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华0a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4章 回朝

刘仁恭遍选美女,金屋藏娇,供自己淫乐。此人不仅好色,而且贪财。为了敛尽燕地钱财,他竟然用黏土做成钱在燕地流通,然后收缴所有铜钱,挖了个山洞藏起来。之后再杀人灭口,屠杀了所有工匠,让其他人都不知道藏钱的地方。可笑的刘仁恭以为这样,便可以永远做他的春秋大梦,永世富贵。

刘仁恭没想到,自己好色,他的儿子却比他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有个爱妾罗氏,貌美艳丽,被小儿子刘守光盯上了。气急败坏的刘仁恭棒打刘守光,把这个不肖子赶出了幽州。不久,朱温派李思安攻击幽州。刘仁恭亲自率军迎战。没想到怀恨在心的刘守光乘机纠集了一支部队在背后捅老爸刀子,对正在前方跟梁军作战的刘仁恭发动突袭,把自己老爸活捉,囚禁了起来。

更不可思议的事情还在后面。刘仁恭的大儿子刘守文还算有点孝心,听说父亲竟然被弟弟囚禁,就率兵讨伐幽州。但刘守文打仗实在不人流,在刘守光的反击下一败涂地。混战中,刘守文被俘,刘守光毫不留情地砍掉了自己亲哥的脑袋。

刘守光囚父杀兄,奸淫父妾,所作所为,令人发指。幽州发生的这一幕黑暗血腥的闹剧,正是那个人性泯灭、道德沦丧的乱世的一面镜子。

刘守光坐稳位置后,大搞恐怖统治。为了镇压他看不顺眼的部下,他专门让人做了几十个铁笼子,谁不听话,便关到笼子里用火燎烤。燕王官内,惨叫之声天天不绝于耳。

在刘守光的黑暗统治下,燕国内部离心叛德,将领士率纷纷逃走。但刘守光的自我感觉却很好,他觉得只当一个小小的燕王已经不能满足了。有一天,他故意穿了件黄袍子得意扬扬地对谋士孙鹤说:“你看,我穿此衣面南而坐,有没有皇帝的样子?”孙鹤大惊失色,赶紧劝道:“现在还不是大王称帝的时机,大王不可操之过急!”在孙鹤看来,贸然称帝,这是主动与群雄为敌,自不量力,愚蠢至极。刘守光却不以为然。

不久,梁军大举攻赵,王镕向幽州求救。孙鹤坚决主张出兵,趁机攻略河北。刘守光却自以为是地说:“现在二虎相争,我正可以效仿卞庄刺虎,等这两只老虎斗得你死我活之际,再突然出手,可一举而定中原!”愚蠢的刘守光眼里的天下只有自己那个小小的幽州。他根本不会想到,当他还在悠然自得地坐山观虎斗之时,李落华已经冲出了河东一隅之地,开始了争霸天下的征途。

柏乡一战,李落华威风八面,天下侧目。刘守光忽然发现,自己再不动手李落华就会风卷残云一般把整个中原都吞下肚去。惊慌失措之下,刘守光向太原喊话,自己将带三万精兵南下,瓜分中原。没想到李落华这小子比他老爸更不好对付。对幽州的狠话,李落华置若罔闻,反而乘势南下,大有气吞天下、横扫八荒之势。

刘守光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派人到镇州、定州大放流言,威胁赵人要认清

形势,投靠燕国。

北方形势如此严峻,李落华当机立断,中止南征,即刻回师。李落华意识到,要想平定中原,首先得解除掉来自北方的威胁。在他的心里,战略路线图已经日益清晰:先平幽燕,再图河北,并以此为跳板,问鼎中原。李落华留下周德威镇守赵州,监视梁军动向,自己则率部连夜回师太原,准备北伐。

刘守光此人,昏庸残暴,贪得无厌,跟其他藩镇军阀没有什么区别。如果要说这人最大的特点,则是目空一切、自以为是。李落华早已听说刘守光有僭越称有之心,只不过一直被部下劝阻,未能得逞。李落华很清楚,要击败此人,必须要他跳到称帝这个火坑里。此人一旦称帝,必然四面楚歌,众叛亲离。自己讨伐幽州,也自然师出有名?对一个贪梦却又愚套的人而言,要引诱他跳火坑最好的方式,,就是令他自我膨胀。按解落华的安排,张承业联络镇州、定州,起兵文书,要联名推举刘守光为尚书令,尊为尚父。李嗣原则整顿兵马,集结粮草。

等忙完了这一切李落华这才回到宫中,准备稍事休息。柏乡一战,自己离家已经数月,离开太原时,尚且天寒地冻,朔风呼啸。凯旋而回之时,河东大地已然春暖花开。李存歌悠然穿过园中青青翠竹,走过花团锦簇的回廊,看到了自己寝宫隐没于绿叶的飞檐。就在这时,他看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女子,绿衣碧裙,盈盈笑意。

“元帅,大王和太后请您到后殿用膳。”女子很得体地行了个礼,柔声道。落华这才想起来,这个女子正是母亲的那位贴身侍女。几年没见,竟然已出落得亭亭玉立,风情万种。

满桌珍肴,美酒飘香。李存勖与曹夫人有些心疼地看着狼吞虎咽的落华。数月不见,落华明显消瘦了很多,满面胡须更是许久没有修整。李存勖一边听着落华眉飞色舞地谈论着战场上如何威风八面,大破强敌,一边在心里暗自喟叹。沙场征战,出生入死,在落华谈来,轻松快意。在存勖的心中,却为落华心痛不已。

“二弟征战回来,有没有兴致听听曲儿?”李存勖与夫人不想再听这些血淋淋的杀戮,希望让落华赶紧享受一下他最爱的东西。落华一听,果然眉开眼笑,拊掌大笑:“甚好,甚好!好久没有听曲儿了!”存勖拍了拍手,乐声悠然而起,十几位衣着华丽的女子飘然而至。“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位红衣女子唱起了张若虚的名篇《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