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悍南北朝之铁血双雄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6章 倾国才女

玉女还是欲女

此时的北魏帝国,的确如高欢所说的那样,正处于大乱前夜。

大魏朝好像一艘豪华游轮,看起来依然是那么气派,那么奢华,可船舱底下却早已经千疮百孔。不久的将来,这艘巨轮将会彻底倾覆、沉没,连同船上的这些乘客那些王公贵族,包括掌舵的胡太后,一起沉入水底,万劫不复。

此时因孝明帝元诩年幼(宣武帝元恪于公元515年去世,元诩即位,时年五岁),胡太后临朝称制。

胡太后是个才貌双全的美女。

她天性聪明,熟读诗书。琴棋书画,无所不能。

她能文能武,箭术也非常高明,据说能射中针孔(叫如今的奥运射箭冠军情何以堪啊)。

她是个女文青,一首《杨白花》打动了许多人的心: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来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这首缠绵反侧、荡气回肠的乐府诗被称为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

自古才女最多情,然而在二十多岁的花季,她的丈夫宣武帝元恪就去世了,从此皇后成了太后,少妇成了寡妇。

但风情万种的美女怎能不向往爱情?千娇百媚的容颜怎能失去爱情的滋润?如花似玉的青春又怎能这么白白浪费?

身为至高无上的太后,她拥有几乎所有的权力,却没有普通寡妇所拥有的权利再嫁。

老公不可能得到,爱情却不能不要。宣武帝死后,她的情人先后有杨白花(上面这首情诗的主角)、元怿等多名,至于绯闻男友那就更多了。

恋爱中的女人是傻瓜。即使贵为太后也不例外。

也许正是因为胡太后太过痴情可能是言情小说看太多了吧,所以她的脑袋从充满智慧慢慢地变成了充满糨糊。

作为太后,你可以爱江山更爱美男;但你不可以不爱江山爱美男因为如果你不爱江山,有人就会来抢你的江山;没了江山你就没命了,要美男又有何用?

作为太后,你可以滥情,但不能痴情;可以动感情,但不能感情用事;身体可以乱搞,朝政却绝对不能乱搞武则天就是这样做的。

然而胡太后不是武则天,她是个痴情的人,感情用事的人,在身体乱搞的同时朝政也乱搞起来了。

在曾经的玉女如今的欲女胡太后的治理下,北魏的朝政越来越糟了。

有人说,女人都爱两朵花,有钱花和随便花。

所有的女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她们都是女人。

所以胡太后也是这样想的。

她就爱随便花钱,她没有节制地赏赐身边的人,花钱无数,老百姓没有得到好处,国库却渐渐空虚。

胡太后还特别相信佛教,她没完没了地修建寺庙,最著名的是永宁寺,据说永宁寺塔高49丈约相当于147米,一百里外都能看见。

它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佛塔,可能也是全世界最早和最高的摩天大楼可惜由于没装避雷针,在公元534年被雷电击中烧毁了。

就像某些做传销的人总喜欢说,好的东西要与别人分享,胡太后也喜欢与百姓分享佛教理念。

她下发诏书,要求全国各地都严格贯彻中央精神,大力修建五级佛塔。

修佛塔的钱自然是民脂民膏,百姓苦不堪言。

有出手如此阔绰的胡太后做榜样,王公大臣们当然也全都穷奢极欲,甚至争相斗富。

高阳王元雍(孝文帝之弟)号称全国首富,家里有六千男仆,五百女艺人,一顿饭要吃掉几万块钱。

和高阳王元雍并列排在全国富豪排行榜首位的是尚书令李崇,但这家伙和元雍的做派完全不同,他生性吝啬,是个铁公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元雍的奢侈行为公开表达了自己的鄙视:高阳王一顿饭,等于我一千天的总花销。

河间王元琛,上进心非常强,总想取代元雍登上富豪排行榜首位,这家伙爱炫富,可惜那时既没有网络,更没有微博微信,不能玩自拍,更没法贴图发朋友圈,只好把各位王爷领进家门,参观他金碧辉煌的豪宅,然后对大家说:“我只恨石崇看不见我。”石崇是西晋的首富。

章武王元融听了很郁闷,京兆王元继就劝他,你的钱也不少,怎么不开心呢?

元融说,原先我以为只有高阳王比我富,没想到还有个河间王。本来我以为是全国排名第二,没想到只能排第三。

元继幽了他一默,说,你小子就像三国的袁术,孤陋寡闻,不知道世上除了曹操,还有个刘备啊。

元融听了只能苦笑。

笔者忍不住发出一声叹息:富豪榜又名杀猪榜你们知道吗?石崇的下场是死于非命你们忘记了吗?

公元520年七月,北魏政坛发生了一次大地震。

胡太后被软禁起来了。

害她的竟然是她最照顾的妹夫元叉和她最宠爱的太监刘腾!

是她亲手把元叉提拔为侍中兼领军将军的,是她把刘腾提拔为侍中、开国公的!太监担任相当于宰相的侍中,也算是一大奇闻了。

事情的起因是元叉和清河王元怿的矛盾。

元怿是宣武帝元恪的四弟,是胡太后的小叔子,也是她的情夫,尽管他有这样一个生活作风问题,但他才华横溢,处事公正,并且没什么架子,礼贤下士,在社会上的声望仍然很高。

而元叉凭借太后妹夫的身份,贪赃枉法,无恶不作。元怿为人正直,经常按法律制裁他。

于是怀恨在心的元叉便联合宦官刘腾诬陷元怿谋反,杀了元怿;接着因怕胡太后报复,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胡太后囚禁在了北宫可怜大美女从此独守空房达五年之久。

之后便是元叉和刘腾两人联手掌握朝中大权。

刘腾是个文盲,又贪得无厌,喜欢索贿受贿。吃了原告吃被告,吃了被告吃诬告。

他就像天平,谁给的钱多,他就偏向谁。不仅如此,他还喜欢敲诈勒索,算得上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黑社会头子。

元叉呢,他从小就喜欢吃喝玩乐,现在大权在握,更是沉迷于酒色,对于处理政事他没什么兴趣,唯一有兴趣的就是卖官,这是联合他的守财奴父亲(他父亲就是前面提到过的那个富豪榜上有名的京兆王元继)一起干的,任何人想当个郡、县小吏,都必须献财送货才能成功。

上行下效,各级官吏都变本加厉地贪污受贿,盘剥百姓。

在元叉和刘腾这两名首相联合执政时期,吏治腐败,政事怠惰,纲纪不举。

朝政每况愈下,民怨越积越深,怒火在百姓心中燃烧。

六镇乱起

此时的大魏朝早已成了火药桶,只需要一点点火星就足以引起毁灭性的爆炸。

北部的边防六镇便是这个火药桶的引线。

前面说过,当年北魏为了防范北方的柔然,沿着边境线设置了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鉴于那里地广人稀,朝廷便派遣鲜卑贵族的子弟前去居住和镇守,拱卫当时的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六镇距离首都不远,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大致相当于明清时期为拱卫北京设立的天津卫。

六镇地处鲜卑文化圈的中心,又受到首都经济圈的辐射,居民也大多身份显赫,提干、升官都属于优先考虑对象。

然而好景不长,公元五世纪后期,孝文帝元宏大力实行汉化改革,带着首都平城的鲜卑贵族,南迁到了洛阳。

从此以后,北方六镇一下子失去了拱卫首都的作用,从天子脚下的名城变成了天高皇帝远的老少边穷地区,从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变成了落后生产力的代表,从先进文化的代表变成了落后文化的代表。

六镇的居民从此被称为府户,地位直线下降,朝廷甚至把六镇当成了罪犯的流放地高欢的爷爷当年就是这么来的。

对六镇的居民来说,从贵族豪门变成了贫民寒门,从将军变成了奴隶,从凤凰变成了鸡,从发达国家沦落到了最不发达国家,这种落差实在太大了!

更要命的是,原来他们同族的很多子弟,却跟着朝廷一起到了洛阳,依然显赫,依然富贵,依然呼风唤雨。

南迁的哥哥是吃香的喝辣的,六镇的弟弟却只能喝西北风;南迁的哥哥是名车美女、高官厚禄,六镇的弟弟却是无名小卒、食不果腹;南迁的哥哥生活在人间天堂,六镇的弟弟却生长在人间地狱!

显然,相对于南迁的子弟来说,他们就是个屁,甚至连屁都不如屁还有人会闻到,而他们,根本就没人能注意到!

失落写在六镇居民的脸上,仇恨刻在六镇居民的心里。

因为他们感到:这不公平!

孔子说,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美国独立宣言的第一句就是:人人生而平等。

显然,公平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准则。

不能不说,没有对南迁鲜卑和六镇鲜卑公平对待是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一大败笔!

其实,北魏朝中不乏有识之士。尚书令李崇(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小气鬼兼大富豪)的长史魏兰根就对李崇提出,希望能把北方六镇改为州,把六镇居民从府户改为平民,提升六镇居民的待遇,解决六镇居民的就业问题和升官问题。

此建议可谓一针见血,魏兰根可谓富有远见!

李崇深以为然,于是上奏孝明帝。

然而,烂泥扶不上墙,朽木做不成梁,以元叉和刘腾为首的北魏朝廷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见识,他们秉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对此置若罔闻,从而彻底失去了亡羊补牢的机会!

很快,报应就来了。

公元523年,六镇,这根火药桶上的引线被点燃了!

点燃火药桶的是怀荒镇(今河北省张北县)的镇将于景。

于景出身于鲜卑一流贵族(鲜卑八大姓之一的勿忸于氏,孝文帝汉化后改为于氏),是曾经执掌朝政多年的尚书令于忠的弟弟。

因为反对元叉,他被贬为了怀荒镇的镇将。

于景向来眼光甚高,自命不凡,此时的心情自然是非常郁闷。

想想自己从中央贬到边疆,从风花雪月的洛阳贬到荒凉偏僻的怀荒,从美女如云的首都到如今只能看到粗野的鲜卑村姑,这心理落差,实在是太大了,太受不了了。

这狗屁地方,实在是太冷清了,就算在大街上裸奔都没几个人看!

这样的境遇怎能不令他感到伤感?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我在怀荒镇当冤大头。

正好这时柔然入侵,大肆骚扰。城中百姓饥荒,于是纷纷要求于景开仓放粮。

于景这人出身豪门,从小锦衣玉食,从来不知道体恤百姓,加上情绪本来就不好,于是便没好气地说,没看到老大我心里正烦着呢。告诉这些屁民,没有国家命令,不能放粮。

婴儿在饿极了的时候也会大哭大闹,何况是这些桀骜不驯的鲜卑人!

饥民们群情激奋,忍无可忍,干脆冲到了于景家中,杀了于景夫妻,分了仓粮,起兵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