方所关心的其他热点问题交换了看法,取得了充分的共识。会谈从中午一直持续到深夜,获得了完满成功。

最后尔朱荣在秀容川国宾馆隆重地宴请了高欢一行。

此后,高欢深受尔朱荣的信任,被任命为都督(和贺拔岳等人平起平坐),军中大事尔朱荣都要与高欢商量。

不过,要说尔朱荣最信任的人,却并非高欢或者贺拔兄弟,而是元天穆。

元天穆是北魏皇室的远亲其远祖拓跋孤是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的爷爷拓跋什翼犍之弟,和当今皇帝之间的血缘关系已经很疏远了,估计同刘翔和刘德华之间的关系差不多。

此时他担任并州刺史,尔朱荣与他亲如兄弟,对他言听计从。

可以这么说,如果把尔朱荣看作总司令的话,元天穆则相当于副总司令,是名副其实的二把手。

除了元天穆,进入尔朱荣核心圈子的还有尔朱荣的表弟慕容绍宗。

慕容绍宗出身名门,是十六国时期前燕皇族名将慕容恪之后。此人虽然年纪尚轻(这时也就二十多岁),但足智多谋,对时局的判断十分精准,相当于尔朱荣的参谋长。

此时的尔朱荣麾下人才济济,兵强马壮,如同新组建的一支由超级球星组成的球队,正闲得蛋疼,急于找人热身呢。

恰好有两个不识抬举、属于没事找抽型的家伙斛律洛阳和费也头牧子两个笨蛋先后起兵叛乱。

尔朱荣果断出手,只用一个手指头就把他们轻松搞定。

这场群殴实在是让各位怜香惜玉的人权卫士们看着上火,完全是赤裸裸的以强凌弱!尔朱荣辩解:不能叫以强凌弱,我打他们之前可真不知道他们这么弱啊。

因多次平叛之功,尔朱荣先后被北魏朝廷加封为征东将军、右卫将军、假车骑将军、都督并肆汾广云六州诸军事、大都督、金紫光禄大夫。

在尔朱荣的威慑下,并肆汾广云等六州(今山西、内蒙古一带)没人敢作乱了,不过尔朱荣对此并不满足,他的下一步目标是冲出山西,走向全国。

公元528年二月,他向胡太后上表,请求出兵河北,讨伐葛荣,为国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