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App营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增强用户黏性,持续创造价值

在市场竞争惨烈的环境下,中小企业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持续不断地创造价值,就需要有客户不断地去购买企业的产品。传统营销模式已经落伍,App成为营销新宠,由于其本身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已经成为用户生活、学习、工作上的好帮手。一旦用户将应用下载到智能手机,应用中的各类功能就会吸引用户,在短时间内形成用户黏性。


同时,中小企业也明白:客户价值是持续盈利的源泉,当客户达到一定数量时,通过提供适宜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就能获得超额的利润。因此,企业要寻找能增强客户黏性、忠诚度的营销模式,摆脱那些向客户销售完一次产品之后就再无下文的营销模式。

最佳的途径就是利用App营销,提高客户的忠诚度。有些中小企业主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市场份额=利润”的原则出现了明显的例外:顾客的忠诚度每提高5%,其利润上升的幅度高达25%~85%,因此,顾客的忠诚度远比市场份额更重要。这就是App营销的潜力所在,它极大地拓展了参与者的数量,在App营销中引入全新的顾客群和参与者,由他们承载收入源的功能,形成间接产生于顾客的收入和直接产生于顾客的收入;企业依靠App营销还可为顾客提供自助化的服务,在不增加员工的情况下,提供更大范围、更便捷的服务;在App营销上,企业通过和客户实时的沟通,提供有特色的“体验”服务,为客户营造一个友好的沟通环境,增进客户的亲切感,有利于收集客户信息并挖掘客户深层次的潜在需求;还可以通过App营销培训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客户消费,进而培育客户的忠诚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客户的转换成本,这样企业就可以花费较低的成本,长期、持续地获得高额利润。

关键是,中小企业利用App营销能增强客户的黏性。App营销能让客户方便地参与到产品生产或流通、存储的全过程中来,企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接触顾客,能够获得顾客在各个环节上关于产品、服务的意见或建议,再把从客户身上获得的信息运用到客户身上,创造新型的“组合”资源,全面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使客户愿意购买企业的产品,进而获得较高的利润。

App营销也能吸引消费者的广泛参与。与消费者共同开发新产品,有利于企业将自身产品与客户的真正需求结合起来,使产品特性与客户偏好高度吻合,极大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而提升客户感知价值。在消费者参与产品开发的过程中,他们还会获得更多关于新产品的知识,有利于更快速地接纳新产品,客户参与创造还会增加好奇心与操控感,也会增强对品牌的认同感,最后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形成深厚的联结,创造客户黏性。在App营销中,客户价值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给企业及其合作伙伴,支持他们正确决策、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多样化的价值传递路径,企业能更有针对性地提供产品与服务,这些都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和成长。


有一款手机应用叫“大拇指”,其用户黏性很高,据说其用户每月泡在上面的时间有将近4小时。谁都可以在这上面提问题等待别人回应,或者回应别人的问题。所有的回应都是通过点“往上”或“往下”的大拇指来给出意见,前者是赞、肯定,后者是否定。当然,用户还可以跟帖评论。

例如用户经常会问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比如:“我想去非洲看野生动物,一年中哪个时间段去最好?”也可以随问题上传一张图。大拇指是在2010年7月创立的。面市第一年,它的用户增长缓慢,但是最近发展迅猛。据其创始人说,自推出大拇指以来,用户平均给出观点800条,平均每位用户每月花在这个应用上的时间是3小时50分钟,每个用户的登录次数也非常高。

对一个App而言,能吸引用户每月停留3小时50分钟,这样的应用还不多。有人试用了一下看它到底如何留住用户。原来,问一个问题用时30秒,而瞬间就可以得到回应。提一个问题,在1分钟内就能得到12个回应。

创业者们对这个创意有没有心动呢?


对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App就是营销渠道的延伸,能带来巨大的利润。比如交通银行和渣打银行就把基础的金融功能都搬到App上,创建出一个移动电子银行。让大家想不到的是,在交通银行的App上,平均一天能卖出700多张电影票。玩得更出色的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它用手机App创造出了一条全公司利润率最高的销售渠道。

很难有企业对步步升温的App营销熟视无睹,比如零售连锁企业屈臣氏,在推出App很久之后,终于按捺不住,在其App上植入了购买的功能。因其所售卖的女性用品更需要视觉效果和实地体验的刺激,屈臣氏在App上也欢迎顾客网上下单,到店自取。因此,App的价值绝不仅仅是看得见的商业利益,它的价值是全方位的。

App是中小企业独特的营销渠道。它能让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到达不同的消费者,增强客户黏度。短信、邮件、会员卡这些“推送式”的沟通早已过时了,自由浏览的App则能让消费者充满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被“黏住”。

App让中小企业与消费者零距离沟通。企业可以将App作为一种市场调研的手段。从顾客的下载、浏览和消费行为中,去了解各类顾客到底存在哪些真实的诉求和偏好,可以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或者开发出更有针对性的产品。比如德国大众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负责对App用户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评估,他们会将注册用户默认为大众产品的潜在消费者,当企业制造出新型汽车的时候,销售人员会利用这些数据,进行试探性的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