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失落的印加文明
印加人的太阳神显然是好色之神。
南美洲最伟大的建筑是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这七大奇迹包括中国的长城、罗马的斗兽场。美洲除了马丘比丘,还有奇琴伊察。
马丘比丘位于秘鲁安第斯山区,建在海拔2350米高的陡峭的山脊上,悬崖峭壁下是湍急的乌鲁班巴河,四周是郁郁葱葱的群山(图14-1)。
图14-1 马丘比丘印加帝国建筑遗址
西班牙人占领秘鲁长达400年时间里,并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古城堡存在。直到1911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海蓝穆宾汉姆在当地印第安人的帮助下“发现”了这座古城。他写了一本书——《失落的马丘比丘》,震惊了世界。
马丘比丘古城占地9万平方米。有140多栋建筑,有宫殿、神庙、祭司与贵族住宅、广场、庭院、佣人住所、警卫住所、警卫室、仓库等;有水池和供水排水系统;有墓地;周围还有层层梯田。马丘比丘建筑群是用石头砌筑的,木结构三角屋架,屋顶铺茅草(图14-2)。
马丘比丘的建筑用石头砌筑,但没有粘接灰泥,石头是不规则的,需要石匠一块块地切割研磨。石头表面平整,石缝很细,连无刀片都无法插入(图14-3)。
马丘比丘有用10~20吨重的整块巨石凿成的祭祀台,还有109级用整块石头凿成的阶梯。石头是在山上就地开采的,但搬运这么重的石头,在没有机械和车轮的情况下,也是很艰巨的作业。
马丘比丘主建筑群外面有层层梯田,梯田端部是警卫人员的住宅(图14-4),这些警卫人员可能要兼着干农活。
图14-2 瞭望台茅草屋
图14-3 不规则块石干砌的石墙
图14-4 梯田和警卫人员住所
马丘比丘是印加帝国时期的建筑。它与古希腊迈锡尼城堡和德尔菲阿波罗神殿一样,都是建在山上的建筑群,建筑风格与迈锡尼很像。不过,迈锡尼是政治统治中心和军事要塞,阿波罗神庙是宗教中心。马丘比丘既不是军事要塞,也不是宗教中心和行政中心,更不是普通城镇。
印加帝国的统治中心在距离马丘比丘130公里的库斯科,那里有大型的神庙、城堡和皇宫,是十几万人口的都市。马丘比丘只能容纳一千人。
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马丘比丘是印加帝国王公贵族的休闲“山庄”和私家祭祀地。印加帝国的王室自认为是太阳神的后代,马丘比丘的特殊的地理环境似乎更贴近太阳神。在马丘比丘遗址中发现了上百个女性遗骨,可能是作为太阳神的新娘被杀的。印加帝国祭祀太阳神的仪式要献上处女。帝国专门有培训圣女(阿克拉)的机构,多达1500圣女。圣女选自民间美丽的少女,被选中者不得拒绝。并不是所有圣女都被献祭。有的被国王选为妃子,有的被赐给贵族,有的成为祭祀牺牲品。那些不幸被选为太阳神新娘的圣女,在祭祀仪式上被绞死。她所在的家族从此会获得荣耀。
印加帝国的太阳神显然是好色之神。所有早期文明伟大的建筑,都伴随着悲惨的故事。
马丘比丘大约是1440年建设的,那时正是印加帝国开始扩张时期,还没有壮大成势。印加帝国强大的敌人奇穆王国还没有被征服,应不是大兴土木的时候。所以,有人认为马丘比丘或许有战略避难所的考虑,相当于“三线”建设吧。
印加帝国是安第斯山文明的晚期阶段,即第6个阶段,是15世纪美洲三个具有国家形态的社会共同体之一,也是当时南美洲唯一的国家。
印加帝国的国名其实不是“印加”,而是“塔万丁书约”,也有译为“塔万廷书尤”的,是“四洲之地”或“四方来朝之地”的意思,印加帝国有4个州。印加是君主的称号。就像中国君主的称号是皇帝,英国君主的称号是国王一样。不能把中国称作皇帝帝国,把英国称作国王帝国,也不该把“塔万丁书约”称作印加帝国。但从西班牙人开始,就一直这样叫,错误的叫法也就定格了。
印加帝国最初是库斯科地区的彪悍好战的部落或小王国。库斯科位于安第斯山区,距离利马3百多公里。海拔高度3400米。
15世纪初,印加首领维拉科查·印加建立了一套有利于统治的宗教,自封为在世之神。1438年,维拉科查的儿子帕查库提·印加继承了王位,他在位33年。这位能干的国王东征西讨,建立了庞大的印加王国。
印加人征服的手段与罗马人差不多,采取各个击破的方针。对投降顺服的部落,使其成为附庸;对不顺服的,发兵征讨,打败对方,把俘虏的酋长或国王押到库斯科处死。顺我者安全,逆我者亡。
短短几十年,印加帝国成为美洲最大的帝国。统治着一个狭长地带,沿安第斯山展开,长4000到4500公里,包括秘鲁全境、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部分地区、玻利维亚西部、阿根廷北部和智利北半部。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00万(有人估计是300万,也有人估计1200万)。
印加人建立了美洲唯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中部美洲低地各玛雅王国从来就没有建立一统的国家,是小城邦国家。中部美洲高地的特奥蒂瓦坎、阿尔班、托尔特克和阿兹特克都是一个城邦控制多个自治城邦的联合体。南美洲安第斯山文明印加帝国之前的王国也没有建立完全的中央集权体制。
印加人由政府直接控制经济,实行统一分配的经济模式,土地归国家所有,分给农户耕种。农户将2/3收入包括粮食和纺织品上缴国家,一部分供养国王、贵族、祭司、圣女和军队(印加帝国有8万常备军);一部分存在国家仓库里,备作灾荒赈济或对失去劳动能力者的救济。国家在地方首府和战略要地建立了大型粮食仓库,储存粮食和布匹。有学者计算过,一个地区的仓库容量可达5万立方米。
除了缴纳很重的税赋,印加人还要出兵役和劳役。印加实行一种叫作“米塔”制的服役制度,每个人轮流出兵役或劳役,服役期间土地由别的农户帮助耕种。劳役主要从事基本建设工程,如修路、盖房子、修建灌溉工程等。印加儿童从五六岁起就必须干活。
印加帝国对社会管控很严,基层以10户为一个单位。国家建立了巡查员制度,到各地监督巡查,统治触角伸到了家庭。印加帝国还规定每个民族只能穿本族服装,不准到其他民族的地域或街区,以便于管控。
印加人没有发明文字,国家管理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储存靠结绳记事的方式。记事的结绳叫作“奇普”,在主绳上连接多级副绳,通过打结和绳子的不同颜色标识信息。国王最关心的事情——人口普查和税赋情况,都借助“奇普”传递。
与罗马人和蒙古人一样,小民族统治大帝国要有畅通的道路和驿站。印加帝国修建了长达3万公里的道路(图14-5),用芦荟藤在河上架桥(图14-6)。印加时期没有车辆和马匹,所以道路不宽。驿站的距离是一天步行的路程。
印加统治集团建立强大帝国,除武力征伐和严密控制外,还非常重视宗教的作用。印加国王称王族是太阳神的后代,印加国王是在世的神。将王族与太阳神建立血缘关系,是扩张的旗帜和统治合法性的支撑。
印加帝国的国王死了不埋葬,而是做成木乃伊。先王的木乃伊继续“住”在自己的宫殿里,王后和王妃还有服务机构每天还要“伺候”他,与他“交流”,抬着他各处“溜达”。在重大仪式上,所有先王还会“出席”。
印加国王要求臣民忠诚。臣民表达忠诚的一个重要方式是用小孩献祭,在表达忠诚的仪式上把小孩杀死,是很残酷的表忠心方式。
印加帝国为了有效统治会重新安置人口,把边远地区不放心的部落迁徙到易于控制的地区,迁徙放心的部族到边缘地区。奇穆王国首都昌昌手工艺工匠多,印加王国征服奇穆后,就把昌昌人迁到库斯科附近,以从事首都建设。
印加国王有一个“激励”扩张的传统,国王继承者可以继承先王的权力,但不能继承财产。财产被其他兄弟继承。这样的传统逼迫新任国王去掠夺新的土地和财富。
由于土地归国家所有,国家管控经济和进行分配,有人说印加帝国是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有人认为印加帝国是奴隶制国家,除了王室、贵族和祭司外,其他人都是国家的奴隶。
印加帝国的寿命很短,作为大帝国的历史不到100年,在美洲各个王朝中是最短的。
印加帝国国家权力很大,争夺权力的斗争也很激烈。在西班牙侵略者到达时,印加帝国争夺王位的内战刚刚结束,胜利的弟弟夺得了王位,处死了哥哥。可新国王还没有来得及坐上王位,就被西班牙征服者皮萨罗俘虏,两年后被处死。
印加帝国的征服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军人,1532年,他率领了180人的乌合之众,征服了有着600万国民8万军队的庞大的印加帝国。
西班牙人征服了印加帝国,铲除了太阳神信仰,把印加帝国的太阳神庙也拆毁了,在其上建起了天主教堂。
库斯科市中心的广场叫兵器广场,是西班牙殖民者在印加帝国时期的广场上重建的。两座教堂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图14-7)。
库斯科已经没有印加帝国时期的建筑了,现在看到的街道和老建筑都是殖民地时期的留下的,但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图14-5 印加帝国的道路
图14-6 印加人用芦荟藤条建的吊桥
图14-7 库斯科兵器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