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求学之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硕士研究生

粉碎“四人帮”后,我国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培养制度,高校开始招收研究生。高校第一批研究生招生时,我考入浙江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学习,师从曾国熙教授,开始从事岩土工程的学习与研究。进校后听老师说,进校考试的材料力学我得了满分。

为什么会学岩土工程?为什么会报考浙江大学?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当时我已结婚生子,妻儿都在杭州,因此我决定报考浙江大学。岳父卢世昌带着我去他的亲戚——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蒋祖荫先生处请教我报考的专业,蒋先生对我们说:“我的专业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我们是亲戚,你报考我的专业不合适。曾国熙先生是现在系里唯一从国外留学回国的,他在软土地基方面的研究也比较有名,你可以报考他的专业。”于是我报了岩土工程专业。我在一篇《我与岩土工程结缘》的小文中说过:“从此我有了一个很好的舞台,一位很好的导师。”

1978年,浙江大学招收160多名硕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的一年级研究生也在浙江大学学习基础课,全班共200多人,其中土木工程学系10人。其中,大多数为“文革”前进校、“文革”期间毕业的学生,也有少数工农兵学员。在研究生同学中,浙江大学毕业的最多,清华大学毕业的也不少。在研究生阶段,组织上让我担任土木系研究生班班长和全校研究生大班班长。

研究生生活还是比较紧张的,学习的课程多,要求也高。曾国熙先生还要求我们多参与工程实践,并创造条件带领我们参加校外学术活动。1979年4月23—29日,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在南京共同主办“文革”后的第一次软土地基学术讨论会。曾国熙先生请东南大学唐念慈教授帮助解决我的住宿问题,唐教授让他的同事张克恭老师带我到学生宿舍居住。当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十分感人。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界的学术会议,印象深刻。黄文熙、俞调梅、汪闻韶、钱家欢、曾国熙等来自95个单位的136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决定创办《岩土工程学报》。

1981年我通过了硕士学位的论文答辩,论文题目为《软黏土地基固结有限元分析》。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后的第二天,我陪岳母、妻子和孩子玩了一天,并作诗留念:

八月杭城桂花香,学业初成精神爽,

儿童公园嬉戏乐,泛舟西湖全家欢。