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67年,日本医生川崎富作首次报道了川崎病,由此拉开了人类对川崎病的认识和研究的大幕。目前,川崎病已成为儿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也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最常见病因。事实上,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川崎病是除先天性心脏病之外最常见的病种。
在30多年的儿科从医从教生涯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对儿科疾病的把握不但要有广度,而且需要有深度。另外,作为一名医学科研工作者,必须努力站在学科前沿,将临床疑问和基础研究热点紧密结合。在临床实践、科研探索和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我不断受到启发,并不断积累,编写一本川崎病专著的念头也渐渐萦绕心中。
近年来,我在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四次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30872799,30973223, 81270177,81670251),同时获得了国家卫生部科研基金(WKJ-ZJ-020)、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2013C03043-1)、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207201)和浙江省公益技术应用研究项目(2011C23085)的资助。“川崎病发病机制、诊治及预后评价的综合研究”在2015年获得了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
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我带领我的博士研究生花旺医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搜集整理资料,查阅了2000-2015年Pubmed上收录的2000多篇川崎病相关文献,并选出其中500多篇文章精读。于是,对川崎病有了更为系统性的深入认识,以此形成本书的基本内容。
全书共分十二章,分别介绍了川崎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病原体研究、病理研究、免疫发病机制、分子生物学研究、动物和细胞模型研究、临床特征分析、远期并发症、诊断相关研究进展、川崎病标记物研究进展、川崎病影像学以及川崎病治疗进展。著者希望本书的出版不仅能为临床医师评估、诊断和治疗川崎病提供参考,而且能为川崎病的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并且能引起对川崎病有兴趣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人员的共鸣,发现更多的问题,推动川崎病的研究上一个新台阶,共同造福川崎病患儿。
感谢编辑耐心、细致的修改,使得本书以更加严谨、完美的形式呈现。同时也感谢上述科研基金的资助。
然而,由于编者学术水平有限,本书中尚存在一些不足和不妥之处,诚望读者批评指正。
最后,由衷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工作和生活上的支持。
龚方戚
2017年3月1日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