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燕子矶上
一行五人下了山来,冷梅问道:“爹爹,我们去哪里?回‘梅庄’还是去‘大都’?我听你跟那些人说‘大都’再会。”冷涛道:“我们先到‘沧州’与你师伯他们汇合,而后去‘大都’参加‘大都会’。”冷梅问道:“‘大都会’是什么?”冷涛道:“当今蒙古皇帝邀请天下释、道、儒、武等各方首脑人物,于十月初一在元大都聚会,说什么商定治国方略,你师伯收到请函,我们也不妨去凑凑热闹。”
冷梅嬉皮笑脸的道:“现在刚到九月,那我们沿途看看风景,能赶上趟吧?”冷涛夫妇知道冷梅在枫庄呆得久了,闷得发慌,带她去大都也是想让她散散心,见见世面。冷涛故意板着脸道:“赶趟是赶趟,要是在哪玩开心了耍赖不走,那赶不赶上趟,可就难说得紧了。”冷梅拽着冷涛袖子摇晃道:“爹,既然赶趟,我们去燕子矶好不好,正好从那过江,离得那么近,我都没去过,不道…步师兄和林师姐也都没去过,是吧?”她见步、林二人点头,心中大是得意。
冷涛摔摔袖子,愠道:“这么大了,还在人面前拉拉扯扯,成何体统。”他话里严厉,面上却没有怒色。冷梅伸伸舌头,嘀咕道:“又没有外人,怕什么。”冷涛见天空乌云聚集,道:“此去恐怕会赶上雨。”石清笛道:“我们怎么也是要过江,就在那找船渡江吧,如不下雨,就上去转转。”冷梅自小生病后,冷涛极少拂她们母女之意,当下雇辆马车,他与步蹈海坐在外面,三名女子坐在厢内,往燕子矶而去。
那燕子矶地处健康府幕府山东北角,因远眺如飞燕凌空而得名,为江宁胜景之一,与紫金山相距不甚遥远。
一路上冷梅说东问西,叽叽咯咯说个不停,众人倒也不嫌寂寞。车行了约个半时辰,到了燕子矶脚下。这燕子矶临江一面山崖壁立,自四朝始便是重要渡口,矶上建有云水、大观、俯江等诸亭。五人捡了条宽阔道路拾阶而上,临近顶端,阶旁有一怪石,一面高、一面低,中间深凹,好似上古酒樽模样,石上刻着“吞江醉石”四字。
冷涛指着这四字问道:“你们既是第一次来,可知这是谁的手笔?”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他,林慕烟道:“五师哥看的书多,应该知道吧?”步蹈海见大家都在看他,便道:“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说燕子矶上有一奇石,似酒樽模样,被称为‘酒樽石’,大诗人李白曾在此饮酒,不知是不是这块怪石。”
冷涛点头道:“正是这块石头!相传诗仙李白因官场失意,乘一叶扁舟漂流至此,他登上矶顶,把酒吟诗,看着滔滔江水,顿生奇想,欲以此石为樽,长江为酒,要痛饮长江,在豪饮尽兴之际,挥毫醉书‘吞江醉石’这四个字。”他话说完,远处似有人叹了口气。众人心想此石果然不凡,冷梅道:“原来这四字有这么大的来头”。
五人登上矶顶,眼前豁然开朗,虽然乌云低沉,但胸襟仍然为之一爽,只见山高地远,不尽长江滚滚东流。
在几丈远的矶边,站着一个青袍老者,这人早在矶上,背负双手,手中横握着一管玉箫。众人只能见到他侧面,说他是老者,是见他颏下一把花白胡子,面貌却看不清楚。众人上矶时,冷涛夫妇只觉这人手中的玉箫似乎不是凡品,但周围没有别人,对他也未在意。
这人忽然叹了口气,这声叹息似乎包含了无奈、惆怅、厌倦、怜悯等诸多情感,众人忍不住都看了他一眼,林慕烟心里更想,这人不会跳下去寻短见吧?
冷梅抱着石清笛手臂,手指江中往来渡船说个不停,大是兴奋。
那青袍老人竖起玉箫,手指轻按,呜呜咽咽吹奏起来。江水冲打矶石,天空阴云密布,箫声婉转低回,乐曲如慕如诉,江风海涛声竟盖不住他的笛声。
冷涛也是江湖行家,只觉这人怪异,便道:“今日天气不好,像是要下雨,我们还是提早去找渡船吧。”
随着他话音落下,天空滚过一阵雷声。那人停止吹奏,又叹口气,待雷声一过,接着吹奏起来。这回曲调一变,声音转了几转,突然高亢,听得众人只觉一颗心也是随着曲子转了几转,一下悬了起来,突突突地跳个不停。箫声越来越高,众人只觉胸中憋闷,一颗心要从胸中跳出一般,只想抬手捂住耳朵或快点跑开,手和脚却偏偏不听使唤。
蓦地里天空又一个炸雷响起,众人心中和箫声都是一震。冷涛趁着心神一定的霎那,拔剑在手,心想:“这人是谁?内力如此之高!”石清笛推了一把冷梅,喝道:“你们快走!”
那人停止吹箫,也不见抬脚,倏地到了众人面前,低声说道:“来不及啦!”众人这才看到他的脸,一看之下,不禁心中都是一寒。
这人面色铁青,目无表情,面上如僵尸一般,让人一看之下,心中有说不出的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