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 13 甲状腺高功能腺瘤(碘131治疗前后)
简要病史
患者,男性,61岁。2个月前,体检发现甲状腺右叶结节,近期体重下降,偶感乏力,活动后心悸,无恶心、呕吐,无发热。体格检查:颈部甲状腺右侧可触及较大结节,活动度好,无眼症,无震颤;既往史无殊。
实验室检查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2.56ng/mL(0.58~1.59ng/mL),甲状腺素9.57μg/dL(4.87~11.72μg/d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2.56pg/mL(0.58~1.59pg/mL),游离甲状腺素1.22ng/dL(0.70~1.48ng/dL),促甲状腺素<0.01μU/mL(0.35~4.94μU/mL)。
24小时吸碘率:2小时为15.08%(15%~25%),6小时为24.17%(20%~30%),24小时为32.78%(30%~50%)。
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肿瘤标志物未见明显异常。
其他影像检查资料
颈部B超检查:右侧甲状腺多发低回声结节,较大者为32mm×15mm,边界清晰,CDFI亦可见结节内丰富血流信号;左侧甲状腺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诊断:右甲状腺多发结节(较大腺瘤TI-RADS 3级)。
核医学影像
甲状腺显像见图13-1~图13-3。
图13-1
图13-2
图13-3
影像解读
甲状腺血流显像(见图13-1)示:颈动脉显影后,结节立即显影,提示结节血流灌注增加。
甲状腺静态扫描(见图13-2)示:结节处的显像剂分布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周围正常甲状腺受抑制未显影,唾液腺显影不清,提示高功能“热”结节。
治疗3个月后复查,行甲状腺静态扫描(见图13-3)示:双侧甲状腺显影,“热”结节消失。
最终诊断
临床诊断为甲状腺高功能腺瘤。
在明确甲状腺高功能腺瘤诊断后,行131I治疗。治疗3个月后复查,患者自觉状态良好,临床无明显阳性体征;触诊甲状腺结节未及,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甲状腺静态扫描“热”结节消失,周围甲状腺组织脱离抑制状态,原受抑制的甲状腺组织重新显影。
教学要点
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结节可为单发或多发性结节。本病例中,较大的结节直径为32mm×15mm。甲状腺分泌过量的甲状腺激素,抑制垂体TSH分泌,当甲状腺显像时,“热”结节周围被抑制的甲状腺组织显影很淡,几乎完全不显影,因此在治疗时不需要采取外源性抑制措施。若抑制不完全,则需应用甲状腺素片40mg(每日2次,服用2周)或T325μg(每日3次,服用1周)等方法,以保护结节外甲状腺组织。治疗采用一次性口服131I 740~1110MBq(20~30mCi),本病例根据甲状腺功能及吸碘率,综合考虑给予患者131I 25mCi。治疗3个月后,结节缩小,临床触诊未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和体征改善,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甲状腺扫描“热”结节消失,周围甲状腺组织重新显影。
甲状腺结节可并发于各种甲状腺疾病,如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等,其结节有单发或多发,临床上有良恶之分。良性的甲状腺结节主要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等;恶性的甲状腺结节则以甲状腺癌为主,另外还包括甲状腺淋巴瘤、转移瘤等。
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方法如下。
甲状腺B超检查:可显示结节为实性、囊性或混合性病变。单个的实性结节恶性的可能性较高,混合性结节也有恶性的可能,而单纯的囊性结节恶性的概率较低。
甲状腺核素扫描:根据结节对放射性核素的摄取能力,将甲状腺结节分为“热”结节和“冷”结节。“热”结节是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结节,多为良性。“冷”结节有癌变的可能,但多个“冷”结节多为良性腺瘤或结节。此外,若结节内有出血或囊性变,则也可表现为“冷”结节。
颈部X线检查:结节上有细小或砂粒样钙化者,可能为乳头状癌的砂粒体。大且不规则的钙化可见于退行性变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或甲状腺癌。若气管有浸润或变形,则提示有恶性病变。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该检查操作简单、安全,对鉴别良恶性结节帮助很大。
甲状腺功能测定:功能自主的毒性结节多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早期患者也可有功能亢进,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可以是正常、亢进或减低。其余病变引起的甲状腺结节功能大多数正常。
(黄佳 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