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来帮忙:不打不骂不讲大道理的育儿魔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故事是“喂养”想象力的上佳“食物”

我们全家除我母亲外都喜欢喝粥。我母亲生我的年代缺衣少食,月子里都吃不饱饭,喝了很多粥。用我母亲的话说,把一辈子的粥都喝完了,再也不想喝了。

我上高中的时候住校。有段时间头晕浮肿,母亲带我去医院,医生说是营养不良。我回家休息了一周,父母给我做了些好吃的,还让我喝“补脑汁”。回过头看,补脑汁的最大作用是心理安慰。我带着几盒补脑汁愉快返校,心想着再也不用担心浮肿了。

到了我的孩子这代,再也不给他们喂补脑汁了,开始关注有机、无公害食品。

每一代人对食物、营养的需求和感受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除了喂养孩子的身体,我们还要喂养他们的精神和心灵。之前的人们就不关心孩子的精神和心灵吗?不是的,每一代人都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对孩子尽心尽力,做到了他们所能做到的最大值。区别在于是出于本能,还是出于有意识的行为。就像马云说的,动物有本能,机器有智能,人有智慧。我们都希望成为智慧父母,不是吗?

当今的时代、未来的时代与以往的时代有什么不同呢?有一个人把这件事说得特别清楚。这个人就是著名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Daniel H.Pink),他写了一本书《全新思维》。

平克指出,当前,我们正从信息时代走向概念时代。未来,属于那些拥有全新思维的人。

平克以科学家的态度,严谨地对比了人们的左右脑。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人的左脑作用凸显。但时代发生了改变。“左脑思维让生活更加美好,但未必让我们更加快乐。‘软件已成为头脑的铲车’,只有具备电脑无法企及的能力,才能在未来占据领先地位。”

全新思维和故事有关系吗?当然有。平克认为六大能力决胜未来,分别是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共情力、交响力,还有最后一个,故事力!这六大能力全部来自右脑。平克说这些是每个人都可以掌握的人类基本技能。注意,是基本技能。其他五个我说不好,单就故事力来说,我可以证明,讲故事的能力,的确很容易掌握。

什么是故事力?平克说:

“当今时代,信息时时处处可得,因而价值也就相对减小。因此,现在越来越重要的是这样一种能力:把这些信息置于某一情境之中,使之具有某种情感冲击力。这就是故事力的本质,即情感化的情境。”[8]

我第一次看到这段话时,感觉犹如醍醐灌顶。平克用几个字把故事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用都说出来了——“情感化的情境”!情境实际上就是画面,不断变化的画面。想象力就是构想画面的能力。画面为何对孩子重要?我讲个故事。

每年秋天,北京都有国际马拉松赛事。有一年,我带着12岁的女儿在离终点3公里的地方观战。那里有个很大的牌子,写着“最后3公里”。

我们之间的交流不多,安静地看。一幅幅画面映入眼帘,心里有各种说不出的情感在流动。

参加比赛的选手,有家庭,有情侣;有老人,有孩子;有少数民族,有各种肤色的外国人;还有一些装扮成小说人物的人。

有哼着小曲的,有唱着京剧的。有一位老者在讲着什么旧事,前后左右围着人,一起缓慢跑着。

有一个人可能实在太累了,往地上一躺,立即有人过来:“不能躺,站起来,加油,只剩3公里。最后3公里!”好几个人都过来加油打气,躺地的队员站起来,留给我们背影。

我催促了几次,女儿还舍不得走。后来在回家的路上,女儿跟我说:“妈妈,我们中国人真团结。”

何以发此感慨?

“你看那些人来自全国各地,他们都不认识,可是互相鼓励,像亲人一样。还有那个小孩,真厉害,跑到最后还能跑那么快。”

我想“我们中国人真团结”的信念,会一直伴随着女儿成长。

一幅画面胜过千言万语,因为那些画面里流淌着情感,产生了冲击力。好的故事真的就是一幅幅画面。我在故事课程上给大家讲故事,让大家闭着眼睛听。完了我问,“听到”什么了?很多同学说“看见”了一幅幅画面。多有趣,闭着眼睛听,却看见了画面。感觉器官都相通了。有科学依据证明,当我们在“听”的时候,大脑里有20多个区域在同时工作。

歌德曾经说过:

“我作为一个诗人的特点,不是力求去体现什么抽象的东西。我只是在内心中吸取印象,而且是感性的、鲜活的、可喜的、形形色色的、多姿多彩的印象,一如我活跃的想象力所能提供的一切一切;我作为诗人要做的仅仅是,在心里对这些观感和印象进行艺术的整理加工,然后再生动地将其表现出来,以使其他人在听到或读到时也获得完全一样的观感和印象。”[9]

歌德言辞里透出的天赋,即通常人无法企及的东西,被他说得轻描淡写,轻而易举。

孩子天生具有创建图像的能力。可能都不是创建,而是当词汇形成概念后,以图像的方式存储。我记得我儿子两岁的时候,有一天傍晚,我们一起去接他的姐姐,因为红灯我们在路口停下。儿子看着不远处灌木丛上的路灯,问我:

“妈妈,那是什么?”

“那是路灯。”我完全没有过脑子,脱口就说。

“不是,那不是路灯。”我儿子有些急了。

“那你说是什么?”

“是天上掉下来的星星。”

哦,我的天!从那以后我儿子问我什么东西,我都会很谨慎地回答,通常就反问他:“你觉得是什么?你觉得呢?”

孩子越年幼越和天地浑然一体,他就是山川河流,他就是日月星辰,想象力不丰富才怪。孩子的这种图像能力也正因为过于丰富活跃而容易丧失和遭到扼杀。如果我说,别胡说了,那怎么会是星星,明明是路灯,我可能就成了想象力的刽子手。

人的想象力可以“喂养”,我们可以让它更持久、更丰富地保持下来。故事就是很好的喂养想象力的“食物”。上面提到歌德的天赋,天赋如果没有机会发挥,就像被锁住了光辉的星辰。再说哪个人没有天赋呢?重点在于有怎样的机缘,有哪些人帮助我们打开那把锁,把天赋从囚笼里释放出来,让它熠熠生辉。

歌德的母亲就是开锁的那个人。她以擅长讲故事而闻名,从歌德两岁起,就给他讲故事。歌德说:“从母亲那里,我学会了享受生活和喜爱编造故事。”歌德知道,要有能力享受生活,要化解生活的艰难困苦,使之有情有趣,我们需要丰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