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女性人物形象鉴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薛宝钗:
金簪雪里埋

引言

曹雪芹是如何描写、揭示薛宝钗的思想、性格,如何评价这位美慧少女的,论者往往以“极其复杂”为说辞,似乎薛宝钗的形象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第5回),看不清说不明的。

我以为并非如此。

小说前5回是曹公为全书写的一篇长序。像一切序言一样,在这篇长序中,曹公对其主要人物均有画龙点睛之笔,尤其是太虚幻境薄命司中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和《红楼梦曲》,其点睛意义尤为显豁。

薛宝钗的判词是和林黛玉的合在一起的。有画面和文字两部分。画面为“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判词为:“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宝钗的判词说:宝钗如同汉代乐羊子妻子,逼着丈夫远出求学,最终丈夫一去不归。用此典,寓意显然,与全书中宝钗与宝玉的有关情节十分吻合。曹公用“叹”字表达了他的态度。“金簪”,喻指宝钗。贵重的黄金簪子不是插在美人髻上,而被埋在冰冷的雪堆之下。寓意不是十分明白吗?

再看《红楼梦曲》。第一支曲结句为“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有的版本作“怀金悼玉”,我以为,“悲金”可能更确切,表达曹公对宝钗孤苦凄惨的人生结局的态度。他对钗、黛的悲剧都是怀着深沉同情和扼腕叹息态度的。

这还不够吗?那么再看看第4回“护官符”中的“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雪”谐音“薛”。瑞雪兆丰年,薛宝钗的祖父是一位藏书家、一位有文学资望的人物,曾任紫微舍人,可能就是中书舍人,是一位以撰拟诰敕之类文件为职责的朝廷官员。所以宝钗幼年能得以饱览群书,连封建朝廷禁忌的《西厢记》《牡丹亭》《元人百种》等古典名著皆熟读于心(第45回)。这是“丰年”时——薛家鼎盛时期。那歉年、灾年——祖父、父亲死后,其兄薛蟠疯傻败家之后呢?薛与贾(谐音假)、史(谐音死)王(谐音亡)一样,均暗示悲剧命运,薛宝钗的“冷美人”的性格基调当然与此相关。由此,自然要想到宝钗常年服用的“冷香丸”,此丸配方中也有霜、雪,是以冷来压抑宝钗胎里带来的“热毒”的。从冷香丸的药材的多冰冷、配制方法和收藏方式的刁钻玄奥来看,它压抑的恐怕不是热毒,而是宝钗的初心、童心,热心、热情、热盼,即天然性格吧?

看来,宝钗的人生是无法摆脱“雪”的。

如果以为这还不足点睛、还不够明白的话,就再读一下《红楼梦曲》的正曲第一支《终身误》吧。曲名直诉终身均被误了、毁了。谁的终身被误了呢?首先是贾宝玉,同时还有宝钗与黛玉。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大意为:你们到处宣扬金玉良缘,但是这对我毫无意义,因为我心中只有木石前盟。不管你修养多么高,多么漂亮,我的心已经献给了寂寞的林妹妹。纵然强行将你嫁给我,但是你无法进入我的心灵世界,“捆绑不成夫妻”!

这是否解读过分了呢?不。请看第36回中的一段:一天中午,宝钗独自去怡红院,宝玉已在床上睡着了,袭人在为宝玉绣兜肚,累了,要出去走走,留下宝钗照顾宝玉。不一会,宝玉突然“在梦中喊骂道:‘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宝玉的情绪是激越的,他指出了金玉姻缘是有意编出的谎言。他采取明确对立的态度。曹公明确写道,宝玉的话是喊出来骂出来的。因为是爆发式的,冲击波极强,宝钗被震撼得“怔了”。

宝玉梦中的喊骂,当然是被金玉良缘不断刺激、挤压而聚集起来的,他无处可以诉说,终于在梦中发泄出来。这句话,不正是《红楼梦曲·终身误》准确的注释吗?

宝钗和黛玉一前一后进入贾府,在整个红楼故事中,曹公始终让她们如影相随,她们的判词是合在一起的,《红楼梦曲·引子》说《红楼梦》就是为她们“演出”的,《红楼梦曲·终身误》也是说她们二人的。她们相辅相成,相生相克。但从宝钗方面看,她是被有形和无形的手掺着、牵着、推着,进入《终身误》境地的;在其陷入悲剧的过程中,有时是被动的,有时是主动的,有时是自觉的,有时是不自觉的。直到出嫁前夕,其母把她与王夫人的决定告诉宝钗时,“宝钗始则低头不语,后来便自垂泪”(第97回)。先无话,不表态;后流泪,以泪表态。其母看出“宝钗心里好像不愿意似的”(第97回)。就是说,直到最后,宝钗对于是否嫁给宝玉,都是犹豫不决的,但最终听从了母亲和王夫人的决定。所有这些,都是合情合理的、缜密的、周到的,读者是能理解的。

下边,我以窥斑知豹的方式,撷取有关的几个片段,阐述我对薛宝钗艺术形象的鉴赏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